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高原;马贤德;赵金茹;井欢;关洪全;王德山
观察符合诊断条件的CRF患者120例,拟定脾胃证候诊断标准及中医脾胃证候积分,以探讨临床症状分布、临床体征分布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CRF患者脾胃证候有本虚标实之分,脾胃本应中以脾胃气虚证在CRF各期中出现频次高,脾,标实证中以脾胃湿浊在CRF各期中为多见,脾胃本虚标实证中则以脾胃气虚湿阻证更为常见;脾胃证候的演变规律,以脾胃亏虚为病之常,脾胃升降失常为病之变,脾胃阳衰为病之甚;脾胃虚证的病机演变依次为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脾胃阳虚→脾不统血;脾胃功能失调是病变的重要环节,且贯穿于慢性肾衰竭的始终.
作者:焦安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黄精减毒颗粒剂对美沙酮维持导致不良反应的控制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第一戒毒门诊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口服黄精减毒颗粒剂和美沙酮,对照组R服美沙酮.结果:治疗组对便秘、性功能障碍(阳痿)、闭经、自汗、排尿困难和乏力的有效率分别达95.00%、86.25%、66.67% 、90.00%、87.50%和78.75%,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黄精减毒颗粒剂能有效控制美沙酮维持导致的综合不良反应,对提高美沙酮维持的依从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晗;韩铁军;朱军红;叶方;王鹏;严峻;王俊丽;刘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田氏,男性,64岁,湖南湘西自治州人,2009年11月30日因反复喘憋6年就诊.2003年出现双侧胸腔积液并反复发作,于湖南湘西州医院反复抽胸水,诊断为顽固性胸水,抗结核及口服利尿治疗效果不佳.2009年3月23日来北京协和医院查胸部,CT结果为双肺多发肺动脉狭窄、扩张及闭塞,慢性肺栓塞后遗改变不除外,左上肺、下肺静脉狭窄,双肺多发肺大泡,双上肺多发索条结节影,右下肺背段片影,升主动脉扩张,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左下肺压缩性肺不张,双侧叶间胸膜增厚.
作者:张立山;戴雁彦;王彦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脉络病变辨证方法是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充分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资料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血管病变的认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从辨发病因素、辨营卫气血、辨寒热虚实、辨络形络色、辨个体差异、辨理化检查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对临床脉络病变正确辨证施治与遗方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袁国强;吴以岭;贾振华;魏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神阙穴配合药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首日上午服米非司酮并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次日上午服米索前列醇,胎儿娩出后清宫并肌注10u缩宫素.艾灸组按对照组治疗的同时结合艾灸,在注射利凡诺后灸取神阙穴、关元穴,每次15min,8h 1次,共4次.结果:艾灸组在胎儿娩出时间、胎盘娩出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神阙、关元穴可缩短中期妊娠引产患者胎儿娩出时间、胎盘娩出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
作者:江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针对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项目建设和推广过程申,在中医电子病历数据采集系统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于对科研数据的质量严格管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时性.
作者:宋红梅;刘保延;何丽云;张润顺;周霞继;周雪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试行建立中医骨伤推拿基本手法技术规范(标准).方法:采用联网数据库检索及人工对教材、专著检索、问卷调查、临床测评和专家论证等综合分析、评价方法.结果:从CNKI、万方和中医药数据库中检出手法频次分别为3326、12864和8131,从81本骨伤推拿教材、专著中检出手法196种.回收有效问卷276份(92%),88.0%的人支持建立此规范(标准).在确定骨伤推拿基本手法范围、条目和框架基础上,编制了首部骨伤推拿墓本手法技术规范(标准).经16个省市23家医院151名骨伤推拿专家的缘合测评,认为技术指标适当的频次达80532/84554(95.3 % ).结论:研究、编制首部中医骨伤推拿基本手法技术规范(标准),对于骨伤推拿手法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金学;朱立国;高云;张兴平;王尚全;赵敏;蔡静怡;曹勇;顾骐;刘洪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对这类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是维护人类健康的一项重要任务.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作为炎症反应标记物,在人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一定作用,血清CRP浓度在判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稳定性及严重程度上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越来越被医学界重视.本文就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旨在寻求冠心病辅助诊断与中医辨证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化、量化指标,为中医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红祥;张喜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朴肾活血汤治疗原发性病经74例并随证加减.结果:治疗74例,痊愈5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1.89%.结论:补肾活血汤可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马霞;吴国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疏肝解郁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合并中药治疗,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氮澳酸西酞普兰片.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结论:针药并用疏肝解郁法治疗抑郁症疗效较满意.
作者:吕沛宛;郑伟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深化帕金森病中医病机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帕金森病病机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深入探讨帕金森病病机.结果:研究认为帕金森病病机为肾精亏虚为本,肝风内动为标,因虚而致瘀,并提出帕金森病病机新假说--以肾为中心、肾脉为枢机的肝-肾-脑抽功能失调.结论:肾虚为帕金森病的基本病机.
