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萍;苏晓
目的:探索和建立标准化中药五味检验方法.方法:试验人员经培训后,10人同步、盲法对黄柏等10味中药饮片和黄连解毒汤等6张小复方标准水煎剂以及小檗碱等7个中药有效组分溶液进行品味和打分及综合评价,并研究和建立标准化中药五味检验的方法.结果:(1)知母、黄柏、生栀子、生大黄、苦参、生黄芪、生晒参、淫羊藿、制附子、制吴茱萸等10味中药饮片五味检验结果多与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近似,但有较为准确的程度刻画与区分;个别药物如淫羊藿、制附子以苦味为主,而非《药典》所载的辛、甘;(2)首次对黄连解毒汤、大黄附子汤、左金丸、参附汤、吴茱萸汤、疗本滋肾丸等6个小复方的五味进行了检验与刻画;(3)首次对菝葜皂苷元、小檗碱、栀子苷、大黄酚、大黄素、淫羊藿苷、乌头碱等7个中药有效组分进行了检验与刻画,发现这些组分多与其对应饮片的五味近似,惟大黄素、大黄酚未能检出生大黄的苦味,而菝葜皂苷元的苦味也远弱于知母.结论:所建立的中药五味的标准化检验方法能准确、客观、量化地检出中药、中药小复方和中药有效组分的五味,这对于验证已有中药五味及当代中药新药标准化研发是有益的.
作者:管冬元;方肇勤;潘志强;卢文丽;刘小美;梁超;吴中华;苟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风证是中医学独有的名词,具体可分为“内风”与“外风”两种.其形成的原因复杂,传统观念认为风证责之于肝,内经亦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但本项研究表明风证的形成多有脾胃内伤,而后风证发作.因此本文侧重于脾虚生风的论述.
作者:蒋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耳鸣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难治疾病,随着科室间的联系增强,针灸科近年来此类病人增多且疗效相对较佳.笔者研读《黄帝内经》的同时,结合老师的临床经验,将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的原则总结为“辨病辨经辨证”,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和提高疗效.
作者:许辛寅;江钢辉;沈创鹏;任玉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对越来越多的传统中药进行了挖掘和创新的应用,并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相对来说对它们的研究是薄弱的,尤其是安全性评价方面.本文拟就日见普遍人工养殖暹罗鳄进行这方面的探讨.鳄鱼从中医药历史使用来看鳄鱼血和内脏可以当作药物来治疗过敏、哮喘等疾病,也可以延年益寿,但食用鳄鱼血的安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服用鳄鱼血对大鼠的肝肾功、血液值及血清生化值、免疫应答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服用鳄鱼血是安全的.
作者:王平;李伟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有良好的疗效,本文试阐述从脾论治的理论基础、证治特点和临床运用.
作者:肖政华;王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蠲痛丸治疗气滞血瘀型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气滞血瘀型紧张性头痛的12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蠲痛丸,9g/次,3次/d,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睡前10mg,口服治疗,2组均28d为1个疗程.结果:①2组总体疗效比较:对照组平均秩次为49.85,治疗组平均秩次为71.15.Mann-Whitney U统计量为1161.00,Wilcoxon W为2991.00,Z检验统计量为Z=-3.502,P=0.00(双侧),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χ2=12.987,υ=1,P=0.00,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③2组头痛程度积分比较,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蠲痛丸治疗气滞血瘀型紧张性头痛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范红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伴随着中医证候客观化、规范化研究进程,量表概念渐被引入.尤其本世纪初开始,严格按照量表研制程序制备中医四诊信息和病证量表的工作方兴未艾.本文对目前国内中医四诊信息和证候量表的研制工作作一探讨,以资借鉴.
作者:王少贤;陈家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为了从历史及哲学的角度分析2006年中医废存大辩论的根源,本文从中西医学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入手,讨论中国古典医学、老庄哲学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以及西方爱利亚学派、笛卡尔机械论、还原论和经验主义对现代生物医学的影响.从而认为对在不同哲学框架内建立的医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和评价时,必须首先厘清各自的哲学前设,这决定了不同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取向.
作者:高音;吕爱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浙江平湖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常见中医体质类型血糖代谢状况.方法:采用王琦《中医体质分类研究》问卷对纳入对象进行方便抽样横断面现场调查并以5∶1比例随机抽样行OGTT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2h负荷血糖、计算HOMA-IR和HOMA-β指数.结果: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气虚兼阴虚质及气虚兼痰湿质为该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常见中医体质类型;痰湿质组2hPG及气虚兼痰湿质组HbA1c水平分别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组FINS、HOMA-IR及HOMA-β指数分别与其他四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及气虚兼阴虚质组HOMA-3指数分别与其他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气虚兼阴虚质及气虚兼痰湿质是该地区糖尿病发病高频、高危体质类型;阴虚质及气虚兼阴虚质的胰岛β细胞功能早期损伤和痰湿质及气虚兼痰湿质的胰岛素抵抗致胰岛β细胞代偿性高分泌可能是该四类体质的糖代谢特征.
