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子胃肠镜检查在儿童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意义——附119例分析

梁宏;卫海燕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 电子胃镜, 儿童, 结肠镜检查
摘要:目的:评价电子胃肠镜在儿童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作用,探讨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分析132例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内镜资料,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术后家长的满意程度.结果:132例患儿中,明确诊断119例,诊断率90.5%.家长满意度高(95.4%).结论:电子胃肠镜检查安全、诊断率高,是儿童消化道出血的首要检查手段.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阿魏钠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在服用降糖药物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 IU皮下注射1次/d及阿魏酸钠0.1 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阿魏酸钠0.1 g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素氮、肌酐、甘油三脂、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阿魏酸钠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作者:于改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附睾结核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熟悉附睾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手段.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15例附睾结核,熟悉附睾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手段.结果:以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约占80%(12/15),2例合并睾丸结核,33.3%的患者呈急性、亚急性炎症过程.结论:手术切除结合抗结核是治疗附睾结核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学锋;闻宁;吴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收集开髓扩髓自体松质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开髓、扩髓操作时的胫骨干骺部松质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开髓、扩髓时收集的胫骨干骺部松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41例,随访5~24个月,平均10个月,进行临床观察和总结.结果:41例胫骨骨折骨不连均得到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6.5个月,伤口无感染,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收集开髓、扩髓时的胫骨干骺部松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使钻孔、开髓、扩髓时松质骨、骨碎屑得到充分利用,不再另外手术切取髂骨植骨,减少了一个手术创伤,避免了取髂骨后的并发症,同样适用于新鲜胫骨骨折的治疗.

    作者:张长江;任文杰;王明君;朱明生;苗卫东;王君琛;杨林;刘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伊曲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采用伊曲康唑针剂静脉滴注(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治疗,疗程15~20 d.结果:可评价病例22例中17例有效,其中治愈12例(54.5%),显效5例(22.7%),无效5例(22.7%),有效率为77.3%.结论:伊曲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好,可作为临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

    作者:文贤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颗粒复位法治疗20例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目的:探讨颗粒复位法对后半规管耳石引起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20例急诊确诊为后半规管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行颗粒复位法治疗.结果:经1次颗粒复位法治疗后, 16例患者症状消失, 首次治疗有效率为80% , 2例经2 次, 1例经3次该手法治疗有效, 总有效率为95%.经随访, 1例复发, 复发者再行颗粒复位法治疗仍有效. 结论:颗粒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简单、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陈萍;孔岳南;徐南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药物治疗,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方法:急性胰腺炎62例,其中使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32例.使用生长抑素(善得定)治疗30例.结果: FDP组与善得定组平均用药时间5.7 d,两者无显著性差异.FDP组血淀粉酶下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84 d,10.7 d,3.13%,3.01 d.善得定组血淀粉酶下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4.02 d,11.2 d,3.45%,2.89 d.各项做χ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中均未中转手术.FDP组与善得定组均死亡1例,皆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1.6二磷酸果糖与善得定治疗急性胰腺炎,在患者血淀粉酶下降止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疼痛缓解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1.6二磷酸果糖价格便宜,可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锦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胸部结节病的影像诊断(附15例报告)

    目的:了解胸部结节病的影像表现.方法:收集15例胸部结节病,对其X线包括胸片、CT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1例纵隔淋巴结和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纵隔淋巴结及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仅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仅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伴肺内多发小结节.结论:胸部结节病影像表现多样,诊断需结合临床或治疗中动态观察确诊.

    作者:高爱东;肖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5例巨大包虫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通过对15例巨大包虫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术前访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改善机体营养状况.(2)术中配合抽吸包虫囊液时,应缓慢抽吸,以防压力骤减造成低血压性休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质.(4)出院指导时做好健康教育.

    作者:黄冬玲;王新萍;魏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浅谈风险防范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中,强化管理是有效地预防、控制护理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对风险本身有一个完整认识.帮助护士充分认识护理行为的责任性、侵袭性、局限性、试行性和双边性所致风险,注重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采取建立健全组织监控,改善护理装备,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制度和护理文书记录管理、细节管理.同时,制定应急风险预案.设立危机公关.总结经验教训,注重后效等方面防范和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代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西医结合复方丹参液静滴、单味大黄灌胃、中药皮硝外敷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并设对照组西医治疗25例.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消失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在改善症状及住院天数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秦幼娟;凌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手术的临床观察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μ受体激动剂,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效果可靠,毒副作用小,清除率不依赖肝肾功能等特点.本组用于老年麻醉38例,与芬太尼组相比,结果显示在循环影响上两组无明显差别,但在苏醒时间和呼吸抑制,烦躁的发生等方面,瑞芬太尼明显优于芬太尼.本研究显示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麻醉更平稳,易调解,苏醒快,瑞芬太尼的应用为提高老年人手术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李素珍;郭玫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斯美欣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观察

