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天那水引起的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分析

冯洪杰;甘亚弟;吕玉奎

关键词:职业性, 急性, 天那水, 中毒事故, 分析
摘要:目的 调查一起天那水使用不当引起的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寻找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今后应对该类突发事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 开展现场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作业场所空气毒物监测,查阅接诊医院病例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该起中毒事故原因.结果 根据现场情况包括企业情况、事故发生经过、现场调查、气象条件、发病情况以及救治情况,结合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怀疑主要是由天那水中甲苯引起的一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结论 此次事件暴露出企业在管理、职工在职业病防护方面的一些问题.有关部门应对生产中接触化学毒物引起急性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658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在侵袭性曲霉菌病(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58例具有IA高危因素患者血清标本进行GM试验,同时进行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水、腹水标本的直接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分析评价GM试验对IA的诊断价值.结果 GM试验阳性162例,阳性率为24.62%.IA患者主要见于ICU和呼吸内科,分别占39.77%和35.22%;IA病种分布,以呼吸道感染者居多,共122例,占69.32%,其中肺部感染占45.46%,慢性阻塞性肺病占23.86%.真菌培养结果显示,烟曲霉菌占首位,为89.13%.GM试验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直接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2种方法,而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则低于直接涂片镜检和真菌培养2种方法.结论 GM试验对诊断IA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甄拴平;王华;雷利强;党丽君;赵雪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镍

    目的 建立茶叶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微波消解后,分别以20 g/L磷酸二氢铵、0.2 g/L氯化钯、0.2 g/L氯化钯-20 g/L磷酸二氢铵溶液作为基体改进剂,800℃灰化,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氘灯扣除背景,标准曲线定量.结果 以0.2 g/L氯化钯溶液为基体改进剂,能明显改善峰形和提高检测灵敏度.方法的标准曲线溶液浓度在0.0 ng/ml ~ 50.0 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0.009 6x+0.048 3,相关系数(r)为0.999 5,低检出限为0.02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3.07% ~4.07%,低、中、高3种镍浓度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5%、98.4%、98.9%.结论 本方法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的特点,可满足茶叶中的镍检测.

    作者:陈国征;吴佳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有害元素平台研究

    目的 应用微波消解食品试样,建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测定铅(Pb)、镉(Cd)、铬(Cr)、铝(Al),原子荧光法(AFS)测定汞(Hg)和砷(As)的测定平台.方法 通过对样品微波消解条件的控制,使所得样液能同时用于GFAAS法测定Pb、Cd、Cr和A1,AFS法测定Hg和As.结果 Pb、Cd、Cr、A1、Hg、As的浓度为Oμ/L~100 μ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3~0.999 9,检出限分别为0.280 μg/L、0.005 μg/L、0.002 μg/L、2.93 μg/L、0.013 μg/L、0.042 μg/L.用菠菜标准物质(GBW10015)进行验证,Pb、Cd、Cr、Al、Hg、As的加标回收率为92.9%~109.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87%、3.62%、4.15%、1.90%、5.74%、4.56%.结论 该方法一次试样消解能分别测定食品中主要有害元素,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满足基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中对有害元素检测的要求.

    作者:王永根;王剑波;朱小琼;包玲月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17、IL-17R、IL-6、HMGB1和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IL-17、IL-17R、IL-6、HMGB1及IL-10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29例正常对照患者和5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患者组根据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HMGB1、IL-17、IL-17R、IL-6、IL-10水平.结果 SAP患者IL-17、IL-17R、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HMGB1为阴性,SAP患者显著升高.MODS组IL-6、IL-17、IL-17R、HMGB1水平高于非MODS组,而IL-10低于非MO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升高,抑炎细胞因子降低,晚期炎症介质显著升高,可能存在炎症细胞因子网络失衡,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王丽芳;张朋伟;李云婷;刘晓;高羽高;付伟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丽水市一起学校暴发诺如病毒疫情的实验室基因检测分析

    目的 测定丽水市一起学校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诺如病毒的RNA聚合酶区(RdRp)和衣壳蛋白区(VP1)基因序列,从分子水平对病原进行分型鉴定.方法 收集疫情现场现症患者肛拭子、呕吐物、各类饮用水、可疑食物留样标本总计98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将阳性标本通过测序引物RT-PCR扩增RdRp和VP1基因序列并测定,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基因分型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 共检出诺如病毒阳性4份,阳性检出率为4.08%(4/98),均为GⅡ基因型;RdRp和VP1序列BLAST和种系发生分型结果均显示为诺如病毒GⅡ.4亚型.结论 诺如病毒优势流行株GⅡ.4亚型是本次学校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重要病原体.

