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鼻衄为临床常见病症,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涌泉穴治疗鼻衄具有独特疗效,故对此归纳分析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涌泉穴为肾经井穴,善于滋阴清热,且涌泉穴位于脚心处,能引热下行,故能凉血止衄.临床上涌泉治疗鼻衄多采用穴位贴敷、艾灸、针刺、火罐等方法.
作者:郭太品;杨洁;诸毅晖;梁繁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强骨胶囊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代表性中成药,骨碎补总黄酮是其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本文通过对已发表的强骨胶囊基础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收集、整理,从作用机理、药理作用、毒理研究三方面对强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提示强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作用机理清楚,药理作用明显,安全性较好,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申浩;谢雁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法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大鼠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和β (myosin heavy chain alpha and beta,α-MHC和β-MH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甲减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L-T4组、补中益气汤组.实时定量RT-PCR法测心肌α-MHC和β-MHC mRNA.结果:给处理因素8周,L-T4组、补中益气汤组的α-MHCmRNA的表达分别为正常组的1.77倍、2.32倍,补中益气汤组较L-T4组上升明显(P <0.05);L-T4组、补中益气汤组β-MHCmRNA的表达分别为正常组的2.61倍、1.17倍,补中益气汤组下调明显(P<0.05).结论:补中益气法在甲减心肌损伤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与其提高心肌α-MHC mRNA的表达、降低β-MHC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高天舒;尹慧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宋金元时期,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得到长足发展,以金元四大家为突出代表的众多医家在肝病证治方面各有发挥,强调脏腑辨证思想在认识肝病中的指导作用,在肝病治疗原则上强调扶正与攻邪同举,使肝病的治疗方药得到创新与发展,立方遣药以求精专,并高度重视方剂配伍规律.
作者:杨爽;陈瑞;贺松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五态人格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某高校218名大学生随机抽样,比较UCLA孤独量表和五态人格量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孤独感与阴阳平和、太阴之人的性格特点有显著相关.
作者:刘婕;杨振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3种不同中医证型AIDS患者外周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79例,以Ki-67标记细胞增殖,以Annexin V-FITC,PI标记细胞凋亡,对3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不同中医证型间CD4+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有差异;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率以及CD4+细胞的增殖皆无差异.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间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无差异.
作者:马建萍;马秀兰;张颖;艾合买提;李静茹;曾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在骨折愈合中VEGF与BMP-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合理性.方法:家兔建立骨折模型(n=132),随机抽6只为对准组,其余分为三期组、一期组、模型对照组(n=42).每组分为3、6、9、14、28、42、56d(n=6).并进行取材,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结果:各组术后骨折端两因子表达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MOD)值:三期组>一期组>模型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能显著促进骨折愈合中VEGF与BMP-2表达,三期较强,骨折分期治疗非常必要.
作者:毕锴;温建民;孙永生;桑志成;徐颖鹏;孙卫东;高国庆;胡海威;董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徐寅平主任治疗失眠强调“辨阴阳、别虚实”,提倡失眠从五脏论治,重视精神因素,辨病与辨证结合则失眠的治疗可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刘惠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痛心脏病的发病机制,认为心脾两虚是其病机的关键,心络瘀阻贯穿了疾病过程的始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辩证要点、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为糖尿病心脏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高怀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视其外应,以知内藏”,出自《灵枢·本藏》.国医大师陆广莘将“应”当“反应”解,认为是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结合《黄帝内经》的其他论述,陆老对“视其外应,以知内藏”从辨证诊断角度进行了解读,对当代认识中医的“证”、“辨证”等概念深有启发.
