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于慢性退行性疾患,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机能和生活质量.关节镜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等优点,越来越多地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但关节镜术后,短期内经常出现患膝的肿胀、疼痛、患膝发热等术后反应,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一定程度上推迟和影响了患者患膝功能锻炼康复时间.笔者在临床中遵循房定亚主任医师方法,应用四神煎为主治疗关节镜术后膝关节肿痛等症状,并作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治斌;申杨勇;孙建峰;顾敏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ADMA水平与ARAS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例ARAS患者采集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证侯积分表和统计证候积分;另外随机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均留取血液样本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DMA值,观察各证候与ADMA的相关性.结论:(1)ARAS患者ADM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2)ARAS患者常见正虚证候为脾肾气虚证,邪实证候为血瘀,温浊和湿热;(3)ADMA与血瘀、湿浊积分显著正相关,湿浊与血瘀呈显著正相关,正虚与邪实总积分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陈帅;饶向荣;安成;霍保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喘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喘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组60例,桂龙咳喘宁胶囊对照组60例,在经过14d(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2组总疗效、临床表现积分、肺功能变化及治疗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临床表现积分、肺功能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显示,IgG升高明显(P<0.05).结论:自拟散寒祛痰汤疗法是治疗寒饮伏肺喘证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肖钦;温奕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疫病理论非常重视“非时之气”对疫病发病的影响,其判断“非时之气”以及据此推断疫病发病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为《伤寒论·伤寒例》在节气点上观察气候寒温,从四时天地阳气的变化进行推断.二为运气学说同时关注天地之气阴阳与五行的变化,用五行生克理论判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某时刻气候的变化及致病情况.三为九宫八风理论,以观察大风风向为主,直接将观察结果与灾病联系起来.
作者:黄玉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通络保肾复方对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POD)增殖反应及转分化生长因子-βl(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含药血清培养基加入体外培养的足细胞,分别于高糖环境下脂多糖( LPS)刺激足细胞12h、24h、36h、48h后,用MTT方法检测各组的增殖情况,RT-PCR方法检测TGF-βtmRNA的表达.结果:LPS刺激12h后足细胞开始增殖,24h达高峰,48h后开始下降.通络保肾复方能够抑制足细胞增殖,以通络保肾复方大剂量组效果显著,与LPS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通络保肾复方可以降低足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通络保肾复方可以抑制高糖环境下LPS刺激诱导的足细胞增殖及降低足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减轻足细胞的损伤,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异常积聚和沉积,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程.
作者:哈那提·哈别什;刘秀萍;李素霞;任文英;赵宗江;李建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治未病”思想自古被众多医家所推崇,“治未病”理论被当代众多学者所青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探讨调脾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阶段的作用,是防治疾病的关键所在,亦展示了中医学的特色所在.
作者:蔺晓源;李玉洁;蔡光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水肿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加服利尿剂,对照组40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加服中药煎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许志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时间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时间医学角度来论述中医对咳嗽的诊断及治疗,其中咳嗽诊断不仅需要考虑季节因素,还要考虑时辰因素;咳嗽治疗不但外感咳嗽需要不同季节不同用药,慢性咳嗽更要择季用药.
作者:刘存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是泌尿外科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该病具有临床症状多样化、易早期转移等特点.中医药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着重对中医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优势、疗效特点、实验依据、治疗时机进行阐述.
作者:宋竖旗;卢建新;李灿;高筱松;刘兵;庞然;张亚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笔者从传统中医学时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功能的认识出发,指出胃气虚是多种慢性胃脘疼痛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胃气虚的临床表现,并与脾气虚和脾胃气虚相鉴别,提出四平汤为治疗胃气虚的方剂,并进行证候、方剂和典型病例分析.
作者:吴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止血活血药对盆腔游离液的影响.方法:挑选400<血HCG<1000miu/ml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41例中有盆腔游离液37例,B组39例中有盆腔游离液34例,A组应用经验方加化瘀止血药治疗,B组经验方未加化瘀止血药临床观察.结果:A组盆腔游离液吸收快.
