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FNA治疗Evans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

郭仰丹;刘俊波;郑宁

关键词:Evans, 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摘要:目的:探讨PFNA治疗Evans 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揭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例采用PFNA治疗的Evans 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置于骨科牵引床上进行复位,C臂透视下证实复位满意,常规消毒、铺巾,利用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骨折进行固定。结果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床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术后3-7天患肢不负重情况下扶拐下地活动。随访13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周。1例主钉切出,无髋内翻、骨折不愈合、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PFNA在治疗Evans 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明显优越性,治疗效果好,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中西医治疗甲状腺炎的体会

    目的:研究中西医治疗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62例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退热、甲状腺缩回、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有24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0.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退热、甲状腺缩回、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不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使临床疗效大大提升,促进患者疾病好转,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钊;李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短疗程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MPP随机分为二组,均给予常规红霉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2.0mg/kg.d),静脉点滴,连续使用3-5d,观察两组患儿退热、咳嗽缓解、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MPP,可有效缓解发热等临床症状。

    作者:卢正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期妊娠引产并发羊水栓塞临床分析及防治

    为了探讨行中期妊娠引产术时如何避免或降低并发羊水栓塞,如何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回顾性总结自2011年以来自愿到我站因计划外怀孕或胎儿发育不良等因素要求终止中期妊娠者。其中抢救成功3例中期妊娠引产者并发羊水栓塞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全麻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全麻是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进入体内,抑制中枢神经,使神智(暂时)消失的全身麻醉。现在可以肯定的认为,施行全麻的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的病人。全麻可致下肢血流减少5%,使红细胞变形性减弱,血液黏滞性增高。另外,手术中全身麻醉长期仰卧,肢体制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也可使血流滞缓,有利于DVT形成。

    作者:胡晓寅;乔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52例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痰标本分枝杆菌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的分析,评价二种方法的差异性,了解阳新县疾控中心细菌学实验室分枝杆菌涂片镜检与培养方法的质量控制情况,及影响阳性检出率因素。方法痰标本直接涂片经抗酸染色,光学显微镜镜检法;痰分离培养法。结果痰分离培养阳性率32.1%,直接涂片法阳性率11.5%,二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有差异(P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分离培养法阳性检出率高于直接涂片法,二种方法能够相互印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郭赞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普外科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普外科急腹症的治疗方法,观察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综合分析。方法把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即对急腹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即采用传统手术的方案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来观察普外科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组急腹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手术成功率达96.03%之高;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手术成功率为52%,两者之间的差距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具有小切口、快恢复、少并发症的特点,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

    作者:姚景富;王丽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助产士职业暴露防护方法

    目的:为保护助产士的职业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接产人员因工作暴露于各种血源性病原体和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而产生的职业伤害。方法2012年医院创建JCI医院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职业暴露防护及报告管理制度、培训制度;采取消除风险、工程控制等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后,对照2011年、2012年、2013年助产士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2012年、2013年我院助产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比2011年逐年下降。结论完善的制度和防控体系、采取有效的方法、严格执行职业暴露防控措施是有效预防助产士这一职业暴露高危群体发生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穗平;刁笑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与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价值和影响,以供参考。方法将本社区108例高血压患者纳入本研究,均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自我管理评分进行记录,对比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评分的变化。结果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评分明显提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作者:何勤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优先吻合动脉的多手指离断再植的护理

    目的:探讨优先吻合动脉的多手指离断再植的护理;方法术前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必要的术前谈话,告知患者手术时间长;再植指存在风险,手术步骤等,消除患者顾虑,以便密切配合手术,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术后护理注意患肢保暖,加强基础护理,做好疼痛的护理,密切观察再植指血运的及肢体肿胀程度,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加强健康教育;结果37例多手指离断患者,两指离断27例54指;三指及以上离断10例,共36指,共再植90指,存活84指,存活率93.33%。

