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平;梁转欢
患者22岁,停经38+3周,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5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7/75mmmHg,心率50次/分,律不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彭隆大于正常孕周,专科情况宫高40c m,腹围110cm,胎心音左138次/分;右140次/分,不规则宫缩,头先露,未衔接。心电图提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以双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诊收入院。产科行肛诊检查容2指。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于异丙基肾上腺素1m g加入5%葡萄糖500m l内,25滴/分输入,心室率维持在42~49次/分。向医院领导汇报,医院领导赶到现场,立即组织产科、心内科、ICU、麻醉科专家紧急会诊,产科结论:第一胎经阴产,二胎原则上不主张行剖宫产术,但双胞胎经阴产风险很大,且孕妇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风险更大。专家组经病情评估认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由于失去了心脏生理调节机制,在孕产期特别是血容量明显增加时,心功能显著下降,容易发生心力衰竭。临产后先露下降压迫盆底,胎儿娩出时腹压突然下降,均会通过迷走神经的反射,使产妇心率更慢,导致阿斯氏综合症,甚至猝死。不能经阴产,行剖宫产也承受极大地风险,出血、心率继续减慢。众所周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心室各按自身节律搏动,心室率过慢,心脏输出量减少,可以引起脑缺血、轻则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重则昏厥、抽搐,甚至死亡。经专家组决定,先行心脏临时起搏安置术,然后行剖宫产术,经与家属沟通,家属同意此项方案。零点的钟声敲过,孕妇被送入心脏介入手术室,为避免射线辐射对胎儿影响,厚厚的防护服盖在孕妇身上,不到50分钟,心脏临时起搏术结束,一切顺利,起搏频率60次/分。此时,孕妇的宫缩在加剧,立即转送手术室行剖宫产术,深夜二点,配合心电监护行子宫下段剖腹产,手术顺利,一对双胞胎女婴(分别是2600g、2500g)顺利分娩,母婴平安。
作者:李云秋;韩丽婉(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急诊规陪护士的培训方法。方法:成立培训小组,培训分理论讲授、操作示教、临床护理实践、理论和操作考核四部分。培训内容主要为基础护理学第四版和急诊专科内容。结果:2012年急诊规陪护士由进院时理论和操作考试、临床应急反应合格率62%、68%、42%提高为95%、100%、90%。结论:急诊规陪护士培训提高了护理质量,为以后急诊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余明芳;杨永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对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0年5月一2013年5月300例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分析32例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果管道的刺激、切口疼痛、麻醉药物残余作用、心理因素等是导致躁动的常见原因。结论苏醒期躁动很有可能对患者的手术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熟练掌握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的全部技术,时刻预防该现象的出现。
作者:黄翠玲;吴丽清;黄鑫(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原发性肝癌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认为,肝炎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酒精性肝硬化等与肝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污染、饮水污染为三大病因因素。
作者:王杰 刊期: 2013年第33期
产科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指致病因子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易感者感染疾病的综合症。近年来,随着乙肝(H B V)、丙肝(H C V)、艾滋病(H I 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产科医护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机会多易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对产科医护人员造成极大的危险性。有资料显示,医护人员被乙肝(HBV)、丙肝(HCV)、艾滋病(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锐器伤害的相应病源感染率分别为6.0%-30%、0.4%-60%、0.25%-0.4%[1]。因此,产科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必须引起的高度重视。本科近四年多来逐步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消毒隔离预防与控制措施,并且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余团容;林颖;陈幼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对76例慢性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12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尤其是遵医行为的干预。结果健康教育组对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饮食控制和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慢性分裂症患者合并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改变慢性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应对方式,有助于分裂症患者病情的改善。
作者:万群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关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膳食调查和医学体检。结果上海市青浦区居民蛋类、鱼虾类消费量基本达到推荐量,但畜禽肉类、油脂和盐消费过多,谷薯类食物、蔬菜、水果、奶类消费不足。居民能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摄入不足,但脂肪、钠的摄入偏高。结论上海市青浦区居民膳食状况有所提高,但膳食结构不合理,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
作者:李丹华;高红梅;马英;李燕;朱忆闻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不同消毒方法对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区8所学校,分别对学校食堂公用餐具采用蒸汽、电子消毒柜、化学消毒剂3种消毒方法,并对消毒效果进行比较。结果:460件餐具经培养确定合格408件,合格率为88.7%。采用蒸汽消毒柜消毒的餐具359件,消毒合格率为91.9%;使用电子消毒柜消毒的餐具30件,消毒合格率为76.7%;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的餐具71件,消毒合格率为77.5%。学校自己经营餐具消毒合格率高于餐饮公司经营。结论: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检测合格率与有关食品卫生标准要求的合格率还有一定差距,学校应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熟悉掌握餐具消毒知识,以进一步提高餐具消毒合格率。
作者:刘延军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送孕妇至产房不准确的原因,寻找对策,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对2011年431例孕妇送产房时机不准确进行原因分析及总结,通过重视、培训、提高技术、开展护士QC活动,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012年孕妇至产房时机的准确率由79%提高至95%,新生儿窒息、肩难产、无会阴三°裂、剖宫产率、都较以前明显下降。结论孕妇至产房时机准确率是可以提高的,通过原因分析及总结,制定相应护理对策,2012年比2011年准确率明显提高,提高了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提高,保证了母婴安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杜燕平;但冬玉;吴秀娥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对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症的急救和护理。护理要点包括: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呼吸监测、口唇及末梢循环、气道管理及药物观察,重视心理护理,住院18天痊愈。
