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不同状态下CYP3A和GST活性变化研究

薛春苗;张冰;金锐;刘秀兰;刘小青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不同状态, 细胞色素P4503A, 谷胱甘肽-S转移酶
摘要: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诱导不同状态大鼠CYP3A和GST活性变化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氢化可的松组肌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组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正常组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血清T3、T4、TSH、COR、E2、T水平及肝、小肠CYP3A及肝和血浆GST活性.结果:地塞米松组肝CYP3A和GST活性均显著升高,而氢化可的松组仅GST活性显著升高;2模型组大鼠小肠CYP3A和血浆GST活性未见显著变化.结论:糖皮质激素诱导不同状态下药物代谢酶CYP3A和GST活性存在差异.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在卵泡期治疗黄体不健疾病的临床研究

    运用中医药理论,从“气、精”角度,观察在卵泡期着手治疗黄体不健性功血孕等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对30例黄体不健性功血患者,在卵泡期给予益气填精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月经周期、孕激素分泌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月经周期22例恢复正常.显效率为22/30,孕激素含量有较显著上升,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卵泡期益气填精治疗黄体不健性疾病,有恢复月经周期、促进孕激素分泌作用,气、精可能是构成孕激素的物质基础.

    作者:刘昭阳;杜玉梅;汤彩云;李云波;马小娜;李玲;吴彦辉;郭洁;张雅冬;王乾平;朱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针刺血清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分化

    目的:探讨针刺血清配合丹参注射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电针7d,颈总动脉取血制备血清.30只4周龄SD大鼠骨髓中分离BMSCs,取第3代B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血清组、丹参注射液组及针药组,给予相应的诱导条件.结果:MTT显示丹参组及针药组均能促进BMSCs增殖(P<0.05),尤以针药组为明显,而针刺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GAG含量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均显示针药组有显著表达,且较丹参组明显,而针刺组与对照组相比不显著.结论:针刺血清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促进BMSCs增殖和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

    作者:马勇;周信;郭杨;顾一煌;王建伟;张亚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针刺神门穴与非穴对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运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的短程记录,分析神门穴和非穴针刺时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从而初步探讨神门穴的特异性.方法:60例健康受试者,为神门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左侧神门穴和非穴,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记录两穴针刺前10min,留针时10min和出针后10min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针刺神门穴和非穴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结果:(1)与针刺前比较,神门穴针刺留针时和出针后BPM下降幅度大(P均<0.01),出针后LF/HF升高幅度大(P<0.05);非穴组出针后InHF明显增大,留针时和出针后HRV三角指数明显增大(P<0.01 ~0.05);(2)与留针时比较,2组出针后BPM上升幅度大(P均< 0.01),神门穴针刺出针后InHF降低幅度大,LF/HF升高幅度大(P均<0.01).(3)与非穴组比较,神门穴针刺留针时BPM下降幅度大(P<0.01),RMSSD、lnLF上升幅度大(P<0.05);HRV三角指数两组在针刺前和出针后均有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针刺神门穴与非穴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初步肯定了针刺神门穴可引起RMSSD和HF特异性升高,推测这可能是神门穴治疗疾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俊琦;廖韩波;王娇;甄尔传;刘丽芝;郭雅斐;张佩;黄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恶露不尽血瘀证型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标准和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建立寒湿合并抗早孕药物引起的大鼠恶露不尽血瘀证型动物模型.方法:冰水冷浸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灌胃早孕大鼠.结果:可致早孕大鼠出现血瘀样恶露量减少和舌色绛紫舌苔厚舌质湿腻等症状.结论:本模型可作为血瘀证型恶露不尽防治研究的药效评价实用模型.

