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古代医家针灸治未病思想在内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王洪彬;李晓泓;孙志芳;莫捷;王婧;何龙

关键词:针灸, 治未病, 内科疾病
摘要:古代医家将针灸治未病思想广泛应用在预防及治疗外感伤寒、温病、中风、哮喘、消渴、脚气、疟疾等内科疾病方面,在人体未病时、疾病的先兆期和早期、疾病发作间期介入针灸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的损害程度,为现代临床应用针灸治未病的思想及方法防治内科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宋金元时期肝病证治特色探讨

    宋金元时期,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得到长足发展,以金元四大家为突出代表的众多医家在肝病证治方面各有发挥,强调脏腑辨证思想在认识肝病中的指导作用,在肝病治疗原则上强调扶正与攻邪同举,使肝病的治疗方药得到创新与发展,立方遣药以求精专,并高度重视方剂配伍规律.

    作者:杨爽;陈瑞;贺松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强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础研究进展

    强骨胶囊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代表性中成药,骨碎补总黄酮是其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本文通过对已发表的强骨胶囊基础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收集、整理,从作用机理、药理作用、毒理研究三方面对强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提示强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作用机理清楚,药理作用明显,安全性较好,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申浩;谢雁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的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技术;对照组口服布洛芬胶囊;采用经期及前后腹痛平均积分等指标,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2组经期及前后腹痛平均积分比较治疗组显效率47.5%,有效率51.3%,总有效率98.8%;对照组显效率7.5%,有效率15.0%,总有效率2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观察期间治疗组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治疗组3个疗程治疗成本费110.70元.结论:针刺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疗效优良、安全可靠且经济性良好.

    作者:韩铁军;尉孟龙;李建武;李文龙;黄金元;柯红;孙凡;蔡毅;曾繁广;刘欣;范一凡;王晓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徐寅平辨治失眠的经验

    徐寅平主任治疗失眠强调“辨阴阳、别虚实”,提倡失眠从五脏论治,重视精神因素,辨病与辨证结合则失眠的治疗可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刘惠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整体辨证加大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整体辨证施治基础上加用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8例.按入院就诊先后顺序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在中医辨证治疗药方中加用大黄.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红蛋白(Hb)水平,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62.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Scr和BUN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H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Scr和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血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且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因学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五年刊登于中外学术期刊上的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学术研究报道,总结国内外中西医学对该病病因学的新研究进展.现代医学的新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家族遗传因素、月经初潮延期、志贺氏菌感染、环境污染及特定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均有直接相关性.中医界对内异症的共识为“血瘀证”,并兼夹寒热痰湿等实证或气虚、肾虚证.建议国内中医学界开展针对该病的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研,以期发现该病的关联因素和致病规律,为针对内异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性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

    作者:沈春晖;张婷婷;曹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从“肾主骨”谈高泌乳素血症妇女血清雌二醇及泌乳素水平与骨密度关系

    目的:理解我国高PRL血症妇女BD变化并探讨引起BD变化的原因.方法:采取BMD-4型骨密度分析仪对88例高泌乳素血症妇女进行骨密度(BD)测定,同时测定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和睾(T)水平,以30例月经正常妇女及40例正常闭经妇女作为对照.结果:高PRL血症闭经妇女和高PRL正常闭经妇女B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0.01),其二者血清E2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而高PRL血症妇女月经正常妇女BD和血清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雌激素水平不足是高PRL血症闭经妇女BD减低的主要原因,绝经前妇女月经正常与否是有否异常骨丢失的客观指标.

    作者:马霞;吴国光;潘艳丽;焦宏官;张晶;储戟农;朱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活血药、益气活血药对肺癌转移过程中Th17/Treg细胞平衡及其机制影响

    目的:观察苏木、苏木+黄芪对Lewis荷瘤小鼠肺癌转移过程脾Th17/Treg细胞及其平衡机制影响,为中药逆转肿瘤炎性微环境中免疫逃逸和抑制肿瘤转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复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动物模型,观察肺转移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Th17/Treg细胞百分比动态变化;RT-PCR检测各组小鼠CD4+T淋巴细胞Foxp3、RORγtmRNA动态表达水平.结果:从各组药物抑制肺转移率看出,益气活血药苏木+黄芪优于单纯活血药苏木(P<0.05),与环磷酰胺组相似(P>0.05);除苏木黄芪组外,各荷瘤组小鼠脾Th17与Treg细胞随时间迁移呈现出上升趋势,且苏木黄芪组较其余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Th17/Treg比值亦随时间迁移呈现出上升趋势,与正常组比较均存在比值的平衡失调;Th17与Treg细胞关键转录分子RORγt、Foxp3呈现出与Th17和Treg细胞相应的动态改变.结论:益气活血药苏木+黄芪组在抑制肿瘤形成过程中的炎性微环境优于单纯活血药苏木组和环磷酰胺组;各组药物对肿瘤转移机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益气活血药优于单纯活血药和化疗药物.

