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改月
目的:探讨运用天麻素、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114例眩晕为主诉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天麻素联合血塞通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58例和血塞通组56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血塞通组87.5%。结论天麻素、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眩晕优于单纯使用一种中药制剂血塞通,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陈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外科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95例胆结石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止血、抗炎等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科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手术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苏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甲状腺上动脉与肝动脉的彩色多普勒(CDFI)数据,探讨甲亢时肝动脉血流的研究价值。方法测量30例经实验室检查证实甲亢的患者的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数据,分别与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亢患者肝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结论甲亢属于高动力性疾病,肝动脉血流速度可间接反应甲状腺上动脉的血流情况。甲亢患者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与肝动脉血流速度呈正相关。
作者: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烧伤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3例。治疗组从患者烧伤后第三天开始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照组给予患者等量的等渗盐水,14天为一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动态监测患者的蛋白质,糖类的代谢情况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加速烧伤患者创面的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患者的血糖和血浆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有助于改善全身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还可调节烧伤患者的高代谢反应,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免疫功能,是临床上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冯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2:1)每次1.125g,每日3次口服,疗程7d;对照组给予乳酸阿奇霉素颗粒0.5g,每日1次口服,疗程7日;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76%(P<0.05),治疗组1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轻微腹胀;对照组2例出现不同程度谷草转氨酶升高,3例出现轻微恶心症状。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明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确诊为慢性肺心病患者278例,其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8例肺心病并心律失常者100例,发生率占35.97%。56例经针对肺心病治疗或去除诱因后心律失常消失。38例分别用过西地兰、氨酰心安、异搏停、慢心律和利多卡因治疗。氨酰心安、安搏律定治疗早搏6例,5例有效;西地兰治疗快速房颤均有效。发生心源性猝死2例。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与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缺氧、感染、心衰及合并冠心病有关。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是有效的,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姚瑶;崔新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索单孔腹腔镜用于输卵管结扎术护理工作的流程和特点。方法选用2459例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过程中临床护理实践资料,分析总结实施护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的重点及与一般临床护理工作的异同点,从而摸索出护理工作中应掌握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护理技能。结论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护理工作中贯穿特殊的护理工作有别于一般的技能。
作者:田莉;李雪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中的运用。方法将6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者在住院时间、费用、健康教育掌握程度、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在住院时间、费用上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程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掌握的程度和术后满意度。
作者:陈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FNA治疗Evans 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揭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例采用PFNA治疗的Evans 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置于骨科牵引床上进行复位,C臂透视下证实复位满意,常规消毒、铺巾,利用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骨折进行固定。结果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床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术后3-7天患肢不负重情况下扶拐下地活动。随访13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周。1例主钉切出,无髋内翻、骨折不愈合、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PFNA在治疗Evans 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明显优越性,治疗效果好,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仰丹;刘俊波;郑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我院临床儿科当中逐渐成为普遍的输液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补液用药问题,避免了反复穿刺对新生儿头皮的损伤,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保证了治疗抢救的顺利进行,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存在穿刺失败、静脉炎等的并发症以及脱落等各种问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静脉留置针的优势。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我院近年来临床应用,本文提出了合理选择血管以及合理固定等对策,以提高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率。
作者:孙彩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心理与生理的共同护理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使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改善。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5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40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给予心理与生理的共同护理,对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28 d治疗后观察治疗护理后患者病情改善的有效率。结果护理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改善了患者病情。结论心理与生理的共同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熊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良好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且还可以让患者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和生命保障。目的探讨手术室容易发生的护理差错,提出相应的护理防范对策。方法针对手术中容易发生的护理差错,做好防范措施。结果有效杜绝手术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认真分析术中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几个环节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有效杜绝手术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苏小利;王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士个人年工作纲要对提高科室年计划完成率、保证科室年根据科室本年度计划摘取与自己有关的计划纲要罗列成文上交。结果护士个人年工作纲要的制订促使科室年计划优质、高效完成。结论护理年计划以往均是由护士长制订并将计划输出供各位护士参阅,个别护士会根据年工作内容记录自己本年度该完成的任务,并提醒自己定时完成。但有的护士可能只会粗略阅看,故在很多时候都要护士长提醒或催着完成,处被动状态。通过护士个人年工作纲要的制订不仅每位护士能及时完成自己本年度工作,而且在掌握年计划内容及科室年计划的完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吕萍;吴丽心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做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中长期静脉通道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PICC的效果及护理体会。结果25例极低体重新生儿PICC置管成功率100%。结论 PICC置管是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输液的较好选择,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正确的封管冲管技术、换药技术等是PICC成功的关键。
作者:潘云;代洁;王艳;嵇亚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应用三维TOF MRA作血管扫描,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方法利用西门子1.5T磁共振三维TOF MRA特殊扫描技术,经过三维后处理,以清楚地显示脑动脉,并加以分析应用。结果脑动脉与静止组织之间形成较好的对比,从而清楚的显示正常和异常的血管;结论 MRA检查技术具有无创、简便、费用低、一般无需对比剂即可清楚显示血管等优点,可以作为常规检查应用于临床。
作者:金水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飞速发展的时代产物。其概念提出至今已近20年,但目前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本科医学生教育中还没有专门的转化医学课程。眼科学一直走在转化医学研究的前沿,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眼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本转化医学理念的传授,对我国基础眼保健和眼病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俊芳;顾宏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护患关系是医院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稳定护理人员的工作心态,构建和谐的医疗护理氛围,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近年来,伴随就医问题不断升温,护患关系亦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良好的沟通技巧,使患者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能提高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会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比观察荧光PCR技术和细菌培养法用于产前筛查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检验效果。方法收集500例孕34-37周孕妇阴道肛门拭子,分别进行GBS核酸检测(PCR)及细菌培养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500例样本中,PCR技术检测GBS阳性43例,阳性率8.6%,细菌培养法检测GBS阳性26例,阳性率5.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测序法对照,PCR技术正确占89.5%,细菌培养法正确占10.5%,差异有显著性(P<0.05);P C R技术与细菌培养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99.6%和61.0%、99.8%,二者敏感性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前B族链球菌检测,PCR技术明显优于细菌培养法,其阳性率高、准确性大、敏感性好,检测速度更快。
作者:刘睿;崔坤友;刘文彬;李珍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静脉输液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笔者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结合岗位特点,总结出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包括配药、排气、绷扎止血带、选择血管、输液前心理干预等环节中的实践技巧。
作者:牛兴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使用电针于肘部原始点联合阿是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肘部原始点、阿是穴以及外关给予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阿是穴、手三里及外关给予电针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3d、1周、1月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在治疗后3d .1周、1月时,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比为84.4%、96.9%、100.0%,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8.1%、65.6%、81.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3个月随访时发现,对照组患者有7例复发,实验组无复发,实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肘部原始点和阿是穴能够活血镇痛、温通经脉,对肱骨外上髁炎有显著地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妹妹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