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雅新;彭文;王浩
目的:探讨B超及胸部CT导引下经皮针刺肺周边孤立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肺周边孤立结节患者性质不明者34例进行半自动弹簧针针吸活检或刷检.结果:34例患者明确诊断,阳性率100%,其中鳞状上皮癌7例,腺癌13例,未能分型癌2例,10例为炎性改变,1例诊断为肺结核,1例诊断为韦格纳肉芽肿.结论:采用半自动弹簧针在B超及胸部CT导引下穿刺取标本临床诊断阳性率高,使用安全,价格低廉,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孙开宇;甄永强;滕琳;吴立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对照组60例,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室壁相对厚度,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与室壁相对厚度把高血压组分成四种构型.用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结果:(1)高血压组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与血压升高程度呈正相关;(2)正常构型组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向心性重构组及向心性肥厚组显著高于正常构型组,但两组之间的差别不显著;(4)离心性肥厚组肿瘤坏死因子显著高于其他构型组;(5)肿瘤坏死因子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期末容积及收缩期末容积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结论:肿瘤坏死因子促进了左室构型向离心性肥厚发展.
作者:姜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颗粒复位法对后半规管耳石引起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20例急诊确诊为后半规管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行颗粒复位法治疗.结果:经1次颗粒复位法治疗后, 16例患者症状消失, 首次治疗有效率为80% , 2例经2 次, 1例经3次该手法治疗有效, 总有效率为95%.经随访, 1例复发, 复发者再行颗粒复位法治疗仍有效. 结论:颗粒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简单、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陈萍;孔岳南;徐南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癫(癎)患者抑郁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运用自制问卷对患者的个人及家庭一般情况进行调查记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104例癫(癎)患者进行筛选、抑郁评定,并对不同因素对癫(癎)患者抑郁发病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104例癫(癎)患者中有55例52.9%合并有抑郁症状,其中37例(35.6%)有严重抑郁,8例(17.3%)为中、轻度抑郁.复杂性部分发作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73.5%,明显高于强制-阵挛发作的42.8%,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癫(癎)患者的抑郁是严重的医疗和社会问题其发生与癫(癎)发作的类型,频率病程和社会家庭的支持有关.
作者:蔡涛;唐丽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腺瘤的特征表现,并分析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 选择甲状腺腺瘤患者279例超声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93.5%(261/279),与病理诊断不符18例,其中2例甲状腺癌,7例甲状腺腺瘤恶变,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根据结节内部及其病灶区周围甲状腺组织的回声,结节周围有无和晕环的完整性,肿块内部有无乳头状结构,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结节内部及周围的血流信号等综合分析,必要时行超声引导下活检是减少和避免甲状腺疾病误诊的佳方法.
作者:刘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致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产后出血致DI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致DIC的临床特点与其它原因所致DIC有明显不同.消耗性低凝期、纤溶亢进期是其主要的病理状态.治愈23例,死亡4例.结论:抢救产后出血致DIC时需要针对病理改变治疗,强调补充凝血因子.子宫切除术应当作为争取抢救时间的手段.补充凝血因子彻底纠正DIC的病理状态才能制止出血.
作者:辛峰;武传中;耿爱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创伤急救单元在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76例多发伤患者在创伤急救单元的治疗结果,比较抢救成功组和死亡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置留时间和施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控制时间.结果:抢救成功组患者急诊科置留时间和施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控制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创伤急救单元在多发伤救治中有重要作用,尽量缩短急诊科置留时间和施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控制时间可明显提高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瑞玲;刘章锁;张士兰;周林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莫西沙星治疗56例肺部感染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56例肺部感染患者治愈53例,治愈率96.6%.肺部感染控制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 .结论:莫西沙星可作为肺部感染的首选药物;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监测对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氨溴特罗口服液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采用氨溴特罗口服液,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及沙丁胺醇片口服,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疗程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液对毛细支气管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孟平英;王恩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加左氧氟沙星加呋喃唑酮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符合条件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枸橼酸铋雷尼替丁(350 mg,2次/d)加左氧氟沙星(200mg, 2次/d)加呋喃唑酮(100 mg,2次/d) ,治疗7 d;溃疡患者继用枸橼酸铋雷尼替丁350 mg, 2次/d,3周.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加阿莫西林(1.0 g, 2次/d)加甲硝唑(400 mg, 2次/d) ,治疗7d;溃疡患者继用奥美拉唑20 mg,1次/d, 3周.疗程结束后4周及8周复查Hp,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8%、81.6%、90.5%、32.7%和94.0%、86.0%、95.0%、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每例根除幽门螺杆菌费用分别为100.10元、274.68元,治疗组根除幽门螺杆菌期望成本比对照组低196.77元.结论:幽门螺杆菌加左氧氟沙星加呋喃唑酮三联1周疗法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理想方案,可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一线治疗的选择.
