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周信;郭杨;顾一煌;王建伟;张亚峰
目的:观察清解强精颗粒治疗白细胞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AS8.0系统产生随机安排,将160例白细胞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终136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试验组72例,对照组64例.试验组采用清解强精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司帕沙星片治疗,疗程为30d.结果:清解强精颗粒治疗白细胞精子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可减少精液白细胞密度,提高A+B级精子密度和活动率.结论:清解强精颗粒治疗白细胞精子症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设;孙自学;毕海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萎胃康颗粒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重刺激复制大鼠CAG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萎胃康颗粒治疗,观察其对CAG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及核转录因子-kB( NF-k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萎胃康颗粒明显改善CAG大鼠病损程度,,降低CAG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NF-kB和PCNA的表达(P<0.01或P<0.05).结论:萎胃康颗粒对CAG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林海燕;赵岩;于佳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ADMA水平与ARAS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例ARAS患者采集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证侯积分表和统计证候积分;另外随机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均留取血液样本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DMA值,观察各证候与ADMA的相关性.结论:(1)ARAS患者ADM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2)ARAS患者常见正虚证候为脾肾气虚证,邪实证候为血瘀,温浊和湿热;(3)ADMA与血瘀、湿浊积分显著正相关,湿浊与血瘀呈显著正相关,正虚与邪实总积分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陈帅;饶向荣;安成;霍保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湿通淋等功效.遵循“据证立法,依法制方”原则,针对蒲公英主治病症的病理关键,采取标本配伍方法,以蒲公英为核心,三药成方.蒲公英配生麦芽、丝瓜络,清热解毒,抑制泌乳,疏通乳络,主治急性乳腺炎(哺乳期);蒲公英配茵陈、柴胡,清热解毒,利胆祛湿,理气通腑,主治急性胆囊炎;蒲公英配苦参、白鲜皮,清热解毒,燥湿通络,消风止痒,主治急性、亚急性湿疹.临床应用,随证加味,疗效满意.
作者:卢训丛;胡卫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止血活血药对盆腔游离液的影响.方法:挑选400<血HCG<1000miu/ml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41例中有盆腔游离液37例,B组39例中有盆腔游离液34例,A组应用经验方加化瘀止血药治疗,B组经验方未加化瘀止血药临床观察.结果:A组盆腔游离液吸收快.
作者:张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为进一步对“药邪”理论体系进行系统化的诠释和梳理,促进中药临床安全性问题的深化研究,本文从药邢的文献研究入手,介绍了药邪的研究概况及其概念,随后又从药邪理论的研究内客、研究方法、研究评估等进行阐述,后提出了药邪研究的意义与展望.为从事药邪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期解决药物滥用这一复杂性的世界难题.
作者:盖国忠;陈仁波;张志强;王燕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喘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喘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组60例,桂龙咳喘宁胶囊对照组60例,在经过14d(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2组总疗效、临床表现积分、肺功能变化及治疗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临床表现积分、肺功能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显示,IgG升高明显(P<0.05).结论:自拟散寒祛痰汤疗法是治疗寒饮伏肺喘证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肖钦;温奕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内经》以来,中医“治未痛”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它是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医药预防保健的特色优势所在.现阶段国家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往预防疾病的方向转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作者:吴鸿;高水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双向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实现的,既能使紊乱的免疫功能向正常状态调整,也能使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这就促使我们思考是否艾灸对于艾滋病这类免疫缺陷性疾病有着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通过总结近10年的临床研究,笔者认为艾灸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可减轻和消除患者临床症状,不仅能提高T淋巴细胞和CD4+细胞计数,还可促进非CD4+细胞的非特异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
作者:陈滢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对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早期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SAP组、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n=20).以3.5%牛黄胆酸钠逆行注射胰胆管的方法制作SAP模型.针刺对照组在SAP造模0.5h后行针刺肺、脾经穴位及其背腧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大肠经穴及其背腧穴.各组均于造模6h后,随机取半数,取材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湿/干重比及对肺脏进行病理学评分;每组剩余半数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肺泡巨噬细胞TNF-α含量及一氧化氮(N0)水平.结果:针刺治疗组较SAP组血清TNF-α水平、MPO活性、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湿/干重比均显著降低,且低于针刺对照组;针刺治疗组6h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肺泡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NO水平均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应用针刺治疗,能够对SAP肺损伤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肺泡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下调NO水平有关.
