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丹参对肥大心肌细胞SERCA2a、PLBmRNA表达的影响

孙娅楠;农一兵;林谦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受磷蛋白, 肌浆网钙泵, RT-PCR
摘要: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对肥大心肌细胞SERCA2a、PLB 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AngⅡ致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组、丹参组、联合组,采用RT-PCR法观察给药后24、48、72h心肌细胞PLB和SERCA2a mRNA水平.结果:AngⅡ可使PLB和SERCA2a mRNA水平降低,各时点SERCA2a下降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48、72h PLB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用药组不同时点、不同程度改善PLB、SERCA2a mRNA水平与SERCA2a/PLB.结论: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其联合应用可以在不同时间改善SERCA2a、PLB mRNA水平和SERCA2a/PLB.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水肿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加服利尿剂,对照组40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加服中药煎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许志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喘证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喘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喘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组60例,桂龙咳喘宁胶囊对照组60例,在经过14d(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2组总疗效、临床表现积分、肺功能变化及治疗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临床表现积分、肺功能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显示,IgG升高明显(P<0.05).结论:自拟散寒祛痰汤疗法是治疗寒饮伏肺喘证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肖钦;温奕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综合疗法治疗脑中风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脑梗死病人给予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血管扩张剂、抗凝等治疗的同时,再遵循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原则,给予中医药对症治疗,并配以针灸综合治疗.结果:临床治愈33例,显效41例,总有效率为94.87%.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可有效治疗脑中风,且充分体现中西合并的独特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留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清解强精颗粒治疗白细胞精子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解强精颗粒治疗白细胞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AS8.0系统产生随机安排,将160例白细胞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终136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试验组72例,对照组64例.试验组采用清解强精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司帕沙星片治疗,疗程为30d.结果:清解强精颗粒治疗白细胞精子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可减少精液白细胞密度,提高A+B级精子密度和活动率.结论:清解强精颗粒治疗白细胞精子症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设;孙自学;毕海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更逍遥冲剂对更年期抑郁症模型大鼠雌激素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更逍遥冲剂对更年期抑郁症模型大鼠雌激素、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褪黑激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更年期抑郁症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21天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雌激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褪黑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大鼠经过21d治疗后,血清FSH、LH、E2,下丘脑5-HT、DA以及MT含量紊乱有一定的纠正作用.结论:更逍遥冲剂能够有效地改善更年期抑郁症大鼠的血清雌激素含量,并具有平衡其神经递质5-HT、DA以及MT作用.这也是本方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禄颖;苏晶;余轶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埋线治疗组5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 ALT、AST)、血脂(CHOL、TG)、血清瘦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肝脏C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LT、AST、CHOL、TG、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下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

    作者:周晓玲;谢胜;侯秋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疏肝滋阴散结法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25例

    青春期后痤疮是指25岁以后的痤疮,分为持续性(25岁以前发病,临床表现持续到25岁以后)和迟发性(25岁以后发病)两种,临床表现以炎性丘疹为主.笔者应用疏肝滋阴散结法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09年12月本院门诊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年龄25岁~44岁,平均29.68岁±5.31岁;轻度3例,中度21例,重度1例;病程1 ~18年,平均4.55±2.51年.对照组25例,年龄25岁~45岁,平均30.02岁±5.12岁;轻度4例,中度19例,重度2例;病程1~20年,平均4.46±2.38年,2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开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十枣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放射痛15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由于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腰4、5及腰5骶1椎间隙,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在活动时或腹压增加而加重,或突发出现触电般的放射痛,这是困扰患者的主要症状[1].其机理是脊神经根的炎性水肿,故保守治疗采用消炎利水、消除神经根水肿,减轻或消除坐骨神经痛.西医首选甘露醇类利水剂加用糖皮质类激素静脉滴注,也可用糖皮质类激素硬膜外封闭,有较好的疗效.但仍有少量患者治疗无效,或停药后坐骨神经放射痛反弹,对此类顽固性坐骨神经放射痛,治疗十分棘手.脊神经根水肿按中医的思维,即饮留脊椎,投用《伤寒论》十枣汤利水逐饮,可获意外疗效,患者坐骨神经放射痛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为下一步康复治疗打下基础.笔者2000年至2011年3月,施治1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力夫;王维;陈建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药物归经理论与临床用药

    目的: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方法:通过阐述药物归经理论形成、发展和特点,说明药物归经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结果:药物归经理论能指导临床准确用药,临床用药也能促进药物归经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结论:药物归经理论有其不足,必须结合中药其他特性,才能合理准确用药.

    作者:口维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叶桂论治胃脘痛的用药规律探析

    通过对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胃脘痛医案分析,总结出叶氏论治胃脘痛的特点有:病因多端,斟酌虚实论治;实者通之,当究气血阴阳;虚者荣之,通补运化相合.其论治法则和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胃脘痛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者:朱丽芳;赵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说“方”

    方为方剂的简称.作者认为,古人制方除遵循七方十剂、七情合和、君巨佐使等“通则”外,还蕴有深义.因之从方者仿也,象物于形似;方者旁也,穷理而旁通;方者放也,神用而无方:方者道也,蹈矩而循规;方者版也,具之在典册;经方时方,皆生生之具等6个方面加以论述.

