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矾散抗真菌药效学研究

何定淑;王淑美;何淑惠;陈伟海;陈刚

关键词:硝矾散, 抗真菌, 止痒
摘要:目的:研究硝矾散的抗真菌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研究硝矾散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2%硝矾散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分别为0.0625~0.125 mg/mL、0.03125~0.125mg/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和4%硝矾散对豚鼠须癣毛癣菌感染足癣、体癣有较好疗效,与1%足光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和6%硝矾散止痒作用与2%足光粉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硝矾散外用具有一定抗真菌及止痒作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运用中医辨证指导使用普洛迪

    普洛迪在临床多被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作者运用中医辨证方法指导其使用,扩大了此药的适用范围,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春良;郝红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中医诊治谈

    高血压病是临床危害较大的常见疾病,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在高血压的诊治上也有较大的突破,显著改善了高血压病的预后.但临床上即使有效控制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高血压病所造成心脑血管的损害,仍没有终得到解决.因此,运用中医理论,积极探索高血压病的中医诊治思路,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才能使高血压患者得到大的利益.

    作者:付亚龙;侯宇尧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内经》伤骨科疾病汇通

    <黄帝内经>是一部医学基础理论的医书,又是临床医书.从伤骨科角度对<内经>所论疾病进行梳理和汇通,整理出100余条原文,40余种病证,按伤骨科六大病类进行分析,并与现代临床病证相对照,不仅可以反映出<内经>时期对伤骨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对伤骨科临床也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满玉;周国琪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宣发膜原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FN-γ、IL-6和IL-10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宣发膜原方对CIA大鼠血清中TNF-α、IFN-γ、IL-6和IL-10影响.方法:以CIA作为RA的动物模型,给予宣发膜原方治疗,用ELISA及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FN-γ、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宣发膜原方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IFN-γ、TNF-α和IL-6(P<0.01),升高IL-10(P<0.01).结论:宣发膜原方能够调节CIA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

    作者:贾红伟;赵宁;张皖东;鞠大宏;徐世杰;赵宏艳;吕诚;赵林华;魏来;铃木聪;李艳;王少君;滕静如;王安民;吕爱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清热燥湿中药在急性炎症中的运用

    目前急性炎症在内科临床十分常见,笔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抑菌抗感染调节免疫力等西药配合清热燥湿类中药治疗内科急性炎症疗效显著,现将临证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军艳;姚树坤;张瑞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观症状因子分析及其与免疫指标的关系

    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主观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并探讨其结果与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413例确诊活动期RA病例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09例和西药治疗组204例.治疗前后收集病人18项常见主观症状.结果:中、西药治疗对反映关节病情的公因子影响一致,均具有改善作用,但中药治疗对虚证症状的公因子的改善优于西药组.结论:因子分析能够对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因子分析结果与传统证候分型有一致性;对公因子与疗效关系的探索,能更好地显示中药疗效的特点.

    作者:查青林;何羿婷;闫小萍;苏励;宋跃进;曾升平;刘维;冯兴华;钱先;朱婉华;林色奇;吕诚;吕爱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痴呆基本病机的理论探讨

    痴呆是由于大脑多方面精神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即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在认知(计算、判断等)、记忆、语言、时空间技能、情感或人格等5项精神活动领域中,有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和后3项中至少1项功能缺损,且影响其社会、生活、职业活动者.老年痴呆发生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临床上大约80%以上为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和血管性痴呆.

    作者:胡永年;周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人神避忌略论

    人神避忌是中医古典文献中一个很具特色的学术论点,尤其是涉及到外科疮疡和针灸避忌时,人神避忌尤其被诸多医家强调.

    作者:杨建宇;魏素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本经》药物效用记载发微

    结合古方、医论、医案、现代报道等资料,对<本经>中麦门冬、当归、芍药、茯苓、桂枝、黄破芪6药的有关效用记载做了发微阐述.

    作者:陶御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牢脉详解

    古代各医家和现代医家对牢脉的认识不尽相同,笔者参考古代文献和个人体会认为牢脉极沉而坚实,举寻不可得,左右推寻动而不移是其诊断的关键.牢脉是实邪深入在里,里实表虚,虚实并见,寒气外束,寒热错杂之象,主内积、气结、血瘀等症.

