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当归注射液对H2O2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冉亚军;陈继红

关键词:复方当归注射液, 心肌细胞, 凋亡, 过氧化氢(H2O2), 钙离子, 氧自由基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当归注射液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干预组(高、中、低剂量),每组8个样本;采用过氧化氢( H2O2)制备心肌细胞凋亡模型;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的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水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模型组的细胞凋亡率、[Ca2+]i及LDH、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SOD活性别显著降低(P<0.01);复方当归注射液干预组的细胞凋亡率、[Ca2+]i及LDH、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SOD活性则显著提高(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复方当归注射液对H2O2所致心肌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细胞内钙超载相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毒损脑络”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机关系探讨

    目的:研究证实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中药及针刺治疗及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毒损脑络”学说的内在相关性.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本病机为毒邪内生,损伤脑络,脑神失养,神机失守.

    作者:韩经丹;王珏;富苏;范吉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黄帝内经》阴阳学说对中医眼科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早的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其创立的中医理论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本文阐述了《黄帝内经》阴阳学说对中医眼科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丽霞;高健生;侯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304篇糖尿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方法,对1994 ~2011年糖尿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共收集合格文献304篇,其中中医治疗糖尿病140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164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文献进行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出现频率较多的证型依次为血瘀证(44.29%)、气阴两虚证(39.29%)、阴虚燥热证(25.00%)、肾阴虚证(11.43%)、脾气虚弱证(11.43%)、阴阳两虚证(9.29%)、肾气亏虚证(7.86%)、阴虚火旺证(7.14%)、痰湿证(5.00%),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出现频率较多的证型依次是血瘀证(53.05%)、气阴两虚证(31.10%)、阴虚燥热证(17.07%)、阴阳两虚证(10.37%)、气虚证(8.54%)、脾肾两虚证(7.93%)、痰湿证(5.49%),初步总结出糖尿病证候分布情况,即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燥热证为糖尿病的主要证型,治疗应益气养阴、清热润燥、活血化瘀为主.由于现代糖尿病血瘀证明显增多,在发病中所占的比例高,其预防应注意调整身心状态、饮食清淡、保精养津.

    作者:赵红霞;白文静;贾海骅;尹俊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吴茱萸汤治证及功效探讨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原治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少阴吐利.虽一方三治,但其主要病机为肝寒犯胃、浊阴上逆,而不仅是胃中虚寒;因吴茱萸既可温肝又可暖胃,决定了本方功效为温肝暖胃、降逆止呕,而不仅是温中祛寒.

    作者:韩红伟;曹秀梅;彭红;张尊如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医康复疗法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疗法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连续18个月随访45例我院骨科患者,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及进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周院内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术后18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2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患者康复进程明显加快.结论:中医康复疗法更有利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

    作者:赵仲伟;施新革;孔涛;李学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健脾理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综合征的研究

    观察健脾理气汤加减治疗上腹痛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EPS-FD)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EPS-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用健脾理气汤加减,对照组60例服用奥美拉唑10mg,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上腹痛和餐后饱胀不适症状上,优于对照组(P<0.05),在总体症状和证候评价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间证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价方面治疗组在社会功能、身体疼痛、精神健康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理气法是治疗EPS-FD的良好方法,机理可能在于调节运动功能和改善内脏敏感性.

    作者:朱培一;张琳;汪红兵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从脉络学说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从中医脉络学说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提出气阳虚乏、络瘀水停、络息成积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气血水”同治分消为其基本治疗原则,制定“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治法与芪苈强心胶囊组方概述辨证分型与处方用药,对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防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袁国强;李彦霞;魏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场源流初探

    护场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概念,而众多中医外科古籍中只是提出了关于护场形成的一些现象,对于其理论阐述尚欠完善.临床中发现,在治疗许多疾病尤其是外科疮疡类疾患中,通过中医中药的干预,能够使得“邪”得到固定而丧失扩散功能,从而促使疾病向愈.本文试从中医古典医籍中点滴撷菁,从而对护场的源流及其形成发展进行浅显阐述.

