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鳞癌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及其体视学参数测定的意义

韩永;徐燕杰;余琦;杨敏;赵敏;周会芹

关键词:食管肿瘤, Survivin蛋白, 免疫组化, 体视学
摘要: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肿瘤细胞进行体视学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不同分化食管鳞癌survivin 蛋白的表达,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在显微镜下测量survivin阳性肿瘤细胞的体视学参数,依据有关体视学公式计算出参数Vvn、Svn、λ、Nv、Kv、k、s,比较这些参数在不同分化肿瘤的差异.结果:(1)survivin 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7.69%,其表达越强,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0.05).(2)参数Vvn、Svn、v、s的大小是依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顺序增加 kv、nv、λ是依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顺序减小,其中Vvn, Svn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 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 表达肿瘤细胞Vvn、Svn参数是肿瘤细胞分化重要指标,为临床形态学诊断提供了依据.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的变化及高通量血透对其清除效果.方法:应用竞争性ELISA法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非血液透析组及血液透析组)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 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无论血液透析与否,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均<0.01),非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与血Cr呈明显正相关(r=0.5974,P<0.01),与血糖无相关性;常规血液透析组,透析前后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通量血液透析组透析后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因肾功能受损致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清除障碍,是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作者:钱雅新;彭文;王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伊曲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采用伊曲康唑针剂静脉滴注(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治疗,疗程15~20 d.结果:可评价病例22例中17例有效,其中治愈12例(54.5%),显效5例(22.7%),无效5例(22.7%),有效率为77.3%.结论:伊曲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好,可作为临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

    作者:文贤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腰椎恶性副神经节瘤1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8岁,因腰痛伴进行性跛行3月入院.查体:L4椎体右侧椎旁扣击痛,右髂腰肌和股四头肌肌力均为Ⅳ级,右小腿外侧痛觉和触觉减退.ECT示L4椎体放射性减低.腰椎正侧位X线片见L4椎体后下缘骨皮质不连续,边缘不清,右椎弓根内侧缘模糊,椎间隙正常,椎旁软组织无肿胀.CT检查见L4椎体右后侧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右椎弓内侧骨质结构消失,椎体右侧旁软组织略有肿胀,轻度向后突入椎管内压迫硬脊膜囊,相邻椎间隙正常.

    作者:秦勇;戚跃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B超及胸部CT导引下经皮针刺肺周边孤立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B超及胸部CT导引下经皮针刺肺周边孤立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肺周边孤立结节患者性质不明者34例进行半自动弹簧针针吸活检或刷检.结果:34例患者明确诊断,阳性率100%,其中鳞状上皮癌7例,腺癌13例,未能分型癌2例,10例为炎性改变,1例诊断为肺结核,1例诊断为韦格纳肉芽肿.结论:采用半自动弹簧针在B超及胸部CT导引下穿刺取标本临床诊断阳性率高,使用安全,价格低廉,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孙开宇;甄永强;滕琳;吴立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绞股蓝对高脂饲料饲养致兔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绞股蓝对高脂饲料饲养致兔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分为A、B、C、D组, 分别喂饲高脂饲料(92.5%标准饲料+2%胆固醇+2%蛋黄+3.5%猪油)+绞股蓝5 g/kg、高脂饲料+辛伐他汀5 mg/kg、高脂饲料、标准饲料.饲养前和饲养后3周、6周检测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结果: ① A组、B组、C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渐升,与饲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渐升,与饲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 A组、B组、C组C反应蛋白渐升, 与饲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饲养后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绞股蓝有预防高胆固醇饵料饲养兔发生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的作用.

    作者:谭华炳;鲁四德;钟晓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颗粒复位法治疗20例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目的:探讨颗粒复位法对后半规管耳石引起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20例急诊确诊为后半规管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行颗粒复位法治疗.结果:经1次颗粒复位法治疗后, 16例患者症状消失, 首次治疗有效率为80% , 2例经2 次, 1例经3次该手法治疗有效, 总有效率为95%.经随访, 1例复发, 复发者再行颗粒复位法治疗仍有效. 结论:颗粒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简单、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陈萍;孔岳南;徐南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气管切开术后一次性气管套管的应用