    目的:观察斯美欣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单用弥可保肌肉注射,500 mg/d,连续4周;治疗组36例,给予斯美欣(盐酸丁咯地尔)200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弥可保肌肉注射,每日500 mg/d,共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斯美欣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作者:牛兴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十二指肠瘘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十二指肠瘘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6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瘘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十二指肠瘘患者治愈12例,死亡2例.结论:手术、引流、营养、控制感染、辅于其他治疗是治疗十二指肠瘘综合措施,其中引流充分重要.

    作者:吴克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肿瘤坏死因子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构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对照组60例,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室壁相对厚度,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室壁相对厚度把高血压组分成四种构型.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结果:(1)高血压组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与血压升高程度呈正相关;(2)正常构型组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向心性重构组及向心性肥厚组显著高于正常构型组,但两组之间的差别不显著;(4)离心性肥厚组肿瘤坏死因子显著高于其他构型组;(5)肿瘤坏死因子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期末容积及收缩期末容积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结论:肿瘤坏死因子促进了左室构型向离心性肥厚发展.

    作者:姜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腰椎恶性副神经节瘤1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8岁,因腰痛伴进行性跛行3月入院.查体:L4椎体右侧椎旁扣击痛,右髂腰肌和股四头肌肌力均为Ⅳ级,右小腿外侧痛觉和触觉减退.ECT示L4椎体放射性减低.腰椎正侧位X线片见L4椎体后下缘骨皮质不连续,边缘不清,右椎弓根内侧缘模糊,椎间隙正常,椎旁软组织无肿胀.CT检查见L4椎体右后侧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右椎弓内侧骨质结构消失,椎体右侧旁软组织略有肿胀,轻度向后突入椎管内压迫硬脊膜囊,相邻椎间隙正常.

    作者:秦勇;戚跃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减轻或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儿、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无自然分娩、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在宫口开大2~4 cm时,给予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并与同期条件相似,未给予任何镇痛方法的300例初产妇进行对照,比较两组产痛程度、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宫颈扩张速度加快,经阴道助产分娩率增高(P<0.05).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产科,可达到分娩镇痛、加速产程,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孟淑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绞股蓝对高脂饲料饲养致兔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绞股蓝对高脂饲料饲养致兔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分为A、B、C、D组, 分别喂饲高脂饲料(92.5%标准饲料+2%胆固醇+2%蛋黄+3.5%猪油)+绞股蓝5 g/kg、高脂饲料+辛伐他汀5 mg/kg、高脂饲料、标准饲料.饲养前和饲养后3周、6周检测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结果: ① A组、B组、C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渐升,与饲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渐升,与饲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 A组、B组、C组C反应蛋白渐升, 与饲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饲养后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绞股蓝有预防高胆固醇饵料饲养兔发生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的作用.

    作者:谭华炳;鲁四德;钟晓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24例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奥美拉唑与西米替丁分别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结果: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95.8%,明显优于西米替丁组总有效率68.8%.结论:用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西米替丁.

    作者:赵保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B超及胸部CT导引下经皮针刺肺周边孤立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B超及胸部CT导引下经皮针刺肺周边孤立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肺周边孤立结节患者性质不明者34例进行半自动弹簧针针吸活检或刷检.结果:34例患者明确诊断,阳性率100%,其中鳞状上皮癌7例,腺癌13例,未能分型癌2例,10例为炎性改变,1例诊断为肺结核,1例诊断为韦格纳肉芽肿.结论:采用半自动弹簧针在B超及胸部CT导引下穿刺取标本临床诊断阳性率高,使用安全,价格低廉,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孙开宇;甄永强;滕琳;吴立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256例剖宫产指征的分析

    目的:严格控制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以保障母婴健康.方法:对125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研究.结果:剖宫产指征中位于前8位是胎儿宫内窘迫324例占25.80%,社会因素196例占15.6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7例占14.89%,脐带绕颈142例占11.31%,胎膜早破119例占9.48%,相对头盆不称103例占8.20%,臀位81例占6.45%,巨大儿65例占5.18%,占剖宫产总数的80.38%.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加强产时胎儿监护,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祁玉霞;董学彩;马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