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观察

杜光红;陈霞;王忠琼;邓明明;李昌平

关键词:药物疗法, 幽门螺杆菌,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 左氧氟沙星, 呋喃唑酮
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加左氧氟沙星加呋喃唑酮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符合条件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枸橼酸铋雷尼替丁(350 mg,2次/d)加左氧氟沙星(200mg, 2次/d)加呋喃唑酮(100 mg,2次/d) ,治疗7 d;溃疡患者继用枸橼酸铋雷尼替丁350 mg, 2次/d,3周.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加阿莫西林(1.0 g, 2次/d)加甲硝唑(400 mg, 2次/d) ,治疗7d;溃疡患者继用奥美拉唑20 mg,1次/d, 3周.疗程结束后4周及8周复查Hp,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8%、81.6%、90.5%、32.7%和94.0%、86.0%、95.0%、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每例根除幽门螺杆菌费用分别为100.10元、274.68元,治疗组根除幽门螺杆菌期望成本比对照组低196.77元.结论:幽门螺杆菌加左氧氟沙星加呋喃唑酮三联1周疗法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理想方案,可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一线治疗的选择.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减轻或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儿、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无自然分娩、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在宫口开大2~4 cm时,给予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并与同期条件相似,未给予任何镇痛方法的300例初产妇进行对照,比较两组产痛程度、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宫颈扩张速度加快,经阴道助产分娩率增高(P<0.05).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产科,可达到分娩镇痛、加速产程,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孟淑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收集开髓扩髓自体松质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开髓、扩髓操作时的胫骨干骺部松质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开髓、扩髓时收集的胫骨干骺部松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41例,随访5~24个月,平均10个月,进行临床观察和总结.结果:41例胫骨骨折骨不连均得到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6.5个月,伤口无感染,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收集开髓、扩髓时的胫骨干骺部松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使钻孔、开髓、扩髓时松质骨、骨碎屑得到充分利用,不再另外手术切取髂骨植骨,减少了一个手术创伤,避免了取髂骨后的并发症,同样适用于新鲜胫骨骨折的治疗.

    作者:张长江;任文杰;王明君;朱明生;苗卫东;王君琛;杨林;刘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CT室突发事件处理及对策(附26例病例报道)

    目的:探讨CT室突发事件的处理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CT室26例突发事件抢救措施与护理对策.结果: 24例患者转危为安或安全转运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2例患者死亡.结论:及时的抢救处理和有力护理对策不仅能预防或减少CT室突发事件的发生,而且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突发事件患者的预后.

    作者:程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比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门控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所得数据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三维重建,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及引起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管腔狭窄及粥样斑块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陈喜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爱迪注射液在放疗中配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恶性肿瘤治疗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从2000-2005年将本院收治12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和治疗组(爱迪注射液联合放疗组),对照组66例,治疗组60例.评估2组病人放疗结束后的局控率,评价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治疗组局控率(CR)为78.3%而对照组为68.2%,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76%,对照组为40.8%,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骨髓抑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在恶性肿瘤放疗过程中配合使用爱迪注射液能增强肿瘤患者的骨髓抑制耐受性,提高局控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雒建超;单国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莫西沙星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疗效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莫西沙星治疗56例肺部感染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56例肺部感染患者治愈53例,治愈率96.6%.肺部感染控制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 .结论:莫西沙星可作为肺部感染的首选药物;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监测对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药物治疗,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方法:急性胰腺炎62例,其中使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32例.使用生长抑素(善得定)治疗30例.结果: FDP组与善得定组平均用药时间5.7 d,两者无显著性差异.FDP组血淀粉酶下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84 d,10.7 d,3.13%,3.01 d.善得定组血淀粉酶下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4.02 d,11.2 d,3.45%,2.89 d.各项做χ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中均未中转手术.FDP组与善得定组均死亡1例,皆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1.6二磷酸果糖与善得定治疗急性胰腺炎,在患者血淀粉酶下降止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疼痛缓解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1.6二磷酸果糖价格便宜,可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锦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5例巨大包虫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通过对15例巨大包虫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术前访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改善机体营养状况.(2)术中配合抽吸包虫囊液时,应缓慢抽吸,以防压力骤减造成低血压性休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质.(4)出院指导时做好健康教育.

    作者:黄冬玲;王新萍;魏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甲状腺腺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腺瘤的特征表现,并分析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 选择甲状腺腺瘤患者279例超声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93.5%(261/279),与病理诊断不符18例,其中2例甲状腺癌,7例甲状腺腺瘤恶变,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根据结节内部及其病灶区周围甲状腺组织的回声,结节周围有无和晕环的完整性,肿块内部有无乳头状结构,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结节内部及周围的血流信号等综合分析,必要时行超声引导下活检是减少和避免甲状腺疾病误诊的佳方法.

