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勇;古洁乃特;吕诚;赵宏艳;吕永恒;鞠大宏;吕爱平
笔者自2003年以来,以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固肾安胎法治疗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者1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昕;周艳艳;申小静;冯光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制备一种与人类发病过程类似的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动物模型.方法:①给Wistar大鼠灌胃脂肪乳21d,记录饮食、饮水、体重变化,用正糖钳技术结合胰岛素敏感指数判定胰岛素抗性;②给灌胃脂肪乳大鼠尾静脉快速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将72h后空腹血糖值≥11.1mmo/L者定为2型糖尿病大鼠;③同时测定血清中胰岛素(Ins)、血脂(TC、TG、LDL-c、HDL-c)、游离脂肪酸(FFA)、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含量;④杀检成模大鼠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取胸主动脉做光镜、电镜观察.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灌胃脂肪乳大鼠的体重、饮食、饮水及内脏脂肪重量均明显增高(P<0.01~0.05);②灌胃脂肪乳后,大鼠ISI值由正常对照组-2.18±0.16下降为-2.51±0.21(P<0.05).正糖钳实验结果表明高脂组大鼠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较正常大鼠葡萄糖输注速率明显下降;③模型组大鼠FBG、FFA、TC、TG、LDL-c、ET-1明显升高(P<0.01~0.05).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1),HDL-c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④主动脉病理学观察有非常显著改变;⑤尾静脉快速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复合灌胃脂肪乳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动物模型成模率可达90%.结论:该大鼠模型是研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种理想模型.
作者:庞宗然;李晓军;刘祖涵;吴丽芳;杨继志;王永明;张伯礼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龟鹿益髓胶囊(GLYS)对实验性脊髓空洞症模型兔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48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4组,经皮枕大池穿刺缓慢抽出0.6ml脑脊液,注入等量25%Kaolin制成脊髓空洞症模型.GLYS治疗组当日起给予不同剂量的龟鹿益髓混悬液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核磁共核扫描检测空洞形成,并记录死亡率.取脊髓行HE、TUNEL及Bcl-2和Bax染色观察.结果:实验性脊髓空洞症兔出现颈项强直、抽搐、肢体瘫痪及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GLYS组动物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模型组动物死亡率(5/12)明显高于龟鹿益髓组动物死亡率(2-3/12)(P<0.05,或P<0.01).MRI显示有空洞形成,在同一时间点治疗组较模型组脊髓组织水肿减轻,空洞发生率较模型组低(P<0.01).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治疗组均较少.治疗组Bax反应阳性细胞率低于模型组,Bcl-2反应阳性细胞率高于模型组.结论:中药龟鹿益髓胶囊明显减少实验性脊髓空洞症模型空洞形成,并明显减少脊髓神经元凋亡.
作者:王继明;陈金亮;刘玉桢;张成;王宏涛;仲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唐汉钧教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40余年,在中医药治疗慢性难愈性疮疡方面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博士期间随唐教授学习,现将唐汉钧教授治疗慢性难愈性疮疡经验结合2例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秦海洸;穆晓攀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对有毒中药进行广泛、深入的安全性研究对趋利避害地精准使用这类中药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开展安全性评价是解决其安全性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应该以动态发展观为指导,从毒性预测和筛选、临床前评价、临床试验和上市后再评价4个方面系统评价有毒中药的安全性.文章结合有毒中药自身特点,紧扣各个评价阶段的研究重点,针对存在的问题,评述了相应对策.
作者:谭勇;古洁乃特;吕诚;赵宏艳;吕永恒;鞠大宏;吕爱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张维波博士的专著<经络是什么>第二版改名为<经络是水通道>,这一改立意更接近陈步猜想.陈步猜想是陈步在为<躯体的智慧>中译本所写序言中提出来的.<躯体的智慧>是生理学经典著作,作者是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坎农提出液床概念,认为液床是保持机体稳定的条件,血液循环系统为机体供应氧、养料和运走排出的废物.
作者:杨学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对中医药干预因素在围绝经期抑郁症治疗中的疗效进行评价,探求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规范与使用标准.方法:检索近10年中医药干预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对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5篇临床研究文献入选,并就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x2=18.99,P=0.1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合并后OR值为2.74,95%可信区间为2.06~3.64,菱形位于中间线的右侧,经Z检验,Z=6.92,P<0.00001.即中医药治疗的疗效显著.结论:(1)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与西药治疗疗效相当,且可发挥其副作用少、安全性强的优势;(2)中医药(尤其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文献作为有力证据,现阶段文献资料不够严谨.
