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设;孙自学;毕海宁
目的:研究萎胃康颗粒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重刺激复制大鼠CAG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萎胃康颗粒治疗,观察其对CAG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及核转录因子-kB( NF-k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萎胃康颗粒明显改善CAG大鼠病损程度,,降低CAG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NF-kB和PCNA的表达(P<0.01或P<0.05).结论:萎胃康颗粒对CAG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林海燕;赵岩;于佳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方法:通过阐述药物归经理论形成、发展和特点,说明药物归经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结果:药物归经理论能指导临床准确用药,临床用药也能促进药物归经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结论:药物归经理论有其不足,必须结合中药其他特性,才能合理准确用药.
作者:口维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黄帝内经》用“黄帝的身体”建构了中医学身体现范式,即以气为根本、以阴阳命名、以五行生胜、以经脉贯通的身体.这一身体观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受到了来自西医身体观的挑战,面临着如何解释和如何发展自身的现实困境.
作者:李磊;苏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传统中药对肿瘤化疗后多汗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经肿瘤化疗后多汗症患者4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为23岁~75岁,平均年龄为54.3岁.45例患者中13例自汗,14例盗汗,18例自汗合并盗汗,然后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对自汗、盗汗的诊断标准,就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用药,后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有39例的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有效率为88.9%.结论:传统中药在治疗肿瘤化疗后多汗症方面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莹;胡小梅;毕利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埋线治疗组5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 ALT、AST)、血脂(CHOL、TG)、血清瘦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肝脏C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LT、AST、CHOL、TG、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下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
作者:周晓玲;谢胜;侯秋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阐释补肾填精中药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效应机理与靶点.方法:12周龄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雷公藤模型组、补肾填精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观察灌服上述不同药物后大鼠一般情况、卵巢指数、卵巢组织病理形态、血清E2、FSH、P、T水平,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的表达.结果:补肾填精中药能升高DOR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FSH、P、T水平;上调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cl-2,下调凋亡促进因子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对卵巢颗粒细胞VEGF的表达有较弱的促进作用,对VEGF受体的表达无影响.结论:补肾填精中药干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保护卵巢的效应机理主要是调节生殖激素、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卵巢颗粒细胞是其发挥效应的靶点之一.
作者:许小凤;谈勇;江国荣;陈宣伊;张露蓉;梁国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时间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时间医学角度来论述中医对咳嗽的诊断及治疗,其中咳嗽诊断不仅需要考虑季节因素,还要考虑时辰因素;咳嗽治疗不但外感咳嗽需要不同季节不同用药,慢性咳嗽更要择季用药.
作者:刘存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关于中医药治疗乳糜血尿的报道颇多,认为其病机多归咎于虚实两端:实则责之于湿热下注膀胱、分清失司,虚多责之于脾肾亏损、气化升清不利所致,故而治之常用清利湿热、健脾益肾法.而笔者根据辨证论治采用清热凉血、化瘀止血法,以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1例乳糜消失但仍残留血尿迁延不愈的乳糜尿患者,其疗效显著,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以供探讨.
作者:周健淞;杜浩昌;王济东;李春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方为方剂的简称.作者认为,古人制方除遵循七方十剂、七情合和、君巨佐使等“通则”外,还蕴有深义.因之从方者仿也,象物于形似;方者旁也,穷理而旁通;方者放也,神用而无方:方者道也,蹈矩而循规;方者版也,具之在典册;经方时方,皆生生之具等6个方面加以论述.
