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家兔骨折愈合中VEGF与BMP-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毕锴;温建民;孙永生;桑志成;徐颖鹏;孙卫东;高国庆;胡海威;董颖

关键词:骨折, 血管内生长因子类, 骨形态发生蛋白类, 免疫组化, 家兔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在骨折愈合中VEGF与BMP-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合理性.方法:家兔建立骨折模型(n=132),随机抽6只为对准组,其余分为三期组、一期组、模型对照组(n=42).每组分为3、6、9、14、28、42、56d(n=6).并进行取材,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结果:各组术后骨折端两因子表达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MOD)值:三期组>一期组>模型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能显著促进骨折愈合中VEGF与BMP-2表达,三期较强,骨折分期治疗非常必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自身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量流失的防治作用

    目的:观察复方自身清在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后骨密度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了解滋肾解毒中药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随机分为复方自身清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激素治疗6个月前后腰椎骨密度变化及雌二醇(E2)、睾酮(T)水平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性激素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T明显上升,E2显著下降.且治疗组对腰背酸痛、口干便秘、乏力汗出症状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复方自身清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可减少SLE骨量的流失,防治GIOP的发生.

    作者:陈晓云;陈湘君;顾军花;赵蓓俊;茅建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因学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五年刊登于中外学术期刊上的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学术研究报道,总结国内外中西医学对该病病因学的新研究进展.现代医学的新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家族遗传因素、月经初潮延期、志贺氏菌感染、环境污染及特定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均有直接相关性.中医界对内异症的共识为“血瘀证”,并兼夹寒热痰湿等实证或气虚、肾虚证.建议国内中医学界开展针对该病的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研,以期发现该病的关联因素和致病规律,为针对内异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性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

    作者:沈春晖;张婷婷;曹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

    准确认识天人关系首先要确定天与人的含义,天人之间有4种关系,而天人相应和天人感应是人们争议的焦点,区分两者的关键在弄清“应”、“相”和“感”的含义,而天人合一描述的不是天人关系,而是天人状态中的一种积极、动态、合理的良性平衡状态,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或状态.而天人状态中还有不合理的状态,即不合一.

    作者:陈怀民;王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徐寅平辨治失眠的经验

    徐寅平主任治疗失眠强调“辨阴阳、别虚实”,提倡失眠从五脏论治,重视精神因素,辨病与辨证结合则失眠的治疗可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刘惠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辨证论治文献方剂计量学研究

    目的:探讨2型耱尿病及其并发症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方法: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国内60篇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观察论文进行症状、证候和常用药物的统计分析.结果:获取共识症状、易发证候、基本证候、本病证候、趋同用药和药物异证同治指数等指标数据.结论:提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论治当以基本证候和本病证候为治疗目标,以养阴润燥为主,佐以益气、清热、活血等治法而组方用药.

    作者:胡永东;张慧田;袁海燕;周铭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从张仲景“辨病脉证并治”看中医脉学在睡眠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

    论述“辨病脉证并治”是张仲景医学思维的精华,指出“辨病脉证并治”的高明之处在于重视疾病分类中的等级概念,是张仲景智慧的体现.提出“辨证论治”的问题所在是丢掉了“病”和“脉”这两个分类的关键.由于丢掉了母分类,便混淆了子分类的所属关系.强调中医学对于睡眠障碍的研究,需要重视“脉”在疾病分类中的独特作用,并介绍了作者的脉学研究工作.

    作者:陈燕萍;闪增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文本挖掘探索抑郁症“证-症-方-药”相应规律

    目的:探索抑郁症证药相应规律.方法: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抑郁症的证候、症状、汤药及中药的规律.结果:抑郁症虚实夹杂,脏腑以肝为主,涉及心、脾、肾;证侯以肝气郁结和肝郁脾虚为主;核心症状为失眠、情绪低落等精神障碍;汤药和中药的使用均以疏肝解郁、健脾养心安神为主.结论:文本挖掘技术、结合文献回溯和人工阅读降噪,能够比较客观地总结中医“证-症-方-药”的规律.

    作者:展俊平;张彤;郑光;吕诚;蔡峰;杨静;何晓鹃;梁非;吕爱平;姜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视其外应,以知内藏”解读——国医大师陆广莘对辨证诊断的认识

    “视其外应,以知内藏”,出自《灵枢·本藏》.国医大师陆广莘将“应”当“反应”解,认为是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结合《黄帝内经》的其他论述,陆老对“视其外应,以知内藏”从辨证诊断角度进行了解读,对当代认识中医的“证”、“辨证”等概念深有启发.