    作者:王晓东;李莉;张婷婷;邓居桥;蒋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艾灸调节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探讨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双向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实现的,既能使紊乱的免疫功能向正常状态调整,也能使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这就促使我们思考是否艾灸对于艾滋病这类免疫缺陷性疾病有着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通过总结近10年的临床研究,笔者认为艾灸对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可减轻和消除患者临床症状,不仅能提高T淋巴细胞和CD4+细胞计数,还可促进非CD4+细胞的非特异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

    作者:陈滢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通络保肾复方对高糖环境下LPS刺激肾小球足细胞增殖及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络保肾复方对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POD)增殖反应及转分化生长因子-βl(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含药血清培养基加入体外培养的足细胞,分别于高糖环境下脂多糖( LPS)刺激足细胞12h、24h、36h、48h后,用MTT方法检测各组的增殖情况,RT-PCR方法检测TGF-βtmRNA的表达.结果:LPS刺激12h后足细胞开始增殖,24h达高峰,48h后开始下降.通络保肾复方能够抑制足细胞增殖,以通络保肾复方大剂量组效果显著,与LPS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通络保肾复方可以降低足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通络保肾复方可以抑制高糖环境下LPS刺激诱导的足细胞增殖及降低足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减轻足细胞的损伤,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异常积聚和沉积,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程.

    作者:哈那提·哈别什;刘秀萍;李素霞;任文英;赵宗江;李建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论少阳枢机不利与肝癌的关系

    通过梳理小柴胡汤在防治肝癌方面临床、科研领域的现代文献资料,探讨少阳枢机不利与肝癌的发病相关性.我们认为少阳枢机不利是肝癌发病的重要前期因素,同时提出了和解枢机在防治肝癌方面的重要地位,为临床医生科学、合理地遣药组方提供恰当的理论根据.

    作者:李然;刘立萍;李海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象皮的药物研究

    象皮,主要取自亚洲象,作为1味中药始载于《医学入门》,其性温,味甘成,具有祛腐生新、生肌敛疮之功,对创伤、溃疡、疮面久不愈合有明显疗效.现从象皮的炮制加工、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分析.

    作者:林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喘证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喘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喘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组60例,桂龙咳喘宁胶囊对照组60例,在经过14d(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2组总疗效、临床表现积分、肺功能变化及治疗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临床表现积分、肺功能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显示,IgG升高明显(P<0.05).结论:自拟散寒祛痰汤疗法是治疗寒饮伏肺喘证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肖钦;温奕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柴桂安神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柴桂安神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本方中的桂枝、川芎、白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对处方中主要成分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TLC色谱中,待检测药材斑点清晰,与其他成分分离度好;阿魏酸在0.03 μg~0.5μ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平均回收率100.27%,RSD为0.8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芳;吴昱;刘玉林;刘子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四种岛状皮瓣结合红花化瘀汤在手指屈曲挛缩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4种近位转移岛状皮瓣结合红花化瘀汤在手指屈曲挛缩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48指手指屈曲挛缩病例,瘢痕彻底松解后根据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掌背动脉皮支岛状皮瓣等的适应症及手术特点分别加以应用,并介绍了蒂部动脉伴行静脉的切取和结合红花化瘀汤熏洗熏洗治疗方法.结果:术后除两例掌背皮瓣远端出现水泡外,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3~12个月,38例手指位于伸直位,10指PIP关节被动伸直-30.,所有手指屈曲功能基本正常.皮瓣质地及外形好.结论:近位岛状皮瓣转移是理想的修复方法,熟练应用几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小的岛状皮瓣,术后2周结合红花化瘀汤熏洗对于解决手指屈曲挛缩畸形术中皮肤缺损问题很有帮助.

    作者:苏会玲;赵建勇;王华柱;于从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说“方”

    方为方剂的简称.作者认为,古人制方除遵循七方十剂、七情合和、君巨佐使等“通则”外,还蕴有深义.因之从方者仿也,象物于形似;方者旁也,穷理而旁通;方者放也,神用而无方:方者道也,蹈矩而循规;方者版也,具之在典册;经方时方,皆生生之具等6个方面加以论述.

    作者:于智敏;王永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与新药研发策略

    近年来,新药研发难度逐渐加大,医药产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重.“一个基因——一个药物——一种疾病”的新药发现模式已不适合药物研发.中药复方的作用特点以及网络药理学的思想有望成为现代中药创制的新策略.本文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例,概要介绍了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策略进行了分析.