    作者:雷永良;王晓光;叶碧峰;钱卫明;陈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贝类中诺如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Ⅰ、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对东海区域市场内零售贝类海产品中诺如病毒携带情况进行监测,为海产品食品安全和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浙江沿海地区市场上常见贝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贝类进行检测.结果 2 955份样品中有63份样品携带诺如病毒,其中杂色蛤、太平洋牡蛎、僧帽牡蛎、毛蚶中均检出GⅡ型诺如病毒.贝类样品中太平洋牡蛎的检出率高,为15.64%.贝类中诺如病毒在冬季(11月-次年2月)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夏季(6月-9月),其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3,P<0.05).结论 东海区域贝类中,特别是生食或半熟食贝类中诺如病毒的携带水平较高、分布较广,应持续做好贝类中诺如病毒携带监测,同时做好风险预警.

    作者:白颉;李孝军;王泽;吕沁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目的 建立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的检测技术.方法 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用活性炭管采集,用二硫化碳溶液解吸,经HP-INNO-WAX石英弹性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 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的浓度为0 μg/ml~500 μg/m1时,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1.1μg/ml、0.98 μg/ml、0.91μg/ml,低检出浓度(以1.5L空气计)分别为0.7 mg/m3、0.7 mg/m3、0.6 mg/m3,解吸效率为91.4% ~ 9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3.6%.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酸酯类的日常监测.

    作者:严继东;侯逸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2014年鹤山市某塑料制管厂作业工人的血铅和ZPP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鹤山市某塑料制管厂作业工人的血铅和红细胞ZPP水平,为制定防止厂内铅污染、保护工人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鹤山市某塑料制管厂2014年的258名作业工人静脉血,血铅、ZPP分别用AA-63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ZPP-3800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进行测定.结果 258名作业工人血铅水平为6.2 μg/L ~ 658.3 μg/L,中位数为144.2 μg/L,超过400μg/L的有35人,超过600 μg/L的有18人,超标率为6.98%;ZPP的检测水平为0.16.μmol/L ~3.87 μmol/L,中位数为0.95μmol/L,超过2.91 μmol/L的有24人,超标率为9.30%.随着工龄的增加,各工龄组血铅水平和ZP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男、女铅作业工人血铅和红细胞ZPP含量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916、0.824,P<0.01).结论 鹤山市某塑料制管厂作业工人职业性铅中毒检出率不算高,但不能太乐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铅中毒发生,改善作业环境,革新工艺,防患于未然.

    作者:梁炼华;冯瑞文;古艳卿;李卓强;刘振华;洪灿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3种手消毒剂对手部消毒效果的研究

    目的 了解碘伏、凝胶和季铵盐3种手消毒剂对手表面自然菌的消毒效果.方法 从普通病房和门诊医务人员中共抽取30名,要求其进行临床操作后,随机分为3组,使用手消毒液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WS/T 313-2009)执行手卫生消毒,实验前,让受试者双手相互充分搓擦采样后培养,作为阳性对照组样本.对右手进行消毒,作用时间1 min.消毒后用中和剂代替稀释液,与阳性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受试者右手上残留的自然菌采样1次,作为试验组样本.分别将未用过的同批中和剂、稀释液各1.0 ml、棉拭1份~2份作为阴性对照组样本.结果 碘伏原液、凝胶原液、季铵盐原液用于手表面涂擦消毒作用l min,对手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1.90(1.30 ~2.42)、2.07(1.12~3.51)、1.73(1.44~2.45).结论 3种消毒剂对手表面自然菌均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作者:项秀芹;米光丽;马玉风;詹莉;李秀峰;余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病毒(MuV)的基本特征.方法 采集腮腺炎患者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对分离到的MuV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c protein,SH)基因31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逆转录PCR(RT-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及基因分型.结果 江西省27株MuV分离株属于F基因型,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6% ~ 100%和89.5% ~ 100%.与F基因型参考株序列相比,与兰州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1.2% ~94.7%,与上海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4.2% ~ 87.7%.MuV的F基因型毒株呈现特异性突变(CNt65、CNt105、GNt137、CNt192、CNt239);在与基因分型有关的氨基酸三联体上,有1株为VML,1株为ILL,其余均为IML.结论 江西省目前腮腺炎病毒流行株优势基因型为F基因型.现有的F基因型MuV流行株与A基因型疫苗株S79差异较大.氨基酸三联体己出现变异,因此需继续加强本省腮腺炎病毒监测的基因型监测.

