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71例临床分析

张红霞;王社莲;李艳云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治疗
摘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PIH),是妊娠特有的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重度妊高征是其较严重的病理类型,早发现、正确治疗及时终止妊娠非常重要,近几年虽然孕产妇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围生儿病死率仍较高.如何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是产科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我院从1997年3月~2002年3月收治的重度妊高征患者71例,进行临床分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缬沙坦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观察

    我院应用缬沙坦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A)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铁珍;周兰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突然梗死,使血液急骤中断或减少,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病情重,病死率高,自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科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贵两;王梅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产程中地塞米松预防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观察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现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胎儿窘迫,胎儿窘迫是一种综合症状.凡新生儿娩出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尚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称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胎儿窘迫的延续,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及新生儿病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对提高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工作中发现地塞米松在预防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方面起一定作用.

    作者:徐耐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的麻醉体会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耳鼻喉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长期慢性缺氧,且反复发作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并有潜在的致死危险,其治疗多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UPPP),此类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性病征,给气管插管和围麻醉期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风险.

    作者:王盘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73例患有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施行胃镜检查及胃粘膜碱性粉红试验.结果:573例胃十二指肠不同疾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各异,其中消化性溃疡阳性率高.结论:Hp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原.

    作者:梁立维;张建民;王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酚妥拉明佐治小儿喘憋性肺炎临床观察

    自1999年3月~2001年3月我们对小儿喘憋性肺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经临床观察表明,该药对控制喘憋性肺炎具有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继珍;吴秀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氦氖激光加远红外线治疗带状疱疹48例分析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皮肤和神经损伤后,沿受损神经皮肤表面出现疱疹和神经性疼痛.当疱疹出现后诊断较易,但此病毒对皮肤、神经损害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重,甚至使一些患者不能忍受.所以,尽早消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皮肤神经的损伤,使损伤的皮肤、神经尽早恢复正常,避免后遗神经性疼痛,是我们医务人员要解决的一个课题.根据远红外线和氦氖激光的治疗原理,我们将这两种方法用于带状疱疹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作用,无1例遗留神经性疼痛,报道如下.

    作者:陈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对肺栓塞的认识

    肺栓塞(PE)是由于肺动脉或其某一分支被血栓堵塞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过去对该病识别不够,检出率极低,反过来又加重了PE是少见病的概念.实际PE绝非少见病,近年来PE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病死率位于死因的第3位.未经治疗的PE病死率为25%~30%,而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后,病死率可降至2%~8%[1].由此可见,早期正确诊断PE非常关键,然而许多基层医院缺乏必要的检查设备和技术,加上各级大夫对PE认识肤浅,漏诊率极高.结合我院近三年及作者在外院进修期间诊治的12例PE患者资料,现将基层医院对PE的诊治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买生;韩俊峰;徐鹏;宋晓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1例误诊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迄今仍是儿童糖尿病急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常易造成误诊.我院自1997年1月~2001年8月,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17例,其中11例被误诊,误诊率为64.7%.现探讨其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

    作者:李春枝;宋爱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平阳霉素对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或血管细胞.中医认为与胎热、血热有关,由于心、肝两脏功能失调所引起.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占全身血管瘤的60%[1].

    作者:栗清朝;刘万松;王西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不稳定胸腰段骨折的治疗

    目的:总结不稳定胸腰段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组病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后壁完整或接近完整的压缩骨折14例,采用后路Schanz钉复位的内固定方法;后壁有较大游离骨块的爆裂骨折3例,采用前路减压Ventrofix固定.结果:两组病人硬膜囊受压解除,恢复了脊柱生理弯曲,术后未发生断钉、断棒、脱出等并发症,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区别不同骨折类型,采用Schanz和Ventrofix固定方法,手术中做到减压彻底、稳定脊柱,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炬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尿微蛋白分析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检测意义

    过敏性紫癜(HSP)严重的并发症是紫癜性肾损害,其发生率为30%~90%,也是影响HSP预后的决定因素,以往依据尿常规和肾功能改变确定有无肾损害,敏感性较低,本文报道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常规正常的22例HSP患儿的尿微蛋白含量,观察其对肾损害的意义.

    作者:许雯;孙茜;陈玲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直肠癌经腹切除保留肛门结肠拉出术25例

    1997年2月~2002年11月我们对直肠癌施行经腹直肠切除保留肛门结肠拉出术25例.此手术较改良Bacon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肛门功能更加良好.现将手术要点与近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栾汝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甲硝唑注射液冲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疗效观察

    甲硝唑(又名甲硝哒唑、甲硝羟乙唑、硝基羟乙唑、灭滴灵、灭滴唑)具有广谱抗厌氧菌作用.据Erkan等报道[1],成人慢性上颌窦炎的厌氧菌感染率为80%.我科用0.2%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后再注入庆大霉素治疗47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且无任何不适.

    作者:徐文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干扰素α2a联合博尔泰力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病程长,反复发作,易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其发病机理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治疗非常困难.干扰素α2a(IFNα2a)能较有效地治疗CHB,但疗效存在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博尔泰力注射液在人体内具有强有力的抗HBV作用[1],不同的抗HBV药物联合应用有可能提高抗病毒效果和延迟耐药性产生.我们应用干扰素α2a联合博尔泰力注射液治疗31例CHB,并与单用干扰素α2a治疗的35例进行对比.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瑞霞;苏同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数字胃肠电视屏幕下鼻骨骨折复位术30例

    我科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在数字减影胃肠透视机电视屏幕监视下行鼻骨骨折复位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雾化吸入速尿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机理复杂,临床疗效不十分满意.近年文献报道,速尿经呼吸道雾化吸入能够缓解哮喘发作[1],为此,本文对22例中度哮喘发作患者吸入速尿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时军;马希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28例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肱骨干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之一,肱骨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时有发生,复习我院自1990年4月~2002年4月52例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就28例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杨勇;王长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

    股骨粗隆部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病,我们自1996年采用Gamma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4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绍堂;史锐;谢国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肿瘤病人化疗间歇期的康复护理

    抗恶性肿瘤药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的某些正常组织细胞亦有一定损害.作好化疗间歇期的康复护理,可以保证每个化疗周期药物按时、按剂量应用,使肿瘤化疗效果更接近于根治性水平.本文就化疗间歇期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康复护理要点叙述如下.

    作者:张爱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