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老化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王源;张鸥

关键词:皮肤老化, 时程老化, 光老化
摘要:皮肤的时程老化是机体整体老化的一部分,是随着增龄而出现的一种萎缩性改变;光老化则是由紫外线损伤引起,对青年人来说皮肤呈增生性改变,中老年人由于合并时程老化皮肤也呈现萎缩变薄的状态.皮肤老化的机理阐述仍以遗传学说和自由基学说占主导地位.近些年的研究证实,线粒体的点突变和缺失参与衰老过程.皮肤老化的防治应以防为主,尤以防紫外线为先,治疗则根据程度不同分别采用外用药、内服药、物理疗法、剥脱法、手术疗法等.中医药疗法的应用有较大潜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老化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皮肤的时程老化是机体整体老化的一部分,是随着增龄而出现的一种萎缩性改变;光老化则是由紫外线损伤引起,对青年人来说皮肤呈增生性改变,中老年人由于合并时程老化皮肤也呈现萎缩变薄的状态.皮肤老化的机理阐述仍以遗传学说和自由基学说占主导地位.近些年的研究证实,线粒体的点突变和缺失参与衰老过程.皮肤老化的防治应以防为主,尤以防紫外线为先,治疗则根据程度不同分别采用外用药、内服药、物理疗法、剥脱法、手术疗法等.中医药疗法的应用有较大潜力.

    作者:王源;张鸥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蜂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蜂针在临床上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良好疗效,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有效疗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用蜂针与药物进行对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蜂针组在实验中期体重增长缓慢,有一时性的体温升高,其原因可能是蜂针的过敏反应所致.蜂针在后期对佐剂引起的肿胀,起了抑制作用.足踝关节周径、足厚的消肿程度明显优于造模组与药物组(P<0.05),说明蜂针有一定的消肿、抗炎作用.

    作者:李万瑶;林锦泉;赖秀丽;赖先娥;尹利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能力与科技意识

    伴随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的传播媒体之一,同样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时代要求科技期刊应当进一步走电子化的道路,因此,多媒体电子检索和阅读方式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径,并与印刷出版物并驾齐驱.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的编辑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科技意识,进而提高编辑的水平.本文仅就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以便进一步与其他编辑同行商榷.

    作者:刘艳骄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针刺内关与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目的:为了比较针刺内关与缺血预处理(I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家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IP、针刺内关穴、针刺足三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电图STⅡ、血清肌酸激酶(CK)、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TⅡ明显抬高(P<0.01),CK及MDA也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IP及针刺内关组STⅡ抬高幅度减小(P<0.01);CK释放减少,其中针刺内关与模型比较P<0.05;MDA生成减少(P<0.01).结论:预处理与针刺内关均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其作用机制均与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有关.提示采用针刺(非缺血)方法激活心肌内源性保护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易受乡;林亚平;严洁;常小荣;杨昱;田岳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淫羊藿甙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目的:了解淫羊藿甙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补肾壮阳,益精健骨”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在96孔培养板和24孔培养板内分别加入0.2ml和0.4ml的4×105个/ml细胞,并在相应培养基中加入淫羊藿甙,终浓度分别为20μg/L、40μg/L、60μg/L,不加淫羊藿甙者作为对照.培养24h、48h、72h后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6孔板内放置盖玻片,每孔内加入1×105个细胞,并加入淫羊藿甙(终浓度为20μg/L),继续培养24h、48h,用于I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淫羊藿甙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的刺激作用,但能促进成骨细胞合成分泌碱性磷酸酶和I型胶原蛋白.结论:淫羊藿甙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使骨形成增加,起到“健骨”的作用.

