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D64、IP-10及CRP检测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吴依萍;王建

关键词:儿童, 细菌感染, CD64, IP-10,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评价CD64、IP-10及CRP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儿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细菌感染儿童86例,非细菌感染儿童45例及健康儿童3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64指数、ELISA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IP-10及CRP的含量.结果 细菌感染组的WBC计数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及非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IP-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细菌感染组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D64荧光指数截断值为7.326时,其诊断灵敏度为86.05%,特异度为91.11%,诊断效率均优于单独应用CRP、IP-10;当联合应用CD64指数、IP-10及CRP 3项指标,诊断的灵敏度上升为94.19%,而特异度为88.89%.结论 联合CD64指数、IP-10及CRP检测对提高儿童早期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儿童早期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2种食源性微生物胶体金银染技术的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可视化快速检测食源性微生物的新方法.方法 设计与沙门菌Inva基因,大肠杆菌uidA基因5'端和3'端互补的巯基化探针和氨基化探针以及靶探针.氨基化探针连接醛基化玻片,并与提取的靶DNA或靶探针互补连接,靶DNA或靶探针另一端再与巯基化探针连接形成复合结构;利用胶体金生物亲和性好的特点,让胶体金和巯基化探针连接,银染放大信号,检测微生物.结果 靶探针和靶DNA与两种探针杂交时分别选择1 mmol/L、100 nmol/L、1 nmol/L、100 pmol/L、1 pmol/L 5种浓度,并用不同靶DNA作对照;探针低浓度为1 pmol/L,细菌靶DNA低浓度为1 pmol/L,银染结果肉眼清晰可见.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扩增Inva基因和uidA基因,分别得到400 kb和300 kbPCR产物,并与探针杂交银染,也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清晰结果.结论 该方法可以快速、简便的检测食源性微生物,市场前景广阔.

    作者:马生龙;李云霞;马莉萍;聂莹莹;韩根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95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单纯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9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营养因子变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中TP、ALB、PreALB、TG、TC和LDL浓度均低于肝硬化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GLB高于肝硬化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与肝硬化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16++CD56+水平明显降低,IgG、IgA明显上升,补体C3和C4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发生进一步恶化,改善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加强卫生护理,对预防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黄振强;郑海雅;曲春生;王朋;戴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iR-29a、miR-342-5p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iR-29a、miR-342-5p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本院确诊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观察组)和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miR-29a、miR-342-5p水平,外周血中糖脂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miR-29a、miR-342-5p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脂质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载脂蛋白A1(ApoA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9a、miR-342-5p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直接用于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程度的评估.

    作者:陈军;吕颖;王大会;黄倩芳;曾信幸;杨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诱导痰细胞学计数及支原体DNA检测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MPP)主要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及青壮年,其临床主要的病理改变为间质性炎.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MPP占小儿肺部疾病的30%左右,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者威胁患儿的生命.国内外研究中均显示呼吸道MP感染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2,3],混合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以及其他非典型病原体,早期诊断及早治疗能够促进本病的治愈.

    作者:曹娟;俞文娴;毛礼萍;吕小萍;管敏昌;汪官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卷心菜粉中联苯菊酯、溴虫腈和氟虫腈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卷心菜粉里的联苯菊酯、溴虫腈、氟虫腈,并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以乙腈为提取剂,加入PSA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提取液分别采用GC-ECD和GC-MS选择离子模式进行检测.结果 2种方法中相关系数都在0.999 0以上,3种农药残留的相对标准偏差GC在4.5% ~5.4%,GC-MS在0.7%~1.0%;低检出限GC为0.001 0 mg/kg~0.002 7 mg/kg,GC-MS为0.002 1 mg/kg~0.017 0 mg/kg.结论 提取方法简单、快速且试剂用量少,GC和GC-MS检测方法均可达到分析要求,GC-MS检测方法可避免出现假阳性的情况.

    作者:郭红勤;詹磊;宋耀英;王检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12年-2016年义乌地区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义乌地区近5年疟原虫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为本市疟疾防疫提供科学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2012年-2016年本院初诊疑似疟疾及不明原因发热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疟原虫抗原检测和血涂片镜检.结果 2012年-2016年本院收治疑似疟疾及不明原因发热者共1 128例,总阳性率为8.2%;不同人群感染疟原虫发病情况不同,其中阳性组平均年龄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5,P<0.001);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外籍高于非外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8.008,x2=87.073,P<0.001);92例确诊患者中,以间日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感染为主,占总阳性率的95.7%.结论 本市近年来疟疾疫情保持稳定水平,但外籍人口仍是疟疾主要管理对象.夏秋季采取防蚊灭蚊措施、积极治疗与管理患者、提高防病意识,可有效控制疟疾的感染与传播.