作者:杜光红;陈霞;王忠琼;邓明明;李昌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药物治疗,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方法:急性胰腺炎62例,其中使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32例.使用生长抑素(善得定)治疗30例.结果: FDP组与善得定组平均用药时间5.7 d,两者无显著性差异.FDP组血淀粉酶下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84 d,10.7 d,3.13%,3.01 d.善得定组血淀粉酶下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4.02 d,11.2 d,3.45%,2.89 d.各项做χ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中均未中转手术.FDP组与善得定组均死亡1例,皆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1.6二磷酸果糖与善得定治疗急性胰腺炎,在患者血淀粉酶下降止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疼痛缓解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1.6二磷酸果糖价格便宜,可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锦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单纯应用微波治疗组及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组.结果:单纯应用微波治疗组尖锐湿疣治愈率低于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组、复发率高于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组.结论: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尖锐湿疣效果好、疗程短、复发率低.
作者:刘晓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T室突发事件的处理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CT室26例突发事件抢救措施与护理对策.结果: 24例患者转危为安或安全转运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2例患者死亡.结论:及时的抢救处理和有力护理对策不仅能预防或减少CT室突发事件的发生,而且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突发事件患者的预后.
作者:程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36例>45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或房室瓣功能障碍.房间隔缺损修补采用直接缝合或心包片修补,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 结果:36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48个月,同术前相比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的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赵子牛;王胜利;胡型锑;赵琦峰;杜杰;章岳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及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上述方法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部软组织缺损共28例.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约1~2 cm皮肤坏死,皮瓣面积大20 cm×10 cm,小8 cm×4 cm,随访6个月~3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这两种皮瓣手术简便,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郑文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奥美拉唑与西米替丁分别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结果: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95.8%,明显优于西米替丁组总有效率68.8%.结论:用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西米替丁.
作者:赵保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中,强化管理是有效地预防、控制护理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对风险本身有一个完整认识.帮助护士充分认识护理行为的责任性、侵袭性、局限性、试行性和双边性所致风险,注重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采取建立健全组织监控,改善护理装备,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制度和护理文书记录管理、细节管理.同时,制定应急风险预案.设立危机公关.总结经验教训,注重后效等方面防范和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代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熟悉附睾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手段.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15例附睾结核,熟悉附睾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手段.结果:以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约占80%(12/15),2例合并睾丸结核,33.3%的患者呈急性、亚急性炎症过程.结论:手术切除结合抗结核是治疗附睾结核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学锋;闻宁;吴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肿瘤细胞进行体视学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不同分化食管鳞癌survivin 蛋白的表达,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在显微镜下测量survivin阳性肿瘤细胞的体视学参数,依据有关体视学公式计算出参数Vvn、Svn、λ、Nv、Kv、k、s,比较这些参数在不同分化肿瘤的差异.结果:(1)survivin 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7.69%,其表达越强,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0.05).(2)参数Vvn、Svn、v、s的大小是依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顺序增加 kv、nv、λ是依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顺序减小,其中Vvn, Svn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 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 表达肿瘤细胞Vvn、Svn参数是肿瘤细胞分化重要指标,为临床形态学诊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韩永;徐燕杰;余琦;杨敏;赵敏;周会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μ受体激动剂,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效果可靠,毒副作用小,清除率不依赖肝肾功能等特点.本组用于老年麻醉38例,与芬太尼组相比,结果显示在循环影响上两组无明显差别,但在苏醒时间和呼吸抑制,烦躁的发生等方面,瑞芬太尼明显优于芬太尼.本研究显示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麻醉更平稳,易调解,苏醒快,瑞芬太尼的应用为提高老年人手术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李素珍;郭玫竹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