    作者:刘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伊曲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采用伊曲康唑针剂静脉滴注(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治疗,疗程15~20 d.结果:可评价病例22例中17例有效,其中治愈12例(54.5%),显效5例(22.7%),无效5例(22.7%),有效率为77.3%.结论:伊曲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好,可作为临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

    作者:文贤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远端带蒂皮瓣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及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上述方法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部软组织缺损共28例.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约1~2 cm皮肤坏死,皮瓣面积大20 cm×10 cm,小8 cm×4 cm,随访6个月~3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这两种皮瓣手术简便,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郑文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24例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奥美拉唑与西米替丁分别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结果: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95.8%,明显优于西米替丁组总有效率68.8%.结论:用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西米替丁.

    作者:赵保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腰椎恶性副神经节瘤1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8岁,因腰痛伴进行性跛行3月入院.查体:L4椎体右侧椎旁扣击痛,右髂腰肌和股四头肌肌力均为Ⅳ级,右小腿外侧痛觉和触觉减退.ECT示L4椎体放射性减低.腰椎正侧位X线片见L4椎体后下缘骨皮质不连续,边缘不清,右椎弓根内侧缘模糊,椎间隙正常,椎旁软组织无肿胀.CT检查见L4椎体右后侧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右椎弓内侧骨质结构消失,椎体右侧旁软组织略有肿胀,轻度向后突入椎管内压迫硬脊膜囊,相邻椎间隙正常.

    作者:秦勇;戚跃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的变化及高通量血透对其清除效果.方法:应用竞争性ELISA法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非血液透析组及血液透析组)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 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无论血液透析与否,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均<0.01),非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与血Cr呈明显正相关(r=0.5974,P<0.01),与血糖无相关性;常规血液透析组,透析前后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通量血液透析组透析后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因肾功能受损致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清除障碍,是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作者:钱雅新;彭文;王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60例轻、中度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观察运动前后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运动治疗1个月,60例患者的血糖、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结论:合理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经济、安全的方法之一,对糖尿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翠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256例剖宫产指征的分析

    目的:严格控制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以保障母婴健康.方法:对125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研究.结果:剖宫产指征中位于前8位是胎儿宫内窘迫324例占25.80%,社会因素196例占15.6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7例占14.89%,脐带绕颈142例占11.31%,胎膜早破119例占9.48%,相对头盆不称103例占8.20%,臀位81例占6.45%,巨大儿65例占5.18%,占剖宫产总数的80.38%.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加强产时胎儿监护,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祁玉霞;董学彩;马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电子胃肠镜检查在儿童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意义——附119例分析

    目的:评价电子胃肠镜在儿童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作用,探讨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分析132例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内镜资料,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术后家长的满意程度.结果:132例患儿中,明确诊断119例,诊断率90.5%.家长满意度高(95.4%).结论:电子胃肠镜检查安全、诊断率高,是儿童消化道出血的首要检查手段.

    作者:梁宏;卫海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食管鳞癌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及其体视学参数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肿瘤细胞进行体视学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不同分化食管鳞癌survivin 蛋白的表达,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在显微镜下测量survivin阳性肿瘤细胞的体视学参数,依据有关体视学公式计算出参数Vvn、Svn、λ、Nv、Kv、k、s,比较这些参数在不同分化肿瘤的差异.结果:(1)survivin 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7.69%,其表达越强,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0.05).(2)参数Vvn、Svn、v、s的大小是依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顺序增加 kv、nv、λ是依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顺序减小,其中Vvn, Svn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 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 表达肿瘤细胞Vvn、Svn参数是肿瘤细胞分化重要指标,为临床形态学诊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韩永;徐燕杰;余琦;杨敏;赵敏;周会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

    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较为常见,内科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外科脾脏切除术虽然能改善外周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但脾功能亢进所造成的全血细胞高度减少以及原发病所产生的低蛋白血症和腹水,使脾切除术难以进行,同时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对于基础疾病为肝硬化的患者后果更为不利.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寻找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方法.

    作者:温珍平;冯铁虹;孟宪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阿魏钠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在服用降糖药物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 IU皮下注射1次/d及阿魏酸钠0.1 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阿魏酸钠0.1 g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素氮、肌酐、甘油三脂、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阿魏酸钠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作者:于改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