    作者:刘素彩;孔德娟;赵京山;李恩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消积饮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消积饮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机理.方法: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30只C57BL/6小鼠右腋窝皮下后,把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替加氟治疗组和消积饮治疗组,两治疗组分别灌服78mg/kg替加氟和60g/kg消积饮,每天1次,共21d.21d停药后次日,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的皮下瘤重肺转移灶数:运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小鼠肿瘤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结果:经消积饮治疗的小鼠皮下瘤重(1.95g±0.39g,νs3.43g±0.55g,P<0.01)以及肺转移灶数(3.30个±2.31个,ν11.3个±4.00个,P<0.01)均较对照组低,C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1),呈明显的C0/G1期阻滞现象.结论:消积饮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可能与其促使肿瘤细胞发生q/G1期阻滞、阻抑细胞DNA合成有关.

    作者:卢君仁;刘宇龙;吴万垠;赵珍品;徐凯;刘伟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清毒饮和养正片协同化疗对L7212白血病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清毒饮和养正片协同化疗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取615小鼠随机分为4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接种成L7212白血病模型,化疗药物为环磷酰胺(CTX)腹腔注射,灌胃清毒饮和养正片各0.5ml,治疗8d后,取血测定NK细胞、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小鼠NK细胞、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各项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除红细胞免疫中DTER外,治疗组与模型组和/或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毒饮和养正片协同化疗治疗白血病,两复方合用有提高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状况作用.

    作者:蔡宇;蔡天革;唐凤德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喻嘉言治伤寒的思想初探

    喻嘉言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传世之作有<尚论张仲景伤寒论>(简称<尚论>)、<医门法律>、<寓意草>等.其中<尚论>不仅是研究<伤寒论>的一部重要著作,并且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喻氏治伤寒的思想.

    作者:张志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药四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目的:对中药四性的发展进行回顾,探讨中药四性研究的新思路与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进行综述.结果:为中药四性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结论:中药四性的研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的科学内涵,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余惠晻;周红祖;肖小河;刘塔斯;袁海龙;赵艳玲;高晓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从人类基因组计划探讨新世纪中医发展之路

    HGP启动10年以来,取得重大进展,极大地带动了人类疾病基因的研究,对医疗、医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就HGP对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临床应用现代化研究及疾病预防三方面有可能产生的启示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王海洲;刘诗怡;严灿;潘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乳宁Ⅱ号”对Ca761小鼠乳腺癌移植瘤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乳宁Ⅱ号”对Ca761小鼠乳腺癌模型移植瘤细胞周期的影响,探索“乳宁Ⅱ号”抑制乳腺癌生长的机制.方法:检测经“乳宁Ⅱ号”不同方法处理的荷瘤小鼠的瘤重及移植瘤的细胞周期,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Z组与CTX组、Z+CTX组瘤重均低于NS组,各实验组s期肿瘤细胞与空白组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Z组G0-G1期肿瘤细胞百分比低于CTX组(P<0.05);而G2-M期肿瘤细胞百分比高于CTX组(P<0.05).结论:“乳宁Ⅱ号”可抑制Ca761小鼠乳腺癌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G2/M关卡效应,即控制对肿瘤细胞周期G2-M期转化的调控有关.

    作者:陈前军;张策;陆德铭;刘胜;司徒红林;周劬志;林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补肾定喘汤对哮喘大鼠肺组织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及β2受体mRNA表达的作用

    目的:观察哮喘大鼠肺组织β2-AR、β2-AR mRNA含量的变化以及补肾定喘汤对它们的作用.方法:用放射性配基竞争结合法测定肺组织β2-AR密度,用RT-PCR和图像分析测定β2-AR mRNA的变化.结果:模型组β2-AR的Bmax值明显低于正常组,β2-AR mRNA含量下降至正常组78.4%,补肾定喘汤可提高哮喘大鼠肺组织β2-AR、β2-AR mRNA水平.结论:β2-AR mRNA含量的减少可能是哮喘肺组织β2-AR数目减少的原因之一,补肾定喘汤可能通过调节β2-AR mRNA表达量而上调β2-AR.

    作者:毛昌淳;吴敦序;方肇勤;许建华;方军;管冬元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金匮要略》“趺蹶”条文辨析

    在研究众多文献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病名趺蹶进行了系统考证.

