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防治ABO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丁素娟

关键词:中西医, 结合防治, 血型不合, 溶血性黄疸, 免疫性疾病, 智力障碍, 孕妇, 临床症状, 新生儿, 危害性, 脑损害, 胎儿, 死亡, 死胎, 流产
摘要:ABO血型不合是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该病对孕妇无危害性,且无临床症状,但可引起流产、死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脑损害、死亡及终身智力障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急性中毒86例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儿科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急性中毒已成为小儿急危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常因起病急、病史不清,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延误治疗,导致患儿的伤残与死亡.

    作者:何书;孟宪臻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经鼻微波热凝蝶腭、筛前神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微波热凝蝶腭神经、筛前神经86例(治疗组)并与单纯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43例(对照组)进行中、近期疗效对比.结果:术后6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治疗组为92.8%.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鼻微波热凝蝶腭、筛前神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宇;赵保晔;田向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硬膜外腔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随着CT、MRI的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们自1999年3月~2001年5月经硬膜外腔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全力;吴建厂;彭俊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留置气囊尿管拔管困难的处理

    一次性双腔单囊导尿管,因其固定性能好,不易脱落,并避免胶布外固定之不适感,且便于会阴部清洁之优点,目前临床上已广泛使用于留置导尿.

    作者:刘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浆直接分离法即时测定电解质

    电解质测定一般需采用静脉血清,然而从静脉采血开始到血液凝固,再到分离血清测定,分析得出结果,需时40~60min,这对于急诊抢救病人非常不利.本人就直接分离血浆能否进行电解质分析,以及结果可靠性、准确性进行如下探讨.

    作者:黄孝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手术入路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经腹入路肾盂成形术的优点及适应证.方法:对26例30侧经腹入路及22例24侧经腰入路两种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腹入路手术切口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24h肾周引流量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经腰入路手术.结论:对未合并肾脏畸形、肾周感染、结石及输尿管远端狭窄的单纯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人,经腹入路肾盂成形术优于经腰入路肾盂成形术.

    作者:刘中华;周瑞锦;李启忠;范小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双唑泰泡腾片治疗阴道炎166例临床观察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往采用一般药物治疗,容易复发,难以达到满意效果.我院门诊自2001年1月~2001年6月使用西安高科陕西金方药业公司生产的双唑泰泡腾片治疗阴道炎16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心先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动过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心先安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率<55次/min,符合CHF诊断标准、心功能Ⅱ~Ⅳ级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心先安注射液治疗组(n=58)与硝酸甘油对照组(n=53).记录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分级、LVEF、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为69.8%(P<0.05);超声心功能LVEF、24h平均心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先安注射液治疗CHF伴心动过缓在发挥强心作用的同时,兼有心率保护和心率提高作用,避免了因心动过缓使心衰进一步加重,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使用安全.

    作者:金伟;魏卫华;许勤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纳络酮在急性乙醇中毒中的疗效观察

    纳络酮为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体,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内源性阿片肽的2~3倍,对脑、心、肝、肾、小肠的阿片受体均有特异性拮抗作用,可竞争性拮抗应激状态下大量内阿片肽产生的广泛病理生理效应,逆转中枢神经、呼吸、循环的抑制效应[1].

    作者:蒋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呼气末正压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

    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常迅速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低氧血症,当用常规治疗方法仍不能缓解左心衰竭时,机械通气是纠正缺氧的有效手段[1],适时提供机械通气进行呼吸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广明;郭金艳;高明明;詹庆元;杨新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巨大淋巴结增生病的CT表现

    巨大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异常改变,多见于胸部.本文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的CT资料,经手术病理(4例)或穿刺活检证实(1例)的5例病例,结合文献,讨论该病的CT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代向党;张文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58例妇科老年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的探讨

    我院妇产科1997年4月~2001年3月共收治55岁以上老年妇科疾病患者58例,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生长抑素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生长抑素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n=15)与对照组(n=2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滴注,6mg/d,连用5~7d.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3.33%)高于对照组(38.10%)(P<0.05);对照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14.29%)高于治疗组(6.67%),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病死率(47.62%)高于治疗组(20.0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生长抑素是治疗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有效的药物之一.

    作者:郭长青;臧志强;楮燕君;李建生;李白云;刘国永;李继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A)是性传播疾病之一,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接触性传染病.我们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民;赵毅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完全性左束枝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厚特异性心电指标的探讨

    完全性左束枝传导阻滞(CLBBB)常合并左心室肥厚(LVH),且LVH多被掩盖.以往多采用心电向量图(VCG)及ECG的QRS电压等指标进行诊断,其敏感性较低.本文旨在对CLBBB合许LVH的VCG及ECG的特异性诊断指标进一步探讨.

    作者:郝建华;邵磊;林予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改良小腿双侧双蒂筋膜皮瓣在钢板骨外露应用

    小腿前面软组织较少,当胫骨骨折,尤其开放性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时,如处理不当,易发生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形成钢板、骨外露.

    作者:张峰;张伟;姚志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断肢再植术围手术期并发症诊治

    断肢再植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少见报道,我们通过对已开展的断肢再植病例回顾,总结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教训,提高对断肢再植患者诊治水平.

    作者:吴聚;李红;张国喜;王辉;郑军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益智醒脑汤治疗老年期痴呆70例

    老年性痴呆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意外并列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三大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特效疗法,临床上常采用改善脑循环及促智力药物,脑代谢激活剂、脑血管扩张剂、抗自由基药物等.

    作者:韩颖萍;苗雪梅;冯周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小儿部分性房室共同通道的手术治疗

    目的:介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小儿部分性房室共同通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自1994年10月~2001年10月,经胸正中切口及右胸前外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小儿部分性房室共同通道手术矫治26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56.8min,术后无低心排、严重心律失常,无栓塞和脑部并发症.除1例术后二尖瓣轻度返流外,余无杂音和残余分流,治愈率100%.随访3~24个月,心功能改善,活动正常.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矫治部分性房室共同通道有如下优点:①避免主动脉阻断引起的心肌损害.②可清楚观察房室瓣的反流及修复效果.③术中可即时观察是否损伤传导束.

    作者:谢周良;杨光煜;朱丽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6-羟基多巴胺诱发大鼠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自由基、神经营养因子及细胞凋亡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变化.方法: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的方法建立大鼠PD模型,采用TUNEL法,免疫组化技术,生化方法,观察大鼠黑质细胞凋亡数量,纹状体多巴胺含量,脑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及自由基和抗自由基酶的变化.结果:PD大鼠黑质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自由基反应增强,抗自由基酶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及GDNF减少,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由基反应增强,营养因子缺乏及细胞凋亡参与了PD的发病,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朱晓临;童萼塘;孙圣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