    作者:徐强;张朝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针灸辨质治未病与更年期女性的三级预防

    根据中医体质学及治未病理论,结合现代医学三级预防的理念,初步探讨辨质介入针灸的方法在更年期女性三级预防中的应用,为我国更年期妇女防病保健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王洪彬;李晓泓;孙志芳;莫捷;王婧;何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三九贴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血清IL-10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三九贴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IL-10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灌服地塞米松)、穴位贴敷低、中、高剂量组,用药10d并观察IL-10含量变化.结果:三九贴穴位贴敷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05).结论:三九贴穴位贴敷能够提高IL-10水平,从而达到抑制气道炎症的发生与发展,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发挥干预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

    作者:郭冬梅;孙德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黄帝内经》目诊理论探讨

    中医目诊理论是中医望诊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详细记载且颇受重视,其中虽无目诊专篇,但从散见于该书各篇中有关目诊的内容来看,其论述甚为全面而精辟.本文试从目诊理论基础、目诊诊法内容、目诊临床意义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黄帝内经》目诊理论,认为《黄帝内经》目诊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哲学基础,充分体现了中医诊法中见微知著、司外揣内的整体诊断思维模式,具体内容包括目神、目色、目态、瞳子、目下、目之赤脉、目之功能等,其临床意义在于通过目诊来判断不同的病位,反映不同的病因病机,推断疾病的性质和预后,因此有着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松;张玉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老年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方法:120例老年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炎、止咳平喘、化痰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青龙汤加减应用(水煎服,2次/d,疗程7d,以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青龙汤能有效改善老年肺炎患者的病程.

    作者:姜蔓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7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金双歧治疗,2组治疗4周,随访4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6%,治疗组复发率为12.6%,对照组复发率为43.8%,2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李春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明清笔记中瘴病概念及病因病机

    选取明清时期近50本史料笔记,发掘其中关于瘴病的文献记载,从定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明清时期民间对瘴病已经有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认识,对瘴病的概念、症状、病因、病机、预防及治疗都有丰富的记载和讨论.梳理笔记里的瘴病概念及病因病机,为中医学界关于瘴病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

    作者:张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清代名医费伯雄家系及生平事略考

    费伯雄(1800~1879)为清代医学家,孟河医派奠基人,生于世医之家,以擅长治疗虚劳而驰誉江南,主要存世医著有《医醇賸义》、《医方论》、《费氏食养三种》等,今详考其家族世系及伯雄生平大事,以全面展示其家世背景、生平事迹、个性气质、医事活动等.

    作者:赵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道光元年直隶省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疫病经验

    通过收集和对照清代直隶省地方志和《医林改错》等医书中对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大疫的记载,简析了本次疫情的主要临床表现,汇集了直隶省各地对当年疫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认为当时采用的针刺放血疗法和中药辩证治疗方法对疫病的治疗颇有成效,值得今人深入研究和借鉴.

    作者:孔令青;梁峻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复方当归注射液对H2O2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复方当归注射液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复方当归注射液干预组(高、中、低剂量),每组8个样本;采用过氧化氢( H2O2)制备心肌细胞凋亡模型;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的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水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模型组的细胞凋亡率、[Ca2+]i及LDH、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SOD活性别显著降低(P<0.01);复方当归注射液干预组的细胞凋亡率、[Ca2+]i及LDH、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SOD活性则显著提高(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复方当归注射液对H2O2所致心肌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细胞内钙超载相关.

    作者:冉亚军;陈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从叶天士“久病入络”思想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

    叶天士的“久病入络”学术思想,其理论揭示了一般疾病发展的共同规律和邪气入深的共同通路,并指出其主要病理机转为络中气滞,血瘀或痰阻,在治疗上主用清络宣通、虫蚁搜剔之法,形成了系统的“久病入络”体系.笔者根据多年临证,体会到痹症日久迁延不愈,痰浊、瘀浊相互搏结,蕴结成毒,浊毒流注全身,导致恶性循环.故在从毒论治痹病的基础上,宗叶氏之法,以涤痰祛瘀,搜剔经络,解毒排毒为治法,运用涤痰蠲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温关节炎痰瘀痹阻证.

    作者:刘维;王朝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李维贤治疗儿科病临证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李维贤教授从医近50年,对儿科病的诊治独具匠心.在诊断方面,重视探察病因并提出“停食着凉”儿科四字箴言.在治疗方面,顾护脾胃,重视后天之本;治疗小儿痘疹,恒遵古训“发毒而莫郁毒,清毒而莫冰毒”;治疗哺乳中的患儿,采用“子病治其母”,“药从乳传,其效便捷”的独特方法.在预防和护理方面,强调“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

    作者:武晓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治未病”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体质干预探讨

    以“治未病”为纲,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体质及防治思路.本文从治未病与复感儿体质、应用“治未病”学说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的体质干预及临床应用体会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治未病”可有效改善患儿体质,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发病.

    作者:王建玲;罗银河;赵童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