作者:任路;孙艳;黄珤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我们于2002年5月到2008年12月间,运用中药为主,辅助加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31例,并进行比较分析,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田正良;许永攀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滑寿,元末明初著名医家,其时与朱丹溪齐名,孙一奎称其为金元六家之一,著有<读素问钞>、<难经本义>、<十四经发挥>、<诊家枢要>等.<诊家枢要>为滑氏论脉的专篇之作,篇幅短小,然其为脉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现将滑氏对脉诊的贡献略述如下.
作者:李玉清;李淑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柴红四君汤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IBS罗马Ⅱ诊断标准,且辨证属肝郁脾虚型的患者共16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柴红四君汤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与柴红四君汤每日1剂,对照组与匹维溴铵每次50mg,3次/d,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76.25%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各组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疲乏力、胃纳减少、胁胀、烦躁易怒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腹胀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便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红四君汤对肝郁脾虚型IBS有较高的疗效,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疲乏力、胃纳减少、胁胀、烦躁易怒等症状.
作者:罗洪林;陈伟;邓永全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近年来,笔者用益气活血息风化痰法治疗中风先兆征9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彩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制定统一的中医心系问诊信息调查量表,利用量表采集1160例心系临床患者的问诊信息,用频次分析及聚类分析两种方法对所搜集的问诊信息进行分析,探讨心系疾病的中医问诊信息组合规律.结果:心系疾病问诊信息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该规律性与中医辨证理论基本一致.症状组合规律和中医辨证密切相关,对证候分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从症状的规律性角度探索中医辨证的内涵.
作者:许朝霞;王忆勤;刘国萍;颜建军;李福凤;燕海霞;郭睿;徐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很多国家都有明显增高趋势,80%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由于肺癌不易早期诊断,临床确诊病例多数已属中晚期而失去手术根治机会,这部分病例只能采用放、化疗的办法治疗.
作者:文亢;李俊;彭大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温胆汤是临床常用的治痰名方,各类方剂辞典中均记载多种同名方剂,其中常以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所载作为温胆汤的基础方,灵活化裁而沿用至今.温胆汤主治痰涎气搏,其中生姜具有温和少阳、益脾疏肝、祛痰下气之功,正合方义,临床组方时不应轻弃不用.
作者:姜永斌;孙志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清纤方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利用CCl4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纤方组、秋水仙碱组.治疗8周后,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形成,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肝组织中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治疗组均明显减少.结论:清纤方能有效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TGF-β1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林军;刘军;马洪波;白朝辉;常庚;杨芸芳;张明辉;刘静;董尚普 刊期: 2009年第09期
通过对张仲景含大黄方剂治法、病机、配伍的深入研究,并参考古今药学文献对大黄功效的论述,指出张仲景方中大黄除通便、活血外,尚有利小便、开痞结、和胃安五脏方面的功效,有助于临证活用大黄,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赵书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考察近10余年来期刊文献,探讨现代针灸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腧穴谱.方法:在中国知识网医药卫生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分3次检索记录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量、针灸疗法应用的文章数目及所有361经穴和40经外奇穴的使用频次,对比分析得出针灸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和未采用穴.结果:近14年来,有570篇有关针灸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医学期刊文献,占所有期刊医学文献的4.26%,总计173个腧穴被采用,文献使用频次在5%以上的常用腧穴,有环跳、委中、阳陵泉、夹脊、肾俞、秩边、承山、昆仑、大肠俞、承扶、殷门、风市、悬钟、地机、腰阳关、足三里、关元、气海、关元俞、命门、气海俞、太溪、阴交、三阴交、中枢、委阳、水分,计27个腧穴;文献使用频次在≤5%.>1%的少用腧穴,有后溪,印堂,太冲等,计50个腧穴.结论:推荐针灸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腧穴有委中、肾俞、昆仑、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命门、太溪、关元、后溪、人中等11个.
作者:卜彦青;杜广中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路老临证注重天人相应,强调顺应四时辨证立法用药.倡导法宗时令,因时立法,审四时、随季节变化加减用药,并认为四季皆可夹湿为患,临诊当审时令辨湿邪,治湿宜以调脾为主线.
作者:苏凤哲;李福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乳腺小叶增生症是妇女常见多发病,多见于20~45岁的育龄妇女,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健康妇女的10%左右.现将我院于2004年10月~2007年12月,资料收集完整的门诊口服虎耳草制剂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76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居龙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方论>一书,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创立的方剂,本方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荆芥、麻黄、薄荷叶、连翘、白术、黑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共17味药组成,研为细末,制成散剂服用,现临床成药常制备为水丸,即防风通圣丸.
作者:张晓萌;刘寨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