    作者:杨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6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andamouthdiseaseHFMD)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以期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此病,早期诊断,规范有效治疗,减少死亡及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对2013年07月01至2013年07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出院收治的60例重症HFMD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基本信息:60例HFMD年龄分布于4岁6月以内,平均1岁9月,中位数年龄1岁8月,男女比例33:27,地区分布:重庆地区37人(61.7%),四川地区22人(36.7%),西藏地区1人(1.6%)。城镇患儿17人(28.3%),农村患儿43人(71.7%)。2)本组HFMD病例全年均可发病,但在7月份左右有集中趋势。4)多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疼,意识障碍,惊跳和惊厥。5)病原学检测:50例病人做了血EV71-IgM抗体检测,39例阳性(78%),其中合并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2%),合并EB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2%),PCR检测,,但患儿并无麻疹和EB病毒感染的相应临床表现,考虑麻疹病毒IgM抗体、EB病毒IgM抗体与EV71-IgM抗体有交叉抗原的可能。9例病人做了脑脊液检查,EV71抗体阳性7例(77.8%);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及蛋白多为正常。6)本研究头疼6例(10%),共济失调2例(3.3%),脑膜刺激征5例(8.3%)。7)影像学检查:43例做了CT检查,异常4例(9.3%)。7例做了MRI检查,异常5例(71.4%)。MRI优于CT。52例做了脑电图检查,异常26例(50%)。8.治疗转归:46(76.6%)例临床治愈出院,9例(15%)好转要求出院;1例放弃治疗;3例转ICU治疗,1例死亡;4例遗留不同程度迟缓性瘫痪。结论本研究EV71感染率高,重症病例多见于EV71感染;血清学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脑脊液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头颅CT检查和头颅MRI检查有助于评价病情和病灶定位,MRI优于CT;脑电图检查异常率高,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监测病情变化。遗留不同程度迟缓性瘫痪的患儿出院后都应该随访至少6月到1年。

    作者:宿敏;胡书佳;周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肺结核大咯血窒息的急救措施和护理对策

    肺结核大咯血是肺科常见急重症之一,一次咯血300 ml或24h咯血≥500m l为大咯血。大咯血多见于结核空洞内小动脉破裂的患者,其特点是发病急,如抢救不及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窒息、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加强临床观察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肺结核大咯血患者29例。经过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8例,均行急诊P C I术治疗。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59例患者采用肝素治疗为对照组,59例患者采用替罗非班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分级情况、术后出血情况、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组织再灌注分级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心肌组织再灌注状况,明显降低术后出血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慧斌;谷红涛;唐海燕;孙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滋肾养阴法治疗鼻衄

    鼻衄一证始见于《内径》。《灵枢·百病始生篇》云:“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凡血液不循常道上溢鼻窍而出者,谓之鼻衄。

    作者:李志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针刀治疗236例弹响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与分析小针刀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使用小针刀治弹响指患者236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于局部侵润麻醉后进行小针刀治疗,观察该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患者中治愈219例,占92.80%,好转15例,占6.36%,无效2例,占0.85%,总有效率高达99.15%。结论行小针刀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且具有操作简便,伤害性较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辉;李建生;毛科旺;杨生旺;李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依那普利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我院47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常规疗法联合依那普利治疗、5~10mgpo,2次/d,血压正常后以小剂量服用。对照组23例仅给予常规疗法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78.26%,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结论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其疗效好,副作用小。

    作者:张立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部热挤压伤患者的经验性诊疗与分析

    热挤压伤是热力和机械压力所致的一种复合伤。主要发生在手部,背侧多于掌侧。热挤压伤有热及挤压两种致伤因素,因滚筒或压板间有一定间隙,碾压的力量多不大,指骨或掌骨骨折的发生率不高,但有软组织包括血管壁、肌腱、神经的挤压伤。

    作者:贺荣鹏;李大为;于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我院儿内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我院住院患儿医院感染情况,提出相应的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儿内科住院就诊的1241名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分析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结果在1241名住院患儿中,感染64名,感染率为5.1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且临床诊断以病毒感染为主,住院时间越长,年龄越小,越容易感染。结论加强病房管理,对患儿加以隔离,提高医护人员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儿内科病人的感染。

    作者:杨改月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究抗生素在治疗上的合理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以利于治疗上的合理使用。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类药物处方的资料,回顾每张处方中抗生素药物应用的使用类型、药物剂量、联合用药以及合理性使用的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予以全方位考核、评价、汇总,然后制定合理用药制度及考核方法等对临床治疗用药进行监督。结果考核前治疗上合理用药率为68.91%(778/1129),而考核后合理用药率为87.62%(1040/1187),考核前后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合理抗生素用药制度,对合理用药进行严格考核,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

    作者:陈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电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电针于肘部原始点联合阿是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肘部原始点、阿是穴以及外关给予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阿是穴、手三里及外关给予电针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3d、1周、1月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在治疗后3d .1周、1月时,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比为84.4%、96.9%、100.0%,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8.1%、65.6%、81.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3个月随访时发现,对照组患者有7例复发,实验组无复发,实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肘部原始点和阿是穴能够活血镇痛、温通经脉,对肱骨外上髁炎有显著地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妹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围手术期的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就是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一、自体输血的优点1.不需要检测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杜绝了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

    作者:侯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