学术投稿

运用品管手法提高住院病人口服药依从性

彭建群;张小娅;李丹;曾家兰;兰袁园;唐亚娟

关键词:品管圈, 依从性
摘要:品管圈是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在自我及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自动自发的不断的进行落实和改善。在解决护理问题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科成立了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手法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90例实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例数明显较低,且满意度相对较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杜立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椎弓根分次注入骨水泥治疗轻度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研究椎弓根分次注入骨水泥治疗轻度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3年4月,共对24例轻度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 V P),采用骨水泥分次注入法。于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于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骨折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较术后2天伤椎前中柱高度丢失不明显(P>0.05)。结论:骨水泥分次注入法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作者:张军;江红卫;崔学文;何伟;刘永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低场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膝关节外伤后行X线片、CT、MRI检查完善的患者,分析归纳MRI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及优势。结果:本组50例病例中,x线检查发现骨折14例,阳性率28%;CT发现病变23例,阳性率46%;MRI检查发现骨损伤40例,半月板损伤42例,韧带损伤21例。结论:低场MRI仕膝关节损伤的有效检查方法,能够很好的显示膝关节损伤后的各种表现,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作者:石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浅析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对护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针对当今社会对于护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需求,通过分析不同的实验方法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阐述了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对护理学生技能提升和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作者:李虹静;张晓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的是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经过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任晓波;李磊;杨蓉;李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1例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新生儿期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其临床特征是皮肤受压或摩擦后即可引起大疱[1]。皮损易发生在受外力影响的部位。该病多发生在关节伸侧,手指、足趾、踝部、腕部、耳朵等易受外力碰撞摩擦处,皮损散后可不留瘢痕而痊愈,或有栗粒疹形成,或产生不能痊愈的肉芽组织。由于本病缺乏满意的临床治疗方法,极大地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在临床上加强护理、预防感染是减少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死亡的关键[2]。我科于2015年4月收治1例大疱表皮松解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巧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不同PEEP水平下换血速度的护理观察

    本文通过探讨不同PEEP水平下的换血速度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得出结论:在使用高水平PEEP下为患者实施换血治疗,需要减慢换血速度,避免或减少换血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换血过程的安全。

    作者:黄秀荣;吴燕;俞宁;黄爱丽;周彦;周小舟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立体定向多靶点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规则形血肿

    目的:寻找一种针对高血压脑出血不规则形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46例高血压脑出血不规则形血肿中78例患者按15~30ml左右的血肿量,将血肿近似平分为2~4等分,每一等分中心设计一个靶点,行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结果:多靶点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与单靶点治疗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时间分别为(2.8±1.4)d,(5.8±3.2)d,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靶点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规则形血肿预后(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优于单靶点组(P<0.05)。结论:多靶点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规则形血肿手术创伤小,血肿溶解,排出进度加快,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汪海关;叶磊;许群峰;卢心廷;汤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手术室护理专业护生的带教体会

    目的:提高手术室护生的护理带教质量。方法:选拔合格的带教老师,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带教老师和护生实行一对一带教方法,让护生跟随自己的带教老师,完成主要的教学计划和各种量化指标。结果:护生对于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程序的熟悉度,以及常见手术的配合熟练度有明显的增加。结论:一对一带教方法,对于护生在手术室护理带教是确实可行的,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李秀芬;刘云凤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目的:临床护理属于内分泌科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目的在于分析优质护理在内分泌科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以医院内分泌科护理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的效果实施优质评价。结果:在内分泌科实施优质护理的方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升高,患者满意比例能够达98%以上,患者住院时间能够缩短三天到四天,患者的医疗费也同样得到有效的降低。结论:在内分泌科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都得到有效的降低,医护人员的素质有显著的提高,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方式。

    作者:段琦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显微镜直视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探讨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与椎间融合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40例行显微镜直视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患者,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31min~159min,每个节段平均为(44.56±10.34) min;术中出血量为51ml~601ml,每个节段平均为(150.24±54.56)ml。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0.45±3.23)分,术后为(14.13±2.54)分,手术前后J O A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本组40例患者中,术后采取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手术部位彻底减压。结论:显微镜直视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效果明显,损伤小,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脊髓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文明;乔俊东;李长春;罗亚辉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肿瘤癌痛护理障碍原因与护理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癌痛护理障碍的原因及其护理策略。方法:抽取我院护理人员20名与住院肿瘤患者90例进行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实施癌痛认知与用药调查,总结调查结果,并对癌痛护理障碍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策略。结果:护理人员癌痛护理知识调查中,显示有8名认识较差,可见癌痛知识匮乏;90例患者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对癌痛无正确认识,影响生活质量。结论:肿瘤癌痛护理障碍受到护理人员与患者等的影响,不断提高他们癌痛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对于改善护理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借鉴。

    作者:杨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福辛普利片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福辛普利片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2.5m g/次/天,以及福辛普利片10m g/次/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2.5m g/次/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压,尿蛋白以及血肌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血压,尿蛋白以及血肌酐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福辛普利片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显著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娅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运用品管手法提高住院病人口服药依从性

    品管圈是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在自我及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自动自发的不断的进行落实和改善。在解决护理问题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科成立了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手法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彭建群;张小娅;李丹;曾家兰;兰袁园;唐亚娟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的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90例脑血管意外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为对象,随机均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中医护理干预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干预后神睡眠质量情况,以评定其影响。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且差异显著。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脑血管意外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

    作者:李向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HPLC法测定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47:5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u g~1.6u g,平均回收率99.45%,R S D值为0.93%。结论:本方法可行、重现性好,能有效的控制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宾菊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CT容积灌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究CT容积灌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12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 T容积灌注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划分,分析比较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相关参数,并对其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在相关参数方面均显著高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相关参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在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诊断率。结论:采用C T容积灌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可有效地提高恶良性的区分率,这为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刘京京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度血小板减少及出血1例分析

    我科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 L E)患者以重度血小板减少伴出血1例,患者无其他临床表现,仅以血小板减少为主症,现分析如下。

    作者:万丽丽;王晓东;慈春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法的探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以下简称《病免》)是由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两部分组成的一门重要生物科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门课程知识抽象枯燥、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本文对该门课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龚敏芝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小议《伤寒论》中葛根先煎之理

    仲景用葛根,均要先煎;但葛根为解表药,不需要先煎。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仲景先煎葛根的道理。

    作者:杨吉祥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