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赵莉娟治疗哮喘学术思想探讨

李朝喧;齐锋;赵莉娟

关键词:赵莉娟, 中医药疗法, 哮喘, 学术思想
摘要:赵莉娟教授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分泌科”负责人,山西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疑难病.本文探讨赵莉娟教授治疗哮喘的学术思想,治疗哮喘之时从肺脾肾等诸方面着手,论治以祛邪宣肺、化痰健脾、补肾纳气为主,结合活血化瘀等多种治法,用药精当,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性学觕述》对“脑主神明说”形成的影响

    本文以《性学桷述》为研究对象,结合明末清初中医发展状况,认为传教士编写的神学及性学著作对西洋医学传入我国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涉及的脑科学及心理学知识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影响极大.

    作者:李明;杨奕望;邴守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活血药、益气活血药对肺癌转移过程中Th17/Treg细胞平衡及其机制影响

    目的:观察苏木、苏木+黄芪对Lewis荷瘤小鼠肺癌转移过程脾Th17/Treg细胞及其平衡机制影响,为中药逆转肿瘤炎性微环境中免疫逃逸和抑制肿瘤转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复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动物模型,观察肺转移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Th17/Treg细胞百分比动态变化;RT-PCR检测各组小鼠CD4+T淋巴细胞Foxp3、RORγtmRNA动态表达水平.结果:从各组药物抑制肺转移率看出,益气活血药苏木+黄芪优于单纯活血药苏木(P<0.05),与环磷酰胺组相似(P>0.05);除苏木黄芪组外,各荷瘤组小鼠脾Th17与Treg细胞随时间迁移呈现出上升趋势,且苏木黄芪组较其余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Th17/Treg比值亦随时间迁移呈现出上升趋势,与正常组比较均存在比值的平衡失调;Th17与Treg细胞关键转录分子RORγt、Foxp3呈现出与Th17和Treg细胞相应的动态改变.结论:益气活血药苏木+黄芪组在抑制肿瘤形成过程中的炎性微环境优于单纯活血药苏木组和环磷酰胺组;各组药物对肿瘤转移机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益气活血药优于单纯活血药和化疗药物.

    作者:刘声;孙桂芝;雷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从张仲景“辨病脉证并治”看中医脉学在睡眠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

    论述“辨病脉证并治”是张仲景医学思维的精华,指出“辨病脉证并治”的高明之处在于重视疾病分类中的等级概念,是张仲景智慧的体现.提出“辨证论治”的问题所在是丢掉了“病”和“脉”这两个分类的关键.由于丢掉了母分类,便混淆了子分类的所属关系.强调中医学对于睡眠障碍的研究,需要重视“脉”在疾病分类中的独特作用,并介绍了作者的脉学研究工作.

    作者:陈燕萍;闪增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脱发治疗之男女差异浅谈

    脱发治疗往往收效甚缓.结合临床和文献复习,我们根据男女体质的差异,在治疗上分别侧重养血和祛湿等不同方面,佐以补肾,并配合饮食调养和外洗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孙成力;陆文;高建东;肖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朱龙玉对电针的贡献及启示

    回顾电针的起源及朱龙玉发明第一台电针机和确立电针疗法的探索历程,指出其电针部位与中医针灸理论存在差异,阐述了朱氏的主要贡献及其重要启示,认为朱氏发明电针机是针灸学发展中创新的典范,对针灸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杜旭;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马融治疗小儿湿疹经验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小儿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甚至糜烂渗出并伴有瘙痒.发病部位多在头面、耳后,严重者可发生在躯干、四肢.马融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医、教、研工作30余年,在继承和发扬中医理论、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科疾病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颇丰,现将导师治疗小儿湿疹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伟;马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涌泉穴治疗鼻衄中医机制探讨

    鼻衄为临床常见病症,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涌泉穴治疗鼻衄具有独特疗效,故对此归纳分析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涌泉穴为肾经井穴,善于滋阴清热,且涌泉穴位于脚心处,能引热下行,故能凉血止衄.临床上涌泉治疗鼻衄多采用穴位贴敷、艾灸、针刺、火罐等方法.

    作者:郭太品;杨洁;诸毅晖;梁繁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雷公藤多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p38MAPK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TW)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TGF-β1/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TW灌服DN模型大鼠,生化检测实验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Leica Qwin Plu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肾小球直径、肾小管短径和完整肾小管数目,并称取各组大鼠左肾重量、计算肥大指数,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IHC)检测肾组织TGF-β1、p38 MAPK表达.结果:TW能够降低实验大鼠肾组织TGF-β1、p38MAPK的表达,减少24h尿蛋白、Scr、BUN,升高ALB,缩小肾小球直径及肾小管短径,完整肾小管数量增加,肾脏病理改善,肾重及肥大指数减少,TW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ALT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W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组织TGF-β1/p38MAPK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而对肝功能未见明显损害.

    作者:宋纯东;杨晓丽;薛黎明;任瑞英;侯小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整体辨证加大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整体辨证施治基础上加用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8例.按入院就诊先后顺序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在中医辨证治疗药方中加用大黄.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红蛋白(Hb)水平,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62.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Scr和BUN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H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Scr和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血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且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同中医证型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初步探讨

    目的:通过对3种不同中医证型AIDS患者外周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79例,以Ki-67标记细胞增殖,以Annexin V-FITC,PI标记细胞凋亡,对3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不同中医证型间CD4+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有差异;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率以及CD4+细胞的增殖皆无差异.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间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无差异.

