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烧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

温淑华

关键词:护理干预, 烧伤, 瘢痕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烧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将75例烧伤患者分成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瘢痕的形成率。结果研究组瘢痕形成率为5.26%,对照组为24.32%,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烧伤患者瘢痕的形成,值得在临床的开展。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巨大儿血脂及血糖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巨大儿的血脂、血糖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100例巨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母亲巨大儿38例,纳入A组,健康母亲巨大儿30例,纳入B1组,健康母亲正常新生儿32例,纳入B2组。测定3组新生儿血脂、血糖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B1组、B2组(P<0.05);A组的T G水平显著高于B1组、B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 D L水平低于B1组、L D L高于B1组、B2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巨大儿容易发生低血糖、脂质代谢异常,加强孕妇预期及孕前的健康指导,有助于降低巨大儿发生率。

    作者:吕璐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进行手术的73例阑尾炎患者进行护理,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人数为37人,对照组患者为36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不良反应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和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侯丽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精神疾病患者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并发肠梗阻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一步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自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6例精神疾病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并发肠梗阻诸因素进行分析与护理干预。结果经过采取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的救治和护理,16例患者中2例痊愈出院,14例转精神科继续抗精神病治疗。结论早期规范有效的救治与护理是治疗肠梗阻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利娟;蒋玉平(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10例食管异物伴穿孔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异物性食管穿孔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例食管异物引发穿孔的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10例患者全部经食管镜检查并取出异物,其中8例取出异物后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2例经食管镜取出异物后转胸外科继续治疗,均痊愈出院。体会: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手术治疗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江燕;马丽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瑞舒伐他汀对伴动脉粥样硬化的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伴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对27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TC、LDL-C、HDL-C和IMT,并进行显著性比较。结果治疗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 D L-C水平明显升高,I M T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颈动脉IMT,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朱正芳;张伟国;姚丽琴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12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6例患者比较满意,7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2%,观察组16例患者满意,7例患者比较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2例患者排尿困难,2例患者低血压,2例患者出血,1例患者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为28%;观察组1例患者排尿困难,1例患者低血压,1例患者出血,1例患者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为16%。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杨红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微创技术结合长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头肱骨近端肱骨干骨折分析

    目的:总结微创技术结合长形锁定钢板(LCP)治疗肱骨头肱骨近端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技术结合长形锁定钢板(LCP)治疗肱骨头肱骨近端肱骨干骨折1例。结果2周住院,刀口一期愈合,随访6周,关节活动好,无肩峰撞击,无神经损伤症状。X线检查透视:钢板放置合适,长短合适,骨折复位情况良好。结论我院为基层医院,骨科专业分科较晚,锁定钢板(LCP)接触较少,微创技术开展较晚,技术不是很成熟。但此病例,手术时间短(约120分钟),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无任何并发症。

    作者:徐志勇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头针治疗创伤性脑血管痉挛的超声观察

    用超声观察头针对创伤性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头针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2例。分析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头针组的脑血流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变慢,脑血管痉挛缓解。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确表明创伤性脑血管痉挛早期应用头针治疗可改善血流,缓解创伤性脑血管痉挛。

    作者:章江川;万剑斌;肖晓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食管癌患者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对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2月~12月期间收治的该病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采用良好、精细的护理干预是减轻患者痛苦、缓解病情的关键。

    作者:单卫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我院临床药学发展缓慢原因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临床药学越来越受到各医院的重视,等级医院评审也将临床药学工作作为评审要求,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工作对减少不合理用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等有积极作用[1]。但是近年来,我院临床药学工作发展迟滞,目前仍停留在开展用药咨询、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处方分析等基础性工作,没有深入到临床一线参与医生临床查房和用药指导工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作者:吴建军;蒋庆锋;刘智广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症的急救和护理

    对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症的急救和护理。护理要点包括: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呼吸监测、口唇及末梢循环、气道管理及药物观察,重视心理护理,住院18天痊愈。

    作者:王婵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胸部物理疗法在呼吸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并分析胸部物理疗法对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的96例不同程度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症状及体征改善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胸部物理疗法治疗的患者肺部各体征症状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明显缩短(P<0.05)。结论胸部物理疗法能改善呼吸内科疾病的症状,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邢桃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目的:加强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康复。方法:对我科186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指导体位训练、术后心理护理、伤口引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18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恢复良好。结论:认真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有效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或生理方面的障碍,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严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护理告知在骨折病人体位安全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告知程序在外科骨折病人体位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取加强对护士的安全意识及专业知识培训,强化临床护理告知,注重医护患沟通的方法。结果:增强了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提高了病人对病情的知晓率和体位的医从行为。结论:护理告知不仅在骨折病人体位安全护理中意义重大,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张李鲤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消毒供应中心辅助工人培训与管理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辅助人员的培训方法,提高辅助工人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方法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制订培训周计划,及时考核。结果培训后的辅助工人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结论通过专业知识培训,辅助工人能够胜任岗位的工作,节省了护士编制,提高了工作效果。

    作者:杨艳;颜廷丽;程洪英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普外科Ⅰ类、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为减少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基层二乙县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所有普外科手术的Ⅰ类切口、Ⅱ类切口的住院病人共44例,按切口有无感染分为切口感染组及切口无感染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切口类型、手术类型、手术时间A S A1病情分级在切口感染组与切口雾感染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麻醉方式在两组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切口类型、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及ASA1病情分级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作者:曾立珍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分析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出现重度窒息下的抢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结果经抢救与护理,3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中,共有29例患儿抢救成功存活,1例患者抢救失败死亡,生存率为96.67%。5min Apgar评分均值为(8.52±2.16)分。整个抢救过程当中,出现1例电解质紊乱、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结论一旦出现新生儿重度窒息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正确且高效的抢救方法,同时还需要给予细致、全面的护理措施,才能够促使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同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预后水平的增强。

    作者:郭秀红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老年高脂血的发病情况解析

    了解社区老年人高血脂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南泉社区36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对血脂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作者:张仲莉;张仲益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对烧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烧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将75例烧伤患者分成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瘢痕的形成率。结果研究组瘢痕形成率为5.26%,对照组为24.32%,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烧伤患者瘢痕的形成,值得在临床的开展。

    作者:温淑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左拇指甲下血管球瘤1例

    1病例摘要患者,女,73岁,主因左手拇指远节疼痛2年余,加重1月入院。患者约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拇指远节疼痛,曾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先后被诊断为甲沟炎、末梢神经炎,手指感染等,给予抗生素、消炎及止痛等对症治疗,病情无改善。近1月来疼痛明显,并自觉影响日常生活,来我院治疗。否认左拇指有外伤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查体:左手拇指无红肿,指甲有局限性隆起、变形,甲下隐约可见一0.5c m ×0.5c m浅紫色组织,触之有剧痛。X线检查示:患指末节指骨上有骨压迹,骨压迹边缘骨密度增高。B超检查示:局部低回声区,包膜完整,与周围分界清晰,瘤体内血流丰富。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距肿物边缘0.2c m完整切除肿物并用尖刀搔刮骨压迹、电刀烧灼。术后病理诊断:血管球瘤。术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孙金磊;董乐乐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