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开宇;甄永强;滕琳;吴立平
目的:总结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36例>45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或房室瓣功能障碍.房间隔缺损修补采用直接缝合或心包片修补,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 结果:36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48个月,同术前相比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的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赵子牛;王胜利;胡型锑;赵琦峰;杜杰;章岳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电子胃肠镜在儿童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作用,探讨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分析132例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内镜资料,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术后家长的满意程度.结果:132例患儿中,明确诊断119例,诊断率90.5%.家长满意度高(95.4%).结论:电子胃肠镜检查安全、诊断率高,是儿童消化道出血的首要检查手段.
作者:梁宏;卫海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T室突发事件的处理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CT室26例突发事件抢救措施与护理对策.结果: 24例患者转危为安或安全转运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2例患者死亡.结论:及时的抢救处理和有力护理对策不仅能预防或减少CT室突发事件的发生,而且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突发事件患者的预后.
作者:程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严格控制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以保障母婴健康.方法:对125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研究.结果:剖宫产指征中位于前8位是胎儿宫内窘迫324例占25.80%,社会因素196例占15.6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7例占14.89%,脐带绕颈142例占11.31%,胎膜早破119例占9.48%,相对头盆不称103例占8.20%,臀位81例占6.45%,巨大儿65例占5.18%,占剖宫产总数的80.38%.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加强产时胎儿监护,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祁玉霞;董学彩;马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50例,同时选择56例稳定型心绞痛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常规治疗和辛伐他汀治疗后6周、12周及对照组外周血清中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变化.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也显著升高,三酰甘油水平两者无明显差别.辛伐他汀治疗与常规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比常规治疗组更明显,也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水平,且治疗时间越长,则下降越明显.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内存在炎症反应,辛伐他汀可以能明显抑制炎症反应,起到稳定斑块作用.
作者:周跟东;施有为;丁晓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μ受体激动剂,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效果可靠,毒副作用小,清除率不依赖肝肾功能等特点.本组用于老年麻醉38例,与芬太尼组相比,结果显示在循环影响上两组无明显差别,但在苏醒时间和呼吸抑制,烦躁的发生等方面,瑞芬太尼明显优于芬太尼.本研究显示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麻醉更平稳,易调解,苏醒快,瑞芬太尼的应用为提高老年人手术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李素珍;郭玫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比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门控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所得数据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三维重建,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及引起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管腔狭窄及粥样斑块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陈喜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创伤急救单元在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76例多发伤患者在创伤急救单元的治疗结果,比较抢救成功组和死亡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置留时间和施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控制时间.结果:抢救成功组患者急诊科置留时间和施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控制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创伤急救单元在多发伤救治中有重要作用,尽量缩短急诊科置留时间和施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控制时间可明显提高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瑞玲;刘章锁;张士兰;周林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精浆热休克蛋白70及细胞因子表达对慢性前列腺炎分型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40例,炎症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ⅢA型)30例,非炎症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ⅢB型)30例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精浆中热休克蛋白70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Ⅱ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热休克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2及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ⅢA型、ⅢB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ⅢA型与ⅢB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热休克蛋白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前列腺压出液(EPS)中WBC计数呈正相关;与症状评分呈负相关.而白细胞介素-2及白细胞介素-10与EPS中WBC计数无相关性,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结论:精浆中热休克蛋白70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在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其分型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火金;史明;张忠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加左氧氟沙星加呋喃唑酮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符合条件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枸橼酸铋雷尼替丁(350 mg,2次/d)加左氧氟沙星(200mg, 2次/d)加呋喃唑酮(100 mg,2次/d) ,治疗7 d;溃疡患者继用枸橼酸铋雷尼替丁350 mg, 2次/d,3周.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加阿莫西林(1.0 g, 2次/d)加甲硝唑(400 mg, 2次/d) ,治疗7d;溃疡患者继用奥美拉唑20 mg,1次/d, 3周.疗程结束后4周及8周复查Hp,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8%、81.6%、90.5%、32.7%和94.0%、86.0%、95.0%、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每例根除幽门螺杆菌费用分别为100.10元、274.68元,治疗组根除幽门螺杆菌期望成本比对照组低196.77元.结论:幽门螺杆菌加左氧氟沙星加呋喃唑酮三联1周疗法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理想方案,可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一线治疗的选择.
