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睡眠调节涉及多级脑中枢的相互联系,应从整体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讨深慢波睡眠机制.
作者:张景行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黄芪活性成分QST、QT对CHOml细胞M1受体及其偶G-蛋白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CHOml细胞M1受体的结合特性,用[35S]GTPγS结合活性检测M1受体偶联的C-蛋白的结合活性,并计算偶联效率.结果:QST对M1受体密度、[35S]GTPγS结合活性、偶联效率有上调作用(P<0.01),而QT无作用(P>0.05).结论:QST对M1受体的偶联功能有上调作用.
作者:房才龙;胡雅儿;夏宗勤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对中药四性的发展进行回顾,探讨中药四性研究的新思路与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进行综述.结果:为中药四性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结论:中药四性的研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的科学内涵,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余惠晻;周红祖;肖小河;刘塔斯;袁海龙;赵艳玲;高晓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HGP启动10年以来,取得重大进展,极大地带动了人类疾病基因的研究,对医疗、医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就HGP对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临床应用现代化研究及疾病预防三方面有可能产生的启示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王海洲;刘诗怡;严灿;潘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清毒饮和养正片协同化疗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取615小鼠随机分为4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接种成L7212白血病模型,化疗药物为环磷酰胺(CTX)腹腔注射,灌胃清毒饮和养正片各0.5ml,治疗8d后,取血测定NK细胞、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小鼠NK细胞、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各项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除红细胞免疫中DTER外,治疗组与模型组和/或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毒饮和养正片协同化疗治疗白血病,两复方合用有提高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状况作用.
作者:蔡宇;蔡天革;唐凤德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自血混合丙球穴位注射疗法:过敏性豚鼠肺组织β受体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2只哮喘豚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自血混合丙球穴注组、正常组,检测各组的β受体数目.结果:模型组豚鼠肺组织中β受体数目减少,自血混合丙球穴位注射后哮喘豚鼠肺组织β受体数目增加.结论:自血混合丙球穴注治疗哮喘疗法有可靠的分子水平依据.
作者:张汉民;李俊雄;俞瑜;吴清和;唐志军;阮仲立;林辉文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抗纤软肝冲剂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分离正常大鼠肝星状细胞,并传代培养.用抗纤软肝冲剂给正常大鼠灌胃,制备药物血清,温育培养细胞72h,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分析Ⅰ型前胶原、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抗纤软肝冲剂药物血清能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的Ⅰ型前胶原及TGF-β1mRNA的表达.结论:抗纤软肝冲剂抗肝纤维化的机理之一是调控肝星状细胞的Ⅰ型前胶原及TGF-β1mRNAA的表达.
作者:杨玲;朱清静;张赤志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非关节的风湿综合征,以慢性广泛性肌肉骨骼疼痛、僵硬为特征,并伴有疲劳、焦虑、睡眠障碍、头痛、肠道刺激症状、关节区胀和麻木感等,在特定部位出现明显压痛.该病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临床上病人主诉繁多且乱,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给诊治带来困难.近年来逐渐被国内外科研和医疗工作者所重视,现简述其研究情况.
作者:杨同广;阎晓宇;冯兴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伴随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的传播媒体之一,同样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时代要求科技期刊应当进一步走电子化的道路,因此,多媒体电子检索和阅读方式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径,并与印刷出版物并驾齐驱.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的编辑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科技意识,进而提高编辑的水平.本文仅就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以便进一步与其他编辑同行商榷.
作者:刘艳骄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重症肝炎由热毒、瘀毒内陷所致,病情危急,症候凶险.作者针对急性肝炎阳黄重视清里驱邪,使邪有出路,减轻邪毒伤害和内陷;慢性肝炎瘀黄重视扶正祛邪,延缓病情的逐渐恶化,从而防止重症肝炎的形成.重症肝炎急黄初成,早用凉血救阴、泻火解毒,以延缓病势发展,防止腹水、昏迷等逆症发生,出现神志轻度异常时,当及早、连续、重用安宫牛黄丸等开窍醒神、泻火解毒,为防治神昏逆症的关键,在腹胀尿少时,及早化瘀逐水、泻火解毒,乃防治腹水逆症的要领.
作者:康俊杰;康素琼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的疗效.方法:205例晚期原发性肺癌,坚决要求中药治疗者、无化疗指征者列入中药组;其余为化疗组.中药组以积极支持疗法加中药治疗,化疗组以化疗加积极支持疗法.2个月为治疗周期.结果:中药组CR 0例,PR 7例(6.20%),SD 79例(69.91%);化疗组CR 0例,PR31例(33.70%),SD 20例(21.74%).化疗组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但中药组SD高于化疗组(P<0.05).中药组生存质量体重变化均优于化疗组.结论:中医药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的较好的方法之一.
