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曹洪欣;张志斌;张华敏
躬逢盛世,各界关注,中医得获前所未有的声援赞誉和投入.此时此际令人思考的是:万物毕罗,何足以行?此行足下,路向何方?作为几许?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温阳药淫羊藿及其主要有效成分(淫羊藿总黄酮TFE、淫羊藿甙ICA和淫羊藿多糖EPS)能在不同环节不同程度地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通过增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活性及肿瘤细胞的抗原性,改变机体免疫力与肿瘤增殖之间相互对抗的比势,而达到间接抗肿瘤的目的;同时,该药及其主要成分通过诱导癌细胞分化、凋亡,抑制癌细胞生长、侵袭、转移及免疫抑制因子(TGFβ_2)、炎性细胞因子、肿瘤端粒酶等活性,从而逆转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改变.
作者:陆婷婷;赵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慢性前列腺炎始终是医学界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许多中老年男性朋友一直受其困扰,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的加剧,此病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故慢性前列腺炎应当引起医学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针灸综合治疗本病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一兵;吴相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中药对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作用.方法:将难治性心力衰竭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在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好.
作者:包俊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重大问题.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状态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传统中医药学在预防、诊断和治疗亚健康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本文对中医药认识干预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家佗;李蕾;包怡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中药药性与功效进行归纳分析,寻求药性与功效之间的规律性.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中药功效与药性的关系出发,建立肝经归经的预测模型.基于生物热动力学探讨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以热动力学参数反映中药复方的寒热药性.用电子得失理论研究中药四性的物质基础,用红外成像扫描技术研究中药的寒热属性,用斑点免疫印迹技术探讨中药药性物质基础,以支持向量机用于中药药性识别的可行性考察,以微量元素含量水平探讨与中药四性的关系,并以食用茵总糖含量测定方法(费林氏容量法)探讨总糖含量与寒热药性关系.结论:多学科的渗透用于中药药性研究,为科学阐释中药药性的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许利平;孙建宁;张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羌芎舒脑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羌芎舒脑汤,对照组给予氟桂嗪胶囊(西比灵)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羌芎舒脑汤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改善血液微循环有关.
作者:曹宝国;刘惠娟;安德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周福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心胃相关理论.通过对中医理论中心主藏神,现代研究中心脏通过血液循环及内分泌功能参与调节人体思维活动及心血管活性多肽对胃肠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心胃相关理论的本质.
作者:谢秀丽;许仕杰;于丰彦;周福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科从2006年10月~2008年12月,用注射用磷酸川芎嗪(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以下简称川芎嗪)配合针刺治疗脑梗塞后遗症52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东辉;刘少英;张爱华;许鲁平;陈劲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去卵巢大鼠脑电图的变化及中药复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其影响.方法:以去卵巢大鼠为动物模型,采用大鼠皮层脑电图描记技术,从睡眠时相方面阐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改善更年期失眠症的药理作用.结果:去卵巢大鼠睡眠时相中的慢波睡眠深睡期(Slow wave sleep 2,SWS2)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7d后能明显延长自由活动去卵巢大鼠SWS2,对SWS1(Slow wave sleepl,慢波睡眠浅睡期)和REMS(rapid eyes movement sleep,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改善去卵巢大鼠睡眠的作用.
作者:黄莉莉;于爽;李秋红;李廷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对鼻渊病因病机的分析,提出鼻渊发病的病机关键是清阳失运、湿浊阻遏;而督阳空虚、督脉痹阻是鼻渊发病的经络学基础.在临床上,疏通督脉、升阳祛霾可促进督脉阳气运行复常,促使肺脾肾阳气正常运行敷布,得以温化阻遏于鼻窍之湿浊,从而达到升阳祛霾、通利鼻窍之目的.为此,指出通督升阳法是治疗鼻渊病的重要途径,重视通督升阳法在鼻渊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何兴伟;谢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对中医证候实质研究的目的与思路进行历史回顾,重点论述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基因、蛋白质、代谢组学研究的情况,提出中医证候与基因、蛋白质、代谢组学研究思路需要审视和思考,在证候研究中必须有创新性,并进一步提升研究方法和思路.
作者:朱明丹;杜武勋;姜民;刘长玉;宋启刚;魏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了解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方法: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证候研究以及临床研究文献资料从证候分布和证候组成的症状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从病例频次统计,证候依次是气阴两虚、湿热内蕴、肝郁气滞、气虚血瘀、气血两虚、热盛痰蒙等.症状频次依次是乏力、皮疹、发热、咳嗽、腹泻、胸闷、纳呆、自汗、头痛、消瘦.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分析,艾滋病中医常见证候分布以气阴两虚、湿热内蕴、肝郁气滞为主;症状以乏力、皮疹、发热、咳嗽、腹泻为主.
作者:刘颖;王莹;邹雯;王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金元时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温病理论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对温病认识的深入,金元医家对温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更加全面.通过总结金元医家对温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展示这一时期温病理论发展的情况.
作者:赵静;曹洪欣;张志斌;张华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40%~60%[1],也是针灸科治疗的主要痛证.目前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首选,其中针灸是非手术疗法中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无副作用等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颈椎病的常规方法.我院于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合谷刺阿是穴为主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荣芬;赵岩;姜亚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应用数量统计方法探讨糖尿病中医辨证因子证候学特征.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8月间我校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4例,对预设的50个中医辨证因子进行量化评分,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析出糖尿病中医主要证候信息、辨证分型,统计各型构成比.结果:①主成分分析显示,三多一少、乏力、脉沉涩包含了糖尿病中医证候学的绝大部分信息;②R型聚类显示,在适当位置截取糖尿病可分为气阴两虚、阴阳俱虚、肺胃燥热、瘀血阻络、痰湿中阻5个证型;③各证型构成比依次是气阴两虚33.07%,瘀血阻络20.97%,阴阳两虚19.36%,肺胃热盛14.52%,痰湿中阻12.10%.结论:糖尿病诊治应根据疾病发展不同阶段明辨主症,合理干预.
作者:王秀霞;张玲玲;王玉中;李成宏;王海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主要探析了<养生四要>中的养生思想.该书提出了寡欲、慎动、法时、却疾是养生学中的四个重要方面.大体上概括了保精气、节饮食、调情志、法阳阴、治未病、防药毒等多个养生原则与方法,对于中医养生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景远;李志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构成中医理论体系的要素应当有这样三种:产生于中医临床实践观察、效验的经验要素;产生于对经验材料的消化和概括以及层次不同的抽象的理论要素;反映疾病现象客观事物整体状态超越了个体而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成分的结构要素.这三种要素是相互交融的.其中的结构要素能够把理论要素与经验要素之间统一地组合起来,构成再现着复杂疾病客体的中医理论体系,是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知识不可缺少的研究和阐述的方法论原则.
作者:李爽姿;王勤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不同表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121例高血压患者经临床辨证分为肝阳上亢和痰瘀互结2组,分别行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论: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2组间有显著差异,经颅多普勒2组问异常率无显著差异,肝阳上亢组以血流速升高为主,痰瘀互结组以血流速减低为主.
作者:王丽昀;郝喜书;金玉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是目前中医药领域中正在积极探索的中医药科研方法和临床诊疗模式.笔者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近10年的文献,以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方证对应等为关键词检索,筛选出相关文章,对病证结合方证相应在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有益于中医药基础研究.
作者:刘丽梅;王瑞海;陈琳;刘治中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