    一次性气管套管在危重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确保各项治疗实施的重要环节[1].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气管切开术后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14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潘苏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浅谈风险防范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中,强化管理是有效地预防、控制护理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对风险本身有一个完整认识.帮助护士充分认识护理行为的责任性、侵袭性、局限性、试行性和双边性所致风险,注重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采取建立健全组织监控,改善护理装备,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制度和护理文书记录管理、细节管理.同时,制定应急风险预案.设立危机公关.总结经验教训,注重后效等方面防范和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代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创伤急救单元在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创伤急救单元在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76例多发伤患者在创伤急救单元的治疗结果,比较抢救成功组和死亡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置留时间和施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控制时间.结果:抢救成功组患者急诊科置留时间和施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控制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创伤急救单元在多发伤救治中有重要作用,尽量缩短急诊科置留时间和施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控制时间可明显提高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瑞玲;刘章锁;张士兰;周林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爱迪注射液在放疗中配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恶性肿瘤治疗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从2000-2005年将本院收治12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和治疗组(爱迪注射液联合放疗组),对照组66例,治疗组60例.评估2组病人放疗结束后的局控率,评价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治疗组局控率(CR)为78.3%而对照组为68.2%,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76%,对照组为40.8%,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骨髓抑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在恶性肿瘤放疗过程中配合使用爱迪注射液能增强肿瘤患者的骨髓抑制耐受性,提高局控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雒建超;单国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分析与处理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手术患者31例34眼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发生时间、类型及处理方法,分析各类型青光眼和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结果: 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率较高占23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易引起浅前房.27眼用保守治疗,7眼用手术治疗均恢复前房,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其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作者:杨志强;刘辉;杨丽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食管鳞癌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及其体视学参数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肿瘤细胞进行体视学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不同分化食管鳞癌survivin 蛋白的表达,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在显微镜下测量survivin阳性肿瘤细胞的体视学参数,依据有关体视学公式计算出参数Vvn、Svn、λ、Nv、Kv、k、s,比较这些参数在不同分化肿瘤的差异.结果:(1)survivin 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7.69%,其表达越强,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0.05).(2)参数Vvn、Svn、v、s的大小是依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顺序增加 kv、nv、λ是依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顺序减小,其中Vvn, Svn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 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 表达肿瘤细胞Vvn、Svn参数是肿瘤细胞分化重要指标,为临床形态学诊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韩永;徐燕杰;余琦;杨敏;赵敏;周会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 6-二磷酸果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但不用1,6-二磷酸果糖;B组(30例)为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与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脂水平.结果:60例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0.05).1,6-二磷酸果糖治疗2周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1,6-二磷酸果糖治疗可降低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作者:杨洁颖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阿魏钠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在服用降糖药物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 IU皮下注射1次/d及阿魏酸钠0.1 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阿魏酸钠0.1 g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素氮、肌酐、甘油三脂、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阿魏酸钠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作者:于改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熊果酸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与凋亡相关基因的关系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熊果酸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的可能性,揭示该凋亡发生与其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TUNEL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熊果酸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与杀伤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bcl-2、bax的表达.结果:熊果酸在体外对HT-29细胞有中度增殖抑制效应,在熊果酸作用下,HT-29细胞出现显著的细胞凋亡征象,TUNEL法显示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聚集或断裂,形成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在G1期之前出现sub-G1峰,凋亡率高为11.63%,熊果酸的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HT-29细胞凋亡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bax的表达增强,bcl-2 的表达减弱.结论:熊果酸在体外对结肠癌HT-29细胞有诱导凋亡作用,而caspase-9和bax的表达增强,bcl-2的表达减弱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沈岚;谭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尖锐湿疣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单纯应用微波治疗组及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组.结果:单纯应用微波治疗组尖锐湿疣治愈率低于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组、复发率高于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组.结论: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尖锐湿疣效果好、疗程短、复发率低.

    作者:刘晓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手术治疗与早期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54例,早期非手术治疗组54例.非手术治疗组采取禁食、胃肠减压、应用广谱抗生素、H2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和营养支持治疗.早期手术治疗组采取胰腺被膜切开,胰周放置多管引流,持续灌洗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治疗等.结果:早期手术治疗其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早期非手术治疗组.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关键在于明确诊断,正确把握手术指征.

    作者:韩永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24例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奥美拉唑与西米替丁分别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结果: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95.8%,明显优于西米替丁组总有效率68.8%.结论:用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西米替丁.

    作者:赵保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远端带蒂皮瓣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及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上述方法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部软组织缺损共28例.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约1~2 cm皮肤坏死,皮瓣面积大20 cm×10 cm,小8 cm×4 cm,随访6个月~3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这两种皮瓣手术简便,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郑文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甲状腺腺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腺瘤的特征表现,并分析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 选择甲状腺腺瘤患者279例超声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93.5%(261/279),与病理诊断不符18例,其中2例甲状腺癌,7例甲状腺腺瘤恶变,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根据结节内部及其病灶区周围甲状腺组织的回声,结节周围有无和晕环的完整性,肿块内部有无乳头状结构,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结节内部及周围的血流信号等综合分析,必要时行超声引导下活检是减少和避免甲状腺疾病误诊的佳方法.

    作者:刘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