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留置PICC导管的健康教育

许秀妹;黄秀凤;程秋新

关键词:深静脉导管, 肘正中静脉, 肿瘤患者, 化疗药物, 外周静脉, 临床经验总结, 反复穿刺, 肿瘤病人, 营养物质, 血管, 留置时间, 静脉输注, 静脉输液, 静脉输入, 健康教育, 贵要静脉, 反复住院, 恶性肿瘤, 穿刺插管, 安全
摘要:肿瘤病人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1]。需反复住院,反复化疗,致使病人需反复穿刺血管。不仅增加了患者穿刺血管的痛苦,而且化疗药物刺激性大,增加了对外周浅静脉的破坏。尤其化疗药物的渗漏,更是让患者苦不堪言。而PICC导管的应用,给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PICC导管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其操作由护士完成,经外周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2]。适用于恶性肿瘤的化疗、高营养液静脉输入、长期静脉输液等。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持续的静脉路用药通道。但并非所有肿瘤患者都能认识并使用它进行静脉路用药。这时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性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0例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35例)和舒必利组(35)例,疗程8周,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PANSS和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齐拉西酮组改善抑郁的疗效优于舒必利组,差异有显著性,齐拉西酮组的显效率为72.7%,苏必利组的显效率为62.3%;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舒必利组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微;陈丽娜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肾病Ⅱ号治疗慢性肾炎6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肾病Ⅱ号方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各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门诊患者61例,采用煎服肾病Ⅱ号方治疗1-2疗程后,再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如蛋白尿、血尿、肾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完全缓解37例,基本缓解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结论肾病Ⅱ号方对慢性肾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及各项检查如蛋白尿、血尿、肾功能等均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蔡柳洲;漆柏安(通讯作者);张学英;夏小辉;任金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血清降钙素原及循环血管紧张素-2浓度与脓毒症病人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与脓毒症病人的关系。方法把43例收入ICU的重症病人同时进行APACHEI ,SOFA评分,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2组,应用放免法分别测定他们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并对2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脓毒症组病人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循环血管紧张素-2浓度明显增高。结论脓毒症组病人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浓度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反映脓毒症病人病情的指标。

    作者:戴晓勇;叶宥文;杨晓英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对策

    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这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引起黄疸的原因较多且复杂,若胆红素过高可致胆红素脑病发生,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故积极预防、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的关键。现将我科自2008~2012年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护理汇报如下。

    作者:温翠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电切镜监视下膀胱造瘘口取石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二种不同膀胱取石方法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二组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膀胱取石术的临床资料。钬激光碎石组于TURP术前行经尿道膀胱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造瘘口取石组于TURP术后扩大膀胱造瘘口电切镜监视下取石。对比二组膀胱结石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结石全部清除,术后无严重感染及尿外渗并发症发生。二组资料对比,造瘘口取石组手术时间较钬激光碎石组短(P<0.05)。结论二种取石方法均可用于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扩大膀胱造瘘口取石手术时间短,尤其适用于膀胱结石较大及多发性膀胱结石患者。

    作者:王权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蒙药雾化吸入治疗咳嗽咳痰症35例

    咳嗽、咳痰不是独立的一个病种,是肺部某种疾病的症侯群之一,可以咳嗽、咳痰的性质来判定某种肺部原发性疾病的细微病情变化。尤其对肺部慢性病变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可加重原发病的发展和演变,后危急生命。本人在多年的基层卫生院临床实践中辨症使用蒙医理论,对结核病合并支气管感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感染、肺心病合并支气管部感染等三种病症进行蒙药雾化吸入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英格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送孕妇至产房时机不准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送孕妇至产房不准确的原因,寻找对策,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对2011年431例孕妇送产房时机不准确进行原因分析及总结,通过重视、培训、提高技术、开展护士QC活动,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012年孕妇至产房时机的准确率由79%提高至95%,新生儿窒息、肩难产、无会阴三°裂、剖宫产率、都较以前明显下降。结论孕妇至产房时机准确率是可以提高的,通过原因分析及总结,制定相应护理对策,2012年比2011年准确率明显提高,提高了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提高,保证了母婴安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杜燕平;但冬玉;吴秀娥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群体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影像学表现

    本院2003年5月19日至5月30日收治了90位群体发热病人,其中20位有肺部改变。经省市专家组会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经阿奇霉素+鱼腥草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在治疗过程中有多位医务人员感染,其中3人肺部有改变。本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是一种致病因素不明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病变,呈群体性发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现把23位胸片、CT表现及其它检验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发病年龄:本组共23例,20例为本地一所中学学生,男性4例,女性16例,年龄14~15岁;医务人员3例,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2~26岁,全部病例经阿奇霉素+鱼腥草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

