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月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得出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征、既往病史、猝死诱发因素、猝死时间、相关辅助检查和治疗结果。结果引发心脏病猝死的基础病因主要有冠心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其中冠心病者多(46.4%)。患者死亡时间集中在冬春两季,以中午至凌晨多见。猝死前23例(41.1%)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16例(28.6%)患者出现心室率加快,血氧饱合度下降5例(8.9%),血压下降5例(8.9%),意识丧失7例(21.4%)。低钾患者49例,高钾7例。
作者:项春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渐加强,对医疗的要求逐步提高,检验科作为临床重要的辅助科室,医患矛盾也在逐步增加,医疗纠纷也在逐步提升。笔者认为现阶段检验科存在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主要有三个方面: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强,检验标本的采集和保存不当。针对这些隐患,可通过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与临床沟通,指导临床正确采集和保存标本,完善检验报告单等方面进行改进,有效防范医疗纠纷。
作者:刘臣武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以便正确治疗瘢痕妊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1年7月16日~2014年7月16日收治本院的50例瘢痕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5例患者胎囊注射甲氨蝶呤﹢刮宫术,成功3例,成功率:60%;37例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成功36例,成功率:97.30%;8例患者行经腹病灶切除术,成功8例,成功率:100%。结论: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瘢痕妊娠的可靠,简便方法,H C G动态监测是重要疗效指标。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子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及病灶切除术均安全有效,疗效显著,子宫动脉栓塞术﹢刮宫术治疗创伤更小。
作者:常娜娜;郭秀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已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仍无统一标准。我院2006~2014年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治疗9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董佰卓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内服外用中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4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效果。结果:随访3月,总有效率90%。内服外用中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常青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牙源性上颌窦炎是指牙齿相关因素引起的上颌窦炎,约占所有上颌窦炎的10%~12%,其发病多为单侧上颌窦,除有一般慢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表现外,还有单侧鼻塞、鼻腔异味、牙痛及牙周肿胀、上颌窦区周期性疼痛等特征性表现,仅作传统的上颌窦炎治疗无效,因此,准确的诊断牙源性上颌窦炎,对此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断及治疗新进展进行探讨。
作者:王莹 刊期: 2014年第25期
针对小儿烧伤的特殊性,浅谈小儿大面积切痂植皮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要点。
作者:邹靖;李雪清;欧丽嫦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科治疗方法,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来院就诊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显效40例(58.82%),有效25例(36.76%),无效3例(4.42%),治疗总有效率为95.58%。50例(73.53%)患者经阴道自然分娩,18例(26.47%)剖宫产,无产妇或胎儿死亡。结论:解痉镇静、降压及并发症对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显著疗效,必要时可通过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以便更好确保母婴安全,在产科临床治疗中需引起重视。
作者:杨玉芬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CT特点及其急性期预后关系。方法将119例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30例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对照组89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发病临床表现,CT特点与急性期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预后差,好转率低。结论控制好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徐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飞行员患上后将严重威胁飞行安全和飞行员继续飞行的信心,防止本病的关键是期诊断、早期治疗和优质护理。针对飞行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实际情况,本文从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生活指导几个方面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使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李蕾蕾;顾栩栩;彭明月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汇总分析60例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的住院患者,按是否应用优思弗将患者分为两组:优思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各项生化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无显著差异。二组在治疗前后ALT、AST、TBil对比均存在差异,两组间治疗后肝功能比较,ALT、AST、TBil存在差异。在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中治疗前后的TBil、GGT、ALP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肝细胞损伤型患者中治疗前后ALT、AST存在统计学差异。优思弗组治疗后16例患者显效,12例患者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8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66.7%,两组疗效对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熊去氧胆酸可以改善各型药物性肝损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且其不良反应少,是目前治疗药物性肝损的重要选择。
