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科源;张树林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JAK2/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煎煮中药药液灌服DN模型大鼠,生化检测实验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血糖;Leica Qwin Plu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肾小球直径,肾小管短径和完整肾小管数目,并称取各组大鼠左肾重量、计算肥大指数;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 IHC)检测肾组织JAK2/STAT3表达.结果:益肾活血方能够降低实验大鼠肾组织JAK2/STAT3的表达,减少24h尿蛋白、Scr、BUN及血糖,升高ALB,缩小肾小球直径及肾小管短径,完整肾小管数量增加,肾脏病理改善,肾重及肥大指数减少,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或P<0.01).结论:益肾活血方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组织JAK2/STAT3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作者:宋纯东;任瑞英;薛黎明;杨晓丽;侯小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报告是中医间诊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医评价疗效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古籍文献研究展示了古代中医评价疗效的患者报告情况,其内容具有目标性且涵盖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并已有粗略量化以及具有医惠报告相结合等特点.
作者:李君;刘强;刘保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选取明清时期近50本史料笔记,发掘其中关于瘴病的文献记载,从定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明清时期民间对瘴病已经有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认识,对瘴病的概念、症状、病因、病机、预防及治疗都有丰富的记载和讨论.梳理笔记里的瘴病概念及病因病机,为中医学界关于瘴病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
作者:张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食物相克”说法在社会流传很广,影响较大.但既往研究状况较为混乱,争议不断.本文从“食物相克”的现代研究与中医食物搭配禁忌的研究两方面评述“食物相克”的研究现状,为“食物相克”的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基础.
作者:严泽;林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桥本氏甲减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近3年就诊于中医科门诊的357例服用自制中药维菊散结口服液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例资料,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大小、质地、甲状腺功能(FT3、FT4、TSH)的改变,结合动物实验评价其疗效、安全性和毒副作用.结果: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明显改善,其中倦怠乏力、畏寒怕冷、反应迟钝、嗜睡总有效率都超过95%,FT3、FT4、TSH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作者:刘爱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证实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中药及针刺治疗及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毒损脑络”学说的内在相关性.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本病机为毒邪内生,损伤脑络,脑神失养,神机失守.
作者:韩经丹;王珏;富苏;范吉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早的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其创立的中医理论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本文阐述了《黄帝内经》阴阳学说对中医眼科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丽霞;高健生;侯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从中医脉络学说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提出气阳虚乏、络瘀水停、络息成积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气血水”同治分消为其基本治疗原则,制定“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治法与芪苈强心胶囊组方概述辨证分型与处方用药,对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防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袁国强;李彦霞;魏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基于方剂文献分析蒲黄生品与熟品的使用异同.方法:以《中华医方精选辞典》为据,收集组成含蒲黄的方剂192首,建立Excell数据表,利用Excell的筛选工具,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类统计.结果:蒲黄熟用包括略炒、微炒、炒、纸隔/包炒、炒赤色、炒黑、炒炭、炙、烧灰等不同炮制处理,蒲黄生品与熟品在“凉血”、“止血”、“化瘀”方剂中均有使用.结论:历代蒲黄主要的炮制方法为炒法,生熟蒲黄的临床应用非拘泥于“生行熟止”之说.
作者:张晓东;姚映芷;张丽;丁安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林兰教授是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行医40余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提倡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脉为法,酌情用温经通阳药物,效果显著,对其常用9对药物进行浅析与同仁分享.
作者:李光善;任志雄;倪青;林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周学海是《清史稿》中寥寥有传的医家之一,作为近代安徽中医的杰出代表,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其籍贯开始产生误解并不断增多,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作者:程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林毅教授为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的学术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乳腺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2次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第二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乳腺良恶性肿瘤、乳腺增生性疾病、乳腺炎性疾病及乳腺疑难病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乳腺病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林毅分期辨证治疗乳腺癌并发症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钟少文;林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医目诊理论是中医望诊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详细记载且颇受重视,其中虽无目诊专篇,但从散见于该书各篇中有关目诊的内容来看,其论述甚为全面而精辟.本文试从目诊理论基础、目诊诊法内容、目诊临床意义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黄帝内经》目诊理论,认为《黄帝内经》目诊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哲学基础,充分体现了中医诊法中见微知著、司外揣内的整体诊断思维模式,具体内容包括目神、目色、目态、瞳子、目下、目之赤脉、目之功能等,其临床意义在于通过目诊来判断不同的病位,反映不同的病因病机,推断疾病的性质和预后,因此有着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松;张玉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后世医家所遵循的治疗法则.本文通过对中风病的剖析,揭示了中风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气血逆乱,因此,治风先治血未必适合中风病的治疗,并提出治疗中风病的新观点“治风先调气,气调风易息.”