    作者:孟徐建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对其采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6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B1组(常规护肝+小柴胡汤治疗)与B2组(常规护肝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时间为120d,并且检查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发生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有效完成治疗后,患者肝功能的情况以及患者血清肝纤维化的情况均有了显著的改善,但B1组患者改善的程度较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可以获得确切疗效,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汪敏慧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医患冲突的浅析

    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强烈,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凸显,医院成为容易引燃社会情绪的敏感场所之一。通过对患者、医疗机构、社会现状来分析医患冲突的原因。

    作者:来利娜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多功能病员服的临床应用

    针对传统病员服不能满足病情需要的缺点,设计制作了前纽扣后分片的双上侧开衩病员服。临床应用中方便长期卧床患者更换衣服、心电监护患者导线固定、急救时快速电除颤、带管病人的导管固定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薛敏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研究中基因转移载体的生物安全性探讨

    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可以采用基因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然而,心血管病基因治疗与其他疾病的基因治疗一样,在世界范围内还处在试验阶段。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基因治疗,需高效的基因转移载体和转移体系将目的基因导入心血管,并安全可靠地表达。基因治疗载体的选择是决定基因治疗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理想的基因转导载体应该无致病性、可以有效转导靶细胞,转基因可以整合到宿主基因组,长时间稳定表达并可调控,同时只有小程度的副作用[1]。在用基因治疗纠正疾病缺陷时,其安全性研究及评价也就成为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生物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在构建基因治疗载体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应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主要可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

    作者:彭家芹;朱华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心得

    目的:探讨改良锁骨下静脉的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并发症。方法:结合众多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大量临床穿刺病例中遇到的问题。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简便、安全、快速、痛苦小、并发症少,能广泛用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正昂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 VBI)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的特点。方法我们用回顾、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VBI患者的SSR表现。结果 VBI患者SS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潜伏期延长,波幅(率)降低。结论 SSR能客观地判断VBI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可作为VBI诊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晓燕;何小波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在现阶段的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本文主要通过对神经内科中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其目的在于及时解决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实际问题,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和便利,使患者自身防范意识得到加强,终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愉快的住院环境。

    作者:王琳琦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尿毒症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大都由于其心血管并发症[1]。而且据不完全统计尿毒症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大约是是一般正常人群的5-10倍。尿毒症下机体微环境环境改变会造成心肌的持续性慢性损害。这是导致尿毒症患者出现心脏舒缩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近年来的[2]研究表明,尿毒症性心肌损害系多个危险因素作用于心脏发生的非特异性病理改变,而并非尿毒症毒素单一作用的结。

    作者:萨如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微创技术结合长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头肱骨近端肱骨干骨折分析

    目的:总结微创技术结合长形锁定钢板(LCP)治疗肱骨头肱骨近端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技术结合长形锁定钢板(LCP)治疗肱骨头肱骨近端肱骨干骨折1例。结果2周住院,刀口一期愈合,随访6周,关节活动好,无肩峰撞击,无神经损伤症状。X线检查透视:钢板放置合适,长短合适,骨折复位情况良好。结论我院为基层医院,骨科专业分科较晚,锁定钢板(LCP)接触较少,微创技术开展较晚,技术不是很成熟。但此病例,手术时间短(约120分钟),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无任何并发症。

    作者:徐志勇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输血科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和分析输血科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7年-2012年六年内临床输血情况进行分析,对用血量、输血申请单、用血成分以及输血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2010年-2012年期间较2007年-2009年期间我院临床输血、用血结构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且全血用量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而成分输血率上升,同时营养和补充白蛋白等不合理和错误使用成分血浆得到有效杜绝。结论将输血科应用在临床输血管理中,有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提升合理用血,这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陈荣仁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优质护理在前列腺电切术病人的应用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以人为本观念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自2010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对前列腺增生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护理阶段,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健康教育,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欢迎,客观上起到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观念变到工作模式转变的作用。

    作者:陈晓竹;李敏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药物治疗高血压用药依从性危险因素调查及药学干预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药物治疗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及药学干预。方法:本次共选择1000例高血压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门诊和病房收治的患者,调查影响用药的危险因素,并针对高危人群行针对性药学干预。结果:女性患者、>40岁、<2种药物联用、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用药<3年用药依从率与男性、>40岁、>2种药物联用、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用药>3年患者比较,居较高水平,故后被比较项为危险因素,依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本组含至少两种危险因素650例,经药学干预后,降压总有效率为92.3%。结论:调查对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并行针对性药学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李英杰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