作者:夏黎明;林起铨;呈飞雪;赅巧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淫羊藿甙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补肾壮阳,益精健骨”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在96孔培养板和24孔培养板内分别加入0.2ml和0.4ml的4×105个/ml细胞,并在相应培养基中加入淫羊藿甙,终浓度分别为20μg/L、40μg/L、60μg/L,不加淫羊藿甙者作为对照.培养24h、48h、72h后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6孔板内放置盖玻片,每孔内加入1×105个细胞,并加入淫羊藿甙(终浓度为20μg/L),继续培养24h、48h,用于I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淫羊藿甙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的刺激作用,但能促进成骨细胞合成分泌碱性磷酸酶和I型胶原蛋白.结论:淫羊藿甙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使骨形成增加,起到“健骨”的作用.
作者:刘素彩;孔德娟;赵京山;李恩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喻嘉言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传世之作有<尚论张仲景伤寒论>(简称<尚论>)、<医门法律>、<寓意草>等.其中<尚论>不仅是研究<伤寒论>的一部重要著作,并且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喻氏治伤寒的思想.
作者:张志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消积饮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机理.方法: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30只C57BL/6小鼠右腋窝皮下后,把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替加氟治疗组和消积饮治疗组,两治疗组分别灌服78mg/kg替加氟和60g/kg消积饮,每天1次,共21d.21d停药后次日,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的皮下瘤重肺转移灶数:运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小鼠肿瘤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结果:经消积饮治疗的小鼠皮下瘤重(1.95g±0.39g,νs3.43g±0.55g,P<0.01)以及肺转移灶数(3.30个±2.31个,ν11.3个±4.00个,P<0.01)均较对照组低,C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1),呈明显的C0/G1期阻滞现象.结论:消积饮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可能与其促使肿瘤细胞发生q/G1期阻滞、阻抑细胞DNA合成有关.
作者:卢君仁;刘宇龙;吴万垠;赵珍品;徐凯;刘伟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组织中NO/cAMP信号传导系统的影响,以探讨肾阳虚的发病机制.方法:用醋酸可的松肌肉注射法建立大鼠肾阳虚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cGMP含量,用反转录PCR半定量法测定nNOSmRNA水平,观察补肾药复方对肾阳虚大鼠血清NO水平及下丘脑组织中NO、NOS活性,nNOSnRNA水平和cGMP水平的影响.结果:肾阳虚大鼠血清和下丘脑组织NO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75%和223%,下丘脑组织NOS活性升高,nNOS表达增强,血清和下丘脑组织cGMP水平升高.补肾药对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肾阳虚证时下丘脑NOS/cGMP信号传导系统作用增强,补肾药对其具有调整作用.结论:实验结果揭示NO/cAMP系统在肾阳虚证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这也为下丘脑在肾阳虚发病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高博;姚玉霞;张效云;尹桂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蜂针在临床上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良好疗效,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有效疗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用蜂针与药物进行对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蜂针组在实验中期体重增长缓慢,有一时性的体温升高,其原因可能是蜂针的过敏反应所致.蜂针在后期对佐剂引起的肿胀,起了抑制作用.足踝关节周径、足厚的消肿程度明显优于造模组与药物组(P<0.05),说明蜂针有一定的消肿、抗炎作用.
作者:李万瑶;林锦泉;赖秀丽;赖先娥;尹利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循证医学对医学的影响日渐深远,将促进中医药的研究.
作者:张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脾阳虚和细胞信号传导的相关性以及脾阳虚时五脏的变化.方法:采用经典方法塑造大白鼠脾阳虚模型,底物磷酸化方法测定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阳虚大鼠模型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降低(P<0.001),而细胞浆中PKC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温补脾阳中药有提高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的趋势,但作用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而该中药能够降低细胞浆中PKC活性(P<0.05).脾阳大鼠模型肾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均升高(P<0.01);温补脾阳中药能够明显降低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P<0.001),明显提高肾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P<0.001).结论:脾组织细胞膜中、肾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变化可能是脾阳虚病理变化机制之一;温补脾阳中药对PKC活性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抑制肾组织中PKC活化,促进脾组织中PKC活化而实现的.
作者:易杰;李德新;修宗昌;林庶如;夏淑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甘温除热法乃李东垣结合内经理论,针对阴火提出的治则,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发热病证,但凡辨证准确,收效甚佳.本文结合西医病名、检查手段和临床病案,从高热抗生素无效,肝炎发热,血液系统疾病发热,五官病证,小儿病毒性肠炎发热5个方面分析论述,提示了甘温除热法的辨证要点及临床运用规律.
作者:江瑞云;陈建杉;江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风病标实以风、火(热)、痰、瘀为主,其病责在肝胃气机失常;本虚以气阴亏虚为主,病变主要责之脾肾.因此,邪实治在肝胃,正虚调补脾肾便是中风病证治的基本规律.由于标实本虚难以绝对分开,故治肝胃与补脾肾又常相兼并用.
作者:丁元庆 刊期: 200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