作者:蒋莉娅;黄继人;赵弘卿;张卫东;戴建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运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的短程记录,分析神门穴和非穴针刺时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从而初步探讨神门穴的特异性.方法:60例健康受试者,为神门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左侧神门穴和非穴,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记录两穴针刺前10min,留针时10min和出针后10min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针刺神门穴和非穴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结果:(1)与针刺前比较,神门穴针刺留针时和出针后BPM下降幅度大(P均<0.01),出针后LF/HF升高幅度大(P<0.05);非穴组出针后InHF明显增大,留针时和出针后HRV三角指数明显增大(P<0.01 ~0.05);(2)与留针时比较,2组出针后BPM上升幅度大(P均< 0.01),神门穴针刺出针后InHF降低幅度大,LF/HF升高幅度大(P均<0.01).(3)与非穴组比较,神门穴针刺留针时BPM下降幅度大(P<0.01),RMSSD、lnLF上升幅度大(P<0.05);HRV三角指数两组在针刺前和出针后均有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针刺神门穴与非穴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初步肯定了针刺神门穴可引起RMSSD和HF特异性升高,推测这可能是神门穴治疗疾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俊琦;廖韩波;王娇;甄尔传;刘丽芝;郭雅斐;张佩;黄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建立柴桂安神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本方中的桂枝、川芎、白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对处方中主要成分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TLC色谱中,待检测药材斑点清晰,与其他成分分离度好;阿魏酸在0.03 μg~0.5μ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平均回收率100.27%,RSD为0.8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芳;吴昱;刘玉林;刘子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由于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腰4、5及腰5骶1椎间隙,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在活动时或腹压增加而加重,或突发出现触电般的放射痛,这是困扰患者的主要症状[1].其机理是脊神经根的炎性水肿,故保守治疗采用消炎利水、消除神经根水肿,减轻或消除坐骨神经痛.西医首选甘露醇类利水剂加用糖皮质类激素静脉滴注,也可用糖皮质类激素硬膜外封闭,有较好的疗效.但仍有少量患者治疗无效,或停药后坐骨神经放射痛反弹,对此类顽固性坐骨神经放射痛,治疗十分棘手.脊神经根水肿按中医的思维,即饮留脊椎,投用《伤寒论》十枣汤利水逐饮,可获意外疗效,患者坐骨神经放射痛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为下一步康复治疗打下基础.笔者2000年至2011年3月,施治1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力夫;王维;陈建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治未病”思想自古被众多医家所推崇,“治未病”理论被当代众多学者所青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探讨调脾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阶段的作用,是防治疾病的关键所在,亦展示了中医学的特色所在.
作者:蔺晓源;李玉洁;蔡光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通过对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胃脘痛医案分析,总结出叶氏论治胃脘痛的特点有:病因多端,斟酌虚实论治;实者通之,当究气血阴阳;虚者荣之,通补运化相合.其论治法则和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胃脘痛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者:朱丽芳;赵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笔者从传统中医学时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功能的认识出发,指出胃气虚是多种慢性胃脘疼痛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胃气虚的临床表现,并与脾气虚和脾胃气虚相鉴别,提出四平汤为治疗胃气虚的方剂,并进行证候、方剂和典型病例分析.
作者:吴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近年来,新药研发难度逐渐加大,医药产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重.“一个基因——一个药物——一种疾病”的新药发现模式已不适合药物研发.中药复方的作用特点以及网络药理学的思想有望成为现代中药创制的新策略.本文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例,概要介绍了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策略进行了分析.
作者:何小娟;李健;陈杲;郑光;吕诚;吕爱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于慢性退行性疾患,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机能和生活质量.关节镜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等优点,越来越多地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但关节镜术后,短期内经常出现患膝的肿胀、疼痛、患膝发热等术后反应,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一定程度上推迟和影响了患者患膝功能锻炼康复时间.笔者在临床中遵循房定亚主任医师方法,应用四神煎为主治疗关节镜术后膝关节肿痛等症状,并作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治斌;申杨勇;孙建峰;顾敏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刺血清配合丹参注射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电针7d,颈总动脉取血制备血清.30只4周龄SD大鼠骨髓中分离BMSCs,取第3代B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血清组、丹参注射液组及针药组,给予相应的诱导条件.结果:MTT显示丹参组及针药组均能促进BMSCs增殖(P<0.05),尤以针药组为明显,而针刺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GAG含量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均显示针药组有显著表达,且较丹参组明显,而针刺组与对照组相比不显著.结论:针刺血清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促进BMSCs增殖和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
作者:马勇;周信;郭杨;顾一煌;王建伟;张亚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儿童抽动障碍( tic disorders,TD))病久可引起心理障碍,并伴发多种行为障碍及不同程度地损害儿童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本人以平肝息风、柔肝疏肝、祛痰活血为基本治疗原则,结合临床辨证及不同的症状表现用药,并配合日常生活调理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