作者:张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脉诊在中医诊断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开展基于现代技术的中医脉诊研究对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中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中医药行业内外现代脉诊研究,采用数学与统计学的方法在脉诊信息的提取与分析技术方面的运用与发展表现尤为突出,为中医脉诊信息的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就脉诊信息的分析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综述.
作者:汪南玥;于友华;闪增郁;陈岩;李同达;陈燕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方为方剂的简称.作者认为,古人制方除遵循七方十剂、七情合和、君巨佐使等“通则”外,还蕴有深义.因之从方者仿也,象物于形似;方者旁也,穷理而旁通;方者放也,神用而无方:方者道也,蹈矩而循规;方者版也,具之在典册;经方时方,皆生生之具等6个方面加以论述.
作者:于智敏;王永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建立柴桂安神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本方中的桂枝、川芎、白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对处方中主要成分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TLC色谱中,待检测药材斑点清晰,与其他成分分离度好;阿魏酸在0.03 μg~0.5μ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平均回收率100.27%,RSD为0.8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芳;吴昱;刘玉林;刘子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内经》以来,中医“治未痛”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它是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医药预防保健的特色优势所在.现阶段国家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往预防疾病的方向转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作者:吴鸿;高水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为进一步对“药邪”理论体系进行系统化的诠释和梳理,促进中药临床安全性问题的深化研究,本文从药邢的文献研究入手,介绍了药邪的研究概况及其概念,随后又从药邪理论的研究内客、研究方法、研究评估等进行阐述,后提出了药邪研究的意义与展望.为从事药邪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期解决药物滥用这一复杂性的世界难题.
作者:盖国忠;陈仁波;张志强;王燕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寒湿合并抗早孕药物引起的大鼠恶露不尽血瘀证型动物模型.方法:冰水冷浸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灌胃早孕大鼠.结果:可致早孕大鼠出现血瘀样恶露量减少和舌色绛紫舌苔厚舌质湿腻等症状.结论:本模型可作为血瘀证型恶露不尽防治研究的药效评价实用模型.
作者:王晓东;李莉;张婷婷;邓居桥;蒋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清解强精颗粒治疗白细胞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AS8.0系统产生随机安排,将160例白细胞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终136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试验组72例,对照组64例.试验组采用清解强精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司帕沙星片治疗,疗程为30d.结果:清解强精颗粒治疗白细胞精子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可减少精液白细胞密度,提高A+B级精子密度和活动率.结论:清解强精颗粒治疗白细胞精子症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设;孙自学;毕海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压及血管平滑肌细胞钙通道电生理特征的影响,阐明天麻钩藤饮对血压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治疗4周后测量收缩压,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测定血清游离钙浓度,用全细胞模式膜片钳技术记录分析血管平滑肌细胞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特性.结果:①天麻钩藤饮组用药4周后SHR血压下降明显(P<0.01);②用药前后天麻钩藤饮组血清游离钙浓度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天麻钩藤饮组有明显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Ica-L内流的作用.结论:①天麻钩藤饮和硝苯地平能够抑制早期的高血压,天麻钩藤饮长期降压效果优于硝苯地平;②天麻钩藤饮有明显的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的作用,这可能是其降压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汪学军;何杏玲;卢杏娟;杨水泉;孙玙;卜淑华;陈孝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特征,是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属中医学的胁痛、积聚范畴.有学者认为瘀血阻滞肝络是引起肝纤维化的重要病机,临床应用显示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但是现代研究亦表明,益气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均有防治肝纤维化作用,且益气、化瘀中药配伍组方可以提高疗效.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不畅,终导致血瘀,而肝血瘀阻贯穿着于肝纤维化的全过程.本文从气虚血瘀的角度综述了益气、化瘀类中药及其配伍使用防治肝纤维化的应用依据和作用,为临床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肝纤维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黄和贤;曹文富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