    作者:于智敏;王永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在卵泡期治疗黄体不健疾病的临床研究

    运用中医药理论,从“气、精”角度,观察在卵泡期着手治疗黄体不健性功血孕等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对30例黄体不健性功血患者,在卵泡期给予益气填精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月经周期、孕激素分泌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月经周期22例恢复正常.显效率为22/30,孕激素含量有较显著上升,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卵泡期益气填精治疗黄体不健性疾病,有恢复月经周期、促进孕激素分泌作用,气、精可能是构成孕激素的物质基础.

    作者:刘昭阳;杜玉梅;汤彩云;李云波;马小娜;李玲;吴彦辉;郭洁;张雅冬;王乾平;朱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黄芪、丹参对肥大心肌细胞SERCA2a、PLB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对肥大心肌细胞SERCA2a、PLB 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AngⅡ致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组、丹参组、联合组,采用RT-PCR法观察给药后24、48、72h心肌细胞PLB和SERCA2a mRNA水平.结果:AngⅡ可使PLB和SERCA2a mRNA水平降低,各时点SERCA2a下降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48、72h PLB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用药组不同时点、不同程度改善PLB、SERCA2a mRNA水平与SERCA2a/PLB.结论: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其联合应用可以在不同时间改善SERCA2a、PLB mRNA水平和SERCA2a/PLB.

    作者:孙娅楠;农一兵;林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医诊治咳嗽的时间医学探讨

    时间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时间医学角度来论述中医对咳嗽的诊断及治疗,其中咳嗽诊断不仅需要考虑季节因素,还要考虑时辰因素;咳嗽治疗不但外感咳嗽需要不同季节不同用药,慢性咳嗽更要择季用药.

    作者:刘存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补肾填精中药干预雷公藤多甙致卵巢储备下降大鼠卵巢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阐释补肾填精中药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效应机理与靶点.方法:12周龄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雷公藤模型组、补肾填精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观察灌服上述不同药物后大鼠一般情况、卵巢指数、卵巢组织病理形态、血清E2、FSH、P、T水平,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的表达.结果:补肾填精中药能升高DOR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FSH、P、T水平;上调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cl-2,下调凋亡促进因子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对卵巢颗粒细胞VEGF的表达有较弱的促进作用,对VEGF受体的表达无影响.结论:补肾填精中药干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保护卵巢的效应机理主要是调节生殖激素、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卵巢颗粒细胞是其发挥效应的靶点之一.

    作者:许小凤;谈勇;江国荣;陈宣伊;张露蓉;梁国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灸材艾绒燃烧物理特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艾灸的生物物理效应和治疗作用与灸材艾绒燃烧产生的诸多物理特性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前人对灸材艾绒燃烧的温度、热值、辐射光谱3个方面物理特性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关于灸材艾绒燃烧物理特性的研究需要针灸学者联合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和检测方法,在统一的技术条件下检测不同品质艾绒燃烧的物理特性,建立实验数据库及数据共事平台,将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艾灸起效机制的认识和研究.

    作者:李军;赵百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与中医药治疗

    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是泌尿外科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该病具有临床症状多样化、易早期转移等特点.中医药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着重对中医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优势、疗效特点、实验依据、治疗时机进行阐述.

    作者:宋竖旗;卢建新;李灿;高筱松;刘兵;庞然;张亚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针刺神门穴与非穴对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运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的短程记录,分析神门穴和非穴针刺时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从而初步探讨神门穴的特异性.方法:60例健康受试者,为神门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左侧神门穴和非穴,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记录两穴针刺前10min,留针时10min和出针后10min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针刺神门穴和非穴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结果:(1)与针刺前比较,神门穴针刺留针时和出针后BPM下降幅度大(P均<0.01),出针后LF/HF升高幅度大(P<0.05);非穴组出针后InHF明显增大,留针时和出针后HRV三角指数明显增大(P<0.01 ~0.05);(2)与留针时比较,2组出针后BPM上升幅度大(P均< 0.01),神门穴针刺出针后InHF降低幅度大,LF/HF升高幅度大(P均<0.01).(3)与非穴组比较,神门穴针刺留针时BPM下降幅度大(P<0.01),RMSSD、lnLF上升幅度大(P<0.05);HRV三角指数两组在针刺前和出针后均有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针刺神门穴与非穴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初步肯定了针刺神门穴可引起RMSSD和HF特异性升高,推测这可能是神门穴治疗疾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俊琦;廖韩波;王娇;甄尔传;刘丽芝;郭雅斐;张佩;黄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ARAS中医证候与ADMA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ADMA水平与ARAS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例ARAS患者采集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证侯积分表和统计证候积分;另外随机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均留取血液样本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DMA值,观察各证候与ADMA的相关性.结论:(1)ARAS患者ADM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2)ARAS患者常见正虚证候为脾肾气虚证,邪实证候为血瘀,温浊和湿热;(3)ADMA与血瘀、湿浊积分显著正相关,湿浊与血瘀呈显著正相关,正虚与邪实总积分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陈帅;饶向荣;安成;霍保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论调脾以治未病

    “治未病”思想自古被众多医家所推崇,“治未病”理论被当代众多学者所青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探讨调脾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阶段的作用,是防治疾病的关键所在,亦展示了中医学的特色所在.

    作者:蔺晓源;李玉洁;蔡光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