作者:祝建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中医温熨疗法治疗肩凝症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门诊肩凝症33例患者进行病例观察,采用中医温熨疗法进行治疗,通过Constant评分系统对其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4~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1个月.术后Constant总分为88.47±4.43分,比术前54.74±7.80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中医温熨疗法治疗肩凝症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
作者:陈思;林新晓;温建民;封一平;蒋科卫;程桯;孙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型动物模型,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工具.方法:采用雌性大鼠卵巢切除法建立肾虚型骨质疏松模型,在此基础上灌胃给予200%大黄浓煎液以建立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模型,并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检测大鼠胫骨的骨量、骨形成及骨吸收情况以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脾虚模型组和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均毛色不光、食量减少、体重下降、行为迟缓、喜聚堆、弓背蜷缩、稀便等与临床脾虚证相似的证候特征.与假手术组相比,肾虚及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胫骨TBV%显著降低,TRS%、TFS%、OSW、MAR和mAR显著增高,而脾虚模型组则无明显差异.与肾虚模型组相比,脾肾两虚模型组TBV%的降低,TRS%和TFS%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去卵巢能够造成大鼠肾虚型骨质疏松症,而单纯给予大黄浓煎剂可造成大鼠脾虚但不能导致骨质疏松症.若将去卵巢和灌胃给予大黄2种方法合用,可造成大鼠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症,且发病程度较单纯去卵巢明显加重.该模型有明显的脾虚证候特征,且其骨质疏松的病理过程与人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似,能反映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特点,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梅洁;李鸿泓;王少君;刘红;于峥;潘静华;赵宏艳;李艳;付小卫;宋长恒;鞠大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方法,对1994 ~2011年糖尿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共收集合格文献304篇,其中中医治疗糖尿病140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164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文献进行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出现频率较多的证型依次为血瘀证(44.29%)、气阴两虚证(39.29%)、阴虚燥热证(25.00%)、肾阴虚证(11.43%)、脾气虚弱证(11.43%)、阴阳两虚证(9.29%)、肾气亏虚证(7.86%)、阴虚火旺证(7.14%)、痰湿证(5.00%),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出现频率较多的证型依次是血瘀证(53.05%)、气阴两虚证(31.10%)、阴虚燥热证(17.07%)、阴阳两虚证(10.37%)、气虚证(8.54%)、脾肾两虚证(7.93%)、痰湿证(5.49%),初步总结出糖尿病证候分布情况,即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燥热证为糖尿病的主要证型,治疗应益气养阴、清热润燥、活血化瘀为主.由于现代糖尿病血瘀证明显增多,在发病中所占的比例高,其预防应注意调整身心状态、饮食清淡、保精养津.
作者:赵红霞;白文静;贾海骅;尹俊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疗法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连续18个月随访45例我院骨科患者,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及进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周院内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术后18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2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患者康复进程明显加快.结论:中医康复疗法更有利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
作者:赵仲伟;施新革;孔涛;李学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肿瘤患者存在寒积内生和肾阳亏虚的病机特点,温阳法中的温阳散寒和温补肾阳是治疗肿瘤的2种重要方法;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紊乱密切相关,性激素-肿瘤免疫微环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表明,温补肾阳能调节性激素水平,温阳散寒能提高抗肿瘤免疫功能,因此温阳散寒法可能通过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抑瘤效应并调节性激素水平,温补肾阳法可能通过调节性激素水平继而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产生抑瘤作用.
作者:叶峥嵘;杨晓航;吴琳;环诚;张怡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以持续性无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的证候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西药治疗该病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易复发.我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补肾活血健脾化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作者:李亚俐;杨智杰;李薇;黄欲晓;胡景琨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