    作者:马建萍;马秀兰;张颖;艾合买提;李静茹;曾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足浴天香丹对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功能及炎性因子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足浴天香丹在冠心病中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仅基础治疗)与试验组(基础治疗+足浴天香丹)各38例.进行2个疗程治疗,并检测其ET、TNF-α、IL-6及INF-γ、PAF血浆水平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实验组ET、TNF-α、IL-6及INF-γ、PAF血浆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 <0.05);FMD在治疗4周后由9.28±0.70%增加到12.88±0.54%,与对照组比较有着明显的增加,P<0.01.结论:足浴天香丹能够作为一种冠心病辅助治疗用药,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纠正冠心病过程中引起的促炎与抗炎紊乱,恢复血管内皮功能的活性作用而到达改善心肌供血的疗效.

    作者:冉亚军;陈继红;安冬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宋金元时期肝病证治特色探讨

    宋金元时期,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得到长足发展,以金元四大家为突出代表的众多医家在肝病证治方面各有发挥,强调脏腑辨证思想在认识肝病中的指导作用,在肝病治疗原则上强调扶正与攻邪同举,使肝病的治疗方药得到创新与发展,立方遣药以求精专,并高度重视方剂配伍规律.

    作者:杨爽;陈瑞;贺松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

    准确认识天人关系首先要确定天与人的含义,天人之间有4种关系,而天人相应和天人感应是人们争议的焦点,区分两者的关键在弄清“应”、“相”和“感”的含义,而天人合一描述的不是天人关系,而是天人状态中的一种积极、动态、合理的良性平衡状态,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或状态.而天人状态中还有不合理的状态,即不合一.

    作者:陈怀民;王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探讨中医综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 2011年2月收治的188例骨关节炎患者,以中医综合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内服中药、外敷药物、按摩及功能锻炼,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其治疗效果.结果:在188例患者中,治愈126例占67.0%,有效47例占25.0%,无效15例占8.0%,总有效率92.0%.结论:对于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医综合疗法有明显而高效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选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具有一定临床优势.近年来中医药对DPN的防治机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笔者从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害、多元醇途径和相关代谢紊乱、蛋白激酶C的激活、蛋白质非酶糖化过程、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微血管病变和血流动力学、炎症因素7个方面,对近年来中药复方干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该领域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作者:郑亚琳;李鸣镝;林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补中益气法对甲减大鼠心肌α-MHC和β-MHC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法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大鼠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和β (myosin heavy chain alpha and beta,α-MHC和β-MH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甲减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L-T4组、补中益气汤组.实时定量RT-PCR法测心肌α-MHC和β-MHC mRNA.结果:给处理因素8周,L-T4组、补中益气汤组的α-MHCmRNA的表达分别为正常组的1.77倍、2.32倍,补中益气汤组较L-T4组上升明显(P <0.05);L-T4组、补中益气汤组β-MHCmRNA的表达分别为正常组的2.61倍、1.17倍,补中益气汤组下调明显(P<0.05).结论:补中益气法在甲减心肌损伤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与其提高心肌α-MHC mRNA的表达、降低β-MHC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高天舒;尹慧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因学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五年刊登于中外学术期刊上的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学术研究报道,总结国内外中西医学对该病病因学的新研究进展.现代医学的新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家族遗传因素、月经初潮延期、志贺氏菌感染、环境污染及特定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均有直接相关性.中医界对内异症的共识为“血瘀证”,并兼夹寒热痰湿等实证或气虚、肾虚证.建议国内中医学界开展针对该病的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研,以期发现该病的关联因素和致病规律,为针对内异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性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

    作者:沈春晖;张婷婷;曹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赵莉娟治疗哮喘学术思想探讨

    赵莉娟教授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分泌科”负责人,山西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疑难病.本文探讨赵莉娟教授治疗哮喘的学术思想,治疗哮喘之时从肺脾肾等诸方面着手,论治以祛邪宣肺、化痰健脾、补肾纳气为主,结合活血化瘀等多种治法,用药精当,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作者:李朝喧;齐锋;赵莉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从“肾主骨”谈高泌乳素血症妇女血清雌二醇及泌乳素水平与骨密度关系

    目的:理解我国高PRL血症妇女BD变化并探讨引起BD变化的原因.方法:采取BMD-4型骨密度分析仪对88例高泌乳素血症妇女进行骨密度(BD)测定,同时测定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和睾(T)水平,以30例月经正常妇女及40例正常闭经妇女作为对照.结果:高PRL血症闭经妇女和高PRL正常闭经妇女B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0.01),其二者血清E2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而高PRL血症妇女月经正常妇女BD和血清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雌激素水平不足是高PRL血症闭经妇女BD减低的主要原因,绝经前妇女月经正常与否是有否异常骨丢失的客观指标.

    作者:马霞;吴国光;潘艳丽;焦宏官;张晶;储戟农;朱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辨证论治文献方剂计量学研究

    目的:探讨2型耱尿病及其并发症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方法: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国内60篇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观察论文进行症状、证候和常用药物的统计分析.结果:获取共识症状、易发证候、基本证候、本病证候、趋同用药和药物异证同治指数等指标数据.结论:提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论治当以基本证候和本病证候为治疗目标,以养阴润燥为主,佐以益气、清热、活血等治法而组方用药.

    作者:胡永东;张慧田;袁海燕;周铭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