    作者:何小娟;李健;陈杲;郑光;吕诚;吕爱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益气、化瘀类中药及其伍用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现状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特征,是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属中医学的胁痛、积聚范畴.有学者认为瘀血阻滞肝络是引起肝纤维化的重要病机,临床应用显示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但是现代研究亦表明,益气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均有防治肝纤维化作用,且益气、化瘀中药配伍组方可以提高疗效.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不畅,终导致血瘀,而肝血瘀阻贯穿着于肝纤维化的全过程.本文从气虚血瘀的角度综述了益气、化瘀类中药及其配伍使用防治肝纤维化的应用依据和作用,为临床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肝纤维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黄和贤;曹文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黄芪、丹参对肥大心肌细胞SERCA2a、PLB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对肥大心肌细胞SERCA2a、PLB 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AngⅡ致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组、丹参组、联合组,采用RT-PCR法观察给药后24、48、72h心肌细胞PLB和SERCA2a mRNA水平.结果:AngⅡ可使PLB和SERCA2a mRNA水平降低,各时点SERCA2a下降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48、72h PLB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用药组不同时点、不同程度改善PLB、SERCA2a mRNA水平与SERCA2a/PLB.结论: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其联合应用可以在不同时间改善SERCA2a、PLB mRNA水平和SERCA2a/PLB.

    作者:孙娅楠;农一兵;林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论调脾以治未病

    “治未病”思想自古被众多医家所推崇,“治未病”理论被当代众多学者所青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探讨调脾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阶段的作用,是防治疾病的关键所在,亦展示了中医学的特色所在.

    作者:蔺晓源;李玉洁;蔡光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和血生络法”对心梗模型大鼠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血生络法”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心梗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消心痛组、和血生络高、低剂量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用药组分别给予和血生络及消心痛水溶液,其他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用药3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G-CSF的含量.结果:和血生络高剂量组、消心痛组G-CSF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和血生络法”促血管新生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G-CSF分泌,动员EPC进入外周血,分化为EC实现的.

    作者:王亚利;贾云芳;侯仙明;王文智;方敬;师旭亮;张拴成;潘永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十枣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放射痛15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由于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腰4、5及腰5骶1椎间隙,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在活动时或腹压增加而加重,或突发出现触电般的放射痛,这是困扰患者的主要症状[1].其机理是脊神经根的炎性水肿,故保守治疗采用消炎利水、消除神经根水肿,减轻或消除坐骨神经痛.西医首选甘露醇类利水剂加用糖皮质类激素静脉滴注,也可用糖皮质类激素硬膜外封闭,有较好的疗效.但仍有少量患者治疗无效,或停药后坐骨神经放射痛反弹,对此类顽固性坐骨神经放射痛,治疗十分棘手.脊神经根水肿按中医的思维,即饮留脊椎,投用《伤寒论》十枣汤利水逐饮,可获意外疗效,患者坐骨神经放射痛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为下一步康复治疗打下基础.笔者2000年至2011年3月,施治1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力夫;王维;陈建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灸材艾绒燃烧物理特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艾灸的生物物理效应和治疗作用与灸材艾绒燃烧产生的诸多物理特性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前人对灸材艾绒燃烧的温度、热值、辐射光谱3个方面物理特性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关于灸材艾绒燃烧物理特性的研究需要针灸学者联合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和检测方法,在统一的技术条件下检测不同品质艾绒燃烧的物理特性,建立实验数据库及数据共事平台,将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艾灸起效机制的认识和研究.

    作者:李军;赵百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化瘀止血药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对盆腔游离液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止血活血药对盆腔游离液的影响.方法:挑选400<血HCG<1000miu/ml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41例中有盆腔游离液37例,B组39例中有盆腔游离液34例,A组应用经验方加化瘀止血药治疗,B组经验方未加化瘀止血药临床观察.结果:A组盆腔游离液吸收快.

    作者:张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