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毒活血法对UUO大鼠IL-1β和TNF-α的影响

魏民;杨京京;王建琴;王霞;王香婷;许庆友

关键词: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单侧输尿管梗阻, 解毒活血法,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解毒活血法对大鼠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对UUO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侧输尿管的方法复制UUO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分别灌服缬沙坦26mg/kg·d,解毒活血中药12g/kg·d,24g/kg·d,共14d.放射免疫法检测IL-1β,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TNF-α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IL-1β和TNF-α的表达明显增高,各治疗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结论:解毒活血方药可降低肾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高表达,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文本挖掘探索抑郁症“证-症-方-药”相应规律

    目的:探索抑郁症证药相应规律.方法: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抑郁症的证候、症状、汤药及中药的规律.结果:抑郁症虚实夹杂,脏腑以肝为主,涉及心、脾、肾;证侯以肝气郁结和肝郁脾虚为主;核心症状为失眠、情绪低落等精神障碍;汤药和中药的使用均以疏肝解郁、健脾养心安神为主.结论:文本挖掘技术、结合文献回溯和人工阅读降噪,能够比较客观地总结中医“证-症-方-药”的规律.

    作者:展俊平;张彤;郑光;吕诚;蔡峰;杨静;何晓鹃;梁非;吕爱平;姜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古代医家针灸治未病思想在内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古代医家将针灸治未病思想广泛应用在预防及治疗外感伤寒、温病、中风、哮喘、消渴、脚气、疟疾等内科疾病方面,在人体未病时、疾病的先兆期和早期、疾病发作间期介入针灸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的损害程度,为现代临床应用针灸治未病的思想及方法防治内科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洪彬;李晓泓;孙志芳;莫捷;王婧;何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大学生孤独感与五态人格相关性研究

    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五态人格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某高校218名大学生随机抽样,比较UCLA孤独量表和五态人格量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孤独感与阴阳平和、太阴之人的性格特点有显著相关.

    作者:刘婕;杨振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朱龙玉对电针的贡献及启示

    回顾电针的起源及朱龙玉发明第一台电针机和确立电针疗法的探索历程,指出其电针部位与中医针灸理论存在差异,阐述了朱氏的主要贡献及其重要启示,认为朱氏发明电针机是针灸学发展中创新的典范,对针灸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杜旭;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王焕禄论治外感咳嗽

    目的:总结王焕禄教授论治外感咳嗽的思路和用药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基本方药、典型病案等方面,阐明王教授论治外感咳嗽的学术思想.结论:王焕禄教授审因考虑季节、辨证参合体质、论治强调驱邪、用药病证结合的辨治思想,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黄莉;王焕禄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雷公藤多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p38MAPK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TW)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TGF-β1/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TW灌服DN模型大鼠,生化检测实验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Leica Qwin Plu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肾小球直径、肾小管短径和完整肾小管数目,并称取各组大鼠左肾重量、计算肥大指数,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IHC)检测肾组织TGF-β1、p38 MAPK表达.结果:TW能够降低实验大鼠肾组织TGF-β1、p38MAPK的表达,减少24h尿蛋白、Scr、BUN,升高ALB,缩小肾小球直径及肾小管短径,完整肾小管数量增加,肾脏病理改善,肾重及肥大指数减少,TW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ALT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W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组织TGF-β1/p38MAPK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而对肝功能未见明显损害.

    作者:宋纯东;杨晓丽;薛黎明;任瑞英;侯小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从络论治糖尿病心脏病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痛心脏病的发病机制,认为心脾两虚是其病机的关键,心络瘀阻贯穿了疾病过程的始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辩证要点、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为糖尿病心脏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高怀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基于名老中医验案的乙脑证候特征时间规律分析

    通过对5则名老中医治疗乙脑验案的整理和分析,探讨了乙脑发病的证候特征变化与运气规律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五运六气学说的临床运用,除了应重视60年节律的变化规律之外,还应重视其在一年之中因不同运气而产生的相应变化的结论.

    作者:李菲;马晓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吴仪洛生平及其《成方切用》学术特色浅析

    吴仪洛是清代医家及藏书家,撰有医书10部,总名《吴氏医学述》,现存《成方切用》、《本草从新》、《伤寒分经》三部.吴氏取《医方考》、《医方集解》而增改之,编为《成方切用》,广撷《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三因方》等书,博采仲景、海藏、嘉言、东垣等医家之成方与论述.词旨明爽,注释精详,既知规范,又审时宜,通变适用而无拘执,充分体现出吴氏尊古不泥,明体辨用,博极医源,旁涉百家的学术特色.

    作者:邓勇;王旭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辨证论治文献方剂计量学研究

    目的:探讨2型耱尿病及其并发症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方法: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国内60篇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观察论文进行症状、证候和常用药物的统计分析.结果:获取共识症状、易发证候、基本证候、本病证候、趋同用药和药物异证同治指数等指标数据.结论:提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论治当以基本证候和本病证候为治疗目标,以养阴润燥为主,佐以益气、清热、活血等治法而组方用药.