    作者:刘声;孙桂芝;雷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雷公藤多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p38MAPK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TW)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TGF-β1/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TW灌服DN模型大鼠,生化检测实验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Leica Qwin Plu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肾小球直径、肾小管短径和完整肾小管数目,并称取各组大鼠左肾重量、计算肥大指数,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IHC)检测肾组织TGF-β1、p38 MAPK表达.结果:TW能够降低实验大鼠肾组织TGF-β1、p38MAPK的表达,减少24h尿蛋白、Scr、BUN,升高ALB,缩小肾小球直径及肾小管短径,完整肾小管数量增加,肾脏病理改善,肾重及肥大指数减少,TW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ALT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W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组织TGF-β1/p38MAPK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而对肝功能未见明显损害.

    作者:宋纯东;杨晓丽;薛黎明;任瑞英;侯小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从络论治糖尿病心脏病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痛心脏病的发病机制,认为心脾两虚是其病机的关键,心络瘀阻贯穿了疾病过程的始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辩证要点、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为糖尿病心脏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高怀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王焕禄论治外感咳嗽

    目的:总结王焕禄教授论治外感咳嗽的思路和用药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基本方药、典型病案等方面,阐明王教授论治外感咳嗽的学术思想.结论:王焕禄教授审因考虑季节、辨证参合体质、论治强调驱邪、用药病证结合的辨治思想,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黄莉;王焕禄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视其外应,以知内藏”解读——国医大师陆广莘对辨证诊断的认识

    “视其外应,以知内藏”,出自《灵枢·本藏》.国医大师陆广莘将“应”当“反应”解,认为是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结合《黄帝内经》的其他论述,陆老对“视其外应,以知内藏”从辨证诊断角度进行了解读,对当代认识中医的“证”、“辨证”等概念深有启发.

    作者:李海玉;刘理想;陆广莘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大学生孤独感与五态人格相关性研究

    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五态人格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某高校218名大学生随机抽样,比较UCLA孤独量表和五态人格量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孤独感与阴阳平和、太阴之人的性格特点有显著相关.

    作者:刘婕;杨振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国医大师李济仁辨治痹与痿学术思想与经验

    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是新安医学的代表传承人和新安医学研究的奠基者,在痹证、痿证等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本文从痹痿概要、痹痿治疗、痹分寒热痹、瘘用药经验4个方面,概述了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的学术思想与经验,以资同道参考与借鉴.

    作者:李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选择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92人分为药物治疗组61例,安慰剂对照组31例,观察药物组治疗前和治疗6月时,对照组入组前和入组6月时24min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室早、室速、房早、房速及阵发房颤的数量变化和心超测量的左房面积、右房面积、左室收末、左室舒末数值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1.8%和对照组0%(P<0.01);治疗组24min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室早、室速数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超测量的左房面积、右房面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数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房早、房速和阵发房颤发作数量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以上参数入组前和入组后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陆洁;陆有为;孙珏;杨倩红;王少治;肖维琼;罗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马融治疗小儿湿疹经验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小儿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甚至糜烂渗出并伴有瘙痒.发病部位多在头面、耳后,严重者可发生在躯干、四肢.马融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医、教、研工作30余年,在继承和发扬中医理论、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科疾病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颇丰,现将导师治疗小儿湿疹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伟;马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脱发治疗之男女差异浅谈

    脱发治疗往往收效甚缓.结合临床和文献复习,我们根据男女体质的差异,在治疗上分别侧重养血和祛湿等不同方面,佐以补肾,并配合饮食调养和外洗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孙成力;陆文;高建东;肖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

    准确认识天人关系首先要确定天与人的含义,天人之间有4种关系,而天人相应和天人感应是人们争议的焦点,区分两者的关键在弄清“应”、“相”和“感”的含义,而天人合一描述的不是天人关系,而是天人状态中的一种积极、动态、合理的良性平衡状态,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或状态.而天人状态中还有不合理的状态,即不合一.

    作者:陈怀民;王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从张仲景“辨病脉证并治”看中医脉学在睡眠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

    论述“辨病脉证并治”是张仲景医学思维的精华,指出“辨病脉证并治”的高明之处在于重视疾病分类中的等级概念,是张仲景智慧的体现.提出“辨证论治”的问题所在是丢掉了“病”和“脉”这两个分类的关键.由于丢掉了母分类,便混淆了子分类的所属关系.强调中医学对于睡眠障碍的研究,需要重视“脉”在疾病分类中的独特作用,并介绍了作者的脉学研究工作.

    作者:陈燕萍;闪增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阴证6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以多种中医外治法联合治疗阴证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对60例阴证的癌痛患者予以外敷、艾灸以及中药超声离子导入的中医外治法治疗疼痛局部,7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以数字分级法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变化,判断多种中医外治法综合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4例,明显缓解(PR)30例,轻度缓解(MR)19例.无效(NR)7例,总有效率88.33%.结论:以多种中医外治法结合治疗癌性疼痛证属阴证者,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可作为癌性疼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芬;肖俐;胡凯文;左明焕;何秀兰;陈宏;刘书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