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周文泉治疗1例肾病尿毒症经验举隅

程薇薇

关键词:肾病, 心脑肾, 周文泉/中医药治疗, 临证经验
摘要:周文泉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因中医老年病医疗中心学术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50年的临证和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心、脑、肾血管疾病经验,尤其是在治疗肾病尿毒症方面成效卓著,现就其治疗肾病尿毒症的经验作一概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治探析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临床尤以腹泻型多见.西医疗效不佳,中医认为肝郁脾虚是导致此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并与安养心神、消积导滞、活血化瘀等法合用,可收良效.

    作者:李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翁维良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辨证思路

    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验案举例等几方面探讨翁维良教授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的辨证特点并进行总结介绍.翁维良教授重视病症结合.擅长冠心病的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尤其重视瘀血辨证.强调舌诊在瘀血辨证中的重要性,治疗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和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秋艳;董延芬;张东;王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顽固性胸水治验1例

    田氏,男性,64岁,湖南湘西自治州人,2009年11月30日因反复喘憋6年就诊.2003年出现双侧胸腔积液并反复发作,于湖南湘西州医院反复抽胸水,诊断为顽固性胸水,抗结核及口服利尿治疗效果不佳.2009年3月23日来北京协和医院查胸部,CT结果为双肺多发肺动脉狭窄、扩张及闭塞,慢性肺栓塞后遗改变不除外,左上肺、下肺静脉狭窄,双肺多发肺大泡,双上肺多发索条结节影,右下肺背段片影,升主动脉扩张,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左下肺压缩性肺不张,双侧叶间胸膜增厚.

    作者:张立山;戴雁彦;王彦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辨证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辨证加减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取血府逐瘀汤辨证加减结合常规治疗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之间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内各级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辨证加减治疗糖尿病是有较好疗效的.

    作者:刘乡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帕金森病中医病机学说探讨

    目的:深化帕金森病中医病机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帕金森病病机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深入探讨帕金森病病机.结果:研究认为帕金森病病机为肾精亏虚为本,肝风内动为标,因虚而致瘀,并提出帕金森病病机新假说--以肾为中心、肾脉为枢机的肝-肾-脑抽功能失调.结论:肾虚为帕金森病的基本病机.

    作者:闫川慧;张俊龙;郭蕾;李东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内服灌肠+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精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5例,中药(笔者自拟方剂)内服+灌肠,对照组25例,采用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组50例,中药内服灌肠+输卵管通液术.10d为1个疗程,共5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少腹双侧坠胀或一侧痛、腰骶痛等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中药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药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24%、86.36%、60%,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灌肠+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胆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输卵管通液术或单一的中药内服灌肠,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尼莫地平为对照,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药加西药组,以头晕残障调查表(D川)减分值为评价指标.观察3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药组或中药+西药组治疗后头晕残障调查表减分值较西药组高,其中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中药组时头晕残障调查表中情感因子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中药治疗眩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与西药治疗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刘红梅;杨霞;司维;鲁鲁;洪霞;宁侠;陈冬;吴小明;李涛;毛丽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化石利胆汤对ERCP、EST、ENBD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石趋势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自拟化石利胆汤对逆行胰旋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弃胆管引流术(ENBD)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石趋势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已行ERCP、EST、ENBD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75例.空白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杭感染、抑酸、抑醉和补液治疗,中药组在)A上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化石利胆汤.测定2组患者术后第1、4、7天胆汁中的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胆固醇(ch)、磷脂(PL )、胆盐(BS),计算出UCB%、致石指数(LIc )、胆汁综合成石趋势Z值,并剧定胆汁中的氨基己糖含量.结果:术后第1天对照组与中药组比较,UCB%、LIc、Z值、氨基己籍值无显著差异(P >0.05).中药组在术后第7天UCB%、LIc、Z值、氛基己特明显下降,与术后第1天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Z值<44.7,已低于胆汁成石趋势指数,说明有第7天胆汁有逆转趋势;术后第7天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UCB%、LIc、Z值、氨基己糖均有明显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化石利胆汤具有调节胆汁成分的作用,抑制胆石形成的趋势,从而起到化石、防石的作用.

    作者:巩阳;林一帆;麻树人;王长洪;陈山泉;陆宇平;高文艳;刘杨;季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降压益肾颗粒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及对肾血流的影响

    目的:通过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降压益肾颗粒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病人,观察超声肾血流参数并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RI降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肾Vd升高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降压益肾颗粒通过降低RI,提高肾血流速度,改善肾脏血流进行肾脏保护.

