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黄制剂配合活性炭口服对血透患者血磷影响的观察

柳娟;孙雪松;王雨涛;张正春

关键词:血液透析, 高磷血症, 生大黄颗粒, 药用炭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大黄制剂加活性炭对血透患者血磷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存在高磷血症的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生大黄颗粒及药用炭片,对照组给予药用炭片口服,通过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的血磷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磷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两组治疗皆可以降低血磷,但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和口服药用炭相比,生大黄颗粒联合药用炭可更有效地降低血透患者血磷水平,且能缓解其副作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效果影响

    目的:通过对一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前进行急救护理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34例,并进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治愈率和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前进行急救护理可以有效地减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钟秀妹;黄梅花;蔡仁娣;卢春香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心脏性猝死临床治疗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得出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征、既往病史、猝死诱发因素、猝死时间、相关辅助检查和治疗结果。结果引发心脏病猝死的基础病因主要有冠心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其中冠心病者多(46.4%)。患者死亡时间集中在冬春两季,以中午至凌晨多见。猝死前23例(41.1%)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16例(28.6%)患者出现心室率加快,血氧饱合度下降5例(8.9%),血压下降5例(8.9%),意识丧失7例(21.4%)。低钾患者49例,高钾7例。

    作者:项春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关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在院外由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所引起的。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和胸疼,并具有季节性及地理环境差异日趋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重视的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

    作者:黄色音宝音;永丽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在呼吸道阻塞的紧急施救下解决呼吸道阻塞,有效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术是将颈部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适当大小的套管插入气管,患者可以直接经套管呼吸。其术后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1]。术后的有效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抢救重危患者的急救手术。

    作者:赵辉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β1-40及SOD活力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的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β的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活力,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β水平高于。对照组,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β水平增高,Aβ可能会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脑内,通过降低SOD发挥神经毒性作用,促使alzheimer 病(AD)的发生、发展。

    作者:徐国锋;胡敏;王艳;任碧琼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LEEP术与CKC术治疗CINII-III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I-I I级(CINI-I I)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颈病专科门收治的198例CINI-I 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KC和LEEP两种手术方法治疗CINI-I I的临床疗效。结果(1)CKC组手术时间长于LEEP组,术中出血量多于LEEP组,治疗费用多于LE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KC组在术后病变复发率和术后高危HPV持续感染率低于上均低于LEEP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CINI-I I,LEEP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易于被患者接受,但CKC在减少复发及高危HPV持续感染方面优于LEEP。

    作者:原杰彦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原发性高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常常并发靶器官的损害,危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或生命。控制该病的关键是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掌握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实现自我约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健康教育路径是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借鉴于健康教育得以实施[2]。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医疗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将临床路径应用临床护理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指导护士有目的,有预见性对病人进行护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夏忠华;王惠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优质护理提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围手术期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观察等)。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救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时间为53.6±6.7分钟;对照组患者救治时间为80.4±1.3分钟;观察组患者救治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泌尿系统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救治效果,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莫望娟;杨琼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新生儿在围产期缺氧窒息所致的脑损害,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或新生儿期以后小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及智能发育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脑组织可以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而破坏大量的神经细胞,高压氧可阻断因缺氧而产生的自由基的途径,阻止自由基对神经系统的破坏,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系统结构的目的,近年来,我院儿科对住院确诊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对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16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旨在探求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和护理措施,以促进患儿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8例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的护理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 ARNS)是一种主要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急性前葡萄膜炎、玻璃体炎、视网膜周边部闭塞性血管炎、视网膜坏死为特征的眼部综合征[1],该病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早期正确诊断,早治疗,正确全面护理是挽救患者视功能的关键,我科于2010年5月-2014年1月收治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云;李玉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1-2013年期间门诊输液室的患者中选取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各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3.3%,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34.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诊输液室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丁邦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早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早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游泳、抚触、按需添加配方奶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第1次排胎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在第1d、第2d差异不明显,但第3~5d两组的黄疸指数差异变大(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新生儿黄疸患儿的黄疸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丁慧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彩超在胎儿唇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胎儿唇裂的价值。方法:对1500例孕18周以上的孕妇进行常规彩超检查,并尽可能显示及观察胎儿颜面部。结果:检出胎儿唇裂11例,检出率为100%。5例为唇裂合并腭裂,6例为单纯唇裂。结论:彩超对评价胎儿面部畸形具有重要作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唇裂切实可行,是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

