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中医药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数据挖掘需求与数据前处理方法

宋红梅;刘保延;何丽云;张润顺;周雪忠

关键词:临床科研一体化, 数据前处理
摘要:为保证“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的中风等疾病中医药临床诊疗研究”的数据完整准确、高度结构化和利于分析,首先对于不同医院的电子病历进行模板审核、数据录入、合并解析.其次经过ETL转换、合并、抽取等过程,实现对各家医院的数据整合,保证数据完整、准确,及时导入细节数据仓库.通过人工和工具筛查并修改数据,终取得高质量的可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为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理念目标服务.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的临证探析

    临床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有良好的疗效,本文试阐述从脾论治的理论基础、证治特点和临床运用.

    作者:肖政华;王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学中的健康与疾病概念——对2006年中医废存大论战的哲学反思

    为了从历史及哲学的角度分析2006年中医废存大辩论的根源,本文从中西医学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入手,讨论中国古典医学、老庄哲学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以及西方爱利亚学派、笛卡尔机械论、还原论和经验主义对现代生物医学的影响.从而认为对在不同哲学框架内建立的医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和评价时,必须首先厘清各自的哲学前设,这决定了不同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取向.

    作者:高音;吕爱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仁斋直指方论》论痰特色探析

    《仁斋直指方论》为南宋医家扬士瀛的代表著作,该书对痰论述颇丰,杨氏在前贤妙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体悟,进一步总结出颇有特色的痰(病、证)理论,将痰和饮明确分开,并认为“痰为津液之异名”,痰(病、证)多端,亦可引起疼痛病患,在治疗上以“理气为上,调胃次之”为治疗大法,这都是不可多得的真知灼见,为后世医家明哲所借鉴.

    作者:王国为;徐世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府逐瘀汤诱导内皮细胞迁移中Ⅳ型胶原酶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影响Ⅳ型胶原酶诱导内皮细胞迁移的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1.25%、2.5%和5%浓度的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采用Boyden小室迁移法检测药物对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并通过酶联免疫法和RT-PCR检测明胶酶A(MMP-2)和明胶酶B(MMP-9)分泌和表达的情况.结果:1.25%浓度含药血清对上述指标无影响,2.5%和5%浓度含药血清可显著提高内皮细胞迁移、MMP-2和MMP-9转录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2和MMP-9水平.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提高Ⅳ型胶原酶的表达进而诱导内皮细胞迁移,提示药物促血管新生功能可能与该作用相关.

    作者:高冬;陈文元;郑良朴;林薇;吴立娅;宋军;陈可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如何提高艾滋病中医药科学研究水平的探讨

    艾滋病中医药研究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如何在现有阶段利用有限资源针对艾滋病防治中的中医药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是“十一五”以来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将对此进行探讨,希望能进一步推动艾滋病中医药科研水平提高.

    作者:刘志斌;丁红云;蒋自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疮12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疮效果和机理.方法:选择门诊痔疮患者24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中药熏洗坐浴,对照组用1∶5000PP液熏洗坐浴.结果:应用Ridit检验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3.44%,对照组总有效率68.03%.结论: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疮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余师愚从运气规律认识温疫防治策略的特色探析

    《疫疹一得》全面反映了余师愚论治温疫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成就,为后世温疫辨证论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辨运气之南政北政以定药之主宰,五运六气异常变化易发温疫,二火加临变衍为火毒温疫流行,治疫应明五运六气条件的影响及用药制方因时之运气条件等5个方面对余师愚运用运气规律论治温疫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现今研究传染性和流行性疾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岳冬辉;苏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于案例推理构建“方证相应”证治体系的探讨

    回顾与探讨“方证相应”学说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分析“方证相应”学说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在“方证相应”学说研究中引入基于案例推理方法的可行性及“方证相应”证治体系的构建,并对该方法的优点进行论述.

    作者:郭超峰;施学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温病条辨》凉开三宝在疫病急救中的运用

    凉开三宝包括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是开窍醒神法的代表方.清·吴鞠通对上述三方的运用颇有心得,见于《温病条辨-上焦》.吴氏在总结前贤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安宫牛黄丸,改进了紫雪丹、至宝丹,并将三宝运用在风温、温热、暑温、伏暑、湿温、寒湿、温疟、冬温、温疫、温毒等外感温热疾病中.本文通过分析凉开三宝在《温病条辨》及后世医家中的具体应用,总结病证规律,探讨其各自在疫病急救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彭鑫;汤尔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目的:对运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总体水平作出初步评价.方法:①以“(题目:黄芪注射液)and(题目:心功能不全or心衰or心力衰竭)-限定:人类”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②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建立文献数据库;③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整体评价.结果:在117个纳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明确说明诊断标准的13个占11.11%,报告有不良反应的61个占52.14%,有随访报告的5个占4.27%.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质量普遍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寻找合适的试验形式、建立合理的疗效评价体系可能是目前更紧迫的任务.