    作者:严冬;方祝元;钱玉良;杨益虎;陈剑;符步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封髓丹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封髓丹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性别、年龄随机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封髓丹加减,对照组给予鼻渊舒口服液,7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后停药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髓丹治疗慢性鼻窦炎有良好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莉;王俊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黄精减毒颗粒剂对美沙酮维持不良反应的控制效果的研究

    目的:观察黄精减毒颗粒剂对美沙酮维持导致不良反应的控制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第一戒毒门诊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口服黄精减毒颗粒剂和美沙酮,对照组R服美沙酮.结果:治疗组对便秘、性功能障碍(阳痿)、闭经、自汗、排尿困难和乏力的有效率分别达95.00%、86.25%、66.67% 、90.00%、87.50%和78.75%,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黄精减毒颗粒剂能有效控制美沙酮维持导致的综合不良反应,对提高美沙酮维持的依从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晗;韩铁军;朱军红;叶方;王鹏;严峻;王俊丽;刘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李乾构治疗胃痛经验

    李乾构教授在治疗胃痛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从胃痛的命名到基本病理生理、辨证和辨病结合到治疗要点、用药经验以及调养方法,皆有自己独特的心得,本文从7个要点予以简明阐述.

    作者:朱培一;汪红兵;张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364例发作期哮喘儿童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目的:研究哮喘儿童发作期不同证型与中医体质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发作期哮喘儿童364例,进行问卷调查评分分析,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哮喘证型及体质分型.结论:(1)体质与证型二者关系密切;(2)发作期表现为外寒肺热、痰热蕴肺型多见;(3)发作期哮喘儿童体质基本是偏颇体质,常见为气虚质兼特禀质、痰湿质、阴虚质、瘀血质、温热质、气郁质、阳虚质均和(或)兼夹气虚质和(或)特禀质.该理论成果为哮喘儿童发作期防治提供了指导性的客观依据.

    作者:康立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40例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按西药常规治疗给予扩张脑血管、抗 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1付/d,水煎2次,共取汁400ml分早晚2次a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02组疗效比较,对照组平均秩次为35.06,治疗组平均秩次为45.49,Mann-Whitney U统计量为582.50,Wilcoxon W为1402.50,Z检验统计量为Z=-2.198,P =0.028(双侧),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X2 =6.646,v=1,P=0.010,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英敏;张大伟;蒋士卿;刘鸿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脉络病变辨证方法浅析

    脉络病变辨证方法是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充分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资料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血管病变的认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从辨发病因素、辨营卫气血、辨寒热虚实、辨络形络色、辨个体差异、辨理化检查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对临床脉络病变正确辨证施治与遗方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袁国强;吴以岭;贾振华;魏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医分期辨证配合激素治疗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分期辨证配合激紊治疗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临床疗效以及中药对激素撤除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例成人C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分期辨证配合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比较2组血小板计数变化、临床疗效和激素撤除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显效率+良效率为80%,对照组显效率+良效率为56.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平均激素撤除时间为183.6d±16.7d,对照组平均激素撤除时间为228.4d±17.9d,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分期辨证配合激素治疗成人CUP有一定优势,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激素撤除时间,对防止激素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代喜平;高红霞;陈艳红;梁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浅谈《内经》养生理论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康复的意义

    运用<内经>的养生理论,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康复进行探讨.认为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应调摄精神、和调情志,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外避邪气、运动调养,术后适宜的养生调护有助于补益心气,恢复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加快其康复过程.

    作者:任毅;郭力恒;张敏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周玉萍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周玉萍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凭借其对中西医理论知识较深的造诣和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中西医相结合,找好靶器官,做好契入点,深入研究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律失常,获得较好的疗效,使其对心悸的概念、成因、治法有其独创的见解.周教授撰写有(实用中西医结合心律失常学>,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多项科研成果,余有幸侍医,受益非浅,现将我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刘宇宁;周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是现代医学心身疾病的一种,它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由于其牵沙的学科范围广泛,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而注重整体观的中医学对于情志致病早有所阐述.为了明白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与机制,本研究对证候要素的得分及抑郁焦虑状态的关系进行探讨,借以了解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与抑郁焦虑状态之间的关系.

    作者:魏建雄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关系的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对这类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是维护人类健康的一项重要任务.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作为炎症反应标记物,在人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一定作用,血清CRP浓度在判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稳定性及严重程度上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越来越被医学界重视.本文就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旨在寻求冠心病辅助诊断与中医辨证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化、量化指标,为中医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红祥;张喜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