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谷刺阿是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刘荣芬;赵岩;姜亚梅

关键词:合谷刺, 阿是穴, 神经根型颈椎病
摘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40%~60%[1],也是针灸科治疗的主要痛证.目前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首选,其中针灸是非手术疗法中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无副作用等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颈椎病的常规方法.我院于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合谷刺阿是穴为主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病证结合方证相应在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是目前中医药领域中正在积极探索的中医药科研方法和临床诊疗模式.笔者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近10年的文献,以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方证对应等为关键词检索,筛选出相关文章,对病证结合方证相应在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有益于中医药基础研究.

    作者:刘丽梅;王瑞海;陈琳;刘治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头痛的49种临床特征

    本研究拟从中医文献中提取头痛的临床特征.首先从著名临床医家的51186条医案中整理出头痛的4158种不同描述,将头痛相关文献中的限定因素进行拆分,将内涵相同但表述不同的信息进行合并获得头痛的临床特征,并同中西医权威著作进行比较,共提取头痛的临床特征49个.

    作者:付强;郭春莉;王义国;张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万物毕罗何足以行

    躬逢盛世,各界关注,中医得获前所未有的声援赞誉和投入.此时此际令人思考的是:万物毕罗,何足以行?此行足下,路向何方?作为几许?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胃相关理论本质探析

    周福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心胃相关理论.通过对中医理论中心主藏神,现代研究中心脏通过血液循环及内分泌功能参与调节人体思维活动及心血管活性多肽对胃肠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心胃相关理论的本质.

    作者:谢秀丽;许仕杰;于丰彦;周福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合谷刺阿是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40%~60%[1],也是针灸科治疗的主要痛证.目前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首选,其中针灸是非手术疗法中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无副作用等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颈椎病的常规方法.我院于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合谷刺阿是穴为主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荣芬;赵岩;姜亚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4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对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作用.方法:将难治性心力衰竭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在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好.

    作者:包俊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糖尿病中医辨证因子聚类和降维分析

    目的:应用数量统计方法探讨糖尿病中医辨证因子证候学特征.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8月间我校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4例,对预设的50个中医辨证因子进行量化评分,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析出糖尿病中医主要证候信息、辨证分型,统计各型构成比.结果:①主成分分析显示,三多一少、乏力、脉沉涩包含了糖尿病中医证候学的绝大部分信息;②R型聚类显示,在适当位置截取糖尿病可分为气阴两虚、阴阳俱虚、肺胃燥热、瘀血阻络、痰湿中阻5个证型;③各证型构成比依次是气阴两虚33.07%,瘀血阻络20.97%,阴阳两虚19.36%,肺胃热盛14.52%,痰湿中阻12.10%.结论:糖尿病诊治应根据疾病发展不同阶段明辨主症,合理干预.

    作者:王秀霞;张玲玲;王玉中;李成宏;王海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证候与基因、蛋白质、代谢组学研究思路探讨

    通过对中医证候实质研究的目的与思路进行历史回顾,重点论述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基因、蛋白质、代谢组学研究的情况,提出中医证候与基因、蛋白质、代谢组学研究思路需要审视和思考,在证候研究中必须有创新性,并进一步提升研究方法和思路.

    作者:朱明丹;杜武勋;姜民;刘长玉;宋启刚;魏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金元医家对温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金元时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温病理论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对温病认识的深入,金元医家对温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更加全面.通过总结金元医家对温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展示这一时期温病理论发展的情况.

    作者:赵静;曹洪欣;张志斌;张华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紫丹饮含药血清对子宫内膜细胞HOXA10基因的影响

    目的:观察紫丹饮含药血清对HOXA10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紫丹饮是否是通过调节HOXA10基因的表达来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人子宫内膜组织来自手术病人,通过原代培养分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培养液分别作用于二者,并设立胎牛血清、空白血清及西药阳性药血清为对照,用Reahime-PCR法检测紫丹饮对正常妇女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HOXA10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紫丹饮含药血清可显著促进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HOXA10基因的表达.结论:中药紫丹饮可能通过增强子宫内膜HOXA10基因的表达,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

