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成素芳;杨美球;陈美林;谭永康;梁水英

关键词:护理干预, 母乳喂养, 成功率, 影响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500例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给予试验组产妇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产妇常规产后护理,比较两组经过不同护理后的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中,67例涨乳产妇成功63(94.02%);47例乳头凹陷或扁平的产妇成功43例(91.49%);31例乳头皲裂的产妇中成功29例(93.59%);13例惧怕哺乳的产妇成功率为100.00%;乳腺炎治疗成功2例(66.67%)。试验组的喂养成功239例(9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1例(80.4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母乳喂养的健康宣讲、安抚产妇情绪、对喂乳障碍进行有效处理为喂乳护理的关键,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临床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654例秋冬季腹泻患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查、轮状病毒免疫学检查、细菌培养、血细胞分析。结果检出A群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286例,阳性43.73%。将6个月~2岁婴幼儿组与<6个月婴儿组、2~5岁以上幼儿组作比较(x2检验),P <0.05。表明6个月~2岁婴幼儿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男女患儿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灵敏、快速。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泽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同步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一般性健康指导。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观察同步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BPRS总分及服药依从性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评定。结果研究组在干预后8周的BPRS总分较对照组低,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同步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许仁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药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综述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等肿瘤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患者自觉痛苦,治疗后生存质量降低,而西药治疗放射性肠炎多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对症治疗,副作用较大,疗效不确切。祖国医学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也逐年增多,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治疗放射性肠炎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应用于临床,使中药在放射性肠炎治疗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预后生存质量。

    作者:王芳芳;郭华丽;侯华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谈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临床8例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例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得到早发现、早治疗,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应掌握导致低血糖的诱因,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教、血糖监测等专科护理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处理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罗友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TR-Band减压时间的探讨

    随着心内导管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这种安全、可行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主要路径之一。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或介入及手术指标提供了确切的指标。但由于手术过程中抗凝剂的使用,穿刺部位止血成为比较棘手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如果止血不当,会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血肿、麻木、发绀、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我院采用TR-Band动脉止血器止血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丁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遵医性及护理对策

    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道疾病常用的诊断性操作技术之一,是不可替代的,在检查过程中由于患者对侵入性检查知识的缺乏及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往往会感到紧张、恐惧及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加快等躯体应急反应,而拒绝检查,甚至在检查过程中因外源性刺激引起咳嗽、屏气、躁动、气道痉挛不能耐受而中断检查,对支气管镜检查的遵医行为不能很好的认知与执行,延误病情诊断,直接影响病情转归,为了提高患者的遵医性,我科开展了无痛性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同时强调人性化、个性化的应用,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无感知不良刺激,并创建了和谐、诚信、安全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遵医性及满意度。

    作者:孙燕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部位X线灰度测量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桡骨远端骨折不同部位X线灰度测量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05月-2013年05月桡骨远端骨折(闭合性)患者60例。针对患者在入组时以及出组时标准腕关节X线片,通过特有计算机软件完成灰度值的测量。并且针对测量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终得出针对患者桡骨远端骨折部位骨量发生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对灰度值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后发现,患者在出组时,患者患侧头状骨与健侧头状骨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出组时患者患侧第2掌骨基底同健侧的第2掌骨基底之间表现出差异(P<0.05)。在出组时患者患侧第3掌骨基底同健侧的第3掌骨基底之间表现出差异(P<0.05)。剩余部位都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第2掌骨基底、头状骨灰度值以及第3掌骨基底能够成功反应患者局部骨量表现为丢失的程度。

    作者:向若谷;雷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胱抑素对心衰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和探讨胱抑素对于心衰早期肾损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8例早期肾损伤患者的血清标本,以及48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标本,借助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来测定血清中胱抑素的浓度,借助酶法来测定尿素、血清肌酐的浓度,然后对两组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发现肾功能轻微受损者只有胱抑素浓度和健康人存在差异,并且该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的肾功能出现中度损伤或重度损伤的患者其胱抑素、尿素和血清肌酐与健康人相比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胱抑素能够很好的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好坏,这对早期肾损害患者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娅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硫酸镁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恢复的监测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5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硫酸镁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组及单用复方异丙托溴铵吸入组,二组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比较二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指标的恢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硫酸镁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组在缓解症状及肺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单用复方异丙托溴铵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硫酸镁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经济。

