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1例

李杰文;何显荣

关键词:长节段, 双下肢乏力, 治疗, 腱反射减弱, 营养神经, 高信号, 上肢, 脊髓, 患者, 中枢性呼吸衰竭, 卫生所, 酸痛, 上臂, 皮肤, 肌张力, 呼吸系统感染, 呼吸肌无力, 住院, 中山大学, 症状
摘要:患者男,62岁,主诉“双上臂酸痛伴双下肢乏力2月余”于2013-3月入住神经内科。病史:患者于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臂酸痛不适,偶有刀割样感,无发热,无肢体无力,于当地卫生所拟“感冒”治疗,症状未见好转。3天后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不能抬腿,仍可平地移动,解大小便费力,下腹部紧缩感,继续于当地卫生所治疗未见好转,且症状渐加重,出现双下肢全瘫,大小便失禁,需卧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查脑血常规、肝功、生化、脊液常规未见异常,梅毒抗体阴性,ANA、dsDNA均阴性,胸片正常,脊髓MR示:脊髓全程肿胀,中央管扩张,信号弥漫异常,以灰质为主,T2WⅠ及T2WⅠ压脂呈高信号,T1WⅠ呈等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腰段脊髓中部见T2WⅠ高信号带分隔。诊断为“长节段脊髓炎”,予甲强龙冲击、抗病毒、弥可保、维生素B1营养神经、康复理疗等治疗,病情稳定无进一步发展要求转回我院住院。起病以来无视物模糊,无关节痛,无皮肤红斑及皮肤干燥,个人史无特殊,无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时查体B P:128/78m m H g,全身皮肤未见皮疹,留置尿管导尿,心肺腹体查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胸腰椎无扣痛,神经系统:神志清,构音清,对答切题,双瞳孔等圆等大,直径2.5mm,光反射灵敏,无眼震,双侧额纹对称,双侧鼻唇沟对称无变浅,口角不偏,伸舌居中,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0级,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减弱,脐以下痛触觉减弱,双上肢腱反射正常,双下肢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腹壁反射减弱,双侧巴氏征(-)。入院后继续予激素、营养神经、理疗等治疗,患者病情曾一度稳定,亦未见好转,1月后感觉障碍平面进一步上升,双上臂酸痛加重,逐渐出现双上肢及呼吸肌无力,后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合并呼吸系统感染经治疗无效死亡。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58例结核性风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结核性风湿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临床工作中的误诊误治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结核性风湿症患者的临床结核性风湿病的病例报告以及一些相关文献报道,总结结核性风湿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结论结核性风湿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病状,极易被误诊,因此,重视其临床诊断,并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其他感染性关节炎相鉴别。

    作者:王启源;姬文兰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产后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及护理

    目的:提高产科护士对产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能力及对产后发生心力衰竭产妇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对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28例产妇实施严密的监测及各种抢救护理措施。结果28例产妇无一例死亡,均顺利出院。结论急性心力衰竭虽是产后严重并发症,经过积极的救治及恰当护理预后良好。

    作者:赵少芹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5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58例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继发性不孕原因调查中输卵管阻塞占46.6%,盆腔粘连占25.9%,子宫内膜异位症占13.8%,宫颈粘连占8.6%,宫腔粘连占5.2%。58例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患者中,1次人工流产17例,占29.3%,2次人工流产22例,占37.9%,3次人工流产12例,占22.4%,4次及以上人工流产7例,占12.1%,人工流产次数与不孕发生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医务人员应根据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的常见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预防术后继发不孕的发生。

    作者:李菊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临终患者心理护理讨论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死亡是生命活动的后阶段,是构成完整生命历程不可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临终患者坦然宁静的面对死亡,并尽可能的减轻临终前的心理反应,使之能有尊严而无憾的安详的度过人生旅途的后一站,为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

    作者:高炯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推拿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我们应用北京葛长海老教授的《葛氏捏筋拍打正骨疗法》,治疗300例,总有效率98.3%,通过临床观察,北京葛长海老教授的《葛氏捏筋拍打正骨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作者:葛士民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2011年桐乡市人群合理膳食指导效果分析

    目的:让辖区居民了解并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从而指导合理搭配饮食,预防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减少各类营养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提高我市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知识水平,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方法:辖区各镇街道随机抽取一人群(>100人),开展合理膳食的指导,全市指导人群>1400人,对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每天摄入量,比较指导前后的膳食达标率;结果:人群在蔬菜、水果、畜禽肉、蛋类、鱼虾类、奶类及饮水的日均摄入量对照膳食平衡的要求,指导后明显高于指导前;结论:合理膳食指导工作对改善人群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许皓;曹元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QQ平台远程教育在中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Q Q平台远程教育在中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由经过互联网专业培训的内分泌科专科护士对试验组(60例)自愿接受Q Q平台教育的患者和对照组(60例)在院期间接受讲课形式健康教育的患者对教育后相同的知识点内容进行比对。结果:通过Q Q平台接受教育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饮食和运动指导、血糖控制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结论:QQ平台教育在中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伟秀;王俊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中医药治疗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我国结核病的形势越来越来严重,其发病态势正愈演愈烈,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本文主要从中医药关于结核病的认识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覃昌权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急性心梗患者便秘中的应用