    作者:赵延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肝郁证免疫学变化及丹栀逍遥散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肝郁证是由于情志不遂致肝疏泄不及、肝气郁结所致的证候.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肝郁致病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近年来,为探讨肝郁证的实质,人们从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研究从亚细胞水平探讨了肝郁小鼠免疫学改变及丹栀逍遥散免疫调节作用,从而为研究肝郁证实质及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丰胜利;张学智;刘庚信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糖尿病中医病机新识

    从浊与毒的病理特性及其在糖尿病病机过程中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糖尿病早期阶段的病机多为饮食情志等因素引发机体气机代谢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反生壅滞之气内瘀血分而生成病理产物--血浊,而浊邪胶着黏滞之性又决定了其蕴于阴血之中则极易酿致毒性,既由浊致毒.由于两者常相生相助为虐而变生他疾,因此浊毒又是变生多种变证的核心所在.从临床指征、现代成因、实践启示及相关现代研究进展论证了浊毒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的产生糖、脂毒性等病机发展是由浊致毒的过程,血浊内瘀为高血糖之启动之因,而浊毒损害则是糖尿病病机转变之要素的观点.

    作者:吴深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应加强中西药配伍的基础研究

    中西药配伍是在临床上联合使用中西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临床表现形式.

    作者:左铮云;卢毓雄;吕爱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黄芩甙对ConA致肝损伤小鼠肝组织CAT活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芩甙对模型小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CAT活力的影响.方法:观察血清ALT、AST和肝组织CAT活力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黄芩甙大、中、小剂量组以及注射剂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黄芩苷大、中、小剂量及注射剂组和联苯双酯组动物肝组织匀浆的CAT活力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结论:黄芩甙可降低血清ALT、AST和增加肝组织CAT活力可能是其抗ConA肝损伤机理的重要方面.

    作者:汪晓军;马赟;张奉学;朱宇同;郭兴伯;李秀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内风概论

    论述了内风产生的历史沿革、病因病机和其致病特点,阐述了内风证的现代临床应用拓展、内风证的治则和内风证治疗中风药的应用,同时指出内风理论对中医的临床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贺用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薯蓣皂苷对乳腺癌细胞周期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薯蓣皂苷对乳腺癌细胞周期影响,以初步探讨该药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以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与凋亡细胞变化.结果:薯蓣皂苷能下调G0/G1期与S期细胞数值,上调G2/M期细胞与凋亡细胞数值.结论:薯蓣皂苷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其影响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侯丽;高志捷;陈信义;王玉芝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对气阴两虚型糖耐量低减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

    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2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若干年后IGT人群中大多数会演变为糖尿病[1].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以中药干预糖耐量低减的临床研究,显示中药干预在延缓IGT向2型糖尿病发展中可能是有效的,可明显降低血脂和空腹胰岛素,有着良好的综合治理效应,使IGT人群向健康人群回归;良好的糖尿病教育和实施饮食运动治疗亦有利,但不能有效阻止IGT的进展,研究结果已于另文报告[2].现就该研究中降糖补肾方对IGT患者气阴两虚证候影响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罗广波;范冠杰;李双蕾;唐爱华;唐咸玉;覃美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精制清开灵注射液对内毒素致大鼠多脏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考察精制清开灵注射液对内毒素致大鼠多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内毒素500eu/kg(200eu/ml,2.5ml/kg)尾静脉注入大鼠,造成大鼠多脏器损伤,并施以药物治疗.结果:精制清开灵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恢复内毒素导致的脏器损伤.结论:增强自由基的活力和抑制过氧化损伤是精制清开灵注射液保护机体组织损伤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孙明杰;周艳华;隋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研究中医药学的概况

    复杂科学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科学.复杂科学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以及混沌论、超循环论等科学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是研究和揭示复杂系统的有关特性,如非线性、混沌、突现、自组织、非还原性等.复杂科学的特点为研究对象是复杂系统,研究方法是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研究着重于揭示客观事物构成的原因及其演化的历程,并力图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其未来发展[1].

    作者:孟静岩;张伯礼;胡永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硝矾散抗真菌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硝矾散的抗真菌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研究硝矾散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2%硝矾散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分别为0.0625~0.125 mg/mL、0.03125~0.125mg/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和4%硝矾散对豚鼠须癣毛癣菌感染足癣、体癣有较好疗效,与1%足光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和6%硝矾散止痒作用与2%足光粉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硝矾散外用具有一定抗真菌及止痒作用.

    作者:何定淑;王淑美;何淑惠;陈伟海;陈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