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俊萍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了解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方法: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证候研究以及临床研究文献资料从证候分布和证候组成的症状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从病例频次统计,证候依次是气阴两虚、湿热内蕴、肝郁气滞、气虚血瘀、气血两虚、热盛痰蒙等.症状频次依次是乏力、皮疹、发热、咳嗽、腹泻、胸闷、纳呆、自汗、头痛、消瘦.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分析,艾滋病中医常见证候分布以气阴两虚、湿热内蕴、肝郁气滞为主;症状以乏力、皮疹、发热、咳嗽、腹泻为主.
作者:刘颖;王莹;邹雯;王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医院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发病3个月的致残因素.方法:客观、实时、全面、动态连续地采集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信息.以发病3个月BI≤60分作为致残标准,探索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3个月的致残因素.结果:257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BI>60分215例(83.7%),BI≤60分42例(16.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病时的年龄,既往糖尿病病史,入院时(发病72h内)的OCSP分型,入院时(发病72h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急性期头颅核磁DWI相显示的病灶大小,发病7d内出现的嗜睡、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目偏不瞬、肢体松懈瘫软、肢体拘急、手肿胀、痰难咯出、咳嗽、鼻鼾、微热、小便失禁,但欲寐、舌质老、舌干、薄苔、厚苔、糙苔,发病28d内合并感染,使用降纤治疗及使用醒脑开窍的中成药与发病3个月残疾的发生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发病72h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发病7d内出现目偏不瞬、发病28d内合并感染是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3个月的独立致残因素,而发病7d内舌苔为薄苔是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3个月致残的保护因素.
作者:钟海珍;马斌;高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是目前中医药领域中正在积极探索的中医药科研方法和临床诊疗模式.笔者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近10年的文献,以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方证对应等为关键词检索,筛选出相关文章,对病证结合方证相应在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有益于中医药基础研究.
作者:刘丽梅;王瑞海;陈琳;刘治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主要探析了<养生四要>中的养生思想.该书提出了寡欲、慎动、法时、却疾是养生学中的四个重要方面.大体上概括了保精气、节饮食、调情志、法阳阴、治未病、防药毒等多个养生原则与方法,对于中医养生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景远;李志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古代中国由来已久的天人之学在汉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盛行,董仲舒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完成了天人关系的构建,不仅使儒学政治化,而且还把儒学神秘化,而其中作为方法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也于此得到了完善,并成为官方哲学,对整个中国古代学术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搭建了人体生理的联系,中医理论体系由此而形成.
作者:贾成祥;杨英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对鼻渊病因病机的分析,提出鼻渊发病的病机关键是清阳失运、湿浊阻遏;而督阳空虚、督脉痹阻是鼻渊发病的经络学基础.在临床上,疏通督脉、升阳祛霾可促进督脉阳气运行复常,促使肺脾肾阳气正常运行敷布,得以温化阻遏于鼻窍之湿浊,从而达到升阳祛霾、通利鼻窍之目的.为此,指出通督升阳法是治疗鼻渊病的重要途径,重视通督升阳法在鼻渊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何兴伟;谢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金元时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温病理论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对温病认识的深入,金元医家对温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更加全面.通过总结金元医家对温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展示这一时期温病理论发展的情况.
作者:赵静;曹洪欣;张志斌;张华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不同表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121例高血压患者经临床辨证分为肝阳上亢和痰瘀互结2组,分别行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论: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2组间有显著差异,经颅多普勒2组问异常率无显著差异,肝阳上亢组以血流速升高为主,痰瘀互结组以血流速减低为主.
作者:王丽昀;郝喜书;金玉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对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患者发生ADR的性别与年龄、使用剂量、输液滴速及ADR发生时间、溶酶及既往过敏史、配伍用药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并对ADR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清开灵注射液二次开发达到安全、有效、质优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王志国;王丹巧;魏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对中医证候实质研究的目的与思路进行历史回顾,重点论述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基因、蛋白质、代谢组学研究的情况,提出中医证候与基因、蛋白质、代谢组学研究思路需要审视和思考,在证候研究中必须有创新性,并进一步提升研究方法和思路.
作者:朱明丹;杜武勋;姜民;刘长玉;宋启刚;魏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温阳药淫羊藿及其主要有效成分(淫羊藿总黄酮TFE、淫羊藿甙ICA和淫羊藿多糖EPS)能在不同环节不同程度地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通过增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活性及肿瘤细胞的抗原性,改变机体免疫力与肿瘤增殖之间相互对抗的比势,而达到间接抗肿瘤的目的;同时,该药及其主要成分通过诱导癌细胞分化、凋亡,抑制癌细胞生长、侵袭、转移及免疫抑制因子(TGFβ_2)、炎性细胞因子、肿瘤端粒酶等活性,从而逆转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改变.
作者:陆婷婷;赵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中药对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作用.方法:将难治性心力衰竭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在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好.
作者:包俊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羌芎舒脑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羌芎舒脑汤,对照组给予氟桂嗪胶囊(西比灵)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羌芎舒脑汤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改善血液微循环有关.
作者:曹宝国;刘惠娟;安德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科从2006年10月~2008年12月,用注射用磷酸川芎嗪(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以下简称川芎嗪)配合针刺治疗脑梗塞后遗症52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东辉;刘少英;张爱华;许鲁平;陈劲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研究拟从中医文献中提取头痛的临床特征.首先从著名临床医家的51186条医案中整理出头痛的4158种不同描述,将头痛相关文献中的限定因素进行拆分,将内涵相同但表述不同的信息进行合并获得头痛的临床特征,并同中西医权威著作进行比较,共提取头痛的临床特征49个.
作者:付强;郭春莉;王义国;张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慢性前列腺炎始终是医学界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许多中老年男性朋友一直受其困扰,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的加剧,此病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故慢性前列腺炎应当引起医学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针灸综合治疗本病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一兵;吴相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应用数量统计方法探讨糖尿病中医辨证因子证候学特征.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8月间我校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4例,对预设的50个中医辨证因子进行量化评分,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析出糖尿病中医主要证候信息、辨证分型,统计各型构成比.结果:①主成分分析显示,三多一少、乏力、脉沉涩包含了糖尿病中医证候学的绝大部分信息;②R型聚类显示,在适当位置截取糖尿病可分为气阴两虚、阴阳俱虚、肺胃燥热、瘀血阻络、痰湿中阻5个证型;③各证型构成比依次是气阴两虚33.07%,瘀血阻络20.97%,阴阳两虚19.36%,肺胃热盛14.52%,痰湿中阻12.10%.结论:糖尿病诊治应根据疾病发展不同阶段明辨主症,合理干预.
作者:王秀霞;张玲玲;王玉中;李成宏;王海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不同脑区核团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束缚制动加灌服番泻叶改良的方法制备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加味四逆散组和得舒特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和纹状体c-f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加味四逆散可明显降低大鼠脑皮质和纹状体c-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结论:加味四逆散能够降低c-fos在IBS大鼠不同脑区核团的蛋白表达,干预脑肠轴紊乱的调控机制.
作者:白霞;谢小磊;李梦;耿建国;李冬华;杜宇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周福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心胃相关理论.通过对中医理论中心主藏神,现代研究中心脏通过血液循环及内分泌功能参与调节人体思维活动及心血管活性多肽对胃肠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心胃相关理论的本质.
作者:谢秀丽;许仕杰;于丰彦;周福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例病态窦房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服用阿托品0.3mg,每天3次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总有效率40.0%(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P<0.01).在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病态窦房综合征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方便.
作者:徐鸿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