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

田晓芳;李群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 相关因素,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对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从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本院ICU科室接受治疗的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随即选取150例,其中36例患者发生感染。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护理体会。结果导致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导管连接造成污染、药液加注造成污染、插管操作造成污染、患者的易感性造成污染、股静脉穿刺时造成污染、导管留置时间过长造成污染、管内血块凝滞堵塞造成污染等。结论针对深静脉置管的冶疗及护理过程,容易引起患者产生感染的因素较多,故而应该严格控制感染诱发因素,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实行无菌操作,尽可能的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前含化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孕6~10周需终止妊娠并要求人工流产的12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行人工流产前半小时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0.4m g,观察两组术中宫颈松弛扩张情况、宫缩幅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观察组宫颈松弛扩张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子宫收缩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前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可扩张宫颈,增强子宫收缩。手术易于操作,术中出血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康妇特栓治疗孕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妇特栓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孕妇(孕13-38周),阴道分泌物检查发现假丝酵母菌的芽孢或假菌丝者106例。排除过敏史及阴道异常流血史,如先兆流产、先兆早产或前置胎盘等高危情况。将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阴道内放置康妇特栓,每晚睡前一枚,连用6天为一疗程。对照组阴道放入邦尔洁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每晚睡前一支,连用6天为一疗程。结果康妇特栓组经阴道给药1疗程后随访,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经阴道给药1疗程后随访,总有效率84.9%。结论局部应用康妇特栓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可靠,无明显毒性,不致畸,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1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分析,找出近端原因,确认根本原因,设计及执行行动计划。结果降低了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转变了管理理念。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徐晓波;魏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 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 E)的疗效。方法将36例中重度患儿中15例按照三维持、三对症原则治疗;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GM1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评定。结果 GM1治疗组显效率61.9%,总有效率90.5%,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HIE的基础上加用GM1,神经功能恢复较快,致残率低,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欧阳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静脉采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因静脉采血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发生不良反应后的护理策略。方法观察6439例2013年到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及体检者采血后的不良反应,并统计分析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针对各不良反应的应对做以预防。结果因静脉采血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下:出血、血肿、静脉炎、局部皮肤过敏、皮下毛细血管损伤;出现晕血等精神情志问题等。结论可能因采血护士或者患者自身的操作问题出现相应不良反应,也可能因患者心理因素或身体基础状态等出现不良反应,应针对不同原因,分别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leukoencep 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和影像学有特殊改变的少见疾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起病、头痛、精神改变、痫性发作、视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神经影像学检查以病灶主要位于顶枕叶白质为特征,病程经过以可逆为特征。近年来逐渐引起广泛重视。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disease,CTD)合并RPLS是一种较少见的急重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笔者诊治了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RPLS 的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龚亮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评价分析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500例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给予试验组产妇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产妇常规产后护理,比较两组经过不同护理后的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中,67例涨乳产妇成功63(94.02%);47例乳头凹陷或扁平的产妇成功43例(91.49%);31例乳头皲裂的产妇中成功29例(93.59%);13例惧怕哺乳的产妇成功率为100.00%;乳腺炎治疗成功2例(66.67%)。试验组的喂养成功239例(9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1例(80.4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母乳喂养的健康宣讲、安抚产妇情绪、对喂乳障碍进行有效处理为喂乳护理的关键,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临床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成素芳;杨美球;陈美林;谭永康;梁水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成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术中护理及配合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成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成人巨大PDA(直径>11 mm)的介入封堵治疗仍然有诸多问题。胸主动脉内置入覆膜支架同样能达到阻断主动脉至肺动脉异常分流的目的,故该方法成为近几年出现的一种针对成人巨大P D A的新型、有效的方法[1-2,4]。自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我们采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11例成人巨大PDA,均获成功,术中配合及护理是该项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术前访视进行心理疏导,完善术前准备及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是手术得以成功的基础,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马玉芳;王红;辛永香;何媛媛;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思路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思路,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91例纳入本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将其中42例寒湿阻滞型患者纳入A组,以温经散寒法治疗;49例湿热炽盛型患者纳入B组,以清热利湿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经治疗后A组达到治愈12例、好转26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0.48%。B组达到治愈13例、好转30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7.76%。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发现,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肾内科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方法通过学习全科护士牢固树立护理优质服务意识,为患者创造温馨住院环境,责任包干,实行弹性排班,夯实基础护理,做好健康宣教,完善绩效考核。结果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用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社会与患者的满意度。结论肾内科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白秋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儿头皮静脉与股静脉采血效果观察