作者:杜光红;陈霞;王忠琼;邓明明;李昌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8岁,因腰痛伴进行性跛行3月入院.查体:L4椎体右侧椎旁扣击痛,右髂腰肌和股四头肌肌力均为Ⅳ级,右小腿外侧痛觉和触觉减退.ECT示L4椎体放射性减低.腰椎正侧位X线片见L4椎体后下缘骨皮质不连续,边缘不清,右椎弓根内侧缘模糊,椎间隙正常,椎旁软组织无肿胀.CT检查见L4椎体右后侧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右椎弓内侧骨质结构消失,椎体右侧旁软组织略有肿胀,轻度向后突入椎管内压迫硬脊膜囊,相邻椎间隙正常.
作者:秦勇;戚跃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全部病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 1例位于气管; 19例位于支气管,异物有瓜子、花生米碎片18例;小虾及塑料管各1例.结论:多平面重建、CT仿真支气管镜、表面遮盖显示、小密度投影、容积再现能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异物与支气管粘膜的关系等.
作者:申爱强;张波;王秀平;窦小峰;田为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较为常见,内科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外科脾脏切除术虽然能改善外周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但脾功能亢进所造成的全血细胞高度减少以及原发病所产生的低蛋白血症和腹水,使脾切除术难以进行,同时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对于基础疾病为肝硬化的患者后果更为不利.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寻找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方法.
作者:温珍平;冯铁虹;孟宪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开髓、扩髓操作时的胫骨干骺部松质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开髓、扩髓时收集的胫骨干骺部松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41例,随访5~24个月,平均10个月,进行临床观察和总结.结果:41例胫骨骨折骨不连均得到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6.5个月,伤口无感染,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收集开髓、扩髓时的胫骨干骺部松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使钻孔、开髓、扩髓时松质骨、骨碎屑得到充分利用,不再另外手术切取髂骨植骨,减少了一个手术创伤,避免了取髂骨后的并发症,同样适用于新鲜胫骨骨折的治疗.
作者:张长江;任文杰;王明君;朱明生;苗卫东;王君琛;杨林;刘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奥美拉唑与西米替丁分别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结果: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95.8%,明显优于西米替丁组总有效率68.8%.结论:用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西米替丁.
作者:赵保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药物治疗,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方法:急性胰腺炎62例,其中使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32例.使用生长抑素(善得定)治疗30例.结果: FDP组与善得定组平均用药时间5.7 d,两者无显著性差异.FDP组血淀粉酶下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84 d,10.7 d,3.13%,3.01 d.善得定组血淀粉酶下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4.02 d,11.2 d,3.45%,2.89 d.各项做χ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中均未中转手术.FDP组与善得定组均死亡1例,皆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1.6二磷酸果糖与善得定治疗急性胰腺炎,在患者血淀粉酶下降止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疼痛缓解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1.6二磷酸果糖价格便宜,可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锦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腺瘤的特征表现,并分析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 选择甲状腺腺瘤患者279例超声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93.5%(261/279),与病理诊断不符18例,其中2例甲状腺癌,7例甲状腺腺瘤恶变,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根据结节内部及其病灶区周围甲状腺组织的回声,结节周围有无和晕环的完整性,肿块内部有无乳头状结构,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结节内部及周围的血流信号等综合分析,必要时行超声引导下活检是减少和避免甲状腺疾病误诊的佳方法.
作者:刘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并发食管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05年2月行颈前路手术并发食管瘘患者4例.结果:4例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均恢复满意,随访6个月~5年,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植骨愈合,无迟发性感染出现,未发现植骨块或钢板移位,无假关节形成.结论:术中损伤、术后内置物脱出及植骨块移位压迫、局部血肿是食道瘘的主要原因,高龄、全身情况差、颈部软组织瘢痕、肥胖颈短、前路C3~4及C7、T1减压内固定是高危因素, 预防食道瘘的发生关键在于解剖清楚,动作轻柔,分离食道与椎前间隙时好不要用锐器,内固定牢固无翘起或滑脱.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整个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超远;付玉娟;宋应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对照组60例,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室壁相对厚度,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室壁相对厚度把高血压组分成四种构型.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结果:(1)高血压组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与血压升高程度呈正相关;(2)正常构型组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向心性重构组及向心性肥厚组显著高于正常构型组,但两组之间的差别不显著;(4)离心性肥厚组肿瘤坏死因子显著高于其他构型组;(5)肿瘤坏死因子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期末容积及收缩期末容积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结论:肿瘤坏死因子促进了左室构型向离心性肥厚发展.
作者:姜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60例轻、中度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观察运动前后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运动治疗1个月,60例患者的血糖、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结论:合理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经济、安全的方法之一,对糖尿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翠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