作者:王文锐;倪海祥;魏佳平;姚实林;孙平;王彩萍;吕忠勤;何慧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考察与3种证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关指标情况,阐明不同证型2型糖尿病的特征.方法:检测3种证型2型糖尿病16项相关指标,并用T检验分析结果数据.结果:痰(湿)热互结型组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尿蛋白排泄率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热盛伤津组和气阴两虚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而胰岛素分泌指数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痰(湿)热互结型组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教和肌酐高于热盛伤津及气阴两虚组;而胰岛素敏感指数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痰(湿)热互结组的甘油三酯和尿蛋白排泄率高于气阴两虚组,总胆固醇低于热盛伤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盛伤津组和气阴两虚组各指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中期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血糖无明显相关.痰(湿)热互结型在脂代谢和免疫功能异常方面更甚于其他2型,提示其更易于向并发症期转化,治疗难度更大,预后也更差.
作者:吕俊海;李敏;刘红;仝小林;唐丹丽;于友华;孙明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对3~4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4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六味地黄汤.结果:2组治疗前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无差异(P>0.05),2组治疗前患者的血清IL-6、TNF-α、hsCRP、TC、TG和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hsCRP、TC、TG和L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能有效地CK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有关.
作者:康雷;黄仁发;向少伟;龙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影响Ⅳ型胶原酶诱导内皮细胞迁移的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1.25%、2.5%和5%浓度的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采用Boyden小室迁移法检测药物对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并通过酶联免疫法和RT-PCR检测明胶酶A(MMP-2)和明胶酶B(MMP-9)分泌和表达的情况.结果:1.25%浓度含药血清对上述指标无影响,2.5%和5%浓度含药血清可显著提高内皮细胞迁移、MMP-2和MMP-9转录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2和MMP-9水平.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提高Ⅳ型胶原酶的表达进而诱导内皮细胞迁移,提示药物促血管新生功能可能与该作用相关.
作者:高冬;陈文元;郑良朴;林薇;吴立娅;宋军;陈可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疮效果和机理.方法:选择门诊痔疮患者24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中药熏洗坐浴,对照组用1∶5000PP液熏洗坐浴.结果:应用Ridit检验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3.44%,对照组总有效率68.03%.结论: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疮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为保证“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的中风等疾病中医药临床诊疗研究”的数据完整准确、高度结构化和利于分析,首先对于不同医院的电子病历进行模板审核、数据录入、合并解析.其次经过ETL转换、合并、抽取等过程,实现对各家医院的数据整合,保证数据完整、准确,及时导入细节数据仓库.通过人工和工具筛查并修改数据,终取得高质量的可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为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理念目标服务.
作者:宋红梅;刘保延;何丽云;张润顺;周雪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本研究以形态学等检测技术,观察真武汤对肾阳虚型慢性肾衰模型大鼠肾组织的影响.方法:通过研究温补肾阳传统名方真武汤对肾阳虚慢性肾衰模型肾脏病理的影响,观察真武汤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光镜观察可见肾小球充血、囊腔扩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大量炎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代偿性扩张.真武汤组大鼠肾组织光镜观察可见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肾阳虚型慢性肾衰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可见明显损伤,真武汤能够使其逆转.
作者:宋伟;李明哲;关佳楠;刘芳;乔春红;赵甲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仁斋直指方论》为南宋医家扬士瀛的代表著作,该书对痰论述颇丰,杨氏在前贤妙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体悟,进一步总结出颇有特色的痰(病、证)理论,将痰和饮明确分开,并认为“痰为津液之异名”,痰(病、证)多端,亦可引起疼痛病患,在治疗上以“理气为上,调胃次之”为治疗大法,这都是不可多得的真知灼见,为后世医家明哲所借鉴.
作者:王国为;徐世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猪苓汤出自《伤寒论》,主治水热互结兼有阴伤的水气病症.过敏煎是祝谌予的经方,主治过敏性疾病,通过两方临证加减治疗药物变态反应性口炎取得满意疗效,为推广中医经方在口腔黏膜病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思路.
作者:贾莉;陈思明;岑凯;卢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近15年来唐宋时期内伤杂病证治的研究,集中在挖掘医学理论的深化和方药的不断推陈出新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把唐宋时期作为中医学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的角度,进行内伤杂病系统比较研究者鲜见.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唐宋时期内伤杂病证治应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对于恢复唐宋医学的本来面目及现代内伤杂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作者:郝军;严世芸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诸病源候论》导引法有很强实践性和操作性基础,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然而对其系统的研究刚刚起步,本文从《诸病源候论》高频使用的“急”、“极势”入手,对其导引法的总体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诸病源候论》导引法的调身操作具有两个特点,在动作力量上,强调动作的的强度,在操作方向上,要求动作幅度的大化,其结果是,调身操作具有类似肌肉静力性锻炼的特点.
作者:刘峰;刘天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回顾与探讨“方证相应”学说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分析“方证相应”学说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在“方证相应”学说研究中引入基于案例推理方法的可行性及“方证相应”证治体系的构建,并对该方法的优点进行论述.
作者:郭超峰;施学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