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总提物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研究

高丽杰;杨丽君;黄志强

关键词:丹参总提取物, 运动性疲劳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总提物(DSH)对小息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方法:采用转轮式疲劳仪制备小鼠疲劳模型,测定运动力竭时间、血乳酸(LD)、血尿素氮(BUN)和肝组织中肝糖元(HG)含量,观察丹参总提物的抗疲劳作用;测定血清乳酸脱氮酶(LDH)活性、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Hb)以及氧化损伤指标骨骼肌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丹参总提物抗疲劳作用的相关机制.结果:DSH可明显延长实验小鼠运动力竭时间,显著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LD和BUN含量,提高小鼠血清LDH活性,显著增加HG的储备量和降低血清MDA含量结论:DSH具有明显的扰疲劳作用,其抗疲劳机制可能与增加乳酸脱氮酶活性、肝糖元储备以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NAFLD有良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笔者就近些年中医药研究成果从病因病机、实验研究、临床治疗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指出在中医药现代化环境下应提高之处.

    作者:李荫龙;邢淑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成药的治则治法及临床应用

    近年来,中成药在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冠心病与心律失常等疾病方面的使用日渐广泛,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大都以活血化瘀为主,有的辅以理气止痛,有的则偏重补益气阴,而在豁痰宣痹、宣通心阳等方面并未涉及.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数量还比较少,本文所述药物即是通过补益气阴、活血化瘀达到其治疗效果.总之,现今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大都只偏重一点,在使用中也大都并未严格遵从中医辨证论治法则,在今后的临床研究及使用中应加以注意及改善.

    作者:迟德军;刘淑惠;马涛;王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治探析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临床尤以腹泻型多见.西医疗效不佳,中医认为肝郁脾虚是导致此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并与安养心神、消积导滞、活血化瘀等法合用,可收良效.

    作者:李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对国外中医药相关信息的需求调查及对策研究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业内人士对国外中医药相关信息的需求现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信息的获取途径、信息的需求状况三方面进行调研.结果:①数据库检索为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81.50%),同时调查者对文献的科学性、学术性、及时性等也呈现出越来越高的需求;②文献类型主要以期刊类文献(90.50%)、图书类文献(82.50%)、学位论文(64.63%)、专利文献(47.88%)为主,另外对会议论文、内部刊物也有一定需求;文献语种以中文(98.00%)为主,其次为英文(50.75%),另外德文、日文、法文等小语种文献也有需求;③对国外中医药相关信息有需求者占81.5%,其中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所获取的国外中医药相关信息有80%为译后的中文信息;24.25%的调查者认为所查阅的文献能满足其需求,75.75%得不到完全满足.得不到满足的原因包括文献类型不全、学科覆盖不够、电子版文献更新慢、相关数据库缺乏、文献检索能力有限、全文获取收费等.结论:本次调研结果表明,业内人士对国外中医药相关信息的需求表现为多样性、时效性、无偿性和易读性.

    作者:樊红雨;储戟农;高荣慧;李薇;孟凡红;潘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杜仲、千年健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探讨

    目的:探讨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单味中药杜仲、千年健对去卵巢所致大鼠骨质跳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7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杜仲组以及千年健组6组.给药3个月后,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对不脱钙骨切片进行形态计量,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大息怒胫骨OR和MSC OPG、RANKL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杜仲组、千年健组胫骨TBV%显著增高,TRS%明显降低,千年健组TFS%、MAR、OSW明显降低,杜仲组无显著性变化;千年健组OB和MSC OPG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RANKL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降低;杜仲组OB和MSC RANKL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千年健不仅可以增加OB和MSC OPG蛋白及其mRNA表达,还能抑制RANKL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而杜仲是通过抑制OB和MSC RANKL蛋白及其mRNA表达达到治疗骨质硫松症作用的.

    作者:张颖;Gary Guishan Xiao;荣培晶;刘梅洁;汪文莱;王少君;于智敏;刘红;潘静华;于峥;赵宏艳;鞠大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电子病历中医科研数据采集过程中质量问题及对策

    针对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项目建设和推广过程申,在中医电子病历数据采集系统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于对科研数据的质量严格管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时性.

    作者:宋红梅;刘保延;何丽云;张润顺;周霞继;周雪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是现代医学心身疾病的一种,它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由于其牵沙的学科范围广泛,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而注重整体观的中医学对于情志致病早有所阐述.为了明白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与机制,本研究对证候要素的得分及抑郁焦虑状态的关系进行探讨,借以了解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与抑郁焦虑状态之间的关系.

    作者:魏建雄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量表的分析与展望

    简述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量表在量表内容、适用对象、适用范围、条目权重等方面临床应用的一些问题,提出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吸取西医量表的精华,引进现代临床科研技术及方法建立能确切反映中医药治疗中风优势和特色,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反应度的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I表,对完善动态评估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平平;高颖;曹克刚;马斌;刘璐;辛喜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北京市周口店镇农村社区居民睡眠状况初步调查

    目的:了解城市郊区农民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探讨影响农村社区居民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周口店镇4个农村社区共收回有效问卷306份,PSQI评分>7分者40.5%,睡眠障碍治疗率低(48.4%),对生活工作影响多(42.5%),对睡眠卫生知识了解少(36.9%),居民对良好睡眠的期望值高,希望进一步改善睡眠者59.2%,慢性病并发睡眠降碍高于普通人群.结论:城市郊区农民睡眠降碍发生率高,且多与常见慢性病同时存在,睡眠卫生知识匮乏,对睡眠健康关注度低.

