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和血生络法”对心梗模型大鼠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影响

王亚利;贾云芳;侯仙明;王文智;方敬;师旭亮;张拴成;潘永梅

关键词:和血生络法, 心梗大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和血生络法”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心梗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消心痛组、和血生络高、低剂量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用药组分别给予和血生络及消心痛水溶液,其他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用药3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G-CSF的含量.结果:和血生络高剂量组、消心痛组G-CSF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和血生络法”促血管新生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G-CSF分泌,动员EPC进入外周血,分化为EC实现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与大肠相表里”在针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早期急性肺损伤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对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早期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SAP组、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n=20).以3.5%牛黄胆酸钠逆行注射胰胆管的方法制作SAP模型.针刺对照组在SAP造模0.5h后行针刺肺、脾经穴位及其背腧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大肠经穴及其背腧穴.各组均于造模6h后,随机取半数,取材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湿/干重比及对肺脏进行病理学评分;每组剩余半数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肺泡巨噬细胞TNF-α含量及一氧化氮(N0)水平.结果:针刺治疗组较SAP组血清TNF-α水平、MPO活性、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湿/干重比均显著降低,且低于针刺对照组;针刺治疗组6h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肺泡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NO水平均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应用针刺治疗,能够对SAP肺损伤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肺泡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下调NO水平有关.

    作者:蒋莉娅;黄继人;赵弘卿;张卫东;戴建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灸材艾绒燃烧物理特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艾灸的生物物理效应和治疗作用与灸材艾绒燃烧产生的诸多物理特性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前人对灸材艾绒燃烧的温度、热值、辐射光谱3个方面物理特性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关于灸材艾绒燃烧物理特性的研究需要针灸学者联合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和检测方法,在统一的技术条件下检测不同品质艾绒燃烧的物理特性,建立实验数据库及数据共事平台,将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艾灸起效机制的认识和研究.

    作者:李军;赵百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天麻钩藤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Ca2+浓度及血管平滑肌细胞钙通道的影响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压及血管平滑肌细胞钙通道电生理特征的影响,阐明天麻钩藤饮对血压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治疗4周后测量收缩压,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测定血清游离钙浓度,用全细胞模式膜片钳技术记录分析血管平滑肌细胞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特性.结果:①天麻钩藤饮组用药4周后SHR血压下降明显(P<0.01);②用药前后天麻钩藤饮组血清游离钙浓度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天麻钩藤饮组有明显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Ica-L内流的作用.结论:①天麻钩藤饮和硝苯地平能够抑制早期的高血压,天麻钩藤饮长期降压效果优于硝苯地平;②天麻钩藤饮有明显的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的作用,这可能是其降压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汪学军;何杏玲;卢杏娟;杨水泉;孙玙;卜淑华;陈孝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传统中药治疗肿瘤化疗后多汗证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传统中药对肿瘤化疗后多汗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经肿瘤化疗后多汗症患者4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为23岁~75岁,平均年龄为54.3岁.45例患者中13例自汗,14例盗汗,18例自汗合并盗汗,然后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对自汗、盗汗的诊断标准,就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用药,后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有39例的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有效率为88.9%.结论:传统中药在治疗肿瘤化疗后多汗症方面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莹;胡小梅;毕利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论少阳枢机不利与肝癌的关系

    通过梳理小柴胡汤在防治肝癌方面临床、科研领域的现代文献资料,探讨少阳枢机不利与肝癌的发病相关性.我们认为少阳枢机不利是肝癌发病的重要前期因素,同时提出了和解枢机在防治肝癌方面的重要地位,为临床医生科学、合理地遣药组方提供恰当的理论根据.