作者:闫川慧;张俊龙;郭蕾;李东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周文泉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因中医老年病医疗中心学术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50年的临证和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心、脑、肾血管疾病经验,尤其是在治疗肾病尿毒症方面成效卓著,现就其治疗肾病尿毒症的经验作一概迷.
作者:程薇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近年来,中成药在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冠心病与心律失常等疾病方面的使用日渐广泛,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大都以活血化瘀为主,有的辅以理气止痛,有的则偏重补益气阴,而在豁痰宣痹、宣通心阳等方面并未涉及.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数量还比较少,本文所述药物即是通过补益气阴、活血化瘀达到其治疗效果.总之,现今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大都只偏重一点,在使用中也大都并未严格遵从中医辨证论治法则,在今后的临床研究及使用中应加以注意及改善.
作者:迟德军;刘淑惠;马涛;王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按西药常规治疗给予扩张脑血管、抗 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1付/d,水煎2次,共取汁400ml分早晚2次a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02组疗效比较,对照组平均秩次为35.06,治疗组平均秩次为45.49,Mann-Whitney U统计量为582.50,Wilcoxon W为1402.50,Z检验统计量为Z=-2.198,P =0.028(双侧),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X2 =6.646,v=1,P=0.010,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英敏;张大伟;蒋士卿;刘鸿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丹参总提物(DSH)对小息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方法:采用转轮式疲劳仪制备小鼠疲劳模型,测定运动力竭时间、血乳酸(LD)、血尿素氮(BUN)和肝组织中肝糖元(HG)含量,观察丹参总提物的抗疲劳作用;测定血清乳酸脱氮酶(LDH)活性、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Hb)以及氧化损伤指标骨骼肌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丹参总提物抗疲劳作用的相关机制.结果:DSH可明显延长实验小鼠运动力竭时间,显著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LD和BUN含量,提高小鼠血清LDH活性,显著增加HG的储备量和降低血清MDA含量结论:DSH具有明显的扰疲劳作用,其抗疲劳机制可能与增加乳酸脱氮酶活性、肝糖元储备以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高丽杰;杨丽君;黄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达原饮为明·吴又可所创的治疫名方,在疫病治疗中广泛运用,用于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日一至三发者,也是治疗湿邪内伏膜原证的要方,只要辨证符合邪伏膜原之病机者,均可运用本方.后世医家在本方基础上多有化裁变化,以适应疫病变化迅速的特点.本文试图探讨达原饮的方证特点,总结达原饮在古今疫病治疗中的运用情况,为临床治疗传染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彭鑫;汤尔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尼莫地平为对照,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药加西药组,以头晕残障调查表(D川)减分值为评价指标.观察3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药组或中药+西药组治疗后头晕残障调查表减分值较西药组高,其中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中药组时头晕残障调查表中情感因子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中药治疗眩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与西药治疗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刘红梅;杨霞;司维;鲁鲁;洪霞;宁侠;陈冬;吴小明;李涛;毛丽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李乾构教授在治疗胃痛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从胃痛的命名到基本病理生理、辨证和辨病结合到治疗要点、用药经验以及调养方法,皆有自己独特的心得,本文从7个要点予以简明阐述.
作者:朱培一;汪红兵;张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丰富多样.而在对五运六气热议的今天,确证其涵盖性、变通性、指导性,成为研究者的课题.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若干观察点,记录、回顾、印证、预测当地自然环境、气候与人的关系,积以时日,总其大者,才能基本明确五运六气的功效并加以利用.但是这些观察点怎么确立并依据什么?王冰的一则注解为我们划好线、选好点起到了导向作用.
作者:李俊龙;李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自拟化石利胆汤对逆行胰旋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弃胆管引流术(ENBD)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石趋势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已行ERCP、EST、ENBD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75例.空白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杭感染、抑酸、抑醉和补液治疗,中药组在)A上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化石利胆汤.测定2组患者术后第1、4、7天胆汁中的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胆固醇(ch)、磷脂(PL )、胆盐(BS),计算出UCB%、致石指数(LIc )、胆汁综合成石趋势Z值,并剧定胆汁中的氨基己糖含量.结果:术后第1天对照组与中药组比较,UCB%、LIc、Z值、氨基己籍值无显著差异(P >0.05).中药组在术后第7天UCB%、LIc、Z值、氛基己特明显下降,与术后第1天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Z值<44.7,已低于胆汁成石趋势指数,说明有第7天胆汁有逆转趋势;术后第7天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UCB%、LIc、Z值、氨基己糖均有明显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化石利胆汤具有调节胆汁成分的作用,抑制胆石形成的趋势,从而起到化石、防石的作用.
作者:巩阳;林一帆;麻树人;王长洪;陈山泉;陆宇平;高文艳;刘杨;季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