    作者:曾庆祥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略论甘温除热法的临床运用

    甘温除热法乃李东垣结合内经理论,针对阴火提出的治则,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发热病证,但凡辨证准确,收效甚佳.本文结合西医病名、检查手段和临床病案,从高热抗生素无效,肝炎发热,血液系统疾病发热,五官病证,小儿病毒性肠炎发热5个方面分析论述,提示了甘温除热法的辨证要点及临床运用规律.

    作者:江瑞云;陈建杉;江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医药防治重症肝炎的经验

    重症肝炎由热毒、瘀毒内陷所致,病情危急,症候凶险.作者针对急性肝炎阳黄重视清里驱邪,使邪有出路,减轻邪毒伤害和内陷;慢性肝炎瘀黄重视扶正祛邪,延缓病情的逐渐恶化,从而防止重症肝炎的形成.重症肝炎急黄初成,早用凉血救阴、泻火解毒,以延缓病势发展,防止腹水、昏迷等逆症发生,出现神志轻度异常时,当及早、连续、重用安宫牛黄丸等开窍醒神、泻火解毒,为防治神昏逆症的关键,在腹胀尿少时,及早化瘀逐水、泻火解毒,乃防治腹水逆症的要领.

    作者:康俊杰;康素琼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黄芪活性成分QST、QT对CHOnl细胞M1受体及其偶联G-蛋白结合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活性成分QST、QT对CHOml细胞M1受体及其偶G-蛋白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CHOml细胞M1受体的结合特性,用[35S]GTPγS结合活性检测M1受体偶联的C-蛋白的结合活性,并计算偶联效率.结果:QST对M1受体密度、[35S]GTPγS结合活性、偶联效率有上调作用(P<0.01),而QT无作用(P>0.05).结论:QST对M1受体的偶联功能有上调作用.

    作者:房才龙;胡雅儿;夏宗勤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大黄注射液对柯萨奇病毒B3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BALB/C小鼠感染CVB3后建立的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采用正交设计确定治疗方案,通过观察小鼠的中位生存期、生存率、病理学检查评价大黄注射液对柯萨奇病毒B3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经大黄注射液、病毒唑及0.9%氯化钠治疗组的CVB3感染小鼠,中位生存期为23、¨、10.5d,存活率为35%、5%、5%,大黄注射液治疗组小鼠组织病变程度减轻,病灶减少.结论:大黄注射液在小鼠体内有抗CVB3作用.

    作者:申元英;杨占秋;王晶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肾阳虚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型NOS mRNA表达及补肾药的调整作用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组织中NO/cAMP信号传导系统的影响,以探讨肾阳虚的发病机制.方法:用醋酸可的松肌肉注射法建立大鼠肾阳虚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cGMP含量,用反转录PCR半定量法测定nNOSmRNA水平,观察补肾药复方对肾阳虚大鼠血清NO水平及下丘脑组织中NO、NOS活性,nNOSnRNA水平和cGMP水平的影响.结果:肾阳虚大鼠血清和下丘脑组织NO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75%和223%,下丘脑组织NOS活性升高,nNOS表达增强,血清和下丘脑组织cGMP水平升高.补肾药对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肾阳虚证时下丘脑NOS/cGMP信号传导系统作用增强,补肾药对其具有调整作用.结论:实验结果揭示NO/cAMP系统在肾阳虚证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这也为下丘脑在肾阳虚发病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高博;姚玉霞;张效云;尹桂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肺癌临床疗效探析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的疗效.方法:205例晚期原发性肺癌,坚决要求中药治疗者、无化疗指征者列入中药组;其余为化疗组.中药组以积极支持疗法加中药治疗,化疗组以化疗加积极支持疗法.2个月为治疗周期.结果:中药组CR 0例,PR 7例(6.20%),SD 79例(69.91%);化疗组CR 0例,PR31例(33.70%),SD 20例(21.74%).化疗组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但中药组SD高于化疗组(P<0.05).中药组生存质量体重变化均优于化疗组.结论:中医药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的较好的方法之一.

    作者:夏黎明;林起铨;呈飞雪;赅巧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医药研究的发展与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对医学的影响日渐深远,将促进中医药的研究.

    作者:张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