    作者:肖芳;施勇;龚甜;周珺;刘师文;熊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Th17/Treg细胞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及CD4+ CD25+ CD1271owTreg细胞频数变化,探讨Th1/Th2、Th1 7/Treg细胞失衡在HPS患儿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自2013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HPS初发患者(HPS初诊组),其中缓解患者54例(HPS缓解组),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频数,比较患者初发时、缓解后以及与正常对照组之间T细胞亚群频数变化.结果 HPS初诊组患者Th1、Th17细胞百分比高于HPS缓解组、正常对照组,而Th2细胞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PS组Th1/Th2、Th17 /Treg比值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Th2、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HPS发病,并且与HPS病程进展有关.

    作者:杨军军;陈慧;邵美娟;虞慧敏;邢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单核细胞VCS参数在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后单核细胞VCS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体积测量、高频传导、激光散射(VCS)技术,分析200例正常人和203例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平均体积(MMV)、平均电导率(MMC)、平均散射率(MMS)、单核细胞平均体积分布宽度(MMV-SD)、单核细胞平均电导率分布宽度(MMC-SD)和单核细胞平均散射率分布宽度(MMS-SD)的变化.结果 与放化疗前组相比,肿瘤患者放化疗MMV、MMV-SD 、MMC、MMC-SD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S和MM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放化疗后MMV、MMC、MMV-SD和MMC-SD增大,而MMS和MMS-SD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后单核细胞参数的变化,对于临床动态观察肿瘤患者治疗效果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牛真珍;伊吉普;袁松波;张碧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镇江市2012年-2015年HIV抗体不确定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免疫印迹试验(WB)“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特征及跟踪监测结果,为尽早明确个体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市2012年-2015年共16例HIV抗体不确定者,分析人群分布特点、ELISA吸光度与临界值(S/CO)的比值分布特点、不确定结果带型分布特点、受检者随访复检情况及终抗体转归情况.结果 本市16例样本主要来源于医院就诊患者,占56.25%,其次为男男性行为者(25.00%)及无偿献血者(18.75%).带型分布以gp160/p24为主,占75.00%.经随访,1例判定为阴性,11例抗体阳转,共4例失访.结论 在WB不确定结果中如同时出现gp160/p24,且经流行病学调查存在HIV感染高危因素,应高度怀疑HIV感染,需加强随访,并尽快开展辅助诊断.

    作者:沈俐;刘晓霞;傅更锋;薛渊;王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胃内容物中3种乌头碱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胃内容物(或呕吐物)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0.1 mol/L盐酸提取,8 000 r/min离心20 min,残渣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用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解析液45℃氮吹至干,已腈-0.1%乙酸(1:1,V/V)复溶,过0.22 μm滤膜进样,ACQUITY UPLC HSS T3柱(2.1 mm×100 mm,1.8 μm)液相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6 ~0.999 5,检出限分别为0.075 mg/kg、0.10 mg/kg、0.05 mg/kg,定量限分别为0.23 mg/kg、0.30 mg/kg、0.15 mg/kg;空白基质中加标实验显示加标回收率为86.3% ~1 10.9%,加标回收率的精密度为3.50% ~ 9.7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好,精密度高,能对胃内容物(或呕吐物)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作者:赵舰;程莉;唐晓琴;何健;周春艳;甘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加工液浓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 验证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加工液(MWF)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用37 mm和40 mm的聚四氟乙烯滤膜分别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矿物油类、水溶性、合成、半合成等4种类型的金属加工液,滤膜进行第1次称量,然后经过溶剂洗脱、干燥后进行第2次称量,根据滤膜2次称量的减重计算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金属加工液浓度.结果 本方法可以测定矿物油类、水溶性、合成、半合成等4种类型的金属加工液浓度.该方法的低检出浓度为0.06 mg/m3(以采集960 L空气样品计),精密度RSD为3.1% ~5.5%,样品的回收率为95.2%~99.4%,检出限为0.06 mg~ 0.08 mg,采样效率为96.2% ~ 98.9%,洗脱效率为95.2%~99.2%.结论 该方法的各项验证指标均符合GBZ/T 210.4-2008《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的要求,可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加工液浓度的检测.

