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29例

李光亮;郭伟

关键词: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低分子肝素
摘要: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UCAD)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院内肺炎32例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疾病反复发作、频繁住院、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致使院内肺炎发病率增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本文分析了我院32例COPD继发院内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旨在有效预防和指导治疗.

    作者:张金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28例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肱骨干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之一,肱骨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时有发生,复习我院自1990年4月~2002年4月52例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就28例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杨勇;王长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雾化吸入速尿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机理复杂,临床疗效不十分满意.近年文献报道,速尿经呼吸道雾化吸入能够缓解哮喘发作[1],为此,本文对22例中度哮喘发作患者吸入速尿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时军;马希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延迟效应及临床意义探讨

    心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法.普遍认为射频消融的能量对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往往在放电的瞬间,旁路阻断和慢径路改良也表现在放电成功的5s以内.然而,少有射频消融延迟反应的报道,其延迟效应可发生在术后数小时至2个月[1~2].我们开展的射频消融563例中见到3例射频术后延迟效应.本文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春生;魏运亮;王明空;柴青芬;王筠;徐红岩;宗书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L-精氨酸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研究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体内代谢的前提之一-L-精氨酸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例,A组为对照组,常规温血停搏液.B组在其中加入R-精氨酸,C组加入L-精氨酸.各组病人选取不同时段测MDA,CK及NO2-/NO3-,并用电镜观察左心房心肌细胞线粒体变化.结果:C组MDA,CK及NO2-/NO3-各指标,心肌细胞线粒体半定量测定积分与A、B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婴幼儿心脏手术中在温血停搏液中加入适量L-精氨酸(30mg/kg)可有效改善内皮细胞一氧化氮代谢,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张建卿;孟树萍;崔识远;王锋;顾以茼;程兆云;谢周良;张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氯沙坦与依拉地平、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比较

    氯沙坦是一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有明显的降压疗效和良好的代谢影响,不良反应轻微.我院自2001年4月开始使用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郑焕成;龚广欣;王显杰;魏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甲硝唑注射液冲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疗效观察

    甲硝唑(又名甲硝哒唑、甲硝羟乙唑、硝基羟乙唑、灭滴灵、灭滴唑)具有广谱抗厌氧菌作用.据Erkan等报道[1],成人慢性上颌窦炎的厌氧菌感染率为80%.我科用0.2%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后再注入庆大霉素治疗47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且无任何不适.

    作者:徐文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临床应用观察

    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要进展,也是我国卫生部开展的十年百项计划推广内容之一,积极探索有效、安全、价廉的溶栓剂,将会使更多的AMI患者受益.现将自2000年12月~2001年11月在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进修期间CCU病房应用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及尿激酶(UK)两药静脉溶栓治疗AMI 46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贾茹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71例临床分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PIH),是妊娠特有的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重度妊高征是其较严重的病理类型,早发现、正确治疗及时终止妊娠非常重要,近几年虽然孕产妇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围生儿病死率仍较高.如何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是产科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我院从1997年3月~2002年3月收治的重度妊高征患者71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张红霞;王社莲;李艳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肌损伤标记物与急性心肌梗死

    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为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三条标准中的二条[1]: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多次心电图记录有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这三项条件有相当大的变异,心电图上的ST段抬高和Q波出现是两个高度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变化,然而仅有约5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就诊时有这些心电图的改变[2],约1/4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缺乏典型的胸痛,只有恰巧在贴近梗死发生时记录心电图,或者在以后的检查中发现长期存在的病理性Q波才可能发觉[3].因胸痛怀疑心肌梗死去急诊在后肯定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有50%是在初的心电图检查中得不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4],因此对大部分病人而言,临床医师必须通过定时测定心脏标记物来肯定或否定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现将目前临床常用的心肌标记物综述如下.

    作者:曹国良;乔永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丽科伟治疗小儿水痘疗效观察

    2002年2~5月,我院儿科门诊对确诊的水痘患儿用丽科伟[国产注射用更昔洛韦,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98)卫药准字X-256(2)号]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今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国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数字胃肠电视屏幕下鼻骨骨折复位术30例

    我科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在数字减影胃肠透视机电视屏幕监视下行鼻骨骨折复位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

    股骨粗隆部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病,我们自1996年采用Gamma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4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绍堂;史锐;谢国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洛赛克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1996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内科共收治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9例,采用阿斯特拉公司生产的洛赛克针及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联合静脉点滴,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昌道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肱骨髁上骨折五种治疗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及疗效评价

    目的:从肱骨髁上骨折多种治疗方法中筛选一种佳方法.方法:采用经防腐处理的儿童离体上肢10具,制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用钢针张力带,交叉钢针,牵引固定,夹板或石膏固定,经纵向及偏轴加载后测出各种固定时骨折的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的抗弯及抗旋转强度;并回顾评定1984~2001年648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结果:张力带钢针稳定,承载大,其次是交叉钢针、牵引,石膏夹板固定差.结论:肱骨髁上骨折应首选钢针张力带固定.

    作者:连鸿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运动试验对长龙通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评价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不稳定心肌缺血综合征,也是心脏事件发生的前驱信号,约5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由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而来[1].因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们自1998~2000年使用长龙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进行了治疗前后平板运动试验的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梅朵;庞学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胃镜诊断钩虫病42例分析

    我院自1982年3月~2003年2月,共行胃镜检查69 814例,检出钩虫病4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克河;康继厚;梅海信;罗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症46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46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病例均来自我院加强治疗科1995年以来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应用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2例,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8例,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滤过2例,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29例,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5例.结果:46例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和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均得到较好的控制,以存活组较满意;在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46例中死亡27例,存活19例,死亡原因与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地清除溶质和水分,且有十分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是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作者:艾河辉;谢晓红;周忠义;高允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84例弱视治疗临床观察

    弱视是眼球内外部均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不能达到正常的常见的儿童眼病,是一种视觉功能发育紊乱,仅发生在视觉尚未成熟的幼儿期,常伴有斜视和屈光不正,由于近年来弱视患儿越来越多,故应引起重视.近几年来我科应用传统遮盖及增视训练,在弱视治疗方面取得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综合征病因分析

    随着CT、MRI检查手段的普及,手术器械的更新、发展,手术方式的完善,以及病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本质上的了解,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病员越来越多.勿庸置疑,采用手术治疗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疗效好.但是,也有一些病人,经过手术之后,仍然存在部分或大部分手术前原有的不适症状,或者术后症状已完全消失,但不久症状再度复发,甚至更加严重.术后出现的这些情况,我们暂称之为腰椎间盘术后综合征.本文通过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73例病历资料的分析及回访,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东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