    作者:俞虹;吴青娟;傅晓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检测中晚期肺癌患者使用抗PD-1抗体药物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刺激性和抑制性免疫检查点表达的变化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

    目的 探究抗PD-1单抗治疗前后免疫检查点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集16例接受抗PD-1单抗治疗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分别于每次治疗前收集.通过流式细胞的方法检测PD-1、CTLA-4、TIM-3、LAG-3、BTLA、CD160、Ki-67、OX40和GITR在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两周期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效和无效2组,组间比较发现PD-1、CTLA-4和Ki-67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无效组基本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组PD-1、CTLA-4、LAG-3、BTLA、CD160和Ki-67表达在免疫治疗后有不同程度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个免疫检查点的表达与疗效有关,且可作为早期预测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指标.

    作者:杜无双;胡毅;焦顺昌;柳俨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45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细菌感染病原菌的分离部位、种类及耐药性,为合理有效的防治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肝移植病区患者术后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82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45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率为73.10%;182株病原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和胆道分泌物,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多数呈高耐药性,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50%;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以呼吸道和胆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为多重耐药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术后医院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程燕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原菌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7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 720例患者中,感染的有60例,共分离出9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6株,占47.92%;革兰阴性菌40株,占41.6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完全耐药,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有较高的耐药性,其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完全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是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的危险因素多,临床需加强防护措施.

    作者:孙永宁;王福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沙利度胺联合顺铂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沙利度胺联合顺铂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顺铂组(A组给予1 mg/L的顺铂进行干预)和不同浓度沙利度胺联合顺铂组(B、C、D组),分别进行100 mg/L、200 mg/L、400 mg/L的沙利度胺和1 mg/L的顺铂临床干预,测定细胞增殖、细胞迁移、侵袭恶性生物学行为情况.结果 D组药物作用12 h、24h、36 h、48 h时,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A、B、C组,B、C、D组Hela细胞抑制率依次升高.D组药物作用12 h、24h、36 h、48h时,细胞的迁移率、细胞的穿膜数均明显低于A、B、C组,B、C、D组Hela细胞迁移率及细胞穿膜数依次降低,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顺铂有助于抑制Hela细胞增殖和迁移.

    作者:申自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资质认定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不符合项分析及改进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UMS)是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实现以实验室检验检测过程为主线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是集现代化管理思想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一项崭新的应用技术[1].随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不断发展,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纳入质量管理和控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杨凤华;吴丹青;张鹏;沈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前列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流、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CI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前列地尔,对比2组患者冠脉血流、脂质代谢以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DA、AOP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组患者抗氧化物GSH-PX、SOD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治疗后观察组SPV、DPV、CTVI、CFV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有助于冠心病PCI术后冠脉血流、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

    作者:韩会来;尹红;吕国芬;秘向平;李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微探头超声内镜结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整片切除术诊断治疗胃黏膜隆起性病变

    目的 评估微探头超声内镜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指导选择不同微创手术方案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182例,行EMR或ESD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82例胃黏膜隆起性病变,息肉、间质瘤、脂肪瘤、平滑肌瘤和神经内分泌瘤是主要病变.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对脂肪瘤的灵敏度高为100.00%,其次是神经内分泌瘤、间质瘤、息肉;但对平滑肌瘤的灵敏度仅为43.75%,诊断效能较差.微探头超声内镜对来源于固有肌层病变诊断错误率较高,说明微探头超声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低回声病变诊断效率比较差.起源于固有肌层的病变术中出现出血和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黏膜下层和黏膜肌层.结论 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可以对胃黏膜隆起性病变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可作为内镜手术前的常规术前检查.

    作者:陈明彤;李敏;马骥;杨周亮;应丽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应用5-氮杂胞苷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P14ARF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干预的研究

    目的 观察5-氮杂胞苷对PTC细胞株P14ARF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梯度的5-氮杂胞苷培养PTC细胞株;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ing检测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处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后P14AR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处理PTC细胞株后P14ARF基因的甲基化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5-氮杂胞苷处理后的PTC细胞株的增殖情况.结果 实时定量PCR检测随着5-氮杂胞苷浓度增加及处理时间的延长,PTC细胞株P14ARFmRNA表达水平逐步上调(P<0.05);P14ARF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经5-氮杂胞苷处理后的PTC细胞株中P14ARF基因的甲基化情况下降,出现去甲基化(P<0.05);采用CCK8法检测经5-氮杂胞苷处理后的PT℃细胞株增殖速度减慢(P<0.05).结论 P14ARF在PTC是存在甲基化的,5-氮杂胞苷可以逆转P14ARF的甲基化状态,抑制PTC细胞株的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为临床靶向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分子生物学的依据.

