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王旭;唐卉凌;白丽敏
中医升降理论源于《内经》,是阐释人体气机运动的理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主要由于胃失和降,浊气上逆.以中医升降理论来阐述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并发症的病因病机,指导治疗原则及处方用药,通过和胃降逆、疏肝降逆、肃降肺气之法使气机升降得平,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斌;叶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从中医角度分析肺胀发生的病因病机,总结其有效治疗方法,并探讨益气酸收敛肺之皱肺丸的作用机制及疗效.
作者:丛振日;王隆;徐金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抗早孕实验中可以看出,瞿主果实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瞿麦果实8.5、17、34g/kg组均可使早孕期小鼠流产率增加,剂量越大,作用越强,瞿麦果实8.5g/kg组有显著差异(P<0.05),瞿麦果实17、34g/kg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可使早孕期小鼠胎仔数减少,活胎数减少,死胎率增加,部分胚胎出现坏死、吸收,胚胎体积明显变小,妊娠子宫重量明显减轻,卵巢重量减轻.并可使早孕期小鼠血清孕酮水平下降,且剂量越大,作用越强,各剂量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
作者:李兴广;王佳彦;刘亚;林燕;曾淑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模型,研究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分级的关系.方法:基于MATLAB7.0环境,采用改进的共轭梯度(trainscg)学习算法,以高血压中医症状及舌脉为输入,高血压分级为输出,建立结构为24-9-3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使用65例样本进行训练,12例样本进行测试.结果:平均识别率为75%.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分级研究具有方法学上的可行性.
作者:岳桂华;温宗良;杨靖;朱志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通过考察《黄帝内经》气化理论中渗透的思维方式,认为其具有顺势随时、取象运数、权衡守中、恒动变易、直觉体悟等特点.通过对《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思维特点研究,有助于现代学者对《黄帝内经》乃至中医学理论思维方式的深入理解和充分认识,从而明确气化理论在《黄帝内经》乃至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作者:陈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乐胃饮时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作用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用2%水扬酸钠灌胃、自由饮用MNNG溶液结合饥饱失常等综合因素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细胞萎缩,排列紊乱,上皮破溃并出现糜烂,乐胃饮各剂量组胃黏膜细胞萎缩程度较轻,细胞表面粗糙,可见黏液分泌,仅少量细胞破溃.结论:乐胃饮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治疗作用,能保护黏膜上皮细胞,促进组织修复.
作者:朱飞叶;吴晋兰;徐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下丘脑疾患,由于泌乳素升高而干扰了性腺的功能.在妇女表现为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失调、无排卵性月经、月经稀发、闭经、溢乳、性欲减退、子宫萎缩、不孕症等.笔者经临床研究发现,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病与痰浊关系密切,宜从痰浊进行辨治.
作者:赵晓莉;韩玉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考察发表攻里活法形成、发展的历史,认为该治法起源于《黄帝内经》、《伤寒论》,形成于北宋伤寒学,与在表腠理郁遏、化热入里成实的病机相对应,是表里诊治体系中“无条件”成立的治法;金代由刘完素、张从正等医家扩大应用到杂病,同时引发关于疾病虚实、攻补的学术争议,终到元·王履提出伤寒传经、直中等学说,其争议得到协调解决,发表攻里也不再是“无条件”成立的治法.
作者:李成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介绍适应性治疗策略(Adaptive treatment strategy,ATS)及顺序多次分配随机临床试验(Sequential multiple-assignment randomized trial,SMART)设计的概念和背景,并针对国际上典型案例举例解析,进一步探索适应性治疗策略及顺序多次分配随机临床试验方法学的特征,以期为根据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特点寻找合适的疗效评价方法提供帮助.