    作者:刘春生;刘艳骄;李玉华;王庆革;寇海川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应用砂仁治疗3例手足逆冷症疗效观察

    砂仁是热带和亚热带姜科植物的果实或种子,是中医常用的芳香性药材之一.目前药用砂仁主要有3种,而以广东阳春县所产为地道,且入药后疗效比较显著.砂仁始载于<药性论>,在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应用历史,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均有记载.

    作者:栾永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翁维良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辨证思路

    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验案举例等几方面探讨翁维良教授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的辨证特点并进行总结介绍.翁维良教授重视病症结合.擅长冠心病的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尤其重视瘀血辨证.强调舌诊在瘀血辨证中的重要性,治疗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和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秋艳;董延芬;张东;王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化石利胆汤对ERCP、EST、ENBD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石趋势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自拟化石利胆汤对逆行胰旋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弃胆管引流术(ENBD)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石趋势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已行ERCP、EST、ENBD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75例.空白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杭感染、抑酸、抑醉和补液治疗,中药组在)A上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化石利胆汤.测定2组患者术后第1、4、7天胆汁中的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胆固醇(ch)、磷脂(PL )、胆盐(BS),计算出UCB%、致石指数(LIc )、胆汁综合成石趋势Z值,并剧定胆汁中的氨基己糖含量.结果:术后第1天对照组与中药组比较,UCB%、LIc、Z值、氨基己籍值无显著差异(P >0.05).中药组在术后第7天UCB%、LIc、Z值、氛基己特明显下降,与术后第1天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Z值<44.7,已低于胆汁成石趋势指数,说明有第7天胆汁有逆转趋势;术后第7天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UCB%、LIc、Z值、氨基己糖均有明显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化石利胆汤具有调节胆汁成分的作用,抑制胆石形成的趋势,从而起到化石、防石的作用.

    作者:巩阳;林一帆;麻树人;王长洪;陈山泉;陆宇平;高文艳;刘杨;季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眼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72h后脑皮质B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于再灌注72h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RQ-PC R、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皮质BDNF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下降,脑皮质BDNF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上升(P<0.01).结论:眼针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BDNF表达水平.

    作者:王哲;高原;马贤德;赵金茹;井欢;关洪全;王德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医分期辨证配合激素治疗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分期辨证配合激紊治疗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临床疗效以及中药对激素撤除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例成人C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分期辨证配合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比较2组血小板计数变化、临床疗效和激素撤除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显效率+良效率为80%,对照组显效率+良效率为56.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平均激素撤除时间为183.6d±16.7d,对照组平均激素撤除时间为228.4d±17.9d,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分期辨证配合激素治疗成人CUP有一定优势,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激素撤除时间,对防止激素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代喜平;高红霞;陈艳红;梁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丹参总提物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丹参总提物(DSH)对小息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方法:采用转轮式疲劳仪制备小鼠疲劳模型,测定运动力竭时间、血乳酸(LD)、血尿素氮(BUN)和肝组织中肝糖元(HG)含量,观察丹参总提物的抗疲劳作用;测定血清乳酸脱氮酶(LDH)活性、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Hb)以及氧化损伤指标骨骼肌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丹参总提物抗疲劳作用的相关机制.结果:DSH可明显延长实验小鼠运动力竭时间,显著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LD和BUN含量,提高小鼠血清LDH活性,显著增加HG的储备量和降低血清MDA含量结论:DSH具有明显的扰疲劳作用,其抗疲劳机制可能与增加乳酸脱氮酶活性、肝糖元储备以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高丽杰;杨丽君;黄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医药膳养生治病的应用原则

    中医药膳作为中华医学文化和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结合点,是中华文化几千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瑰宝,可以使人们在品尝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的同时起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中外人士的欢迎,但药膳在制作和应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原则和规范.本文对药膳在应用过程中应遵守的主要原则进行了简要阐述.

    作者:刘铭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对全国范围内五运六气布点观察的思考——王冰选点划线分九域的启示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丰富多样.而在对五运六气热议的今天,确证其涵盖性、变通性、指导性,成为研究者的课题.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若干观察点,记录、回顾、印证、预测当地自然环境、气候与人的关系,积以时日,总其大者,才能基本明确五运六气的功效并加以利用.但是这些观察点怎么确立并依据什么?王冰的一则注解为我们划好线、选好点起到了导向作用.

    作者:李俊龙;李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帕金森病中医病机学说探讨

    目的:深化帕金森病中医病机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帕金森病病机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深入探讨帕金森病病机.结果:研究认为帕金森病病机为肾精亏虚为本,肝风内动为标,因虚而致瘀,并提出帕金森病病机新假说--以肾为中心、肾脉为枢机的肝-肾-脑抽功能失调.结论:肾虚为帕金森病的基本病机.

    作者:闫川慧;张俊龙;郭蕾;李东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健脾疏肝解毒散结法治疗乳腺癌探析

    乳腺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长,已严重困扰女性健康.中医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从中医健脾疏肝,解毒散结法治疗乳腺癌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提高疗效.

    作者:李可馨;曹勇;宋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周玉萍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周玉萍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凭借其对中西医理论知识较深的造诣和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中西医相结合,找好靶器官,做好契入点,深入研究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律失常,获得较好的疗效,使其对心悸的概念、成因、治法有其独创的见解.周教授撰写有(实用中西医结合心律失常学>,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多项科研成果,余有幸侍医,受益非浅,现将我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刘宇宁;周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