    作者:温志浩;农一兵;潘朝锌;林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于中医药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数据挖掘需求与数据前处理方法

    为保证“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的中风等疾病中医药临床诊疗研究”的数据完整准确、高度结构化和利于分析,首先对于不同医院的电子病历进行模板审核、数据录入、合并解析.其次经过ETL转换、合并、抽取等过程,实现对各家医院的数据整合,保证数据完整、准确,及时导入细节数据仓库.通过人工和工具筛查并修改数据,终取得高质量的可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为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理念目标服务.

    作者:宋红梅;刘保延;何丽云;张润顺;周雪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连云港地区123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调查

    目的:研究连云港地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方法:采用王琦教授9种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对1232例纳入者的中医体质进行横断面研究,分析其体质分布特点及不同性别纳入者的体质差异.结果:平和质占0.2%,偏颇体质占99.8%,偏颇体质兼夹普遍存在,男女体质分布不同.结论:该地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主要为阳虚质、气虚质和气郁质,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

    作者:乔寒子;邢厚恂;许红;张丽华;宁倩;黄文婷;桂吟哲;蔡业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从五脏论治冠心病之解析

    冠心病以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为主要表现,中医辨证属胸痹、心痛、心悸等范畴,其病机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多由于年老体衰、阴阳失调、脏腑气血功能虚损,而致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等痹阻心脉.临床实践中医家对冠心病的论治各有不同,本文则着重以五脏为切入点对冠心病的辨证论治进行探讨.

    作者:郭齐;田昕;吴丹;吴宇峰;杨傲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通络中药结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及其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TXL)提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糖尿病足( diabetic foot,DF)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通络组(通心络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干细胞组(干细胞移植).观察移植12周后临床症状和踝肱压指数( ankle brachial index,ABI)及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artial pressure,TcPO2)变化并进行评估,观察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通络组和干细胞组患者的疼痛、冷感、麻木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明显缓解(P<0.01)及通络组可提高患者ABI和TcPO2(P<0.01或P<0.05),降低MDA(P<0.01)和升高TAOC(P<0.01),干细胞组可升高TcPO2(P<0.01).通络组与干细胞组临床症状评分、ABI、TcPO2、MDA和TAOC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通心络组优于干细胞组.结论:通心络对于细胞移植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故通心络结合自体PB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足的新方法.

    作者:高怀林;丁来标;曹月香;李会玉;张华;孔青;尹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谈《黄帝内经》对耳鸣耳聋的针灸治疗原则——辨病辨经辨证相结合

    耳鸣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难治疾病,随着科室间的联系增强,针灸科近年来此类病人增多且疗效相对较佳.笔者研读《黄帝内经》的同时,结合老师的临床经验,将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的原则总结为“辨病辨经辨证”,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和提高疗效.

    作者:许辛寅;江钢辉;沈创鹏;任玉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论脾虚生风

    风证是中医学独有的名词,具体可分为“内风”与“外风”两种.其形成的原因复杂,传统观念认为风证责之于肝,内经亦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但本项研究表明风证的形成多有脾胃内伤,而后风证发作.因此本文侧重于脾虚生风的论述.

    作者:蒋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于“药性、药能”寒温并用法治疗流感的研究策略

    流感属中医外感热病范畴,临床上以清解之法为治疗常规.笔者认为流感非独为热毒,亦有寒毒为病,倡导寒热并用的治则.遵循中医学整体现的辨证原则及现代研究进展,认为寒温并用治法的研究,应从“药性”、“药能”两个角度来诠释,借助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及病毒诱导免疫损伤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两条途径,从整体到局部系统地评价寒热并用法在流感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朱海燕;张华敏;颜乾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谈日常生活中的中医之道

    大道至简,日常生活中处处渗透着中医之道,然而老百姓却日用而不知.该文从天人相应、阴阳平衡、五行生克三方面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从中参悟中医之道,旨在使人们认识到“道法自然”不仅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引导人们了解中医并更好地运用中医.

    作者:薛芳芸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传统动物药鳄鱼血的免疫效应和安全性研究

    目前对越来越多的传统中药进行了挖掘和创新的应用,并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相对来说对它们的研究是薄弱的,尤其是安全性评价方面.本文拟就日见普遍人工养殖暹罗鳄进行这方面的探讨.鳄鱼从中医药历史使用来看鳄鱼血和内脏可以当作药物来治疗过敏、哮喘等疾病,也可以延年益寿,但食用鳄鱼血的安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服用鳄鱼血对大鼠的肝肾功、血液值及血清生化值、免疫应答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服用鳄鱼血是安全的.

    作者:王平;李伟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医四诊信息和证候量表的研制

    伴随着中医证候客观化、规范化研究进程,量表概念渐被引入.尤其本世纪初开始,严格按照量表研制程序制备中医四诊信息和病证量表的工作方兴未艾.本文对目前国内中医四诊信息和证候量表的研制工作作一探讨,以资借鉴.

    作者:王少贤;陈家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