    目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急性心梗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排便习惯,腹部按摩机功能锻炼,缓泻剂的应用来预防患者便秘。结果发生42例便秘患者,责任护士均能及时发现,并分析原因及时解决,无1例因便秘诱发再次心梗。结论通过全面了解和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时有效地制定护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使患者早日健康。

    作者:李淑兰;王晶;苏桂新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胺碘酮在急性心梗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胺碘硐在急性心梗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68例急性心梗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加利多卡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加胺碘酮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2/3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8%(25/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胺碘酮对治疗急性心梗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丛云峰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研究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护理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急诊内科2010年5月-2012年5月的4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在原有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老年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减少,康复进展加快,与实施护理前对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护理人员应该充分考虑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个性、心理,做好及时、科学、合理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进展。

    作者:唐敏怡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引起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主要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患者加以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其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0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11例,发生率是27.5%。主要与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具有紧密关系。经针对护理干预后,11例患者中,好转者8例病情稳定出院,2例患者放弃治疗出院,1例患者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结论:了解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避免或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消炎痛栓在放(取)宫内节育器术前的应用

    消炎痛栓是一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本文对1456例育龄妇女在放(取)宫内节育器术前15-30m i n直肠给入消炎痛栓(100m g/枚),手术操作中观察,其具有缓解疼痛、软化和扩张宫颈之作用。有效率达86.12%。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可以减轻术中疼痛。适应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所。

    作者:程辉;武廷俊;于晓荣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昂丹司琼对全麻下脊柱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预防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预防全麻脊柱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将50例择期全麻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在患者术后回病房后给药,观察组给予昂丹司琼8m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胃复安10mg肌注,比较两组PONV发生情况。结论观察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昂丹司琼用于预防全麻术后PONV效果显著。

    作者:刘丹;杨靖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异位嗜酪细胞瘤1例

    1.资料患者邱某,女,43岁,因“中腹部不适7年伴体重下降3月”入院。7年前自觉胃病而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时感上腹部不适,严重时伴恶心,未吐,未行系统检查,近3月来自觉体重明显下降,在当地医院就诊,行CT示右侧中腹部占位,小肠间质瘤可能来诊,否认特殊病史。查体:皮肤粘膜色泽苍白,无发绀,无黄染,双肺(-), HR96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坦,右侧中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胃肠型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明显包块,双下肢无浮肿。初步诊断:右侧中腹部占位性质待查。入院后考虑腹腔包块与周围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都有血管供应,考虑外生性肝癌。故行动脉栓塞治疗,在肾动脉上行支予表柔比星、奥沙力铂、碘化油推注时,患者突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率达143次/分,血压达238/156m m h g,胸部透视见肺内广泛渗出,考虑急性左心衰,予利尿、扩血管、降压处理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术中抽血行血儿茶酚胺检查提示升高。

    作者:陈珊珊;洪云飞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予以精心护理。结果:随访4~18个月,均拔除外固定器,获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3个月。结论:该手术简捷,创伤小,固定稳定,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功能恢复迅速,耐心的心理护理、认真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及密切观察,配合功能锻炼对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郭廷栋;梁丽霞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485例手术体会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85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效果并进行总结。结果:小切口485例阑尾切除术除5例因阑尾异位,术中延长切口,手术时间35-45分钟,2例放置腹腔引流管外,术后无肠瘘,出血,切口脂肪液化感染,阑尾脓肿及其它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5.5d,随访6-24月,无1例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适合于各个年龄阶段的阑尾炎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应用。

    作者:尹保红;李伟;张永恒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全程护理干预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目的:从系统护理角度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方法。方法将12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系统护理干预,观察2组的VAP发生率。结果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后,实验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作者:李雪峰;李雅卿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意识障碍56例临床分析

    目的:纳洛酮治疗急性意识障碍疗效观察。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6人,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性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对照组治疗方法外,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提高,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纳洛酮治疗急性意识障碍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丽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绝经后子宫出血应用宫腔镜检查价值

    目的:对宫腔镜诊治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5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绝经后子宫出血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子宫内膜癌检查符合率为50%,萎缩性子宫内膜符合率为100%,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符合率为100%,子宫黏膜下肌瘤符合率为100%,子宫内膜炎符合率为100%,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为87.5%。结论: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诊治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为临床医生及时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史素娥 刊期: 2013年第3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