作者:于亚南;荆志伟;刘骏;张鹏;王忠;王永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幼幼集成》为中医儿科专著,是清代著名儿科医家陈复正所撰,全书六卷,刊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陈氏医道兼修,擅治儿科,对儿科理论及临证颇多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经总结多年儿科心得,并广征博引,撰成此书.后世对该书评价很高,尤以儿科指纹学说和惊风证治为突出.该书与《幼科铁镜》、《幼科释谜》并称为清代中医儿科学代表著作,又以《幼幼集成》成就高.该书集清代以前中医儿科之大成,具有内容丰富、义理严谨、用方简切、注重实用等特点,是研究清以前儿科学的好范本,也是儿科常用、实用的临床指导医籍,在中医儿科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作者:刘寨华;于峥;杨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舒张性心衰(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患者生活质量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D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盐酸贝那普利10mg、1/d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2/d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4粒3/d口服.分别于治疗1个月与6个月时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组在1个月、6个月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7%与87.7%,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68%,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6个月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口唇紫绀、咳吐稀白痰除外)、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有效改善DHF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长期预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彦霞;袁国强;贾振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消化道不良反应严重影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的依从性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脾胃的重要作用、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基础、免疫功能低下首当重治脾、以及从脾胃论治的临床依据和法则来阐述从脾胃论治的思路.
作者:王丹妮;张晓伟;姜枫;杜磊;郭会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建立成人哮喘中医复诊医案疗效判断模型,识别和控制某些因素对结局的作用.方法:从现代数据库中获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复诊医案,对其信息进行提取、规范和量化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将医案中出现的症状作为一个变量,得出就诊人患有目标病证的概率,然后再通过诊断前后患病概率的比较来评定疗效.结果:医案包含211个变量.通过秩和检验时变量进行筛选,共有38项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可用于建立logistic模型.后进入模型的变量对应的症状和权重系数分别为:数脉-0.546、喘0.575、胸痛-0.561、厚苔-1.478、白苔0.709、绛舌-1.786、弦脉0.937、喉中痰鸣1.364对应的变量.结论:模型的效率和数据完整度、症状的选择等密切相关,模型投入应用前还需要考虑到药物与病证的对应关系.
作者:王俊文;崔蒙;赵英凯;毛天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基于中医理论研究五态人格类型与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整群取样的方法对943名中医科教人员健康状态和人格类型进行调查.结果:对健康组、亚健康组和疾病组的人格类型进行MANOVA分析,Hotelling's Trace=0.10.阴阳和平型和太阴型组间得分存在显著差异.LSD检验发现,在阴阳和平型中健康组的得分显著高于亚健康组和疾病组,而太阴型得分在3组间均呈现显著差异.人格结构分析发现,健康状态与太阴型和阴阳和平型人格特征的典型性有关.结论:五态人格中的阴阳和平型和太阴型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作者:徐蕊;孔军辉;何丽云;杜渐;王昊;罗跃嘉;杨秋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使用多向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仪,对1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了电热砭石(9cm×10cm)作用于大椎穴后对脑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观察.方法:观察了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血流速度.结果:电热砭石对大脑中动脉影响不大,而对离大椎较近的基底动脉具有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说明电热砭石对改善局部动脉血流、加强脑组织的供血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涛;Gerhard Litscher;王璐;张维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灵龟八法”针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灵龟八法针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同日进行,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扶他林片剂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连续治疗22d为1个疗程,随访3周.观察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第1、2、3周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颈痛头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灵电八法”针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肯定.
作者:郑斌;陈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郭军老师以疏肝补肾开窍法治疗功能性不射精症的思路和方法加以分析及总结.郭老师认为功能性不射精症的发生于肝、肾二脏密切相关,治疗时应肝肾同调,以疏肝补肾为治疗大法,同时在治疗中注重开窍法及心理疗法的应用.
作者:李基錫;耿强;张强;王福;郭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时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疗效.方法:将96例CC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通心络胶囊,对照组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和治疗前后TCD探测的脑平均脑血流速度(Vm)的变化.结果:通心络组和对照组比较脑血流量均显著增加(P<0.05),通心络组治疗前后自身脑血流量比较,脑血流量均显著增加(P <0.05,P<0.01).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在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比较,通心络组显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提高脑血流量,增加脑部供血,显著改善GCCI症状.
作者:朱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淫羊藿是一种补肾壮骨中药,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淫羊藿总黄酮、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等,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与生成、促进软骨细胞生成等作用.故对近年来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对骨及软骨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作一综述,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钱力;翁文杰;李成荫;蒋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从脾胃为枢的理论出发,重温经典,认为理中汤之制本燮理中焦之意.总结目前理中汤在临床运用的文献资料,指出理中汤通过温复中阳、燮理中焦、复其升降,从而达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和营卫运行的作用,以期推广理中汤的临床运用.
作者:祁琪;朱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