    目的:降低或减少小儿静脉采血的痛苦,提高一针采血成功率,防止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200例需采血患儿,其中100例行股静脉采血,另100例行头皮静脉采血,观察并比较结果。结果100例头皮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93%,重复穿刺7%;股静脉采血100例,一次成功率78%,重复穿刺2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头皮静脉穿刺效果优于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痛苦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林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2例报告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出现发作性、短暂性、电击样剧烈疼痛为特点。它严重地危害着病人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因其治疗困难,疼痛难忍,使病人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被人们称之为痛苦和顽固的疾病之一。射频温控热凝术是当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方法之一[1]。我科2010-2012年收治住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2例,采用C T 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玉禄;周凤莲;刘欢庆;魏玮;于栋娟;陈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胎膜早破的处理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处理方法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6例同期住院正常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室息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产褥病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褥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可导致早产、难产,提高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科学处理胎膜早破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加强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毕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与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分析和研究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我们选取2009年4月-2011年5月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实施前眼科患者156例,将其做为对照组;选取2011年6月-2013年2月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实施后眼科患者156例,将其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风险防范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风险防范措施应用于眼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眼科护理风险发生机率,对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巧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针刀治疗236例弹响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与分析小针刀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使用小针刀治弹响指患者236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于局部侵润麻醉后进行小针刀治疗,观察该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患者中治愈219例,占92.80%,好转15例,占6.36%,无效2例,占0.85%,总有效率高达99.15%。结论行小针刀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且具有操作简便,伤害性较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辉;李建生;毛科旺;杨生旺;李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镜微创技术应用于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68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均采取关节镜微创技术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本组68例患者均接受随访,时间0.8-1.5年,66例患者愈合良好,2例患者平台塌陷约为3毫米。根据Merchan评分,关节功能优者56例,良者10例,可者2例,其优良率为97.06%。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疗效理想,且操作简便。

    作者:王亚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6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andamouthdiseaseHFMD)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以期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此病,早期诊断,规范有效治疗,减少死亡及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对2013年07月01至2013年07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出院收治的60例重症HFMD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基本信息:60例HFMD年龄分布于4岁6月以内,平均1岁9月,中位数年龄1岁8月,男女比例33:27,地区分布:重庆地区37人(61.7%),四川地区22人(36.7%),西藏地区1人(1.6%)。城镇患儿17人(28.3%),农村患儿43人(71.7%)。2)本组HFMD病例全年均可发病,但在7月份左右有集中趋势。4)多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疼,意识障碍,惊跳和惊厥。5)病原学检测:50例病人做了血EV71-IgM抗体检测,39例阳性(78%),其中合并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2%),合并EB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2%),PCR检测,,但患儿并无麻疹和EB病毒感染的相应临床表现,考虑麻疹病毒IgM抗体、EB病毒IgM抗体与EV71-IgM抗体有交叉抗原的可能。9例病人做了脑脊液检查,EV71抗体阳性7例(77.8%);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及蛋白多为正常。6)本研究头疼6例(10%),共济失调2例(3.3%),脑膜刺激征5例(8.3%)。7)影像学检查:43例做了CT检查,异常4例(9.3%)。7例做了MRI检查,异常5例(71.4%)。MRI优于CT。52例做了脑电图检查,异常26例(50%)。8.治疗转归:46(76.6%)例临床治愈出院,9例(15%)好转要求出院;1例放弃治疗;3例转ICU治疗,1例死亡;4例遗留不同程度迟缓性瘫痪。结论本研究EV71感染率高,重症病例多见于EV71感染;血清学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脑脊液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头颅CT检查和头颅MRI检查有助于评价病情和病灶定位,MRI优于CT;脑电图检查异常率高,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监测病情变化。遗留不同程度迟缓性瘫痪的患儿出院后都应该随访至少6月到1年。

    作者:宿敏;胡书佳;周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我院儿内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我院住院患儿医院感染情况,提出相应的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儿内科住院就诊的1241名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分析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结果在1241名住院患儿中,感染64名,感染率为5.1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且临床诊断以病毒感染为主,住院时间越长,年龄越小,越容易感染。结论加强病房管理,对患儿加以隔离,提高医护人员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儿内科病人的感染。

    作者:杨改月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效果,以找到有效的护理途径,建立有效的护理模式。方法选取我院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观察组的患者给予脑梗塞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而对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康复中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期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康复功能锻炼知识的了解程度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的完成情况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中,患者的护理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刘羽翠;徐蓉英;白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护士个人年工作纲要在提高科室年计划完成率中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护士个人年工作纲要对提高科室年计划完成率、保证科室年根据科室本年度计划摘取与自己有关的计划纲要罗列成文上交。结果护士个人年工作纲要的制订促使科室年计划优质、高效完成。结论护理年计划以往均是由护士长制订并将计划输出供各位护士参阅,个别护士会根据年工作内容记录自己本年度该完成的任务,并提醒自己定时完成。但有的护士可能只会粗略阅看,故在很多时候都要护士长提醒或催着完成,处被动状态。通过护士个人年工作纲要的制订不仅每位护士能及时完成自己本年度工作,而且在掌握年计划内容及科室年计划的完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吕萍;吴丽心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