作者:于智敏;王永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内经》以来,中医“治未痛”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它是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医药预防保健的特色优势所在.现阶段国家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往预防疾病的方向转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作者:吴鸿;高水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利湿”作用的“益肾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痛肾病(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丝/苏氨酸激酶受体(Smad2)的影响.方法:用煎煮中药药液灌服DN模型大鼠,生化检测实验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Leica Qwin Plu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肾小球直径;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IHC)检测肾组织Smad2表达.结果:益肾活血方能够降低实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2的表达,减少24h尿蛋白、Scr、BUN,升高ALB,缩小肾小球直径,改善肾脏病理,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或P<0.01).结论:益肾活血方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2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作者:宋纯东;薛黎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ADMA水平与ARAS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例ARAS患者采集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证侯积分表和统计证候积分;另外随机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均留取血液样本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DMA值,观察各证候与ADMA的相关性.结论:(1)ARAS患者ADM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2)ARAS患者常见正虚证候为脾肾气虚证,邪实证候为血瘀,温浊和湿热;(3)ADMA与血瘀、湿浊积分显著正相关,湿浊与血瘀呈显著正相关,正虚与邪实总积分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陈帅;饶向荣;安成;霍保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HRV与冠心病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痛患者112例并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分型为本虚、标实两型,分别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冠心痛组HRV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两型间对比以本虚组HRV下降较为明显.结论:冠心病患者均存在HRV下降,且以本虚者为下降较甚.
作者:孟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喘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喘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组60例,桂龙咳喘宁胶囊对照组60例,在经过14d(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2组总疗效、临床表现积分、肺功能变化及治疗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临床表现积分、肺功能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显示,IgG升高明显(P<0.05).结论:自拟散寒祛痰汤疗法是治疗寒饮伏肺喘证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肖钦;温奕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艾灸的生物物理效应和治疗作用与灸材艾绒燃烧产生的诸多物理特性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前人对灸材艾绒燃烧的温度、热值、辐射光谱3个方面物理特性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关于灸材艾绒燃烧物理特性的研究需要针灸学者联合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和检测方法,在统一的技术条件下检测不同品质艾绒燃烧的物理特性,建立实验数据库及数据共事平台,将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艾灸起效机制的认识和研究.
作者:李军;赵百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近年来,新药研发难度逐渐加大,医药产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重.“一个基因——一个药物——一种疾病”的新药发现模式已不适合药物研发.中药复方的作用特点以及网络药理学的思想有望成为现代中药创制的新策略.本文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例,概要介绍了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策略进行了分析.
作者:何小娟;李健;陈杲;郑光;吕诚;吕爱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介绍4种近位转移岛状皮瓣结合红花化瘀汤在手指屈曲挛缩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48指手指屈曲挛缩病例,瘢痕彻底松解后根据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掌背动脉皮支岛状皮瓣等的适应症及手术特点分别加以应用,并介绍了蒂部动脉伴行静脉的切取和结合红花化瘀汤熏洗熏洗治疗方法.结果:术后除两例掌背皮瓣远端出现水泡外,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3~12个月,38例手指位于伸直位,10指PIP关节被动伸直-30.,所有手指屈曲功能基本正常.皮瓣质地及外形好.结论:近位岛状皮瓣转移是理想的修复方法,熟练应用几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小的岛状皮瓣,术后2周结合红花化瘀汤熏洗对于解决手指屈曲挛缩畸形术中皮肤缺损问题很有帮助.
作者:苏会玲;赵建勇;王华柱;于从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治未病”思想自古被众多医家所推崇,“治未病”理论被当代众多学者所青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探讨调脾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阶段的作用,是防治疾病的关键所在,亦展示了中医学的特色所在.
作者:蔺晓源;李玉洁;蔡光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寒湿合并抗早孕药物引起的大鼠恶露不尽血瘀证型动物模型.方法:冰水冷浸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灌胃早孕大鼠.结果:可致早孕大鼠出现血瘀样恶露量减少和舌色绛紫舌苔厚舌质湿腻等症状.结论:本模型可作为血瘀证型恶露不尽防治研究的药效评价实用模型.
作者:王晓东;李莉;张婷婷;邓居桥;蒋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脑梗死病人给予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血管扩张剂、抗凝等治疗的同时,再遵循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原则,给予中医药对症治疗,并配以针灸综合治疗.结果:临床治愈33例,显效41例,总有效率为94.87%.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可有效治疗脑中风,且充分体现中西合并的独特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留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