    作者:许兵;祁成;吴家兵;张耕;杨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果蔬菜中乙烯利

    目的 利用乙烯利在碱性水溶液中受热能够分解成乙烯的特性,建立了水果、蔬菜中乙烯利残留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匀浆置于三角瓶中,酸化后,用甲醇超声提取,真空旋转蒸发浓缩后,加入碱液密封于顶空瓶中,70℃水浴恒温1.5h,采用Plot-U多孔聚合物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 乙烯利浓度为0.01 μg/g~0.5μg/g时,线性关系良好,方法低检出限为0.01 mg/kg,加标回收率为80.1% ~ 101.1%,相对标准偏差为0.92%~ 6.84%.结论 本方法样品前处理简便快速、成本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水果、蔬菜中乙烯利残留量的检测.

    作者:汪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2011年-2015年宁波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5年门诊和住院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检测阳性率,了解其感染的流行趋势.方法 对2011年-2015年179 994例门诊和住院病人HI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三代方法检测,分析HIV在调查人群、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来源中的阳性率.结果 2011年-2015年HIV感染检测例数逐年增加,HIV感染阳性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5年调查人群HIV感染总阳性率为12.3/万;不同性别组男性感染率为19.4/万,女性感染率为5.5/万,不同性别的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段分组中,随着年龄的增长,HIV感染阳性率逐步降低,其中,以≤30岁组阳性率高,为27.5/万,≥60岁组阳性率低,为4.2/万,HIV感染阳性率各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波地区HIV阳性率在性别和年龄组间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青年是HIV感染的高发期,应迸一步加强性病门诊的常规艾滋检测,控制和减少交叉感染.

    作者:穆银玉;卢娜清;章琳;谢服役;忻其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腔护理双氯芬酸含漱液中双氯芬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双氯芬酸含漱液中双氯芬酸的含量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4.6 mm× 150 mm,5tμm)色谱柱,流动相为A(0.1%甲酸),B(乙腈);0min ~6 min,30%~50% B;6 min ~ 12 min,50%~70%B.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8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 双氯芬酸的浓度为0.1g/ml~50 g/ml时,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76),低检出限为0.1 g/ml.精密度RSD为0.24%,稳定性RSD为0.89%,平均回收率为98.32%.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双氯芬酸含漱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程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肺炎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细菌感染性肺炎儿童为细菌感染组,选取70例非细菌感染性肺炎儿童为非细菌感染组,另取70例健康儿童为非感染组.收集各组患儿痰液进行培养,于治疗前测定3组儿童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等炎性指标.结果 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PCT和CRP含量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性肺炎组和非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性肺炎组患儿CRP及PCT含量在痰培养阳性组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痰培养阴性组(P<0.05),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治愈组入院时CRP及PCT含量明显低于未治愈组(P<0.05).结论 CRP及PCT能在一定程度上早期诊断儿童细菌感染性肺炎并预测痰培养结果及治疗结局,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长葛市麻疹、风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了解长葛市麻疹、风疹IgG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情况,为制定免疫规划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2 600名儿童检测麻疹、风疹IgG抗体.结果 在采集的12 600份血样中,麻疹、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是98.17%和94.93%.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葛市8个月至14岁儿童麻疹IgG抗体和风疹IgG抗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形成了很好的免疫屏障.麻疹、风疹抗体保护率有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提示应加强疫情监测,提高中学生及大年龄组人群麻疹、风疹强化免疫接种率,防止暴发流行.

    作者:郭伟超;曹淑娟;张小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