    作者:林佳静;金哲;黄文玲;李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药寒热药性现代研究手段

    目的: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中药药性与功效进行归纳分析,寻求药性与功效之间的规律性.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中药功效与药性的关系出发,建立肝经归经的预测模型.基于生物热动力学探讨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以热动力学参数反映中药复方的寒热药性.用电子得失理论研究中药四性的物质基础,用红外成像扫描技术研究中药的寒热属性,用斑点免疫印迹技术探讨中药药性物质基础,以支持向量机用于中药药性识别的可行性考察,以微量元素含量水平探讨与中药四性的关系,并以食用茵总糖含量测定方法(费林氏容量法)探讨总糖含量与寒热药性关系.结论:多学科的渗透用于中药药性研究,为科学阐释中药药性的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许利平;孙建宁;张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医药诊疗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

    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重大问题.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状态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传统中医药学在预防、诊断和治疗亚健康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本文对中医药认识干预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家佗;李蕾;包怡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例病态窦房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服用阿托品0.3mg,每天3次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总有效率40.0%(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P<0.01).在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病态窦房综合征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方便.

    作者:徐鸿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针灸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慢性前列腺炎始终是医学界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许多中老年男性朋友一直受其困扰,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的加剧,此病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故慢性前列腺炎应当引起医学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针灸综合治疗本病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一兵;吴相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癌痛从痰论治探讨

    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属于中医痛证范畴.痰是产生癌痛的重要中医病机,消痰法是治疗癌痛的重要方法.

    作者:俞珊;魏品康;许玲;巨大维;彭海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阴阳五行学说的集成与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

    古代中国由来已久的天人之学在汉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盛行,董仲舒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完成了天人关系的构建,不仅使儒学政治化,而且还把儒学神秘化,而其中作为方法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也于此得到了完善,并成为官方哲学,对整个中国古代学术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搭建了人体生理的联系,中医理论体系由此而形成.

    作者:贾成祥;杨英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谈温阳药淫羊藿治疗恶性肿瘤的药效学基础

    温阳药淫羊藿及其主要有效成分(淫羊藿总黄酮TFE、淫羊藿甙ICA和淫羊藿多糖EPS)能在不同环节不同程度地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通过增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活性及肿瘤细胞的抗原性,改变机体免疫力与肿瘤增殖之间相互对抗的比势,而达到间接抗肿瘤的目的;同时,该药及其主要成分通过诱导癌细胞分化、凋亡,抑制癌细胞生长、侵袭、转移及免疫抑制因子(TGFβ_2)、炎性细胞因子、肿瘤端粒酶等活性,从而逆转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改变.

    作者:陆婷婷;赵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川芎嗪配合针刺治疗脑梗塞后遗症52例临床疗效观察

    我科从2006年10月~2008年12月,用注射用磷酸川芎嗪(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以下简称川芎嗪)配合针刺治疗脑梗塞后遗症52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东辉;刘少英;张爱华;许鲁平;陈劲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艾滋病中医证候文献研究现状分析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了解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方法: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证候研究以及临床研究文献资料从证候分布和证候组成的症状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从病例频次统计,证候依次是气阴两虚、湿热内蕴、肝郁气滞、气虚血瘀、气血两虚、热盛痰蒙等.症状频次依次是乏力、皮疹、发热、咳嗽、腹泻、胸闷、纳呆、自汗、头痛、消瘦.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分析,艾滋病中医常见证候分布以气阴两虚、湿热内蕴、肝郁气滞为主;症状以乏力、皮疹、发热、咳嗽、腹泻为主.

    作者:刘颖;王莹;邹雯;王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脾肿大1例

    靳氏,女,46岁,农民,甘肃省天水市人.2009年 8月15日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检查,脾脏隋况如下:脾切面形态正常,脾厚57mm,长151mm,左肋缘下刚可探及,上下极轮廓稍显圆钝,脾门切迹清楚,脾内回声细小均匀,脾静脉11 mm,诊断为脾肿大.2009年9月11日因生气复加受寒,出现脾畦肿大更甚,伴疼痛.患者儿子在我院(兰州)上学,故来咨询,请求中医治疗.因患者在外地无法前来面诊,只能电话问诊.问诊情况如下:此次是因生气、不慎受寒且食瓜果生冷引起,表现为左肋下肿块肿大,如手掌大小,质地坚硬,胀痛,拒按,不发热,无汗,进食后胃脘部胀闷,不能平卧;并常感神疲乏力,面色暗黄,大便稀软.

    作者:王小荣;浦利斌;张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