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灵
目的:研究探讨电焊工作对工人血清锰、锌、铜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本市500名有五年以上工龄的电焊工人(实验组)和500名普通办公室工作人员(对照组)的血清样本,测定血清中锰、锌、铜的浓度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主要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浓度,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清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铜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血清SOD活性下降,MDA浓度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过量锰接触可导致工作人员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同时引起体内部分微量元素锰、锌、铜的含量失衡。
作者:陈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探讨两组护理方法、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存活率为100%,对照组为88%,两组比较(P <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对临床治愈率的提高有重要积极影响意义,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大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热挤压伤是热力和机械压力所致的一种复合伤。主要发生在手部,背侧多于掌侧。热挤压伤有热及挤压两种致伤因素,因滚筒或压板间有一定间隙,碾压的力量多不大,指骨或掌骨骨折的发生率不高,但有软组织包括血管壁、肌腱、神经的挤压伤。
作者:贺荣鹏;李大为;于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应用三维TOF MRA作血管扫描,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方法利用西门子1.5T磁共振三维TOF MRA特殊扫描技术,经过三维后处理,以清楚地显示脑动脉,并加以分析应用。结果脑动脉与静止组织之间形成较好的对比,从而清楚的显示正常和异常的血管;结论 MRA检查技术具有无创、简便、费用低、一般无需对比剂即可清楚显示血管等优点,可以作为常规检查应用于临床。
作者:金水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细菌检验效果以及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细菌检验正确性以及合格率,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本组送检标本中,创伤组织检验合格率为97.97%,血液标本为94.59%,痰液标本为92.33%,尿液标本为90.16%,生殖分泌物标本为84.78%,粪便标本为81.78%。结论临床细菌检验结果受标本采集、保存及检验等多环节因素的影响,强化全程质量控制,完善检验操作及管理规程,对于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全麻是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进入体内,抑制中枢神经,使神智(暂时)消失的全身麻醉。现在可以肯定的认为,施行全麻的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的病人。全麻可致下肢血流减少5%,使红细胞变形性减弱,血液黏滞性增高。另外,手术中全身麻醉长期仰卧,肢体制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也可使血流滞缓,有利于DVT形成。
作者:胡晓寅;乔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乳腺癌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结果,探讨提高冰冻切片准确诊断乳腺癌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的276例乳腺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与整理分析。结果诊断的276例乳腺癌良性病变225例,恶性病变39例,交界性或延迟诊断12例,确诊率95.65%。恶性及可疑难定性的均辅以术中组织细胞印片共60例,良性12例,交界性或疑癌8例,恶性40例,确诊率86.67%。结论了解患者临床资料、正确的取材、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提高冷冻切片质量可提高对腺乳癌的判别能力及诊断的准确率,让冰冻切片在术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阚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院的诊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加强临床检验与临床沟通是促进采集和送检样本规范化,保障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工作质量的必要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加强和促进临床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并针对现阶段临床检验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措施建议,以期为现代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李文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运用天麻素、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114例眩晕为主诉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天麻素联合血塞通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58例和血塞通组56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血塞通组87.5%。结论天麻素、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眩晕优于单纯使用一种中药制剂血塞通,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陈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外科诊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39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对其进行诊疗,分析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33例应用手术治疗,6例实施保守疗法,均痊愈出院,6例产生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均痊愈。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及时予以诊断,并选取合理方法及时治疗,有效增加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发生。
作者:高亚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关节功能重建手术,能够有效解除关节疼痛和恢复关节原有功能,在我国逐渐普及,但术后极易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等问题,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系统的康复指导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1,2]。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指导,术后随访患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评价系统指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鼻衄一证始见于《内径》。《灵枢·百病始生篇》云:“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凡血液不循常道上溢鼻窍而出者,谓之鼻衄。
作者:李志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处理方法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6例同期住院正常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室息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产褥病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褥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可导致早产、难产,提高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科学处理胎膜早破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加强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毕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院在种植义齿时忽视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及未能不断提高心理护理水平,本文通过对2012年10月~2013年7月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临床医院-新桥医院口腔科进行义齿种植的82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总结种植义齿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的措施,不断提高护士心理干预的水平。
作者:包和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80例宫内节育器(IUD)嵌顿的取器效果,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常规取器失败患者80例,宫腔镜下直视取器。结果80例嵌顿IUD均在宫腔镜指导下一次性取器成功。结论宫腔镜直视下IUD嵌顿取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万肖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在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例晚期骨性关节炎病历进行分析。结果对32例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手术后的优良率达到87.5%。结论使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治疗关节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膝的疼痛、膝盖的屈伸范围以及行走活动能力。手术的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何俊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随访记录进行研究,探讨针对大肠息肉的更加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80例大肠息肉的患者的结肠镜表现,临床特点及相关癌变因素的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80例临床患者当中,共110例腺瘤性息肉,另有炎性息肉43例、增生性息肉27例,3例癌变病历。结论大肠内镜手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有效的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将会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作者:卢群;肖鹏;艾启雄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应效果。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H A D)评分。结果实验组经优质护理后焦虑及抑郁情绪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减轻不良情绪,改善医患关系,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陈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因静脉采血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发生不良反应后的护理策略。方法观察6439例2013年到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及体检者采血后的不良反应,并统计分析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针对各不良反应的应对做以预防。结果因静脉采血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下:出血、血肿、静脉炎、局部皮肤过敏、皮下毛细血管损伤;出现晕血等精神情志问题等。结论可能因采血护士或者患者自身的操作问题出现相应不良反应,也可能因患者心理因素或身体基础状态等出现不良反应,应针对不同原因,分别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从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本院ICU科室接受治疗的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随即选取150例,其中36例患者发生感染。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护理体会。结果导致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导管连接造成污染、药液加注造成污染、插管操作造成污染、患者的易感性造成污染、股静脉穿刺时造成污染、导管留置时间过长造成污染、管内血块凝滞堵塞造成污染等。结论针对深静脉置管的冶疗及护理过程,容易引起患者产生感染的因素较多,故而应该严格控制感染诱发因素,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实行无菌操作,尽可能的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
作者:田晓芳;李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