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天一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要点,为手术顺利开展提供指导。方法:对4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配合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手术配合要点结果,4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到病房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的精心准备及术中正确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史文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针对小儿烧伤的特殊性,浅谈小儿大面积切痂植皮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要点。
作者:邹靖;李雪清;欧丽嫦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在骨科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应用。方法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针对不同的患者的情况,提供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能够有效地使患者提高和恢复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结论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既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真正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目标及要求。
作者:林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我院管腔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管腔器械清洗进行规范管理。方法:采用护士长五查、护理质控小组自查以及提问的方式去分析管腔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管腔器械预处理的意识、规范管腔器械清洗流程、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结果:管腔器械的返洗率从原来的20%降到0.1%。结论:通过对管腔器械清洗的规范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清洗质量,间接降低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延长了器械的使用寿命。
作者:邱丽萍;梁燕;康继贤;王萍;杨雪涛;侯运惠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总结1例淋巴瘤合并肠梗阻的护理体会,提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缩短患者肠梗阻的病程,减轻梗阻症状,促进患者的舒适感,减轻肠梗阻不良后果的发生。
作者:王琴;沈辉;刘光洋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止痛方法主要有药物止痛和非药物止痛,药物止痛是控制疼痛的主要手段,麻醉止痛药物被广泛应用在癌症疼痛患者的治疗中,严格按照三阶梯治疗方案使用止痛药物是医务人员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1],而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还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支持。为了更好的发挥家属在癌痛管理中的作用。我们对2011年1月到2013年10月份共134例癌痛患者家属进行了观察及干预,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游惠珍;黄锦萍;吴晓芬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胃肠吻合口瘘行肠内营养的有效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根据患者病情,术前置鼻胃肠营养管,发生胃肠吻合口瘘患者经此管行肠内营养、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患者治疗期间无护理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鼻胃肠营养管是治疗胃肠吻合口瘘的重要手段。选择合适的鼻胃肠营养管,正确置入和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作者:韩俊萍;王晓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古代医籍中“腹痛”范畴,古代医家对其的发病及病因病机各有不同的论述,现代医家对其的发病机理作了深入探讨,多数学者认为外邪侵袭客于胃肠,乳食积滞胃肠,中焦气机壅滞,阻碍气机,不通则痛。
作者:邵晴;杨莎莎;曹宏;丁立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舒张性心衰(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的发病率随增龄而升高,其防治是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DHF的中医诊治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朱颖亮;郭宏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CT特点及其急性期预后关系。方法将119例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30例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对照组89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发病临床表现,CT特点与急性期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预后差,好转率低。结论控制好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徐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精神应激事件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机制及其药物防治。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法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并随机分成2组,辛伐他汀干预组(E组),高脂应激组(G组),设立高脂非应激对照组(D组),应激非高脂对照(H组)。用混合应激法对E、G、H组家兔致应激并监测血清ET-1、hsCRP、IL-6水平。13周后处死动物取主动脉染色分析斑块面积比。结果应激后,应激各组(E、G、H组)ET-1、hsCRP及IL-6水平较应激前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非应激对照组(D组),P<0.05。高脂应激组斑块面积百分比高于高脂非应激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干预组斑块面积百分比低于高脂应激组(P<0.05);而与高脂非应激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心理应激可致血清ET-1、hsCRP、IL-6水平升高,并直接或间接导致内皮细胞损害和功能障碍,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加速加剧;辛伐他汀可能作用于内皮细胞,发挥保护性作用,从而使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延缓或者使其程度减轻。
作者:曾黎丽;杨庭树;李丹丹;冯斌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的必要性。方法:根据来院急救方式将104例AMI患者分为研究组52例(本院急诊科出诊,入院前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与对照组52例(由家属或其他非医务人员送至本院进行急救)。观察对比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死亡率及各项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为(76.6±5.3)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5.6±11.3)min(P<0.05)。研究组心律失常、心衰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1.54%、17.31%、3.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38%、44.23%、19.23%(P<0.05)。结论:对AMI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十分必要,可以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保障急救质量。
作者:周溢良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对比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与阿托品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来研究长托宁的治疗方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两组分别给予长托宁、阿托品进行治疗,每组均联合氯磷定,并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症状消失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抢救效果显著优于阿托品,具有安全、高效、低毒的特点,早期、足量、正确使用时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康民 刊期: 2014年第25期
21世纪随着新药的大力开发,临床用药种类越来越多。药物的配伍越来越复杂,药源性疾病的频繁发生,安全输液的规范化合理化己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2010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其名称进行了规范,确定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PIVAS 是在GMP标准下,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静脉用药的配置,提升静脉输液成品质量,促进临床静脉用药安全、有效。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结合医院服务的现状以及医院的发展的需求,于2011年7月,我院成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的验收以及州、省卫生行政部门认证。本中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保证医院用药安全合理,全面提升临床治疗质量。
作者:申翠芸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总结了对12例糖尿病患者使用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进行胰岛素泵治疗及72h的动态血糖监测,并实行相关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患者需要配合事项的讲解,胰岛素泵各种参数设置等。患者使用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能更快、更平稳地使血糖达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总住院费用,提高患者遵医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淑婧;罗秀英;李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和观察在优质服务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住院治疗2周以上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护士的基本理论得分和基本技能得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4.81±0.1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4.25±0.24,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护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得分分别为.90.2±6.45和85.3±5.45;对照组组护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得分分别为.85.5±5.63和80.8±4.72.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士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得分均有显著提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能够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花;娜仁高娃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中医称“>僻”。多年来,笔者对本病的证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略陈心得如下:一、远道取穴,避其锐气针刺治疗面瘫,疗效一般较好,但也有一部份患者疗效欠佳,迁延不愈。余在临证中,也曾走过弯路。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探索,体会到面瘫初期的治疗则是关键,涉及到疗效的好坏和预后的善恶。
作者:潘千里;雷少云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总结侵蚀性葡萄胎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以病人为中心,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按护理程序为框架,对病人实施系统地整体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化疗期间地护理,转移灶地护理。结果使患者能够愉快地接受治疗及护理,获得身心各方面的康复。
作者:蔺凤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管理单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实施经验。方法:各取200例骨折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后者给予健康教育管理单管理,统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陪护者疾病认知、特殊护理、康复锻炼、自我诊断鉴别水平分别为(2.6±0.2)分、(2.8±0.1)分、(2.8±0.2)分、(2.7±0.2)分高于对照组(2.1±0.3)分、(2.3±0.5)分、(2.0±0.6)分、(1.7±0.3)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延长住院时间率1.0%、愈合不理想率2.5%低于对照组9.0%、4.5%、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骨折护理之中,开展健康教育管理单管理,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系统性、适用性、可行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红丽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护理。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987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7例患者在经过全面、精心护理后均全部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3±1.3)d,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做好围术期的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徐晓云 刊期: 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