    作者:权明明;陈珍珍;梁勇;戴岳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抗缪勒管激素联合硫酸脱氢表雄酮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检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中抗缪勒管激素(AMH)、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72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24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为实验组,分别检测AMH、DHEAS、SHBG、睾酮(T)水平.结果 PCOS组AMH、DHEAS、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OS组SHB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DHEAS与SHBG呈负相关(r=-0.232,P<0.01).结论 AMH、DHEAS、T与PCOS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可以为临床诊断PCOS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作者:沈涌海;邱媛;施新颜;王智毅;程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豆制品中3种甲基咪唑类化合物

    目的 建立豆制品中同时测定4-甲基咪唑、N-甲基咪唑及2-甲基咪唑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水提取,强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用HILIC色谱柱以乙腈-5 mmol/L乙酸铵溶液(9+1,V/V)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在串联质谱的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3种化合物在20 ng/ml~ 400 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4,方法的测定低限为10 μg/kg,平均回收率为92.0%~110.1%,RSD为2.9%~8.3%.利用本法对市售豆制品中的甲基咪唑类化合物进行检测,4-甲基咪唑检出率为84%,N-甲基咪唑检出率为7%,2-甲基咪唑检出率为1%.结论 本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豆制品中4-甲基咪唑、N-甲基咪唑及2-甲基咪唑的检测.

    作者:王颖;黄璐瑶;余晓琴;闵宇航;黄泽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香菇、干茴香、干花椒亚硫酸盐检测方法比较

    亚硫酸盐是一种传统、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抗菌、防变质、漂白等作用[1].自20世纪以来,亚硫酸盐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长期摄入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盐可引起血液和肺组织细胞的炎症与损伤,还可引起哮喘及慢性和急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甚至与肺癌的发生有关.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盐对生物的损伤是确定的,具有全身的毒性,人体若过量摄入会造成咽喉疼痛、胃部不适及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因此各国纷纷出台相关的法规确定食品中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的残留量.各国对多种食品中亚硫酸盐的允许用量做了明确的规定[2-4].

    作者:刘芸;李志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甲基异戊基甲酮

    目的 研究并建立气相色谱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甲基异戊基甲酮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甲基异戊基甲酮气体,样品经二硫化碳解吸,FFAP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 甲基异戊基甲酮检出限为0.030 μg/ml,检测值为0.030 μg/ml ~6 000 μg/ml,平均解吸效率为95.91%,吸附容量为18.35 mg,10 d内稳定效率为95.04%,试验条件下能够将甲基异戊基甲酮与工作场所空气中可能存在的苯、甲苯、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正己烷、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酮等干扰物分离.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结果可靠,各项指标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中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的要求,可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甲基异戊基甲酮浓度的测定.

    作者:李仓廪;宋利群;邹薇;李龙;张志虎;邵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台州地区门诊患者淋球菌、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台州地区门诊患者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对2016年台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疑似NUC门诊患者进行NG、UU和CT核酸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65例疑似NG门诊患者中,检出阳性患者127例,阳性率为9.30%;1 661例疑似UU门诊患者中,检出阳性患者676例,阳性率为40.70%;3 799例疑似CT门诊患者中,检出阳性患者417例,阳性率为10.98%.各年龄段阳性率不同,20岁~40岁阳性患者多.混合感染中以UU+ CT感染常见.结论 台州地区门诊患者NUC感染率各不相同,其中UU感染率高.男性易感染NG和CT,女性易感染UU.SAT技术在NG、UU和CT核酸检测中具有灵敏度高,方便快捷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许美芬;梁玲芝;徐友文;吴晓宇;陈贤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流行病学特点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6月CAP患儿150例,根据肺炎轻重程度分为2组,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并比较二者对CAP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影响,比较细菌性肺炎与非细菌性肺炎的早期干预结果.结果 细菌性肺炎患儿PCT、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住院第1d PCT检测阳性率为85.62%,随着治疗的进展,住院第3d、第5 dPCT阳性率下降为53.27%、32.55%.重度肺炎组中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轻度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PCT、CRP水平均能反应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效果.

    作者:陈金锦;朱光明;车惠琴;吴秋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