作者:王婵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减轻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40位采取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护理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20位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模拟疼痛评分方面,对照组高于护理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前与手术过程中的心率以及血压方面,两组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方式,能使患者紧张情绪以得到缓解,有利于患者手术以后的恢复。
作者:蒋翠玲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生殖生理变化和植物神经系统机能紊乱的一组证候群。祖国医学认为此病症的病机缘于肾气。妇女近50岁,肾气渐衰,天葵将竭,冲任虚衰,精血不足,阴阳失调,经脉失濡,进而导致其他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心肝脾肺肾诸脏功能不协调的病理变化。导致阴虚阳亢,肝郁肾虚,气血不和,痰淤相结等病症皆出。
作者:张亚宁 刊期: 2013年第33期
本院2003年5月19日至5月30日收治了90位群体发热病人,其中20位有肺部改变。经省市专家组会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经阿奇霉素+鱼腥草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在治疗过程中有多位医务人员感染,其中3人肺部有改变。本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是一种致病因素不明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病变,呈群体性发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现把23位胸片、CT表现及其它检验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发病年龄:本组共23例,20例为本地一所中学学生,男性4例,女性16例,年龄14~15岁;医务人员3例,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2~26岁,全部病例经阿奇霉素+鱼腥草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
作者:孟徐建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烧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将75例烧伤患者分成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瘢痕的形成率。结果研究组瘢痕形成率为5.26%,对照组为24.32%,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烧伤患者瘢痕的形成,值得在临床的开展。
作者:温淑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命,本文就肺癌合剂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分别予以中药配合化疗治疗和GP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的改善情况、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改善效果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肺癌合剂配合化疗治疗应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钱广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总结微创技术结合长形锁定钢板(LCP)治疗肱骨头肱骨近端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技术结合长形锁定钢板(LCP)治疗肱骨头肱骨近端肱骨干骨折1例。结果2周住院,刀口一期愈合,随访6周,关节活动好,无肩峰撞击,无神经损伤症状。X线检查透视:钢板放置合适,长短合适,骨折复位情况良好。结论我院为基层医院,骨科专业分科较晚,锁定钢板(LCP)接触较少,微创技术开展较晚,技术不是很成熟。但此病例,手术时间短(约120分钟),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无任何并发症。
作者:徐志勇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胸部物理疗法对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的96例不同程度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症状及体征改善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胸部物理疗法治疗的患者肺部各体征症状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明显缩短(P<0.05)。结论胸部物理疗法能改善呼吸内科疾病的症状,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邢桃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控制感染中的应用,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的医学护理专业人员共40名,以40名医院护理人员的行为作为研究探讨范围,分析探讨护理管理工作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选取尽量护理管理前的一个月医感染发生率作为对照。结果:在由医院专业人员护理管理后,医院在疾病感染方面的发生,相比较于护理管理后前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较大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护理工作对控制医院感染有着良好的效果,因此,应该加强护理工作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渗透,以达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出现重度窒息下的抢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结果经抢救与护理,3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中,共有29例患儿抢救成功存活,1例患者抢救失败死亡,生存率为96.67%。5min Apgar评分均值为(8.52±2.16)分。整个抢救过程当中,出现1例电解质紊乱、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结论一旦出现新生儿重度窒息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正确且高效的抢救方法,同时还需要给予细致、全面的护理措施,才能够促使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同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预后水平的增强。
作者:郭秀红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伴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对27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TC、LDL-C、HDL-C和IMT,并进行显著性比较。结果治疗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 D L-C水平明显升高,I M T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颈动脉IMT,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朱正芳;张伟国;姚丽琴 刊期: 2013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