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广中;卜彦青;王华
通过从脏腑病位、病因病机、诊法和治法等方面整理和分析<内经>中有关腹部剧痛的论述,探析<内经>所载的腹部剧痛证在脏在腑之异,诸因致痛特点,相关色诊、脉诊理论,以及针刺、按摩等治疗手段等,以期对<内经>腹部剧痛证的理论研究和中医急腹症诊治有所稗益.
作者:焦颖;周国琪;王丽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现察消渴益肾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造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缬沙坦组、消渴益肾方+缬沙坦组4组,观察各组大鼠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消渴益肾方能明显抑制DN大鼠24h尿白蛋白的排出,降低血尿素氮、肌酐、转化生长因子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含量(P<0.01),其作用优于缬沙坦(P<0.05).结论:消渴益肾方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改善肾功能,降低蛋白尿,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张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内经>的腧穴分类及其依据.方法:手检和机检全文并分类整理、考证.结果:<内经>主要依功能、部位分类,其次归经.结论:<内经>有关腧穴分类及其依据与现今不同,而与科学分类学一致.
作者:杜广中;卜彦青;王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心力衰竭称心衰(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和高血压、冠心病发病人数的逐渐增多,尽力衰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衰患者也逐渐成为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主要群体之一.
作者:于彦;唐大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优选菟丝子盐制工艺.方法:以高效液相法测定槲皮素含量,正交设计法研究菟丝子盐制工艺.结果:菟丝子盐制的炮制工艺是A2 B3 C1,即闷润1h后在160℃烘箱中烘制60min.结论:以槲皮素含量为指标优选的炮制工艺操作简便,质童稳定.
作者:郜新莲;刘艳芳;张振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论述宋代医家温病病因学说对明清时期温病学形成的影响,阐明了宋代这一时期医家对温病学形成的贡献,对于恢复宋代医学本来面目,理顺温病学发展的脉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郝军;严世芸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对近十几年以来有关中药蛇床子的化学药理研究作一综述.蛇床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含香豆素类、挥发油类成分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药理方面,蛇床子在心血管方面,主要有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等作用;在脑组织和神经系统方面,主要有镇静催眠、促进小鼠学习和记忆等作用;在内分泌系统方面,主要有降血脂、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等作用;在生殖系统方面,主要有雄激素样作用和促性腺激素样作用;在免疫系统方面,主要有抗炎作用,另外还有抗菌、止痒、抗血检、抗凝血、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作者:汪文来;于智敏;鞠大宏;张立石;王震;杨立新;赵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接受针刺治疗、肌注VitB12治疗,对2组患者给予疗效评价.结果: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优于肌注VitB12疗法.结论: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封一平;石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总结中药甲亢宁对甲亢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统计方法.结果:对定期复诊的80例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进行为期4个月的连续观察,发现FT3,FT4和TSH在用药第1个月恢复正常的比率高,第2个月次之,到第3个月和第4个月正常比率逐次递减.无论甲充宁单用或和西药联合使用,起效均比较迅速,大部分患者血清FT3,FT4在短期内即可恢复正常,而TSH的恢复要稍慢一些.甲充宁对血白细胞以及肝功能的影响也非常小,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抗甲状腺西药的不足.结论:甲充宁胶囊在治疗甲亢上具有起效较快、副作用少、改善症状明显等优点.
作者:李鸣镝;林兰;刘颖;倪青;王斌;陈世波;郭小舟;付莹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化石利胆汤对经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 giopan creato graphy,ERCP)取石后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液及胆汁中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bilirubin UDP glucronosy ltransferase,B-UGT)、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 alpha hydroxylase,CYP7A1)的影响.方法:经ERCP 证实为胆总管结石并经(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机械碎石、网篮球囊取石术等取石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服药组为常规西医治疗并口服化石利胆汤,对照组为术后只给予常规治疗,每组各50例.服药后第1天、第7天、1个月观察患者血CYP7A1、B-UGTmRNA的表达,及服药后第1天、第7天胆汁中CYP7Al、B-UGT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服中药后血中CYP7AI、B-UGT mRNA及胆汁中CYP7A1、B-UGT蛋白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对照组前后2基因及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化石利胆汤很可能足通过上调CYP7Al、B-UGT的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成石性胆汁的形成,从而起到治疗胆结石的作用.