作者:孙彤;胡敏涛;汪铮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应用缬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缬沙坦治疗,两组患者都以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董友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薏苡仁的不同炮制品对家兔小肠收缩及其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离体回肠法观察薏苡仁不同炮制品对小肠收缩作用的影响;以紫外分光光度法观察薏苡仁的不同炮制品其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麸炒薏苡仁对小肠收缩抑制作用强,具有明显的抑制小肠收缩作用。薏苡仁不同炮制品对体外唾液淀粉酶活力的作用无显著变化。结论:麸炒薏苡仁对小肠的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华红;于生;崔小兵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而言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具有一定的用药安全性,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发涛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 enouscatheters,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1]。医护人员的认可与否及患方文化差异等影响,PICC在中小型医院及基层医院被误认为仅用于肿瘤药物治疗。而外周血管穿刺难度较大的科室如脑外科、老年康复科、新生儿科等的运用较少。随着护理专科化发展,专科护理门诊像雨后春笋壮大,护理会诊也得到迅速发展,2013年1月~2014年5月,笔者通过院内外静脉治疗护理会诊参与PICC穿刺置管65例,现将置管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肖雪月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总结1例淋巴瘤合并肠梗阻的护理体会,提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缩短患者肠梗阻的病程,减轻梗阻症状,促进患者的舒适感,减轻肠梗阻不良后果的发生。
作者:王琴;沈辉;刘光洋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气道狭窄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憋气等,狭窄严重者随时可发生窒息死亡[1],需紧急处理。此时快速解决气道的急性梗阻是治疗的关键措施。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气道阻塞明显、心肺功能差且气道阻塞原因尚未明确,限制了外科手术切除的应用。随着呼吸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纤支镜下介入治疗技术如氩等离子凝固术、冷冻、电刀、支架植入、球囊扩张等已经取代外科手术,成为治疗气道病的重要手段。2013年03月-2014年0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8例严重气管狭窄患者,采用喉罩通气全麻下经纤支镜介入治疗的严重气道狭窄,通过对患者做好充分的治疗前护理评估及健康教育、治疗中积极配合和治疗后密切观察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俭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由于社会的发展,我国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明显加快,脑梗死作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危害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社会问题,脑梗死对中老年人的威胁与危害显得日趋严重。脑梗死的致残率很高,其病死率10%,是目前人类疾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约有50%-70%的脑梗死留有瘫痪,失语等严重的后遗症[1]。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生活不便,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不良影响,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努力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已是当务之急。
作者:唐容容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现状及对抗菌药物敏感与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2-2013年到本院妇科就诊的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宫颈分泌物,采用培养法进行支原体检测及鉴定,同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菌药物敏感程度测定。结果:6232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为2538例,阳性率40.73%;解脲脲支原体(Uu)、混合感染(Uu﹢ Mh)和人型支原体(Mh)阳性率分别为30.63%、8.47%和1.62%。感染主要以U u为主,其药敏结果显示交沙霉素、环脂红霉素、克拉霉素耐药性较低,分别为1.9%、6.7%、8.3%;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达93.2%;U u﹢ M h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耐药性较低,分别为11.4%、13.4%;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较高,分别99.2%、94.7%;M h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耐药性较低,分别为5.0%、5.9%、8.9%;而对环脂红霉素耐药率高89.1%。混合感染耐药率高于Uu或Mh单纯感染。结论:支原体是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其次Uu﹢ Mh,Mh;Uu、Uu﹢ Mh、Mh对抗菌药物敏感与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药敏结果选药,以达到较好治疗效果,控制耐药发生。
作者:蒋瑜采;严提珍;韦兴高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行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行完全内镜下手术(EN),其余行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果40例患者均出现了好转,其中9例慢性硬膜患者血肿消失,硬膜下腔恢复正常;14例阻塞性脑积水患者造瘘均获得成功,仅2例出现少量硬膜下积液;5例脑瘫患者无误切情况;桥小脑角区巨大表皮样囊肿4例患者的肿瘤被完全切除;三叉神经痛8例患者无出现对小脑组织的过度牵拉的现象。结论神经内镜技术可有效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并能够促进手术治疗的彻底性,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疗效。
作者:陈长兵 刊期: 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