    作者:李然;刘立萍;李海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通络保肾复方对高糖环境下LPS刺激肾小球足细胞增殖及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络保肾复方对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POD)增殖反应及转分化生长因子-βl(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含药血清培养基加入体外培养的足细胞,分别于高糖环境下脂多糖( LPS)刺激足细胞12h、24h、36h、48h后,用MTT方法检测各组的增殖情况,RT-PCR方法检测TGF-βtmRNA的表达.结果:LPS刺激12h后足细胞开始增殖,24h达高峰,48h后开始下降.通络保肾复方能够抑制足细胞增殖,以通络保肾复方大剂量组效果显著,与LPS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通络保肾复方可以降低足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通络保肾复方可以抑制高糖环境下LPS刺激诱导的足细胞增殖及降低足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减轻足细胞的损伤,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异常积聚和沉积,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程.

    作者:哈那提·哈别什;刘秀萍;李素霞;任文英;赵宗江;李建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四神煎加减治疗膝关节镜术后患膝肿痛疗效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于慢性退行性疾患,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机能和生活质量.关节镜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等优点,越来越多地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但关节镜术后,短期内经常出现患膝的肿胀、疼痛、患膝发热等术后反应,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一定程度上推迟和影响了患者患膝功能锻炼康复时间.笔者在临床中遵循房定亚主任医师方法,应用四神煎为主治疗关节镜术后膝关节肿痛等症状,并作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治斌;申杨勇;孙建峰;顾敏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在卵泡期治疗黄体不健疾病的临床研究

    运用中医药理论,从“气、精”角度,观察在卵泡期着手治疗黄体不健性功血孕等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对30例黄体不健性功血患者,在卵泡期给予益气填精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月经周期、孕激素分泌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月经周期22例恢复正常.显效率为22/30,孕激素含量有较显著上升,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卵泡期益气填精治疗黄体不健性疾病,有恢复月经周期、促进孕激素分泌作用,气、精可能是构成孕激素的物质基础.

    作者:刘昭阳;杜玉梅;汤彩云;李云波;马小娜;李玲;吴彦辉;郭洁;张雅冬;王乾平;朱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说“方”

    方为方剂的简称.作者认为,古人制方除遵循七方十剂、七情合和、君巨佐使等“通则”外,还蕴有深义.因之从方者仿也,象物于形似;方者旁也,穷理而旁通;方者放也,神用而无方:方者道也,蹈矩而循规;方者版也,具之在典册;经方时方,皆生生之具等6个方面加以论述.

    作者:于智敏;王永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以“非时之气”推断疫病发病的探讨

    中医疫病理论非常重视“非时之气”对疫病发病的影响,其判断“非时之气”以及据此推断疫病发病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为《伤寒论·伤寒例》在节气点上观察气候寒温,从四时天地阳气的变化进行推断.二为运气学说同时关注天地之气阴阳与五行的变化,用五行生克理论判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某时刻气候的变化及致病情况.三为九宫八风理论,以观察大风风向为主,直接将观察结果与灾病联系起来.

    作者:黄玉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在中国古代哲学元素影响下的中医医学模式

    本文分析了中医医学模式中,阴阳五行学说这一中国古代哲学元素,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临床诊疗的指导作用.中医用阴阳五行学说体现出对疾病的认识不仅要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考虑,而且,由于阴阳五行学说的合理运用使医家对于疾病的诊疗可以拥有多元化、多因素的考量,体现了对疾病具体全面、多角度、多方位,有层次感的理解和反映.由此引申出,辩证思维的(对立统一)的独特思维方式为辨证论治的产生提供了立论确凿的依据,体现了一个核心理念“辩证思维产生辨证论治”.得出一种新的认识:哲学元素和中医理论密切关联,确实具有类似的普适性、对比性和相关性.

    作者:李爽姿;王勤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论《黄帝内经》身体观的现实困境

    《黄帝内经》用“黄帝的身体”建构了中医学身体现范式,即以气为根本、以阴阳命名、以五行生胜、以经脉贯通的身体.这一身体观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受到了来自西医身体观的挑战,面临着如何解释和如何发展自身的现实困境.