作者:巩阳;林一帆;王长洪;王立新;麻树人;陆宇平;高文艳;刘杨;季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翁维良教授在心血于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收到良好效果,尤其对活血化瘀方法治疗冠心病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翁老并不拘泥于单纯应用活血化瘀方法,而是在辨证论治的中医治病基本原则基础上,根据瘀血在致病中的作用不同、瘀血程度的轻重缓急正确合理使用活血化瘀药.
作者:李秋艳;张东;董延芬;王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千千万万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又轰轰烈烈地渡过了2010.作为中医学者,仍然对北京的天、地、人进行着纪录和回顾,对庚寅年的金运太过和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进行着疾病的小结和治疗的探索.面对不争的现实,以及不能忘却的人和事,笔者依然有事可记.
作者:李俊龙;李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降浊清肝方治疗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0例服用降浊清肝方煎剂,对照组50例服用厄贝沙坦(安博维).服药4周,比较血压、体重、腰围、臀围、血糖、血脂、中医症状等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平均降低血压12.78/9.33mmHg,与对照组相当.其降低动脉压及舒张压负荷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降低24h动态血压的整体趋势与对照组相当.研究组在缩小腰围、减轻体重、减少BMI、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降浊清肝方可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改善代谢综合征.
作者:连凤梅;全小林;徐立鹏;姬航宇;徐贵成;胡元会;周强;夏乐;王佳;甄仲;张兰兰;周水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疏风凉血法对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要求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采用疏风凉血法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以一般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装、肾功能、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疏风凉血法治疗慢性肾炎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减少尿蛋白及尿沉渣红细胞、改善肾功能、降低血脂等作用.
作者:章小稳;邹卫兵;丁小红;刘满根;胡连根;彭细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柴辛鼻敏康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柴胡、细辛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SHISEIDO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 0.1%磷酸溶液(15:8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0nm,柱温为30℃.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阿魏酸在0.0215~0.5370μg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4%,RSD 1.23%(n=6),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简单、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柴辛鼻敏康胶囊的质童.
作者:柴江平;王晓飞;葛海生;于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根据中药作用的复杂性和目前开展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提出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对中药的药理学研究,特别是首先开展对补益类中药的研究,以期在蛋白质表达水平明确每味中药在机体内调理了哪些蛋白质.
作者:刘铭福;李涢;张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探讨穴位与经络的本质、结构特征和活动机制以及针灸治病基本机制等内容,以及共同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现代经络学基础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现点是:穴位是因有差异的神经性或神经副属性结构的分布而具有了较高敏感性或兴奋性的躯体位点;真正的经络是针灸刺激引起的可感知可传递性效应活动所运行的线路,是一功能体(系);气感是针刺反应活动之感,感传是传递的神经反射性效应活动之感,针灸疗效是可通过感传实现的针疗效果.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依据<内经>发掘中医中药的另一种补泻理论,这种补泻是根据中药五味的特性,结合五脏各自的生理病理特点来确定的,其体现了中医辨证的灵活精神,并提出掌握五脏苦欲补泻的原则,对于指导临床实践至为重要.
作者:杨德平;黄和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高荣林教授是国医大师路志正老先生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师承制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精通中医理论,崇尚仲景学说,注重五脏关系,强调辨证论治;曾长期担任广安门医院心肺科主任、呼吸科主任、疑难病科主任,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疑难病证,对难治性咳嗽的诊治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者:提桂香;高荣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礞石滚痰丸出自元代医家王珪的<泰定养生主论>.本丈以王珪对礞石滚痰丸的论论述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家、学者对礞石滚痰丸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运用心得,从源流简述、方药分析、功效主治、临床运用等多个角度入手,对其药物组成、方义、药物选材与炮制、剂型、剂童、服法、宜忌等相关内客进行分析研讨.
作者:柳亚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