    作者:胡永东;张慧田;袁海燕;周铭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解毒活血法对UUO大鼠IL-1β和TNF-α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解毒活血法对大鼠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对UUO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侧输尿管的方法复制UUO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分别灌服缬沙坦26mg/kg·d,解毒活血中药12g/kg·d,24g/kg·d,共14d.放射免疫法检测IL-1β,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TNF-α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IL-1β和TNF-α的表达明显增高,各治疗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结论:解毒活血方药可降低肾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高表达,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作者:魏民;杨京京;王建琴;王霞;王香婷;许庆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的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技术;对照组口服布洛芬胶囊;采用经期及前后腹痛平均积分等指标,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2组经期及前后腹痛平均积分比较治疗组显效率47.5%,有效率51.3%,总有效率98.8%;对照组显效率7.5%,有效率15.0%,总有效率2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观察期间治疗组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治疗组3个疗程治疗成本费110.70元.结论: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疗效优良、安全可靠且经济性良好.

    作者:韩铁军;尉孟龙;李建武;李文龙;黄金元;柯红;孙凡;蔡毅;曾繁广;刘欣;范一凡;王晓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阴证6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以多种中医外治法联合治疗阴证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对60例阴证的癌痛患者予以外敷、艾灸以及中药超声离子导入的中医外治法治疗疼痛局部,7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以数字分级法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变化,判断多种中医外治法综合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4例,明显缓解(PR)30例,轻度缓解(MR)19例.无效(NR)7例,总有效率88.33%.结论:以多种中医外治法结合治疗癌性疼痛证属阴证者,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可作为癌性疼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芬;肖俐;胡凯文;左明焕;何秀兰;陈宏;刘书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因学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五年刊登于中外学术期刊上的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学术研究报道,总结国内外中西医学对该病病因学的新研究进展.现代医学的新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家族遗传因素、月经初潮延期、志贺氏菌感染、环境污染及特定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均有直接相关性.中医界对内异症的共识为“血瘀证”,并兼夹寒热痰湿等实证或气虚、肾虚证.建议国内中医学界开展针对该病的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研,以期发现该病的关联因素和致病规律,为针对内异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性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

    作者:沈春晖;张婷婷;曹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视其外应,以知内藏”解读——国医大师陆广莘对辨证诊断的认识

    “视其外应,以知内藏”,出自《灵枢·本藏》.国医大师陆广莘将“应”当“反应”解,认为是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结合《黄帝内经》的其他论述,陆老对“视其外应,以知内藏”从辨证诊断角度进行了解读,对当代认识中医的“证”、“辨证”等概念深有启发.

    作者:李海玉;刘理想;陆广莘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从“肾主骨”谈高泌乳素血症妇女血清雌二醇及泌乳素水平与骨密度关系

    目的:理解我国高PRL血症妇女BD变化并探讨引起BD变化的原因.方法:采取BMD-4型骨密度分析仪对88例高泌乳素血症妇女进行骨密度(BD)测定,同时测定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和睾(T)水平,以30例月经正常妇女及40例正常闭经妇女作为对照.结果:高PRL血症闭经妇女和高PRL正常闭经妇女B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0.01),其二者血清E2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而高PRL血症妇女月经正常妇女BD和血清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雌激素水平不足是高PRL血症闭经妇女BD减低的主要原因,绝经前妇女月经正常与否是有否异常骨丢失的客观指标.

    作者:马霞;吴国光;潘艳丽;焦宏官;张晶;储戟农;朱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补中益气法对甲减大鼠心肌α-MHC和β-MHC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法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大鼠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和β (myosin heavy chain alpha and beta,α-MHC和β-MH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甲减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L-T4组、补中益气汤组.实时定量RT-PCR法测心肌α-MHC和β-MHC mRNA.结果:给处理因素8周,L-T4组、补中益气汤组的α-MHCmRNA的表达分别为正常组的1.77倍、2.32倍,补中益气汤组较L-T4组上升明显(P <0.05);L-T4组、补中益气汤组β-MHCmRNA的表达分别为正常组的2.61倍、1.17倍,补中益气汤组下调明显(P<0.05).结论:补中益气法在甲减心肌损伤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与其提高心肌α-MHC mRNA的表达、降低β-MHC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高天舒;尹慧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从张仲景“辨病脉证并治”看中医脉学在睡眠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

    论述“辨病脉证并治”是张仲景医学思维的精华,指出“辨病脉证并治”的高明之处在于重视疾病分类中的等级概念,是张仲景智慧的体现.提出“辨证论治”的问题所在是丢掉了“病”和“脉”这两个分类的关键.由于丢掉了母分类,便混淆了子分类的所属关系.强调中医学对于睡眠障碍的研究,需要重视“脉”在疾病分类中的独特作用,并介绍了作者的脉学研究工作.

    作者:陈燕萍;闪增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性学觕述》对“脑主神明说”形成的影响

    本文以《性学桷述》为研究对象,结合明末清初中医发展状况,认为传教士编写的神学及性学著作对西洋医学传入我国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涉及的脑科学及心理学知识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影响极大.

    作者:李明;杨奕望;邴守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清宫遗存孤本医籍考

    故宫博物院是明清皇室的所在地,在此存藏大量中医典籍.故宫存藏中医古籍是以明清两朝皇室遗存为基础.本文拟对清宫遗存的孤本医籍依不同版本类型及刊刻、缮写内容,分析医籍的流传状况,考证其版本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及文物收藏价值.

    作者:李士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