    作者:李磊;苏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水肿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加服利尿剂,对照组40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加服中药煎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许志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药物归经理论与临床用药

    目的: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方法:通过阐述药物归经理论形成、发展和特点,说明药物归经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结果:药物归经理论能指导临床准确用药,临床用药也能促进药物归经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结论:药物归经理论有其不足,必须结合中药其他特性,才能合理准确用药.

    作者:口维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针刺血清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分化

    目的:探讨针刺血清配合丹参注射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电针7d,颈总动脉取血制备血清.30只4周龄SD大鼠骨髓中分离BMSCs,取第3代B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血清组、丹参注射液组及针药组,给予相应的诱导条件.结果:MTT显示丹参组及针药组均能促进BMSCs增殖(P<0.05),尤以针药组为明显,而针刺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GAG含量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均显示针药组有显著表达,且较丹参组明显,而针刺组与对照组相比不显著.结论:针刺血清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促进BMSCs增殖和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

    作者:马勇;周信;郭杨;顾一煌;王建伟;张亚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不同状态下CYP3A和GST活性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诱导不同状态大鼠CYP3A和GST活性变化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氢化可的松组肌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组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正常组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血清T3、T4、TSH、COR、E2、T水平及肝、小肠CYP3A及肝和血浆GST活性.结果:地塞米松组肝CYP3A和GST活性均显著升高,而氢化可的松组仅GST活性显著升高;2模型组大鼠小肠CYP3A和血浆GST活性未见显著变化.结论:糖皮质激素诱导不同状态下药物代谢酶CYP3A和GST活性存在差异.

    作者:薛春苗;张冰;金锐;刘秀兰;刘小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叶桂论治胃脘痛的用药规律探析

    通过对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胃脘痛医案分析,总结出叶氏论治胃脘痛的特点有:病因多端,斟酌虚实论治;实者通之,当究气血阴阳;虚者荣之,通补运化相合.其论治法则和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胃脘痛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者:朱丽芳;赵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恶露不尽血瘀证型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标准和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建立寒湿合并抗早孕药物引起的大鼠恶露不尽血瘀证型动物模型.方法:冰水冷浸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灌胃早孕大鼠.结果:可致早孕大鼠出现血瘀样恶露量减少和舌色绛紫舌苔厚舌质湿腻等症状.结论:本模型可作为血瘀证型恶露不尽防治研究的药效评价实用模型.

    作者:王晓东;李莉;张婷婷;邓居桥;蒋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肾脏病病机的理论探讨

    肾脏为先天之本,是机体“先天之精”的储存之处.五脏以肾为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产生和储存的部位.肾脏的功能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肾主纳气,主要是肾脏时肺脏呼吸并在胸中形成“宗气”的调节,肾脏功能正常才能协助肺脏生成宗气.其次是肾主藏精,肾精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基本物质,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均以此为基础.其三是肾主水,肾脏对于水液的调节是通过肾脏蒸腾气化作用调节水液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泄.在总结肾脏病生理功能基础上明确肾脏痛的病因病机,才能在辩证论治上取得事半功倍的临床疗效.

    作者:魏明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四种岛状皮瓣结合红花化瘀汤在手指屈曲挛缩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4种近位转移岛状皮瓣结合红花化瘀汤在手指屈曲挛缩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48指手指屈曲挛缩病例,瘢痕彻底松解后根据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掌背动脉皮支岛状皮瓣等的适应症及手术特点分别加以应用,并介绍了蒂部动脉伴行静脉的切取和结合红花化瘀汤熏洗熏洗治疗方法.结果:术后除两例掌背皮瓣远端出现水泡外,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3~12个月,38例手指位于伸直位,10指PIP关节被动伸直-30.,所有手指屈曲功能基本正常.皮瓣质地及外形好.结论:近位岛状皮瓣转移是理想的修复方法,熟练应用几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小的岛状皮瓣,术后2周结合红花化瘀汤熏洗对于解决手指屈曲挛缩畸形术中皮肤缺损问题很有帮助.

    作者:苏会玲;赵建勇;王华柱;于从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