    作者:曹艳红;张体云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及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及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n=53)、对照2组(n=55)及观察组(n=54),对照1组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2组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予两药联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1组总有效率77.4%,对照2组总有效率74.5%,观察组总有效率90.7%,与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且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改善情况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联合用药与单药使用比较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包苑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43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总结护理要点,在出血后2周,所有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电解质、酸碱度、尿素氮、血糖血脂都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应用鼻饲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加强护理,能够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死率和感染率。

    作者:华文贤;严丹;陆燕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术中应用戈尔双面补片治疗肋骨朗格汉斯肉芽肿病例报导1例

    患者,男性,14岁。既往体健。因“发现左胸部肿块1月”入院。患者于2012年6月发现左胸部肿块,约鸽蛋大小,无明显触痛,无低热盗汗,无咳嗽咳痰等不适,当时未予诊治,1月来患者感肿块较前增大,约乒乓球大小,触之压痛明显。查体:体温36.8℃、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2/73 mmHg。左胸部第7肋腋后线局部组织膨隆,可触及约大小约4cm×4cm类圆形肿物,质韧,压痛明显,周围皮肤无红肿破溃。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沉、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尿本周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E未见明显异常。CT肋骨平扫+重建提示:左侧第7肋腋侧骨质破坏伴局部软组织肿胀。临床诊断:左肋骨肿物:骨结核?转移瘤?骨肉瘤?

    作者:胡权腾;马德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检验科存在的医疗隐患和防范措施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渐加强,对医疗的要求逐步提高,检验科作为临床重要的辅助科室,医患矛盾也在逐步增加,医疗纠纷也在逐步提升。笔者认为现阶段检验科存在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主要有三个方面: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强,检验标本的采集和保存不当。针对这些隐患,可通过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与临床沟通,指导临床正确采集和保存标本,完善检验报告单等方面进行改进,有效防范医疗纠纷。

    作者:刘臣武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喜辽妥治疗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辽妥对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8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分喜辽妥组与硫酸镁组二组,喜辽妥组40例,用喜辽妥外涂于静脉输液外渗的局部肿胀部位;硫酸镁组40例,用25%~33%硫酸镁湿敷于静脉输液外渗后的局部肿胀部位。结果2组治疗均可使静脉输液外渗的局部肿胀消退,且喜辽妥组效果优于硫酸镁组,2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外渗在儿科发生率很高,严重者出现局部剧痛甚至组织坏死,喜辽妥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简便易行,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石兵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椎管内麻醉中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预防椎管内麻醉中下腹部手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在手术开始切腹膜前静脉缓慢推注舒芬太尼:A组(0.1ug/kg),B组(0.2ug/kg),C组(0.3ug/kg),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输注舒芬太尼前(T1)、注药后3min(T2)、5min(T3)、10min(T4)时SBP、DBP、HR、RR和SpO2,记录三组患者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程度。结果三组术中使用舒芬太尼后, SBP、DBPC组和A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R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R、SpO2C组和A组、B组比较有下降趋势(P<0.05);术中内脏牵拉反应A组1级有2例,2级有1例。结论0.2u g/k g舒芬太尼在预防椎管内麻醉中下腹部手术中牵拉反应时,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呼吸抑制,临床使用更安全有效。

    作者:冯金芳;潘巍;李再华;张会思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42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和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方法:抽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一般资料、主要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观察和比较不同年龄患儿的不同临床症状表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儿症状恢复的时间会随着病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延长。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占据的比例比较高,有针对性地给予不同年龄、症状、感染类型的患儿对应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另外,做好疫情监测工作,不断加强疫苗接种的力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作者:李会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