    作者:李海玉;刘理想;陆广莘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探讨中医综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 2011年2月收治的188例骨关节炎患者,以中医综合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内服中药、外敷药物、按摩及功能锻炼,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其治疗效果.结果:在188例患者中,治愈126例占67.0%,有效47例占25.0%,无效15例占8.0%,总有效率92.0%.结论:对于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医综合疗法有明显而高效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选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赵莉娟治疗哮喘学术思想探讨

    赵莉娟教授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分泌科”负责人,山西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疑难病.本文探讨赵莉娟教授治疗哮喘的学术思想,治疗哮喘之时从肺脾肾等诸方面着手,论治以祛邪宣肺、化痰健脾、补肾纳气为主,结合活血化瘀等多种治法,用药精当,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作者:李朝喧;齐锋;赵莉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强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础研究进展

    强骨胶囊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代表性中成药,骨碎补总黄酮是其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本文通过对已发表的强骨胶囊基础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收集、整理,从作用机理、药理作用、毒理研究三方面对强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提示强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作用机理清楚,药理作用明显,安全性较好,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申浩;谢雁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性学觕述》对“脑主神明说”形成的影响

    本文以《性学桷述》为研究对象,结合明末清初中医发展状况,认为传教士编写的神学及性学著作对西洋医学传入我国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涉及的脑科学及心理学知识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影响极大.

    作者:李明;杨奕望;邴守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舒肝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舒肝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舒肝片,每次4片,每日2次.对照组30例,服用吗叮啉片,每次10mg,一天3次,饭前15min口服.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 舒肝片显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63.3%(P<0.01).舒肝片对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表明舒肝片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所致的胁痛嗳气、嘈杂泛酸、纳呆食少、腹胀及胃脘痛等症状且安全有效.

    作者:万辉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清宫遗存孤本医籍考

    故宫博物院是明清皇室的所在地,在此存藏大量中医典籍.故宫存藏中医古籍是以明清两朝皇室遗存为基础.本文拟对清宫遗存的孤本医籍依不同版本类型及刊刻、缮写内容,分析医籍的流传状况,考证其版本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及文物收藏价值.

    作者:李士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补中益气法对甲减大鼠心肌α-MHC和β-MHC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法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大鼠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和β (myosin heavy chain alpha and beta,α-MHC和β-MH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甲减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L-T4组、补中益气汤组.实时定量RT-PCR法测心肌α-MHC和β-MHC mRNA.结果:给处理因素8周,L-T4组、补中益气汤组的α-MHCmRNA的表达分别为正常组的1.77倍、2.32倍,补中益气汤组较L-T4组上升明显(P <0.05);L-T4组、补中益气汤组β-MHCmRNA的表达分别为正常组的2.61倍、1.17倍,补中益气汤组下调明显(P<0.05).结论:补中益气法在甲减心肌损伤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与其提高心肌α-MHC mRNA的表达、降低β-MHC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高天舒;尹慧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36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证候分析

    目的:描述性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特点及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选择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OSAHS患者362例,分析中医学证候与年龄的相关性,从中医证候学角度探讨OSAHS合并疾病及其特点.结果: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10个中医证候,其中痰瘀互阻证型占37.6%,痰浊中阻证型占15.5%;中医证候虚实分型与患者年龄呈线性正相关(P<0.05);合并疾病以痰瘀互阻证型多见,但合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以痰浊中阻证型为主.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OSAHS发病与痰瘀、痰浊密切相关,随着患病年龄的增加,中医证候有虚实夹杂证型增多的趋势;合并其他疾病以痰瘀互阻症候为主,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痰浊中阻证候为主.

    作者:廖春燕;杨惠琴;苏军;夏迎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从“肾主骨”谈高泌乳素血症妇女血清雌二醇及泌乳素水平与骨密度关系

    目的:理解我国高PRL血症妇女BD变化并探讨引起BD变化的原因.方法:采取BMD-4型骨密度分析仪对88例高泌乳素血症妇女进行骨密度(BD)测定,同时测定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和睾(T)水平,以30例月经正常妇女及40例正常闭经妇女作为对照.结果:高PRL血症闭经妇女和高PRL正常闭经妇女B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0.01),其二者血清E2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而高PRL血症妇女月经正常妇女BD和血清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雌激素水平不足是高PRL血症闭经妇女BD减低的主要原因,绝经前妇女月经正常与否是有否异常骨丢失的客观指标.

    作者:马霞;吴国光;潘艳丽;焦宏官;张晶;储戟农;朱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具有一定临床优势.近年来中医药对DPN的防治机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笔者从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害、多元醇途径和相关代谢紊乱、蛋白激酶C的激活、蛋白质非酶糖化过程、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微血管病变和血流动力学、炎症因素7个方面,对近年来中药复方干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该领域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作者:郑亚琳;李鸣镝;林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选择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92人分为药物治疗组61例,安慰剂对照组31例,观察药物组治疗前和治疗6月时,对照组入组前和入组6月时24min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室早、室速、房早、房速及阵发房颤的数量变化和心超测量的左房面积、右房面积、左室收末、左室舒末数值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1.8%和对照组0%(P<0.01);治疗组24min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室早、室速数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超测量的左房面积、右房面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数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房早、房速和阵发房颤发作数量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以上参数入组前和入组后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陆洁;陆有为;孙珏;杨倩红;王少治;肖维琼;罗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整体辨证加大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整体辨证施治基础上加用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8例.按入院就诊先后顺序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在中医辨证治疗药方中加用大黄.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红蛋白(Hb)水平,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62.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Scr和BUN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H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Scr和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血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且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