作者:李海玉;刘理想;陆广莘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小儿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甚至糜烂渗出并伴有瘙痒.发病部位多在头面、耳后,严重者可发生在躯干、四肢.马融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医、教、研工作30余年,在继承和发扬中医理论、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科疾病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颇丰,现将导师治疗小儿湿疹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伟;马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古代医家将针灸治未病思想广泛应用在预防及治疗外感伤寒、温病、中风、哮喘、消渴、脚气、疟疾等内科疾病方面,在人体未病时、疾病的先兆期和早期、疾病发作间期介入针灸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的损害程度,为现代临床应用针灸治未病的思想及方法防治内科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洪彬;李晓泓;孙志芳;莫捷;王婧;何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吴仪洛是清代医家及藏书家,撰有医书10部,总名《吴氏医学述》,现存《成方切用》、《本草从新》、《伤寒分经》三部.吴氏取《医方考》、《医方集解》而增改之,编为《成方切用》,广撷《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三因方》等书,博采仲景、海藏、嘉言、东垣等医家之成方与论述.词旨明爽,注释精详,既知规范,又审时宜,通变适用而无拘执,充分体现出吴氏尊古不泥,明体辨用,博极医源,旁涉百家的学术特色.
作者:邓勇;王旭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总结王焕禄教授论治外感咳嗽的思路和用药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基本方药、典型病案等方面,阐明王教授论治外感咳嗽的学术思想.结论:王焕禄教授审因考虑季节、辨证参合体质、论治强调驱邪、用药病证结合的辨治思想,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黄莉;王焕禄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复方自身清在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后骨密度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了解滋肾解毒中药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随机分为复方自身清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激素治疗6个月前后腰椎骨密度变化及雌二醇(E2)、睾酮(T)水平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性激素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T明显上升,E2显著下降.且治疗组对腰背酸痛、口干便秘、乏力汗出症状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复方自身清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可减少SLE骨量的流失,防治GIOP的发生.
作者:陈晓云;陈湘君;顾军花;赵蓓俊;茅建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TW)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TGF-β1/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TW灌服DN模型大鼠,生化检测实验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Leica Qwin Plu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肾小球直径、肾小管短径和完整肾小管数目,并称取各组大鼠左肾重量、计算肥大指数,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IHC)检测肾组织TGF-β1、p38 MAPK表达.结果:TW能够降低实验大鼠肾组织TGF-β1、p38MAPK的表达,减少24h尿蛋白、Scr、BUN,升高ALB,缩小肾小球直径及肾小管短径,完整肾小管数量增加,肾脏病理改善,肾重及肥大指数减少,TW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ALT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W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组织TGF-β1/p38MAPK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而对肝功能未见明显损害.
作者:宋纯东;杨晓丽;薛黎明;任瑞英;侯小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论述“辨病脉证并治”是张仲景医学思维的精华,指出“辨病脉证并治”的高明之处在于重视疾病分类中的等级概念,是张仲景智慧的体现.提出“辨证论治”的问题所在是丢掉了“病”和“脉”这两个分类的关键.由于丢掉了母分类,便混淆了子分类的所属关系.强调中医学对于睡眠障碍的研究,需要重视“脉”在疾病分类中的独特作用,并介绍了作者的脉学研究工作.
作者:陈燕萍;闪增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通过对5则名老中医治疗乙脑验案的整理和分析,探讨了乙脑发病的证候特征变化与运气规律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五运六气学说的临床运用,除了应重视60年节律的变化规律之外,还应重视其在一年之中因不同运气而产生的相应变化的结论.
作者:李菲;马晓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具有一定临床优势.近年来中医药对DPN的防治机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笔者从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害、多元醇途径和相关代谢紊乱、蛋白激酶C的激活、蛋白质非酶糖化过程、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微血管病变和血流动力学、炎症因素7个方面,对近年来中药复方干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该领域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作者:郑亚琳;李鸣镝;林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描述性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特点及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选择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OSAHS患者362例,分析中医学证候与年龄的相关性,从中医证候学角度探讨OSAHS合并疾病及其特点.结果: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10个中医证候,其中痰瘀互阻证型占37.6%,痰浊中阻证型占15.5%;中医证候虚实分型与患者年龄呈线性正相关(P<0.05);合并疾病以痰瘀互阻证型多见,但合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以痰浊中阻证型为主.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OSAHS发病与痰瘀、痰浊密切相关,随着患病年龄的增加,中医证候有虚实夹杂证型增多的趋势;合并其他疾病以痰瘀互阻症候为主,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痰浊中阻证候为主.
作者:廖春燕;杨惠琴;苏军;夏迎雪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