    作者:李桂玲;王晨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思路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思路,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91例纳入本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将其中42例寒湿阻滞型患者纳入A组,以温经散寒法治疗;49例湿热炽盛型患者纳入B组,以清热利湿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经治疗后A组达到治愈12例、好转26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0.48%。B组达到治愈13例、好转30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7.76%。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发现,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评价分析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500例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给予试验组产妇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产妇常规产后护理,比较两组经过不同护理后的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中,67例涨乳产妇成功63(94.02%);47例乳头凹陷或扁平的产妇成功43例(91.49%);31例乳头皲裂的产妇中成功29例(93.59%);13例惧怕哺乳的产妇成功率为100.00%;乳腺炎治疗成功2例(66.67%)。试验组的喂养成功239例(9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1例(80.4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母乳喂养的健康宣讲、安抚产妇情绪、对喂乳障碍进行有效处理为喂乳护理的关键,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临床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成素芳;杨美球;陈美林;谭永康;梁水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6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andamouthdiseaseHFMD)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以期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此病,早期诊断,规范有效治疗,减少死亡及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对2013年07月01至2013年07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出院收治的60例重症HFMD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基本信息:60例HFMD年龄分布于4岁6月以内,平均1岁9月,中位数年龄1岁8月,男女比例33:27,地区分布:重庆地区37人(61.7%),四川地区22人(36.7%),西藏地区1人(1.6%)。城镇患儿17人(28.3%),农村患儿43人(71.7%)。2)本组HFMD病例全年均可发病,但在7月份左右有集中趋势。4)多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疼,意识障碍,惊跳和惊厥。5)病原学检测:50例病人做了血EV71-IgM抗体检测,39例阳性(78%),其中合并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2%),合并EB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2%),PCR检测,,但患儿并无麻疹和EB病毒感染的相应临床表现,考虑麻疹病毒IgM抗体、EB病毒IgM抗体与EV71-IgM抗体有交叉抗原的可能。9例病人做了脑脊液检查,EV71抗体阳性7例(77.8%);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及蛋白多为正常。6)本研究头疼6例(10%),共济失调2例(3.3%),脑膜刺激征5例(8.3%)。7)影像学检查:43例做了CT检查,异常4例(9.3%)。7例做了MRI检查,异常5例(71.4%)。MRI优于CT。52例做了脑电图检查,异常26例(50%)。8.治疗转归:46(76.6%)例临床治愈出院,9例(15%)好转要求出院;1例放弃治疗;3例转ICU治疗,1例死亡;4例遗留不同程度迟缓性瘫痪。结论本研究EV71感染率高,重症病例多见于EV71感染;血清学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脑脊液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头颅CT检查和头颅MRI检查有助于评价病情和病灶定位,MRI优于CT;脑电图检查异常率高,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监测病情变化。遗留不同程度迟缓性瘫痪的患儿出院后都应该随访至少6月到1年。

    作者:宿敏;胡书佳;周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眼科学教学中实施转化医学的教学体会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飞速发展的时代产物。其概念提出至今已近20年,但目前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本科医学生教育中还没有专门的转化医学课程。眼科学一直走在转化医学研究的前沿,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眼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本转化医学理念的传授,对我国基础眼保健和眼病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俊芳;顾宏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涂片检验用于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血涂片检验是一种为基本的用于疾病诊断的手段,在一些血液类疾病上有着很大的作用。下面将会对于血涂片用于疾病诊断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时运用血涂片提供了好的参考。

    作者:黄日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复方萘普生栓在人工流产术前不同时间置入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萘普生栓在人工流产术前不同时间置入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200例,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人流术前2小时将一枚复方萘普生栓置入肛门深处,对照组常规于术前15m i n置入复方萘普生栓。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宫颈扩张程度。结果复方萘普生栓于人流前2小时置入镇痛效果更好,宫颈扩张良好,值得临床和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依那普利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我院47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常规疗法联合依那普利治疗、5~10mgpo,2次/d,血压正常后以小剂量服用。对照组23例仅给予常规疗法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78.26%,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结论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其疗效好,副作用小。

    作者:张立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挂线造口术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挂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挂线造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5%(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患者采用挂线造口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秀文;薛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的护理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非常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严重的威胁患者的生命,并且治疗后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随着近年来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使患者闭塞的动脉得以复通,纠正心肌缺血的情况,有效的缩小梗死面积,与传统的溶栓治疗相比,治疗快、成功率高,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1]。但心脏介入治疗需要医生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需要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就此对我院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8例进行综合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苏培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围手术期的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就是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一、自体输血的优点1.不需要检测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杜绝了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

    作者:侯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确诊为慢性肺心病患者278例,其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8例肺心病并心律失常者100例,发生率占35.97%。56例经针对肺心病治疗或去除诱因后心律失常消失。38例分别用过西地兰、氨酰心安、异搏停、慢心律和利多卡因治疗。氨酰心安、安搏律定治疗早搏6例,5例有效;西地兰治疗快速房颤均有效。发生心源性猝死2例。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与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缺氧、感染、心衰及合并冠心病有关。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是有效的,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姚瑶;崔新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